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鲈鲤鱼苗病害防治的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鲈鲤鱼苗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氯化钠、二氧化氯、高锰酸钾和敌百虫对鲈鲤鱼苗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 664.85mg/L、128.67mg/L、2.42mg/L和257.34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 428.29mg/L、40.16mg/L、0.72mg/L和80.77mg/L,对鲈鲤鱼苗的急性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敌百虫和氯化钠。在鲈鲤鱼苗疾病防治中,氯化钠和二氧化氯可安全使用,敌百虫需慎用,高锰酸钾不适宜使用。  相似文献   

2.
百毒杀(BESTAQUAM-s)对鲤鱼、鲫鱼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鲤鱼、鲫鱼进行了百毒杀 (BESTAQUAM s)的急性毒性试验 ;同时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了百毒杀对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两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百毒杀对鲤鱼 2 4h和 48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 )分别为 7 13mg/L和 6 87mg/L ,安全浓度为 0 6 9mg/L ;鲫鱼 2 4h和 48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 )分别为 :13 72mg/L和 13 2 2mg/L ,安全浓度 1 32mg/L ;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均为 0 0 1mg/L ,最低杀菌浓度 (MRC)为 0 1mg/L ;通过对中毒死亡鱼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 :百毒杀主要是对鱼类的鳃、肠、肝和肾造成较大的损害 ,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27.1±1.1)℃、pH值8.01±0.12、溶氧(4.9±0.8)mg/L条件下进行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渔药对乌斑杂交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硫酸铜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最低,为1.831 mg/L;甲醛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最高,为58.052 mg/L;4种药物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4种药物的安全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27.615 mg/L)高锰酸钾(1.898 mg/L)敌百虫(1.012 mg/L)硫酸铜(0.530 mg/L)。结果表明:4种药物中,敌百虫和甲醛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高锰酸钾和硫酸铜的安全质量浓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生产中可按照乌斑杂交鳢对药物的安全质量浓度进行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探讨了在水温(20.1±1.5)℃、pH(8.01±0.12)、溶氧(5.1±0.9)mg/L条件下,敌百虫、车轮特宁、二溴海因、甲醛等4种鱼药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鱼苗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敌百虫的96h半致死浓度最低,为0.473mg/L;甲醛的96h半致死浓度最高,为37.565mg/L。4种药物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敌百虫二溴海因车轮特宁甲醛。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敌百虫0.128mg/L,车轮特宁0.886mg/L,二溴海因1.011mg/L,甲醛7.531mg/L。该结果表明:4种药物中,敌百虫和甲醛安全浓度低于常规用量,在生产中慎用;二溴海因与车轮特宁安全浓度高于常规用量,可在生产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28.3±1.5)℃、p H(8.01±0.12)、溶氧(4.6±0.5)mg/L条件下,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鱼药对乌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96 h半致死浓度以硫酸铜的最低,为1.586 mg/L;甲醛的最高,为115.159 mg/L;4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35.529 mg/L)敌百虫(1.450 mg/L)高锰酸钾(1.277 mg/L)硫酸铜(0.882 mg/L),其中,敌百虫、甲醛和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要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高锰酸钾的安全浓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生产中可按照乌鳢对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通过静态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硫酸铜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02,0.587,0.509 mg/L和1.810,1.412,1.27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0.13 mg/L;硫酸亚铁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472,9.819,8.297 mg/L和24.876,19.024,16.83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83,1.68 mg/L;戊二醛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286,13.264,12.319 mg/L和45.101,42.701,40.547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3,4.05 mg/L;氧化钙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2.609,102.299,98.815 mg/L和119.345,117.288,114.30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9.88,11.43 mg/L。在泥鳅苗种阶段,药物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戊二醛、氧化钙。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甲醛、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醛、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对斑点叉尾鮰幼鱼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4. 51 mg/L、5. 58 mg/L、6. 9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9. 20 mg/L、3. 84 mg/L、4. 99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6. 45 mg/L、0. 54 mg/L、0. 77 mg/L。三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甲醛。研究结果可以为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敌百虫对白云山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敌百虫对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白云山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敌百虫对白云山鱼的12,24和48 h TLM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4,4.0,4.0 mg/L;安全浓度为1.2 mg/L。  相似文献   

9.
4种常用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长薄鳅幼鱼为材料,研究了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4种常用药物对长薄鳅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对长薄鳅幼鱼的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3、4.56、1.42、3.51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5、0.17、0.38、0.33 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敌百虫.并就四种药物对长薄鳅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壬基酚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72、96 h)、不同暴露浓度(7.51、8.75、10.23、11.97、14.01 mg/L)下对泥鳅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壬基酚对泥鳅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75、11.94、10.66、9.74 mg/L,安全浓度为3.22 mg/L;其对泥鳅的毒性作用是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真菌作用的药物。[方法]以水霉菌FD07为供试菌,测定了24种中药及化药对水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复方抗真菌药物对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和对鱼的急性毒性,同时测定了复方抗真菌药对真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五倍子和CuSO4的抑菌效果最为理想。1.0 mg/L复方抗真菌药AF001对真菌的抑制率达100%,对鱼卵的96 h LD50为30 mg/L,安全浓度为3 mg/L。1.0 mg/L复方抗真菌药AF001对鱼的96 h LD50大于100 mg/L,安全浓度大于10 mg/L。1.0 mg/L药物对真菌的预防保护率为71.43%,治疗保护率为67.9%。[结论]该药可用于鱼或鱼卵真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杀虫剂在稻田使用后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以鲫幼鱼为测试生物,测定了5类7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对鲫幼鱼的毒性最低,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56.946mg/L、53.655 mg/L、51.151 mg/L、49.604 mg/L,安全浓度为4.960 mg/L;毒性最高的为溴氰菊酯,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0.032 mg/L、0.025 mg/L、0.019 mg/L、0.015 mg/L,安全浓度为0.002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对鲫幼鱼为低毒,噻嗪酮和三唑磷对试验鱼类为中毒,毒死蜱对其为高毒,溴氰菊酯对其毒性最大,为剧毒。该结果可为杀虫剂在养鱼稻田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五氯酚钠中毒鱼的残毒分析与病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氯酚钠灭螺因撒布不匀使局部地段浓度过大,雨后造成某鱼塘一万多条鱼死亡。采用石油醚──乙醚抽提法检测24份死亡鲤鱼、鲫鱼、白鲢鱼组织中五氯酚钠残毒(mg/kg):肌肉18.5-28.4,内脏25.2─35.4。观察200条中毒活鱼和剖检60条中毒死鱼:活鱼以运动无力、张口呼吸、神经紊乱、肌肉痉挛为特征;死鱼以全身肌肉内脏鳃丝严重淤血出血、鳃盖张开、尾鳍收缩为主要变化。检测18份沟水和塘水中五氯酚钠含量(mg/L):灭螺沟水193.5-233.9,鱼塘入口水114.5-123.8,塘中水15.8-98.5。仅塘中水含量为鲤鱼致死量的551倍。中毒鱼不能上市销售,应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和正确使用五氯酸钠灭螺。  相似文献   

14.
钒对日本青鳉胚胎发育及仔鱼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钒对日本青鳉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以日本青鳉受精卵和仔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钒对日本青鳉胚胎的毒性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钒浓度的升高,胚胎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钒浓度大于10.13mg/L时,日本青鳉胚胎孵化率降低,胚胎畸形率增加;各钒暴露液均对日本青鳉胚胎孵化周期有较明显的迟滞效应。钒对日本青鳉仔鱼的72h、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85mg/L、0.43mg/L,安全浓度为0.0427mg/L。结论:钒对日本青鳉胚胎有一定的致畸和致死作用,对仔鱼有高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pH7.85、水温8℃条件下,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白斑狗鱼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强,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5.85、35.26、27.24、24.92mg/L,安全浓度为2.492mg/L;非离子氨对白斑狗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13、0.471、0.364ms/L、0.333mg/L,安全浓度为O.033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亚硝酸盐对文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亚硝酸盐对茂名海域文昌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在水温(25±1)℃条件下文昌鱼在含亚硝酸盐的水体中96h LC50为262 mg/L。文昌鱼在含亚硝酸盐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26.2mg/L。当亚硝酸盐浓度达210.52 mg/L时,第28天开始有文昌鱼出砂。当亚硝酸盐浓度达215.36 mg/L时,96 h开始有文昌鱼死亡。[结论]文昌鱼出砂率在相同时段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亚硝酸盐浓度条件下文昌鱼出砂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同时段文昌鱼存活率随着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亚硝酸盐浓度条件下文昌鱼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水体环境监测中废水排放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在单离子急性毒性试验中,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32mg/L,而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96mg/L。当Cu2+和Cd2+共存时,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24mg/L,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19mg/L,2种金属离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废水排放中,不但要考虑单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而且要重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病池与未发病池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环境因子与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2007年9月~2008年2月,每月下旬对异育银鲫上皮瘤病发病较为严重的裕安淡水养殖场的37个养殖池水质进行测定分析,其中20个养殖池为发病池,17个养殖池为未发病池。[结果]结果表明,水质测定除2007年9月份发病池N03-N与未发病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月份发病池与未发病池中的pH值、NH3-Nt、NH3-Nm、NO2-N、NO3-N、COD和S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的水质测定期间,发病池和未发病池中的NH3-Nm含量分别为(0.051±0.020)和(0.158±0.141)mg/L;2007年9、10和12月份发病池和未发病池的NO2-N含量均超过了0.1mg/L;无论发病池还是未发病池SRP含量在水质测定期间均高于精养鱼池SRP最适含量0.010—0.030mg/L的上限值。NH3-Nm、NO2-N和SRP偏高的协同作用可对鱼体免疫功能造成更大的损伤,增加异育银鲫对疾病的易感性,在病毒病原存在的条件下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该研究为异育银鲫上皮瘤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单次给药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最大耐受剂量(MTD).将70只体质量为(20±2)g的SPF级KM小鼠随机分成7组,雌雄各半,每组每只小鼠分别灌胃0.4mL的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相同体积、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溶液,灌胃后7d内仔细观察小鼠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利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该总黄酮的LD50.试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进行病理剖检,同时每组随机取2只小鼠(雌雄各1只),分别采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 004.47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 693.78~2 372.47mg/kg.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少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而死亡.说明小鼠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毒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对小鼠的持续影响较小;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毒性较低,符合低毒化合物标准(500~5 000mg/kg为低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农药对农田环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和斑马鱼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多菌灵杀菌剂对其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该杀菌剂农业生产应用中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结果]22%多菌灵杀菌剂对青海弧菌Q67的EC_(50)为7.70 mg/L,pEC_(50)为2.11;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8.53、8.39、8.07和7.64 mg/L;斑马鱼的安全浓度为0.76 mg/L。[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判断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