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噬菌体展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开发出了单链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入噬菌体展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等数种噬菌体展示系统。本文主要概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噬菌体展示系统研究以及技术特点等,并跟踪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将外源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在其表面展示,进而通过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得到大量富集,从而获得目的多肽或蛋白质,在DNA序列分析后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叙述了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构建途径、筛选方法及应用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将外源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在其表面展示,进而通过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得到大量富集,从而获得目的多肽或蛋白质,在DNA序列分析后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叙述了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构建途径、筛选方法及应用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蛋白表面展示系统,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确定猪链球菌的LPxTG蛋白及其信号肽(SP)和胞壁锚定基序(CWA),通过PCR扩增Peno-SP、GFP、CWA的DNA片段并融合,构建强启动子Peno控制表达编码SP-GFP-CWA融合蛋白的DNA片段,将该重组DNA片段连接pSET2载体,获得蛋白表面展示质粒,转化猪链球菌,构建得到以GFP为报告蛋白的猪链球菌蛋白表面展示系统。结果显示,利用猪链球菌的10个LPxTG蛋白及其SP和CWA序列,构建了10个含有Peno-SP-GFP-CWA融合片段的重组pSET2表面蛋白展示质粒pSsPSD1至pSsPSD10,分别转化猪链球菌05ZYH33,PCR鉴定显示其中7个转化猪链球菌。采用western blot初步检测其展示蛋白,结果显示,7个转化阳性菌株均能有效表达GFP蛋白,以成熟GFP条带为指标,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外源GFP表面展示水平,分别命名为SsPSD1、SsPSD2、SsPSD4、SsPSD7-SsPSD10,其中SsPSD1、SsPSD4、SsPSD8和SsPSD9表面展示水平相对较好,在猪链球菌表面展示外源蛋白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本研究首次尝试建立猪链球菌蛋白表面展示系统,为猪链球菌表面递呈外源蛋白或抗原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它以噬菌体或噬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构建抗体库、随机肤库、蛋白质突变体库和cDNA文库,从而广泛用于抗原表位、抗体、配体、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及药物筛选等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跟踪了目前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此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并就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的不同类别的表达载体分别做了描述,同时阐述了该展示技术在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细胞表达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分泌的机制.以酵母为基础的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真核蛋白展示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蛋白质识别、蛋白质的固定化和定向进化研究,成为了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根据与酵母细胞壁的外源目的蛋白融合部位的不同,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系统主要分为凝集素系统和絮凝素系统2大系统.将该技术...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它是指直接将编码有外源蛋白质基因和表达调控序列的DNA或RNA作为疫苗免疫动物,外源的DNA或RNA进入机体的细胞以后,利用宿主的转录和翻译系统,合成外源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技术,能够在大多数动物模型中对感染疾病激发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热点,开辟了疫苗学的最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T4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蛋白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融合并展示于其表面,从而获得特定功能蛋白质的基因工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T4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展示方式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疫苗主要是由保护性抗原基因和质粒载体两部分组成。(一)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可以是单个基因,也可以是具有协同保护功能的一组基因,也可以是编码抗原决定簇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如果对病原体基因组了解得较为清楚,就可以选择病原体表面糖蛋白编码基因,被表达的蛋白质可以在寄主体内正确地糖基化,从而诱导免疫反应。对于易发生变异的病毒,则可以选择各亚型共有的核心蛋白基因中的保守DNA序列作为编码抗原的序列,从而避免易变病毒产生免疫逃避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病毒,在感染的极晚期超高水平表达一种约29 kD的碱溶性多角体蛋白。但该蛋白为病毒复制的非必需蛋白,因此,利用该基因可以被删除或被外源基因替换而不影响病毒的复制的原理构建重组病毒,可以实现外源基因的高水平表达。然而,目前虽已经有较多文献研究多角体蛋白高水平表达的分子机制,但迄今对于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结合蛋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DNA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对结合在多角体蛋白编码区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共鉴定到78个宿主来源的蛋白和49个病毒自身编码的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GO注释,结果表明这些蛋白除了具有共同的核酸结合功能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共同在多角体蛋白的超高水平表达过程中发挥作用。进一步从上述蛋白中筛选出了最值得深入研究的9个宿主蛋白和10个病毒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深入揭示多角体蛋白超高水平表达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外源蛋白质或多肽基因的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进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筛选动物病毒抗原表位及抗病毒多肽、疫苗研制等领域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文章就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对后续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防制等方面的应用作指导。  相似文献   

13.
GP64是Ⅰ型杆状病毒的主要囊膜糖蛋白,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gp64中插入外源蛋白基因,二者在病毒表面融合表达活性肽或蛋白质,可以免去纯化表达产物的繁琐。L-天冬酰胺酶Ⅱ(ASP)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蛋白类抗肿瘤药物,利用家蚕杆状病毒(BmNPV)GP64展示系统表面展示ASP,探讨以表面展示有ASP蛋白的出芽型病毒粒子(BV)生产抗肿瘤药物的可行性。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 Bacdual-gp64sp-asp-gp64ctd,并转化E.coli DH10BacTM,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DNA,将重组杆粒D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Bm N细胞,获得了重组病毒。重组病毒大量感染Bm N细胞后72 h,收集感染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超速离心纯化BV。采用奈氏试剂法检测接种重组病毒的Bm N细胞内表达融合ASP的酶活力为1 788.4U/mg;Western blot检测纯化后的BV中含融合ASP蛋白,然而BV中的ASP检测不出酶活性。试验结果提示,构建的杆状病毒GP64展示系统可以将ASP转到BV上,但产物的活性保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性多肽的技术,通过将编码多肽的基因片段与编码噬菌体表面蛋白的基因融合进而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于噬菌体表面.该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间的识别与相互作用、抗原表位筛选及疫苗的研制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随机肽库生物淘洗过程及该技术在病毒学和新型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利用基因转移的方法,将外源DNA序列导入靶细胞,通过外源DNA序列与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DNA定点载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特定的位点,或  相似文献   

16.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噬菌体结构基因中,使其在外膜蛋白进行融合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可以用于多肽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或新型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随着噬菌体载体系统的逐渐完善,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文章主要对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噬菌体载体系统及其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动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自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重组DNA技术问世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基因工程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生产的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随着重组DNA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蛋白基因及有关调控序列得以克隆,并通过体外培养细胞实现了表达.但是,体外培养细胞虽然可以无限繁殖,却不能反映出基因在正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好氧的可直接用于人和动物的益生菌菌种,在不利条件下可以被诱导产生芽孢。芽孢具有特殊的构造及独特的生理特征,研究者们发现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是酶和免疫原等外源性功能蛋白的理想的锚定载体,以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衣壳蛋白作为分子载体,直接利用芽孢吸附作用和共价固定等方法使外源蛋白锚定在芽孢表面。目前已有多种酶蛋白、抗原蛋白和其他功能蛋白成功展示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本文主要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结构及芽孢表面展示外源蛋白技术的策略和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将外源肽或蛋白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的一项新技术。示系统主要包括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入噬菌体展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及T7噬菌体展示系统等。该技术在抗血吸虫疫苗研究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模拟血吸虫抗原位点和直接作为疫苗载体方面,而在分析血吸虫保护性抗原位点、发现新的功能蛋白或抗原基因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就噬菌体展示拉术及其在抗血吸虫疫苗研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抗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 ,不但有可能揭示有机体几乎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而且也可以工业化大规模地生产外源重组蛋白。然而 ,在大多数情况下 ,细菌不能大量地合成外源蛋白 ,同时 ,由于某些蛋白在生物体内是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 ,特别是某些潜在的药用蛋白质 ,通过重组 DNA的手段无法满足其生物活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重组动物细胞可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