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营养价值高、生长快、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几年缢蛏养殖死亡现象日趋严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1总结缢蛏死亡原因1.1滩涂老化缢蛏属埋栖类贝类,其生长和存活除受到水质状况的制约外,与底质环境的质量也密切相关。由于连续多年的缢蛏养殖,有些养殖区滩涂老化,自然生产能力下降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
袁甜 《科学养鱼》2021,(3):46-47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辽宁省丹东地区俗称"小人仙",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缢蛏作为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历史悠久。缢蛏营埋栖生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缢蛏的滤食性特点,在北方海水池塘养殖中常将缢蛏作为底层贝类与鱼、虾、海蜇等经济生物进行混养。  相似文献   

3.
一、生物学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缢蛏俗称蛏、蜻或(虫先)。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经济贝类。缢蛏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尤其在浙江、福建等省,渔(农)民养殖缢蛏的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经验。一般亩产3,000斤左右,高的亩产超万斤。养殖缢蛏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易于推广。因此,群众把缢蛏作为养殖贝类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缢蛏产于我国和日本,是我国海涂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但关于它的人工控制产卵的工作却做得很少。我室连续在1958和1959两年间进行缢蛏生殖的研究时,曾多次引用岩田清二,Galtsoff,P.S.[4—6]及部继绪等人用于其他贝类的人工控制产卵方法来控制缢蛏产卵,如采用KCl,NH_4OH~(++),脉胨、淀粉等各种化学药品,做成海水溶液进行注射或浸泡亲贝;用提高水温刺激、感应电流刺激、以及放入缢蛏的精子或卵子做成的海水悬浮液诱导,均不能引起缢蛏产卵放精的反应。 我们考虑到缢蛏是秋季(在浙江是10—11月)繁殖的贝类,同时通过自然海区繁殖规律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缢蛏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历史悠久,是一种具有生长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等优点的海产贝类之一。对缢蛏苗进行短期强化培育,可有效提高缢蛏苗产量,提升缢蛏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缢蛏,又名蛏子、青子,为海洋常见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沿海重要贝类养殖品种。缢蛏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1g,脂肪1.1g,肝糖2.5g,无机盐1.3g,还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是高蛋白质、低脂  相似文献   

7.
缢蛏是我国主要养殖贝类,闽、浙各地仍靠天然苗种养殖,蛏苗的丰歉严重影响了缢蛏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缢蛏俗称蛏,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较为广阔的销售市场,是福建、浙江、广东的主要贝类养殖品种。在沿海农村,缢蛏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安全等特点,生产技术易于推广普及,是沿海农村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9.
孟伟 《齐鲁渔业》2004,21(11):11-11
乳山市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现有养殖面积21000亩,养殖品种有缢蛏、牡蛎、杂色蛤、文蛤等,产量高,效益好,在乳山市海水养殖生产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滩涂贝类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乳山市的水产科技人员在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的同时,一直潜心探索和实践缢蛏高产养殖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缢蛏亩产量达3000公斤,收入25000元,纯利10000多元。现就缢蛏高产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养殖区集中在闽、浙一带。缢蛏多分布在软泥或沙泥底质的中、低潮区,喜栖息在埕面稳定的泥沙质、沙泥质和软泥质的滩涂上。缢蛏属于广温性贝类,生长适温为8~30℃,可忍受-3~0℃的低温和39℃左右的高温。缢蛏属广盐性种类,盐度在7~26时其活动能力强,盐度低于4或高于29时活力显著减弱。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缢蛏食料种类以骨条藻为最多,占饵料生物的91.5%;其次为舟形藻、圆筛藻、小环藻等。除活饵料外,缢蛏还摄食有机碎屑、微小泥沙颗粒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俗称蛏子、青子等,是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滩涂,在浙江、福建的贝类养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出肉率高,既能鲜食还能制成蛏干、蛏油,是沿海居民喜食的海鲜佳品。缢蛏具有生长快、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2月6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蛤仔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在广东珠海成立。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担任首届会长。蛤仔,我国主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它与缢蛏、牡蛎和泥蚶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辽宁、山东俗称为蚬子、砂蚬子、砂蛤,福建则称为花蛤。蛤仔营养丰富,味美价廉,是广为消  相似文献   

13.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养殖以其自身独特优势,成为中国较早开展规模化养殖的贝类之一,与牡蛎、蚶类和蛤仔共称为四大养殖贝,尤其在福建和江浙地区缢蛏养殖业属于支柱产业,但其采捕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缢蛏采收机,该设备创新收获方法,将采收、分选和收集3个工序融合在一个工作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对整机核心部分采收清洗装置进行设计,工作高度791 mm,入泥口宽度500 mm。为克服采收清洗装置采收时筛孔可能出现的漏贝情况,针对缢蛏生物学特性,利用缢蛏限深养殖试验确定不同穴居深度的缢蛏壳宽、壳高和壳长,从而得出最佳筛孔设计参数,筛孔直径范围在10~12 mm。该机不仅适应以缢蛏为代表的薄壳贝类采收,同时可以为薄壳贝类采收装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滤水性双壳贝类对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并寻找其净化能力最强时,贝类放养密度及规格,选择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及青蛤(Cyclina sinensis)四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研究其不同品种、不同养殖密度、不同规格对养殖尾水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水体pH值的调节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三种贝类中,缢蛏的净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48 h后缢蛏组水体pH值较为稳定,氨氮下降44.30%,硝酸盐含量下降81.36%,亚硝酸盐含量下降82.02%,优于其他两种贝类。(2)比较不同密度四角蛤蜊试验组,以5 ind/L密度组净化效果最显著,处理48 h后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值81.40%,而2 ind/L密度则会引起水体亚硝酸盐水平显著上升(P<0.05)。(3)不同规格缢蛏对养殖尾水pH值、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浓度48 h并无显著影响(P>0.05),但小规格缢蛏会引起养殖水体氨氮水平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15.
鲜活缢蛏净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缢蛏,俗名竹蛏、蛏子、青子、竹壳螺、竹节螺,拉丁文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属软体动物门,真瓣鳃纲,真瓣鳃目、竹蛏科。近年来我国贝类受近海水质污染的影响,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1997年开始欧盟禁止向中国进口海产贝类产品。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出,近岸海域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口、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水域,部分区域贝类体内中残留的粪大肠菌群含量仍然较高,主要超标贝类有翡翠贻贝、缢蛏、毛蚶等。因此,缢蛏的微生物净化显得相当重要。而传统的杀菌方法受其各自的…  相似文献   

16.
张炯  陈毓山 《水产学报》1964,1(1):119-122
缢蛏产于我国和日本,是我国海涂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但关于它的人工控制产卵的工作却做得很少。我室连续在1958和1959两年间进行缢蛏生殖的研究时,曾多次引用岩田清二,Galtsoff,P.S.[4-6]及郭继绪等人用于其他贝类的人工控制产卵方法来控制缢蛏产卵,如采用KCl,NH4OH,膘胨、淀粉等各种化学药品,做成海水溶液进行注射或浸泡亲贝;用提高水温刺激、感应电流刺激、以及放入缢蛏的精子或卵子做成的海水悬浮液诱导,均不能引起缢蛏产卵放精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主要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8年4月对福清、莆田、惠安、漳浦等4个贝类养殖区的褶牡蛎、缢蛏、花蛤等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的养殖牡蛎体内Pb和Cd以及花蛤、缢蛏体内Cu、Pb、Cd、Zn的含量,都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缢蛏,又名蛏子、青子,为海洋常见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沿海重要贝类养殖品种。缢蛏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1g,脂肪1.1g,肝糖2.5g,无机盐1.3g,还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是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食品之一。缢蛏肉嫩味鲜,既可鲜食,也可加工成罐头、蛏干、蛏油、冷冻品等,但罐头传统上主要是金属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乳山市滩涂贝类养殖面积有21000亩,养殖品种有缢蛏、牡蛎、杂色蛤、文蛤等,为了进一步提高滩涂贝类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水产科技人员在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的同时,一直潜心探索和实践缢蛏高产养殖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缢蛏亩产量达3000kg,亩纯利润1万多元。现将缢蛏高产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滩质改良由于年复一年的不间断养殖,滩涂出现老化状态,使得滩涂生产能力大大降低,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滩涂养殖的缢蛏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因缢蛏的死亡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死亡壳体沉积于滩涂的底质中,使…  相似文献   

20.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遗传基因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为一种河口埋栖型贝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