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不同养殖模式下加州鲈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营养品质差异,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两种不同养殖模式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并对两者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其中粗蛋白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循环水养殖加州鲈的总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EPA+DHA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各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除苯丙氨酸外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亮氨酸次之,蛋氨酸含量最低;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的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加州鲈,前三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ASS和CS评分结果,池塘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和蛋+半胱氨酸,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中EAA的ASS和CS均大于池塘养殖加州鲈,且数值均大于或接近1。结果表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肌肉较之池塘养殖加州鲈的营养品质更好,更加符合人类膳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加州鲈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已在重庆、浙江等地的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成功,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在贵州还没有成功的先例。2017年遵义市播州区水产站首次引进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技术,在贵州大学的老师指导下,2018年5月进行了加州鲈养殖试验,经过近半年的养殖,取得了养殖经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营养组成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精养和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模式养成的黄金鲫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黄金鲫肌肉营养成分、质构和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跑道”组黄金鲫背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的硬度、粘附性和黏性等质构指标与池塘组相比显著提升(P<0.05)。两种模式下养成的黄金鲫,其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且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的标准。“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池塘组,而饱和脂肪酸占比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部分挥发性物质,如壬醛、1-辛烯-3-醇的含量也低于池塘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黄金鲫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澳洲宝石鲈又名宝石斑、宝石鱼,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名贵淡水鱼品种,后引入中国开展人工养殖及其繁育研究等。目前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养殖等养殖模式,也有部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宝石鲈的试验研究,但是利用养殖尾水结合瓜果培育,实现一水多用、循环使用的研究不多。本试验利用自主研发的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实现了另一种模式的鱼菜共生。一、试验材料1.场地本试验在张家港市凤凰镇纽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区内开展,水处理系统为自  相似文献   

5.
蔡丽  魏泽宏  唐涛  刘少军  麦康森 《水产学报》2021,45(10):1621-1633
为探究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与池塘传统养殖鱼类在肌肉营养品质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方面的差异,以翘嘴鲌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两种养殖方式下的翘嘴鲌肌肉进行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定与分析,并建立了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翘嘴鲌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方式下的翘嘴鲌肌肉蛋白脂肪无显著性差异,"跑道"养殖组翘嘴鲌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必需氨基酸[(8.54±0.01) g/100 g]和总氨基酸含量[(17.36±0.00) g/100 g]。在两种翘嘴鲌肌肉中共鉴定到2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相较于池塘传统养殖组,"跑道"养殖组提高了翘嘴鲌肌肉中2-庚酮、正己醇和1-辛烯-3-醇的含量,降低了乙醇、2-丁酮、3-羟基-2-丁酮、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正戊醛、正庚醛、苯甲醛、正辛醛和壬醛的含量。"跑道"养殖组翘嘴鲌相较于池塘传统养殖组,降低了部分能产生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改善肌肉挥发性气味的潜能。研究表明,"跑道"养殖翘嘴鲌在不改变肌肉成分的基础上,改善了翘嘴鲌肌肉氨基酸和风味物质的组成。以上结果为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养殖下的翘嘴鲌肉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鱼、蛙等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是病原、环境和机体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所致。随着养殖密度提高,水环境的恶化往往是病害增多的主要原因。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和山泉微流水养殖,改变了以往恶化的养殖环境,采用清洁水源,水质溶氧较好,相对病害少。但笔者2016年在加州鲈跑道式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循环水养殖是在高密度养殖的过程中成功引入水处理工艺,实现了池塘养殖增产和尾水净化兼顾的目标,具有低碳、高效的优点,是传统池塘养殖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在国家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视以及全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将池塘循环水与加州鲈养殖二者有机结合开展低碳、循环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将有助于加州鲈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8.
养殖密度对宝石鲈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宝石鲈(50,100,150,220尾/m3)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0尾/m3组宝石鲈的生长较有优势,其特定生长率(1.61%/d)和存活率(89%)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1.70);密度对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影响显著(P<0.05),随养殖密度增加其浓度呈上升趋势,均在220尾/m3密度组上升最多;密度对血清无机离子(钾、钠、氯、镁、磷)也有影响.综合认为循环水养殖条件下,150尾/m3养殖密度组宝石鲈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黄鸿兵等进行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主养青鱼模式的探索,认为循环水养殖方式下的青鱼生长情况要优于普通开放池塘养殖方式。但是两种养殖方式下青鱼的肌肉品质特性差异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试验选择常规池塘开放水域和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青鱼进行比较,选取体重规格和年龄基本相同的青鱼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两种养殖模式下鲜活鱼肌肉质构的差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是浙江省"十三五"渔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之一,湖州市自2016年起引进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并不断试验推广、总结优化和创新。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并运行池塘循环水"跑道"245条,占全省33.3%。其中位于长兴县泗安镇禧祉村的长兴乔子周家庭农场池塘循环水"跑道"基地,建设标准高、养殖理念新,生态绿色循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池塘循环水"跑道"建设和养殖的示范点。现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长春鳊是长江名特优水产品之一,营养丰富,病害少,是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的最佳替代品种,市场前景广阔。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养殖模式。该模式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养殖"跑道",将整个池塘分为养殖区和净化区两个部分。"跑道"为养殖区,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积的3%~5%,其余部分均为净化区。养殖区配备微孔增  相似文献   

12.
正南美白对虾是广东省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省内宝石鲈和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以池塘和山塘为主,主要采用单养、混养和综合经营三种生产模式。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通过在珠海金湾区平沙基地进行养殖试验,开展宝石鲈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一套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即宝石鲈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  相似文献   

14.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水净化的目标。为准确了解该套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现就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系统建设、生产情况、养成收获及经济  相似文献   

15.
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是在沿海地区高位池养殖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渔业模式基础上,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利用该模式养殖河鲈与斑点叉尾鮰,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河鲈生物学分类属鲈形目,鲈科、鲈属,地方名五道黑,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水域,是一种名贵的冷温带淡水鱼。该品种具有病害少、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L,亚硝酸盐≥0.2 mg/L时,开启外循环。经过142 d养殖,1200 m2跑道池,2000 m3水体,共收获大口黑鲈45104 kg,养殖成活率94%,产值191.7万元,利润36.38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8月20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水产项目经理张建莅临平湖,现场指导"跑道鱼"养殖。平湖市农经局(海洋与渔业局)渔技中心负责人陪同考察指导。张建一行实地查看了平湖市一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跑道鱼"养殖现状,听取了基地负责人关于"跑道鱼"养殖模式建设、设施配套、养殖品种、系统运行和产品销售等情况的介绍,对该基地开展高标准池塘循环水养殖试验示范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模式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池塘循环水导流坝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19.
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rcoo)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淡水养殖名优新品种,具有肉质好、易养殖等优点,养殖经济效益可观,本文介绍了澳洲宝石鲈的池塘人工养殖技术要点,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习性,养殖池塘要求,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及常见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宝石鲈,中文学名为澳洲宝石鲈,俗称宝石鱼、宝石斑。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水域,体侧有多少不等黑色发亮的椭圆形斑块,宛如镶嵌在鱼身体表的黑宝石,"宝石斑"可谓名副其实。宝石鲈头尾的比例小,肌肉丰厚,无肌间刺,肉白细嫩,经测定,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4种香味氨基酸,故具味道鲜美,无腥味、异味,营养及口感是鳜鱼等当今名贵鱼类也无法比拟的。除了营养及口感具有天然优势外,养殖宝石鲈的经济效益也是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