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隧道施工遭遇岩溶特别是充填(水、黏土)岩溶,极易发生涌突水、涌突泥灾并引发隧道冒顶、地表水源流失等地质灾害及地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轻则影响工期,重则对洞内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危害。研究岩溶隧道穿越位置岩溶发育及其充填性质,总结隧道施工岩溶灾害处理经验,无疑对今后西南岩溶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对季节变动带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岩溶灾害治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张集井田已掌握的地质资料的研究,通过对张集矿岩溶陷落柱孔探测资料成果的分析,从灰岩岩性发育情况,钻探简易水文情况,抽水试验成果等进行探讨,初步总结了该井田灰岩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岩溶发育规律.根据张集井田已揭露的岩溶陷落柱的现场调查,从岩溶陷落柱的地质特征,探讨岩溶发育特征及对岩溶陷落柱含导水性分析,对未开采区进行预测,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岩溶石漠化问题的全球视野和我国的治理对策与经验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对岩溶石漠化问题的认识起源于我国明朝徐霞客时代,我国的岩溶石漠化研究、综合治理技术方法对国际岩溶理论研究、其他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都具有示范性。在阐述岩溶石漠化分布区域性,我国岩溶石漠化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总结已有的岩溶治理对策和经验,同时提出石漠化综合治理中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柱花草根系与根际微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桂林毛村岩溶区和非岩溶区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系与根际微生物组成多样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比较根系与根际3种微生物类群,两地区微生物数量变化除放线菌外都呈同一趋势,即:非岩溶区>岩溶区,且根际>侧根>主根,非岩溶区根际土壤细菌高达0.73亿个/g,岩溶区的为0.25 亿个/g。从物种丰富度看,非岩溶区柱花草根系与根际的均大于岩溶区。就主根部位来说,非岩溶区的霉菌数达12种,岩溶区的仅为6种。菌种属类鉴定得出非岩溶区中柱花草根系和根际微生物优势菌属的组成具有相似性,岩溶区的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岩溶产生和病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对及产生和病害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岩溶地质探查中的地质雷达探测基本原理,并列出了探测方案中的主要内容,研究了岩溶地区路基稳定性相关因素,最后提出了工程处理的主要要点。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岩溶水资源勘查评价中的有机运用能有效提高岩溶水资源勘查效率和质量,准确描述岩溶水资源的运动方向。本文以北方某山区的岩溶水资源勘查评价为例,分析3S技术应用的流程和方法,并简要阐述岩溶水资源勘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火龙果在桂西南岩溶山区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同时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发展思路,并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探讨,认为火龙果作为岩溶石山地区的新产业,将会在桂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岩溶山区的地质特点,改善地区的经济条件,在岩溶山区实施种草养畜属于十分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岩溶山区种草养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部分的问题,下面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岩溶山区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典型的岩溶区大化县七百弄乡、都安县的三只羊乡、全州县的白宝乡、来宾县小平阳镇的部分农户养殖情况进行调查、访问,总结了目前广西岩溶区畜牧业现状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岩溶山区畜牧业的发展策略,供各类似地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岩溶分布非常广。随着时代进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也在迅猛发展,而修建在岩溶地区的水库自然也越来越多。在岩溶发育的岩基上筑坝,水库修建的基础处理以及水库周边和库区渗漏通道的防渗处理对于水库的安全以及建成后的使用是极为重要的。本文结合一些岩溶区暗河水库防渗灌浆成功的案例,对此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云南岩溶贫困地区脱贫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云南和铁梁云南岩溶面积占云南省国土总面积的28.8%,全省127个县市中有64个岩溶县,其中31个岩溶县被列为国定贫困县,占全省73个国定贫困县的42.5%。岩溶县现有贫困人口7385.10万人,占全省总贫困人口的...  相似文献   

12.
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的原生沉积锰矿床产于碳酸盐—硅质岩建造中。成矿物质来自于海底喷流活动。在中—新生代的表生风化成矿期,形成了与含锰层位相关的优质锰矿床。多期次的构造是次生氧化锰矿成矿的重要控矿构造。沿含锰碳酸盐岩发育的断裂发生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形成了岩溶型锰矿。断裂—岩溶是次生氧化锰矿的主要赋存空间。由此建立了"矿源层—断层—岩溶"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对目前我国岩溶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各种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岩溶的形成机理及国内外治理途径、研究方向,在全面分析云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 通过国家重大草业项目"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总结20多年来云南省岩溶地区生态修复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综合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确立了云南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模式,即滇东、滇北采用"退、改、复"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肉羊、绵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滇中、滇西采用"封、围、建"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奶牛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滇南采用"除、替、引"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以肉牛、肉羊、奶水牛为主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带.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国家要明确岩溶地区草地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创新实用技术等对策措施,全面揭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实现生态、生活的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开发性金融支持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西南8省(区、市)岩溶山区石漠化灾害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开发银行参与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提出了支持石漠化生态治理产业化的4种融资模式:"公司 开行 技术 农户"模式、"公司 公司"模式、微贷款模式、村镇银行模式.使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并在广大岩溶山区普遍推广,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潜力、问题和支撑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工程院关注岩溶地区生态修复和扶贫开发,部署了西南草地畜牧业咨询项目.本文是该项目专题调研组在任继周院士带领下赴渝、桂、粤、黔、滇、湘6省的考察报告.调研组发现岩溶地区存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巨大潜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可解决生态修复和脱贫致富方面的难题,还分析了岩溶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应建立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危害及工程实施效果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巧家石漠化分布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高且片区分布不均,石漠化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岩溶项目区的草地植被已得到有效恢复,牧草营养明显提高,既能减轻水土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岩溶地区的草畜矛盾,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巧家石漠化现状及草地治理生态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石漠化分布现状、危害及工程实施效果监测的分析,结果表明:巧家石漠化分布面积广,石漠化程度高且片区分布不均,石漠化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岩溶项目区的草地植被已得到有效恢复,牧草营养明显提高,既能减轻水土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岩溶地区的草畜矛盾,促进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回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特殊 ,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由于长期不适宜的开发 ,生态破坏严重 ,面临严峻的脱贫致富任务 ,但该地区同时蕴藏丰富的资源 ,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后 ,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有关省区的规划研究部门在各自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积累了可观的资料 ,为岩溶地区科学适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模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较早介入我国南方草地的开发研究 ,尤其是岩溶地区的开发研究。文章系统总结 2 0年来 ,主要是“六五”至“八五”期间 ,以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为主的科研力量在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开发研究中 ,探索成功模式和经验 ,在分析岩溶地区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今后研究开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植被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植被资源概况,西南岩溶地区主要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当地特殊的地质(如岩溶发育、山地、河谷等)、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灌丛、灌-草丛和草丛(草甸)等成为现状植被的主要类型.在人为干扰条件下,灌草丛和草丛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