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山草果茎尖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共22处理,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SH培养基较有利于山草果的培养,外植体在SH+6-BA0.5~2.0mg/L的培养基中有利于顶芽和腋芽萌动生长,萌芽诱导率可达80%以上;继代培养以SH+6-BA0.5~1.0 mg/L+NAA0.1 mg/L培养基的增殖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八棱海棠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以八棱海棠单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5月为单芽茎段外植体获取的最佳时间,此时污染率低,死亡率低;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为53.2%;MS+6-BA 2.0 mg/L+NAA 0.2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暗培养2周,增殖系数为4.73;生根培养以1/2 MS+IBA 0.3 mg/L+NAA 0.2 mg/L较好,平均根长为5.2 cm,生根率为90.0%。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钻石海棠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以钻石海棠单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为单芽茎段外植体获取的最佳时间,此时污染率和死亡率都低,分别为15.3%和9.4%;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诱导率为60.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2mg/L,暗培养2周,增殖系数为4.65;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2mg/L+NAA 0.2mg/L较好,平均根长为6.3cm,生根率为97.2%。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野生假俭草为材料,采用幼嫩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继而诱导生根,建立其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45 s,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褐化率与污染率都较低,丛生芽的诱导率较高;假俭草茎段丛生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4 mg/L;在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中,添加1.0 mg/L 6-BA与0.2 mg/L IBA的MS培养基增殖效果最佳;1/2 MS+NAA 0.1 mg/L+IBA 0.5 mg/L诱导丛生芽生根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植物激素用量对菊叶薯蓣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菊叶薯蓣幼嫩茎段为外值体进行不同植物激素用量的组培试验结果:外植体诱导培养基MS+6-BA1.0~2.0mg/L+NAA0.1~0.2mg/L,萌动率92.31%~95.00%;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0.5mg/L+NAA0.1mg/L,成苗率87.27%,增殖系数4.55倍;生根培养基1/2MS+NAA0.5mg/L+IBA1.0mg/L,生根率90.95%,形成完整植株58.20%;以第一节位茎段培养生根率和形成完整植株率最高,分别是92.35%和81.91%。瓶苗移栽炼苗时,采用两种处理方法炼苗,以第二种处理炼苗法的移苗成活率最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山杏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以山杏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茎尖和当年生茎段经75%酒精处理30 s,0.2%升汞消毒6 min,再用2%Na Cl O处理4 min,其诱导效果最佳。茎尖初代培养最佳激素配比为6-BA 0.5 mg/L+NAA 0.2 mg/L;茎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最佳激素配比为6-BA 0.2 mg/L+NAA 0.1 mg/L;茎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激素配比为6-BA 0.5 mg/L+NAA 0.1 mg/L;1/2MS+IB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进行黄花石斛种子在不同培养基及添加物中的萌发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2MS+6-BA0.5 mg/L+NAA0.1 mg/L+10%椰汁+1 g/L活性C的萌发率为最佳;带腋芽的茎段和顶芽以1/2KC+6—BA1 mg/L+NAA0.1 mg/L+10%椰汁+1 g/L活性C诱导原球茎增殖较佳;生根培养以1/2MS++NAA0.1 mg/L生根较多。炼苗基质以泥碳、蕨根、栎树屑混合基质栽培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油茶岑软3号芽器官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1~12月通过对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采穗圃中的7年生油茶母树"岑软3号"的顶芽和茎段芽进行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菌活外植体得率最高的月份是1年中的4月和10月;在改良MS+6-BA 2.5 mg/L+NAA0.3 mg/L+CH 600 mg/L上,顶芽诱导率69.8%,茎段芽诱导率53.6%;适宜油茶继代培养的培养基是改良MS+6-BA 2.0 mg/L+NAA 0.1 mg/L,培养40天芽增殖系数4.9;单芽在1/2改良MS+IAA 3.0 mg/L+ABT6 0.3 mg/L上培养,培养20天后有根点突起,生根率达96.8%。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铺茎栒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带腋芽的茎段和茎尖作外植体,用0.1%氯化汞消毒2min可获得79.4%的存活率;外植体接入1/2MS+6-BA1.0mg/L+IBA0.1mg/L培养基中,30d时叶腋芽伸长4cm;在培养基MS+6-BA1.0mg/L+IBA0.3mg/L中培养40d,增殖系数达9.12;用培养基1/2MS+IAA0.3mg/L诱导生根,35d时生根率达80.89%;用200mg/LNAA进行瓶外生根试验获得50%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0.
以多年生蓝果树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蓝果树茎段的外植体适宜诱导培养基为WPM+XT0.2mg/L,最佳增殖培养基WPM+ZT0.51mg/L,诱导生根培养基以1/2WPM+NAA0.5mg/L+IAA0.2mg/L+活性炭0.2%为宜,生根率100%,以松林腐殖土和苔藓基质为培养基质移栽效果好,成苗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澳洲茶树耐旱性能,确定最适宜澳洲茶树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促进澳洲茶树增产丰产,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7%~43.4%),胁迫时间15d,测定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保护酶活性及关键代谢产物含量,以初步了解其应答机制。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澳洲茶树叶片中有3种保护酶活性(SOD、CAT、NR)先上升后下降,启动了保护机制,以应对逆境。另外2种保护酶(POD、GSH-PX)则未检测到活性上升。代谢产物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出现累积,这两种物质是提高植株渗透调节能力和保水性能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育苗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从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1年生杉木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31.38 cm、4.51 mm,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25.69 cm、3.34 mm)。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杉木苗的根冠比分别为0.24、0.16;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分别为84.3、68.8条。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说明沙床较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更利于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采用沙床培育的苗木出圃率为88.75%,显著高于托盘培育的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13.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合理施肥方法,以江南油杉播种苗木为材料进行试验,分析了15种不同施肥方法对江南油杉苗木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处理15(50%沼液)以外,其他14种施肥处理的江南油杉苗高、地径、地下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地上干重、总生物量、根颈粗、小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清水)(P<0.05),而对江南油杉苗期最大根长增长不显著。15种施肥处理对江南油杉地上部分的增长量的促进效果明显大于地下部分的增长量。15种施肥处理中以处理4(0.5%复合肥+0.1%尿素)对江南油杉半年苗苗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效果最好,分别为22.750cm、3.095mm、2.341g,分别是CK的340%、242%和618%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胚根进行不同试验处理,探讨不同的切根强度和施用生根剂对红锥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1/4胚根+生根剂拌黄泥浆进行浆根处理,显著提高红锥幼苗真叶抽出速度,且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切除1/2胚根+生根剂拌黄泥浆进行浆根处理,显著提高红锥幼苗苗高、地径,1级侧根数比CK增加46.5%。适当的切根强度和生根剂处理能有效促进红锥幼苗生长,增加侧根数量,可在红锥苗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中密度纤维板容易霉变,影响了产品质量,限制了纤维板的应用范围,因此开发纤维板防霉性能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复配防霉剂处理中密度纤维板,并对防霉处理后的纤维板试材进行防治效力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0.01%~0.1%甲基硫菌灵,0.1%~1.0%丙环唑,0.1%~1.0%戊唑醇,5%~25%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添加有机溶剂10%~25%乙醇胺和10%~25%乙醇,余量为水复配防霉剂拮抗4种变色菌,MDF试材抗霉效力评价值达到0级或1级,效果明显,可用于中密度纤维板防霉处理,为开发防霉纤维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15个桉树(Eucalyptus spp.)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调查2.5、3.5、4.5年生无性系试验林的胸径和树高,研究其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历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4.5年生的生长量分析,基于Q型聚类初步筛选出6号、8号和14号等3个优良无性系,它们的生长量均达到甚至高于对照的生长量。本研究可为该地区无性系进一步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桉树林地地力,开展了桉树间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作绿肥试验。对在桉树林内间种山毛豆3种不同密度(10600、12500、16400株/hm^2)的植株产量、养分含量及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山毛豆单位面积植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以12500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比产量最低的10600株/hm^2处理高137.3%;1年生的山毛豆植株贮藏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是34.9、2.0、11.3kg/hm^2;桉树林2.5年生时,无论是否间种山毛豆或不同山毛豆密度处理的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任豆(Zenia insignis)接种AM菌剂后的生长效应,采用4种丛枝菌根真菌(HUN03B、XJ08A、HEB04、XJ04B)接种剂和2种接种处理方式(蘸根、穴施)接种任豆幼苗,观测其接种40、70、110和150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变化过程,分析接种后任豆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动态。结果表明: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任豆苗木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种半年后的接种苗比未接种苗的苗高增加12.29%~22.73%,地径增加24.64%~39.11%,总生物量增加37.88%~57.20%。蘸根比穴施更易使菌剂浸染任豆幼苗根系,有效提高了前期侵染率,促进苗木生长,但2种接种方式的浸染率在接种后150 d左右基本一致。任豆生长以蘸根HUN03B丛枝菌根真菌的促进作用较好。研究结果对促进石漠化地区任豆造林生长,提高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枝条扦插成活率与生根率,筛选出最佳配方及处理方法,选择1年生麻竹枝条为材料,采用从基质、激素种类及浓度三因素析因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麻竹扦插生长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育苗效果。结果表明:1)3个主因素中,激素种类对扦插生根影响最大,各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2)泥炭对扦插苗地上的生长指标影响最大,新梢率、新梢数和叶数达显著水平;3)细沙作为基质可以显著提高麻竹枝条扦插生根率,扦插成活率达62.92%;4)两因素交互作用中,激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最大,愈伤率、腐烂率、平均根长、总根数、根系直径等指标均达极显著水平;5)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扦插地上指标影响最大,叶面积达极显著水平,新梢数达显著水平;6)三因素交互作用中,仅愈伤率和腐烂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泥炭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NAA扦插效果最好,激素浓度处于40~80 mg/L时扦插苗各指标最佳;泥炭+ABT+80 mg/L为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