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香椿叶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香椿叶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4.24%.  相似文献   

2.
以越橘花、幼果、成熟果为试材,基于转录组测序开展了抗氧化物代谢通路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酶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物代谢通路中,黄酮类、苯丙素类合成通路是活跃的,叶酸类、类胡萝卜素、二苯乙烯类、二芳基庚酸类、姜酚、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通路是部分支路活跃的,而其他抗氧化物通路是不活跃的。花青素合成酶基因中,苯丙氨酸裂解酶、肉桂酸羟化酶、查尔酮合成酶、4-羟查尔酮异构酶、黄烷酮-3-羟化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花青素合成酶、类黄酮3,5-糖苷转移酶是幼果或成熟果中表达上调的。  相似文献   

3.
黑刺菝葜根茎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刺菝葜根茎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黑刺菝葜的根茎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2.23.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是云南省特有的大叶种茶,其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即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而紫娟茶是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茶树良种,其不仅有大叶种的优势,更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特征,特别是其高花青素含量,在降低三高方面疗效显著。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花青素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预防和治疗功效,为该茶叶以及其内含成分作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其花色色素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等,可能含黄酮、花色素及其苷;杜鹃红山茶的红色花色源于花色素及其苷。  相似文献   

6.
梅花花色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表明 :梅花花色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 ,不含查尔酮、噢、儿茶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 ,而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等 ;红、白梅花的花色色素均含相同的非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 ;梅花的红色花色是源于花色素或 和其苷 ,且红的程度与其花色苷含量成正相关 ;梅花花色差异与总黄酮含量间似乎无明显规律性 .该文可为梅花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体内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其合成酶(查尔酮合成酶、查尔酮异构酶、黄烷酮3-羟化酶、二羟基黄酮醇还原酶、花色素苷合成酶以及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高山杜鹃花色素成分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山杜鹃花色素种类及其稳定性,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表明:该花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查尔酮、橙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可能含黄酮、花色苷及其花色素;溶解性、耐酸碱性、耐光性、耐热性、金属离子试验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不耐高温,日光照射、碱性环境及高价金属离子(Fe3+)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测定新疆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芦丁、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槲皮素)。【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Hubble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A(甲醇): B(0.5%磷酸水溶液)= 45∶55,在1.0 mL/min流速下等度洗脱,分离新疆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添加回收率验证该方法。【结果】原花青素、芦丁、槲皮素3种黄酮成分色谱峰在20 min内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52~56 μg/mL(r = 0.999 8~1),加样回收率为92.13%~96.70%,RSD为0.89%~1.96%;原花青素含量为7.325 mg/kg,芦丁含量为0.630 mg/kg,槲皮素含量为0.009 58 mg/kg,柚皮苷二氢查尔酮在该条件下未检出。【结论】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简便、快速、准确、稳定性及重复性好,适用于新疆野山杏果肉中芦丁等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降糖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摄入富含黄酮食物与疾病预防有密切关系。对黄酮类化合物降糖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黄烷-3-醇、花青素、黄酮醇、黄酮类和异黄酮类,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脂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相关葡萄糖代谢酶活性和抗糖尿病氧化损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韩晓  杨航宇  陈为凯  王军  何非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0):2013-2025
【目的】类黄酮物质是酿酒葡萄的重要代谢产物,对葡萄果实及其葡萄酒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砧木对‘丹娜’(Vitis vinifera L. cv. Tannat)葡萄基本理化指标和类黄酮物质的影响,为砧木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娜’葡萄新梢为接穗,绿枝嫁接‘1103P’‘101-14’‘SO4’和‘贝达’(‘Beta’)等4种不同砧木,在分析不同嫁接苗商业采收期(2016、2017和2019年)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百粒重)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丹娜’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和自根苗的类黄酮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砧木对‘丹娜’葡萄果实百粒重影响较小,自根苗和‘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较高;Tannat/1103P、Tannat/101-14和Tannat/Beta组合果汁可滴定酸浓度高于自根苗;Tannat/SO4组合的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最低,Tannat/101-14组合与自根苗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较高;Tannat/101-14组合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较高,Tannat/1103P组合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含量较低,但黄烷醇含量较高。通过OPLS-DA模型,发现与自根苗相比,Tannat/101-14组合差异化合物主要是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Tannat/Beta组合主要差异化合物为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以及总黄烷醇;而Tannat/SO4组合与自根苗差异化合物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花青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及槲皮素类黄酮醇;Tannat/1103P组合的差异化合物则主要为乙酰化类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结论】在北京地区,4种砧木嫁接都有降低‘丹娜’葡萄果实中甲基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青素类、非酰化类、乙酰化类、香豆酰化类花色苷以及梅酮类和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类黄酮醇物质的趋势。‘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醇等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酿酒品质的提升,推荐使用;而‘SO4’嫁接的‘丹娜’葡萄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少,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22种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组成与含量,发现高类黄酮苹果种质资源,为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利用和高类黄酮苹果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2种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为试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类黄酮组成与含量。【结果】22种苹果种质资源含类黄酮16—30种,共计34种(包括5种黄烷醇、6种二氢查耳酮、15种黄酮醇和8种花青苷),其中18种类黄酮在栽培品种果实中未见报道;14种类黄酮存在于所有苹果种质资源中,为共有类黄酮。所测5种黄烷醇总含量10.4—2764.9mg·kg-1,5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1700mg·kg-1。二氢查耳酮总含量58.1—1077.5mg·kg-1,7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450mg·kg-1。黄酮醇总含量52.9—645.6mg·kg-1,6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200mg·kg-1。花青苷存在于红色果实中,花青苷总含量0.3—284.8mg·kg-1,6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150mg·kg-1。除毛山荆子、兴山湖北海棠、卢氏湖北海棠、陇东海棠、花冠海棠、草原海棠、台湾林檎和海棠花外的14种苹果种质资源,均含有大量黄烷醇(包括寡聚和多聚原花青素)。多花海棠含有一特异黄烷醇(RT=42.43min),高达1350.7mg·kg-1。兴山湖北海棠、卢氏湖北海棠、平邑甜茶、雅江变叶海棠和樱桃叶海棠为高二氢查耳酮苹果种质资源。山荆子、兴山湖北海棠、红果三叶海棠、草原海棠、海棠花、多花海棠和扁棱海棠为高黄酮醇苹果种质资源。山荆子、毛山荆子、丽江山荆子、巴东湖北海棠、红果三叶海棠和樱桃叶海棠为高花青苷苹果种质资源。【结论】所研究的22种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种类非常丰富,并呈现明显的多样性。16种为高类黄酮苹果种质资源(总黄酮10000mg·kg-1)。这些苹果种质资源在苹果类黄酮利用与高类黄酮苹果培育中可资利用。  相似文献   

14.
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4,4(6):64-66
研究日照绿茶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是揭示日照绿茶品质特征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照主要茶区分春、夏、秋3季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进行检测,全面分析日照绿茶儿茶素及单体含量。结果表明:日照绿茶儿茶素平均含量为136.04 mg/g,春茶为127.96 mg/g,夏茶为136.50 mg/g,秋茶为143.27 mg/g,秋茶>夏茶>春茶;日照绿茶儿茶素单体平均含量大小为EGCG>EGC>ECG>EC>C>GC>GCG,以EGCG最高,平均达80.84 mg/g,占儿茶素总量的59.09%,其次为EGC和ECG,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14.90%和13.83%;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春茶、夏茶、秋茶分别为652.14、388.57、522.13,全年平均520.95,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较好地反映了日照绿茶的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显著地提高‘赤霞珠’花色苷和黄酮醇的含量,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0%,黄酮醇含量提高了48%;但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了黄烷醇的含量,其中,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时期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色前1周喷施处理的葡萄果实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转色末期的喷施处理。说明转色末期喷施3 g·L-1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花色苷与黄酮醇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2种审评法对山东日照绿茶滋味品质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佳佳  丁立孝  梁青  丁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4-13526
[目的]为不同季节山东日照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春、夏、秋不同季节山东日照绿茶滋味相关的主要生化组分含量,并采用滋味化学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法2种鉴别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且对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2种审评方法均能对不同季节山东日照绿茶的滋味品质进行比较吻合的评定分级,春、夏、秋绿茶经化学鉴定法得分为107.1、85.5、91.0,经感官审评法得分为96.68、1.6、86.0,结果均是夏季绿茶滋味品质次于春、秋绿茶。夏季绿茶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分别是31.31%、4.56%和11.22,均高于春、秋绿茶,且存在极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含量2.79%,低于春、秋绿茶的4.40%3、.49%,存在极显著差异。夏、秋季绿茶口感苦涩醇厚,滋味品质明显次于春季绿茶。[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山东日照茶资源及茶产业的增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不同遮荫处理对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1) 52 % 遮荫度显著提高春夏秋季海南大叶种茶叶鲜重和发芽密度;(2) 不同季节不同遮荫度效果不同,夏秋季 52 % 遮荫降低茶叶酚氨比,春季 78 % 遮荫度可降低[基金项目:海南省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编号:KYYS-2016-26)。 作者简介:钟圣赟(1988-9),女(汉),海南昌江,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恢复生态学。E-mail:shengyun_99@163.com。 通讯作者:陈国德(1989-3),男(汉),海南万宁,林业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珍稀濒危树种保育。E-mail:544262097@qq.com。]茶叶酚氨比;(3) 不同遮荫处理对海南大叶种茶叶产量和内含成分的影响以处理组1 ( 52% ) 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究夏果与冬果基本理化指标、类黄酮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记录‘阳光玫瑰’葡萄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光照度、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数据,在夏果与冬果的幼果期、膨大期、软化期、开始成熟期、成熟期测定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时期果皮中黄酮醇和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结果】 气候因子方面,‘阳光玫瑰’葡萄夏果生长前期光照度弱、温度低,后期光照度强、温度高,而冬果与之相反;夏果生长期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大于冬果,但降雨量低于冬果,开始成熟期至成熟期的夏果水热系数高于冬果。基本品质方面,成熟期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冬果,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冬果,果实单粒重、果实横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在夏果与冬果中无显著差异。黄酮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酮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夏果各时期总黄酮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冬果,夏果中黄酮醇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冬果中黄酮醇以山奈酚-3-O-半乳糖苷为主。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烷醇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夏果和冬果果皮中均检测到8种相同的黄烷醇物质,主要成分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夏果果实发育各时期果皮中总黄烷醇含量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含量均显著低于冬果,果实成熟期夏果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2含量显著高于冬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夏果与冬果的黄酮醇类物质组分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原花青素B1是区分夏果与冬果类黄酮物质组分的主要物质。【结论】 试验年份‘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基本品质优于冬果。各时期夏果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冬果,而总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冬果。‘阳光玫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黄酮醇的主要成分不同,但二者黄烷醇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冬果中黄烷醇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因此其口感的涩味更强。生长期光照和温度差异可能是引起夏、冬果果皮类黄酮物质组分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凤凰茶汤F~-·Cl~-·NO_2~-·NO_3~-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衷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10-1911
[目的]同时测定凤凰茶汤中F-、Cl-、NO2-、NO3-的含量。[方法]利用WIC!Ⅱ型离子色谱仪,测定凤凰白叶单丛(分春茶、暑茶、秋茶)及凤凰玉兰香(雪片)4种不同季节收获的凤凰茶汤中F-、Cl-、NO2-、NO3-的含量。[结果]各离子的色谱图、检出限和线性方程表明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定茶汤中F-、Cl-、NO2-、NO3-的含量。凤凰茶汤中F-含量较高,不同季节茶的F-含量是春茶<雪片<暑茶<秋茶,且浸泡时间越长,F-含量越高。茶汤中Cl-含量是适宜的。不同季节茶的NO2-含量是春茶<雪片<秋茶<暑茶,NO3-含量是暑茶、秋茶含量较低,春茶、雪片含量偏高。浸泡时间越长,茶汤中NO2-、NO3-的含量越高。[结论]不同季节的凤凰茶中各种阴离子的含量不同造成茶品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