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传统上,茯砖茶是一种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冠突散囊菌"、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边销茶。然而,若对茯砖茶的保健功能进行开发利用,就无法忽视茯砖茶企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宣传等各个环节所面临的复杂法律营销环境及其对具体营销策略的影响。本文基于茯砖茶的保健功能,对传统茯砖茶和茯砖保健茶两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宣传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法律环境规范作出梳理,并分析了法律对于营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砖、花砖、茯砖、青砖茶都属黑茶类,都经过后发酵过程,但它们又各有特点。1原料不同黑砖茶:黑砖茶原料分"洒面茶"和"包心茶"两种。洒面茶为二级或三级上档黑毛茶  相似文献   

3.
康砖和青砖茶中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砖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对砖茶品质有重要影响。茯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Raper & Fennell) Malloch & Cain;也称“金花菌”)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而康砖茶和青砖茶中却被认为不含“金花菌”。但是,有研究指出,康砖、青砖等砖茶中都含有多种真菌,康砖茶品质主要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引起内含物变化而形成。然而这些微生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未见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4.
茯砖茶发花技术及品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花是茯砖茶加工的独有工序,通过发花可在砖内形成“金花”。本文通过对茯砖茶加工历史的演变,烘房发花的条件要求,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品质形成及内合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可进一步提高发花技术,加速发花进程,促进茯砖茶的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丝绸之路上有神秘的茶——茯砖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茯砖茶的历史渊源茯砖茶简称茯砖,别名有福砖、官茶、附茶、泾阳砖、府茶、封茶、茯茶等。属紧压茶类,也是特种茶。边茶系供应我国西北广大少数民族的边远地区而得名,由于路途遥远又加之古代交通极不方便,为了运输方便起见,将茶压紧运输,就形成了紧压茶类。湖南生产紧压茶的历史是悠久的,如五代毛文锡《茶谱》云:“渠江薄片,一斤八  相似文献   

6.
砖茶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砖茶氟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其饮用安全,我国开展低氟砖茶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但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砖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总结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与砖茶氟含量的关系与现状,比较分析砖茶产量和氟含量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以期找到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产生和难以解决的根源,并对当前面临的低氟砖茶研究推广、生产与监管困境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实施砖茶质量监管、推动砖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细话米     
李靓 《茶叶》2014,40(4):236-238
米砖是我国砖茶中唯一的红砖茶,也是边销茶中独特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其产量及消费地域的局限性,加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又相对缺乏,使得人们对于米砖茶的认识一直十分有限。本文从米砖的得名、起源、制作、饮用四个方面入手,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砖茶高氟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白学信 《茶叶科学》2000,20(1):77-79
民因饮用砖茶而引起氟中毒的现象,已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众所周知,茶科植物是自然界的高氟植物,而一般的茶叶含氟量远不会引起中毒。那么,藏民饮用砖茶引起氟中毒的原因何在?为什么砖茶含氟量特别高呢?现据我们1986年对四川的雅安、荣经、都江堰、北川等砖茶生产地的茶园环境、茶树、茶厂加工流程及配料等的调查结果,简报如下:1 四川砖茶的生产概况四川的砖茶又称边茶(边贸茶)。以产地和生产工艺不同分为两类,即南路边茶,如雅安、荣经等茶厂生产的“康砖”、“金尖茶”(前者含梗8%,后者含梗15%),其工艺流程为揉捻、发酵、烘干、配料、…  相似文献   

9.
茯砖茶制作工艺独特,需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花”,促使冠突曲霉(A.cristatus)大量繁殖,形成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格。茯砖中“金花”是否茂盛、普遍,是衡量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冠突曲霉在茶坯中生长繁殖,要求有一定的温湿度,因此在茯砖加工中须对茶坯加入一定量的茶汁水,并通蒸汽蒸热,然后经压砖、冷却、退模,进入定温定湿的烘房处理,即整个加工都处在有控制的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湖  相似文献   

10.
茯砖压制过程中的发花与防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茯砖茶不同于青砖、米砖等紧压茶,在干燥过程中要生长繁殖一种金黄色的霉菌,俗称“金花”或“黄花”,它是冠突曲霉的有性孢子,呈黄色粉末状。冠突曲霉是一种真菌,属子囊菌纲,曲菌科。它的生长繁  相似文献   

11.
特制茯砖     
茯砖是目前我国边销茶中销量最大的一个品种。年销售量约十五万担左右,主要销往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受到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藏兄弟民族的欢迎。据历史记载,约在1860年前后茯砖茶开始问世,当时由湖南省安化县将黑毛茶踩成篾篓大包,运往陕西省泾阳用手工筑制而成,称之为“泾阳茯砖”。由于运输困难,路途遥远,所以茯砖生产和销售都十分有限。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1950年湖南省安化砖茶厂(即益阳厂前身)工人经过  相似文献   

12.
<正>青砖茶是黑茶为原料,经筛分、压制、干燥诸环节,形成的砖型紧压茶。米砖茶是以红茶末为原料,直接压制成砖茶的紧压茶。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解放前是青(米)砖茶生产的曲折时期。这一时期青(米)砖茶生产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短暂复苏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摧残时期、解放前的破产三个阶段。一、青(米)砖茶生产的短暂复苏20世纪中期,青(米)砖茶生产迎来了短暂的发展,并迅速达到鼎盛时期。出现这样局面,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  相似文献   

13.
茯砖茶接种发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茯砖的“发花”是茯砖区别于其他紧压茶生产的关键工艺,而茯砖中“金花”普遍繁茂与否也是判断茯砖茶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目前生产上都是采用控制温湿度条件进行“自然发花”,以产生“金花”,形成茯砖茶独特的品质风格。笔者在湖南益阳茶厂进行了茯砖“人工接种发花”的试验探讨,现将研究结果作一简报。设备材料与方法 1.设备 SZK—202净化操作台,恒温箱,MQ—Ⅲ霉菌培养箱,菌落计数器。 2.培养基与试剂马丁氏培养基,肉汁琼脂培养基,缓冲生理盐水(灭菌)。  相似文献   

14.
罗毅 《中国茶叶》1989,(2):13-13,12
茯砖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然而在茯砖茶的生产中,往往有人忽视质量检验,甚至认为:“茯砖茶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笔者认为茯砖茶的生产和检验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就检验在形成茯砖茶质量中的作用作一浅析。 1.检验在茯砖茶加工生产中对质量的预防作用在茯砖茶加工生产中,坚持事先检验,便可防止成批产品返工现象发生。操作者在加工过程中,若能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自检,就可从检验结果中反映出制茶过程中工艺条件出现的变化,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品质障碍因子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组成和不同的诱发剂对茯砖茶香气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醛酮类化合物和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含量都随茯砖茶发花进程而增加,其中(反、顺)-2,4-庚二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以及(反、反)-2,4-壬二烯醛等化合物尤为显著。这些化合物的增加对茯砖茶典型的“菌花香”有重要贡献。添加诱发剂后,茯砖成茶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几乎都较对照高。通过不同处理样品香型相似率计算表明,添加诱发剂后,能比传统发花时间缩短3天,而且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来,老青茶及青砖茶经历过曲折而坎坷的历程。五十年代初,听从某苏联商员的意见:“青砖茶不应该发酵。”照此办理以后,随之而来出口苏联转销蒙古的青砖茶合同全部撤销。边销牧民“喝了砖茶拉肚子”要请老技工做砖茶”意见反映到国务院、全国人大及政协。砖茶严重滞销。出现  相似文献   

17.
通过索氏提取器,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法分别对湖南地区茯砖、天尖两类黑茶中的茶多糖进行提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茶多糖的含量。研究发现:茯砖茶中茶多糖含量高于天尖,手筑茯砖高于机压茯砖,手筑篾篓装天尖高于其它类天尖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智芳 《福建茶叶》2009,32(1):10-11
茯砖茶由于发花工序而形成完全不同于黑毛茶的品质特征。“金花”的存在是茯砖茶与其他黑茶明显区别,“金花”的多少又是区分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发花工序形成的“金花菌”以及大量的其他微生物的参与及适度的湿热作用,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导致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如水浸出物、咖啡碱、芳香物质、茶多酚、苦味物质(花青素、茶皂素、黄酮类等)、可溶性糖等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据考证,茯砖茶的生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简单纯手工方式制作的手工茯砖到当代机械化生产的机制茯砖都有一个共同点:以黑毛茶为原料且原料有一定成熟度,经特定的发花制作工艺,形成了茯茶特殊的保健功能和品质风格——菌花(冠突散囊菌)与菌花香。新中国成立至今,为规范茯砖茶品质,先后颁布了5个标准,即1956年农产品采购部标准、1973年商业部标准及GB/T9833.3-88、GB/T9833.3-2002、GB/T9833.3-201 3  相似文献   

20.
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主要从康砖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酶对砖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及砖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黑茶的品质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