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探明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L16防治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作用机理,采用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菌株GFP-TL16,通过测定菌株TL16和GFP-TL16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2龄幼虫(2nd-stage juvenile,J2)的寄生与致死作用,其发酵液对卵孵化的抑制作用和对J2的致死作用,以及菌株GFP-TL16在黄瓜根系的定殖情况和菌株TL16对番茄根结形成的抑制作用来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菌株TL16菌丝对南方根结线虫卵无寄生作用,处理19 d后卵降解率为26.33%,致死作用较低;菌株TL16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后72 h的致死率为1.65%,且无寄生作用。菌株TL16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后48 h的校正死亡率为10.71%,处理卵15 d后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77.11%。菌株GFP-TL16可定殖于黄瓜根系中,经菌株TL16处理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J2,番茄根结减退率为55.88%。表明长枝木霉菌株TL16可通过抑制根结线虫卵孵化和诱导番茄产生抗病性来防治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聚多曲霉Snef210对南方根结线虫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根结线虫病在我国乃至世界危害日益严重,安全防控该病害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本研究筛选到一株可毒杀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生防真菌Snef210,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Bain.et Sart.) Thom et Church。该菌株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_2)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原液处理24 h后校正死亡率达90.1%,处理3 d后对卵孵化的抑制率达92.8%。盆栽试验中,与对照相比,菌株发酵液10倍稀释液土壤处理对番茄根部的根结减退率为66.7%。聚多曲霉代谢产物丰富,多用于抗菌和抗肿瘤的研究,本文首次发现其对南方根结线虫有效,是一类潜在的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新型生防因子。  相似文献   

3.
芽孢杆菌Sneb709控制番茄根结线虫病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鞭毛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筛选出的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Sneb709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发酵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菌株Sneb709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24 h后致死率为91.67%,对其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7.50%。盆栽和温室大棚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Sneb709发酵液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的株高和根长,降低根结指数、根鲜重和干重,增加果实的数量和重量。  相似文献   

4.
根结线虫的严重发生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控制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本研究从448株根瘤内生细菌分离株中筛选出3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效的生防细菌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3个菌株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均有高毒杀活性,处理24 h校正死亡率达85%以上,同时对卵孵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番茄种子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均能显著减少根结数和卵囊数,相对防效为37.95%~44.51%,同时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分别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油菜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氧化微杆菌为首次报道对根结线虫有效的生防菌株。这些根瘤内生细菌菌株的发掘,为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从云南蒙自万亩石榴园、建水石榴园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其中菌株JS1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半径为11mm。测定了菌株JS1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杀活性,结果表明,50%JS1菌株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卵6d,卵孵化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1.67%;50%JS1菌株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72h,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增加了88.10%;菌株JS1兼有拮抗石榴枯萎病菌及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结合菌株JS1在鉴定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形态学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JS1初步鉴定为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致死效果的生防细菌,从山东省10个县市蔬菜主产区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采用离体杀线虫试验测定分离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致死活性,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效杀线虫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其杀线虫特性进行表征,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潜力。结果显示,从山东省蔬菜主产区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到1株高效杀线虫菌株AMCC 100218,结合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此菌株为和田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hotanense;该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效果可达88.87%,其杀线虫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且耐碱不耐酸;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够显著减少土壤中的虫口密度,降低番茄发病率。表明和田鞘氨醇杆菌AMCC 100218菌株是1株具有防治根结线虫病潜力的生防细菌。  相似文献   

7.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4种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或芽孢杆菌菌株B697的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和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sp.菌株A135无促生作用。接种多粘芽孢杆菌+南方根结线虫和B697菌株+南方根结线虫两处理的二龄幼虫数、雌虫数、线虫总数、根上卵囊数、卵囊含卵量、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对照。多粘芽孢杆菌、B697菌株、巨大芽孢杆菌和A135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达65.4%、68.2%、53.8%和53.8%。  相似文献   

8.
南方根结线虫是设施蔬菜上的重要植物病原物,但目前缺乏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本研究从根结线虫罹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生防菌X-20,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菌株X-20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X-20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时,当处理浓度1 mg/mL,虫体出现扭曲、僵直变化,内部组织分解;处理1 h后,虫体波动频率降幅47.26%、头部摆动频率波动性变化、虫体弯曲频率成S型变化;处理24 h后,二龄幼虫的体长减少4.68%,口针增加7.64%,透明尾长增加83.90%;J2虫体体液出现外渗,且电导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发酵液甲醇提取物1mg/mL处理虫体,6h后糖含量比对照增加39.10%,甘油含量比对照高出66.67%,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55.73%。由此可见,荧光假单胞菌X-20菌株代谢产物通过破坏根结线虫体壁及虫体内部结构,引起虫体液渗漏,扰乱虫体内糖类、脂类、蛋白类代谢,造成虫体死亡。  相似文献   

9.
 通过Snef1216发酵液处理番茄根系和包衣种子,研究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作用方式。结果显示:处理番茄根系且接种15 d,应答根系内根结线虫的数量减少47.5%,且巨细胞出现空泡;包衣番茄种子,接种4、8和12 d,根系内2龄幼虫分别减少54.1%、3.4%和41.7%,接种10、20和30 d,根系内2龄、3龄、4龄幼虫和雌虫的数量也均比对照组番茄明显减少。表明Snef1216发酵液诱导了番茄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根结线虫是一类严重为害作物的寄生线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寄主范围广。前期试验表明,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 ZW1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J2)具有毒杀作用,发酵过程中产生表面光滑球形菌丝体和表面辐射状球形菌丝体,且两种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杀线虫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表面光滑球形菌丝体的发酵滤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在24 h达100%,显著高于表面辐射状球形菌丝体发酵滤液处理的死亡率(12.7%)。本研究通过对菌株ZW1发酵的温度、转速、培养基、光照和黑暗等条件优化表明,菌株ZW1的最优培养温度25℃和转速150 r/min,以Czapek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的最优碳源为蔗糖30 g/L和氮源KNO33 g/L,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不影响菌株ZW1杀线虫活性;评价煮沸和4℃保存发酵滤液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发酵液杀线虫活性随着贮藏时间发生变化,发酵液煮沸对菌株ZW1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无影响,4℃保存1年的发酵滤液处理J2的校正死亡率仍保持87.8%。菌株ZW1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J2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茶苗根结线虫病主要发生于一、二年生实生苗上,重病地发病率可达100%,死苗率在50%以上。据在浙江省的不完全调查,已知有18个县(市)发现此病。病原线虫经初步鉴定,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与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与泰晤士根结线虫(M.thamesi)均少见。试验表明,杭州茶区病原线虫一年发生不完整8代,大约20~30天完成一代,世代重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根结线虫病是我国红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经4年在湖南、浙江、广东和广西等省(区)红麻主产区调查和鉴定,病原线虫有下列3个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是优势种,其在湖南阮江县砂壤土麻田1年可发生4代。文中并对最佳施药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近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扩散迅速、寄主广泛、致病性强的根结线虫。为探究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强致病性原因,本研究用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分别接种抗线虫番茄品种VFNT和感病番茄品种Rutgers,30 d后象耳豆根结线虫对VFNT和Rutgers的累计侵入率分别为14.1%和19.2%、虫瘿率为62.5%和81.6%,而此时南方根结线虫累计侵入率为0%和18.8%、虫瘿率为0%和68.5%,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侵染力和致病力显著强于南方根结线虫;通过侵染抗病番茄品种VFNT的病理切片以及根尖侵染早期胼胝质、活性氧染色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侵染不会激活Mi-1基因诱导的特异性抗性,在侵染早期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胼胝质沉积量在72 h最大,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2.0倍;体外H2O2应激测试发现,H2O2浓度为10~80 μmol·L-1象耳豆根结线虫对H2O2的耐受性显著强于南方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强致病性的原因可能是:具有更强的侵染力和活性氧耐受力;侵染不会激活Mi-1基因诱导的特异性抗性且侵染引起的胼胝质的积累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根结线虫种群的线粒体DN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同工酶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引物#C2F3和#1108对42个根结线虫种群线粒体DNA (mtDNA)中的COⅡLrRNA间区域进行特异性PCR扩增,35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7kb,其中29个是南方根结线虫,6个是爪哇根结线虫;3个花生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1.1kb;1个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7kb,为根结线虫属在中国的新记录种;3个北方根结线虫种群的扩增产物约为0.5kb。用单条2龄幼虫提取物作模板得到的结果与大量提取DNA作模板的结果相同。为了区分产生相同大小片段的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南方根结线虫都可以被HinfⅠ酶切,且产生约1.3和0.4kb的2个限制性片段;但供试的爪哇根结线虫种群不能被酶切。由此表明,利用mtDNA PCR及酶切实验可以作为快速而准确地鉴定常见根结线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新的水稻稻瘟病拮抗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拮抗细菌CWJ2。平板对峙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9.51%。根据菌落、菌株形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滤液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的发酵滤液能100%抑制菌丝生长;2%的发酵滤液能导致菌丝分支明显减少,菌丝变短、膨大或畸变。菌株CWJ2的发酵液在高温、蛋白酶K、紫外和酸碱处理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WJ2对稻瘟病菌拮抗效果好,且抗菌活性成分稳定,有望作为生防菌株开发防治稻瘟病制剂。  相似文献   

16.
南方根结线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蔬菜安全生产的土传病害,生产上亟需一种有效的防控方法。本研究从根结线虫卵囊中分离到一株生防真菌NF-06,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通过离体活性测定的方法测定NF-06发酵滤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发现24、48和72 h后2龄幼虫的相对死亡率分别达63.6%,75.5%和87.0%。以产孢量为指标,优化菌株NF-06固体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和麦秸秆混合物,其比例为4:1(wt/wt),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玉米粉、2%蚕豆粉和0.05% KH2PO4可获得最大产孢量;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初始含水量40%,接种量5%,产孢量达8.9×1010 CFU/g。室内盆栽防治效果测定显示,菌株NF-06固体发酵物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线虫数量和番茄根结指数,其中5 g/株穴施处理的线虫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别达67.9%和69.6%。本研究为生物杀线虫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十五种根结线虫病害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全国的不同地区采集的15种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按照国际根结线虫协作组综合鉴定方法,对每种病原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花生、葡萄、唐松草(均采自北京)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都属于北方根结线虫;月季根结线虫病的病原(北京)有一种是北方根结线虫,另一种是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泡桐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河南禹县)也属于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烟草(河南郑州)、番茄(湖南长沙)、西瓜(湖南长沙)、白菜(江西南昌)、萝芙木(广西南宁)和栀子(广西南宁)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都属于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在广西南宁采集的美登木根结线虫病病原有一种是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另一种是爪哇根结线虫;黄瓜(北京)和柳树(广西桂林)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都属于爪哇根线虫;在广东海南岛采集的青皮象耳豆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国际上没有报道过的新种,定名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