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母猪感染该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和胎儿受袭,主要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新生胎儿死亡和毒血症,此外还可引起皮炎和肠炎等。我国已先后在北京、上海、黑龙江、四川和浙江等地分离到病毒和检测到抗体,血清学调查的阳性率为90%。近年来PPV感染呈扩大趋势,该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繁殖障碍病混合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母猪孕前期感染该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或胎儿受到侵袭,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死亡、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  相似文献   

3.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母猪怀孕前期感染该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或胎儿受到侵袭,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死亡、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母猪妊娠前期感染该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或胎儿受到侵袭,引起母猪流产、胚胎死亡、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1].  相似文献   

5.
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是孕猪在怀孕前期容易受到感染,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可引起胚胎或胎儿的感染和死亡,导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及新生仔猪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母猪怀孕前期感染该病毒后,经胎盘使胚胎或胎儿受到侵袭,引起母猪流产、死胎死亡、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同时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分离出PPV后,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流行。1982年,中国兽药监察所在国内率先分离到PPV,潘雪珠等学者分别在黑龙江、上海、四川、广东、河北、天津等省(市)分  相似文献   

7.
猪细小病毒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的母猪子宫内胚胎、胎儿感染、死亡及木乃伊化,而母猪本身无明显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猪细小病毒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引起的母猪子宫内胚胎、胎儿感染、死亡及木乃伊化,而母猪本身无明显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苏业坚 《吉林畜牧兽医》2019,40(2):18-18,20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猪胚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而母猪本身不表现临床症状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通常以母猪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初生仔猪死亡为特征。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场广泛分布存在,据抗体检测统计:感染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引起的,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尤其以产木乃伊为主,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除流产之外的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清学调查表明PPV感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90%以上的老母猪和78%的小母猪呈PPV抗体阳性,第1次怀孕的6~9月龄小母猪若遭受PPV感染,最容易发生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1.
猪细小病毒在不同组织细胞上增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属于细小病毒科,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猪,而母猪本身不显症状。Carteright(1967)报道了本病,并从猪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到PPV。血清学调查表明,抗体阳  相似文献   

12.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一)病原猪细小病毒(P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48 h、70℃2 h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特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表现为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儿和畸形胎儿,或产仔数少。有时还可导致公、母猪不育。防制该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疫苗预防,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出猪群的抗体水平,制定适合的接种疫苗时机,使猪群保持较好的抗体的水平,抵御猪细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为引起母猪繁殖障碍(reproductivefailure)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特征是引起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导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及新生仔猪的死亡。PPV呈世界性分布。我国80年代初在不同地区分离到了病毒,并查明其为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PPV病原学特性1.1PPV理化特性猪细小病毒分类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PPV为DNA病毒,PPV对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Mary和Bachmann等的研究表明: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PPV,而2%戊二醛则需要20min…  相似文献   

15.
猪细小病毒病(PPI)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以胚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而母猪本身不表现症状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1病原P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分为实心和空心2种,都具有血凝活性,但后者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初产母猪感染PPV后,可引起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等,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血清学试验证实,VP2蛋白可以诱导产生血凝抑制及中和抗体.本实验室对猪细小病毒PPV-SD1分离株的VP2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利用纯化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PP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1流行病学 猪细小病毒病(PPV)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征为感染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病弱仔猪,偶有流产,母猪本身无明显临诊特征。猪是本病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尤其是初产母猪感染性极强。母猪一旦感染PPV,病毒即在体内增殖,并发生病毒血症,PPV通过血液到达胎盘,经胎盘传染给胚胎和胎儿,在分娩时经口、鼻感染仔猪。感染的公猪通过交配感染母猪。猪接触被PPV污染的饲料、用具、猪舍环境等,使病毒通过猪的口、鼻侵入消化道和呼吸道。国外有报道认为鼠可能是传播PPV的媒介之一。本病的流行不受季节限制,主要发生在母猪产仔季节或配种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荧光抗体法检测猪细小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为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是孕猪在怀孕前容易受到感染,可引起胚胎或胎儿的感染和死亡,导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及新生仔猪的死亡.目前,国内外检测猪细小病毒的方法主要有原位杂交、银加胶体金检测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抗体法等.免疫荧光技术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笔者认为荧光抗体法较适用,而关于此方法的报道甚少,因此进行了以寻求快速、特异的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为目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猪细小病毒(PPV)是属于细小病毒科家族成员中的单股DNA病毒。它是导致怀孕母猪早期胚胎及胎儿死亡,以及木乃伊化胎儿为特征的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毒流行于世界各地并且某些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病毒经胎盘感染尚不具有免疫适应能力的胎儿(通常在怀孕70天以前)而引起发病。PPV感染的后备母猪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它们的母源免疫力的产生要到性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