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二长棘鲷     
名称二长棘鲷Paragyrops edita Tanak3俗称红立鱼,属鲈形目、绸科、二长棘鲷属。  相似文献   

2.
鲯锹Coryphaena flippurus,隶属于鲈形目、鲯鳅科,俗称厚刀鱼、阴凉鱼、飞鱼虎、鬼头刀、青鸟、万鱼,属暖水性大洋鱼类,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区,国外分布于非洲东岸、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夏威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的温热带海区.……  相似文献   

3.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epede),俗称金丝鮸,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  相似文献   

4.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为大型的海洋名贵鱼类,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俗称金丝鮸 ,背部弧形,体背呈黑色,酷似鮸鱼,该鱼养殖一年可达2千克。我们于2003年5月份从广东购进双棘黄姑鱼双受精卵1.2千克,培育出3厘米以上的苗种18.2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海星侵食贝类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星学名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俗称海星或"星鱼",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钳棘目(Forcipulatida),海盘车科(Asteriidea),海盘车属(Asterias)。海星下分  相似文献   

6.
白棘三列海胆(Tripneustes gratilla)又名马粪海胆,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e),游在亚门(Eleutherozoa),海胆纲(Echinoidea),拱齿目(Ca-marodonta),毒棘海胆科(Toxopneustidae)。我国仅见于南海,属频危种。  相似文献   

7.
正豹纹鳃棘鲈俗称东星斑,隶属于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是近年来无节制的滥捕造成野生豹纹鳃棘鲈渔获量日益减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已将其列为近危类别。  相似文献   

8.
小丑鱼属于雀鲷科海葵鱼亚科,该亚科可分为双锯鱼属(Amphiprion)(又称海葵鱼属)及棘颊海葵鱼属(Premna),世界上海葵鱼属有27种,  相似文献   

9.
黑鲷(Aeanthopagrus sehlegelii)隶属鲈形目、鲷科、棘鲷属,俗称黑加吉。黑鲷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多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不作长距离洄游,肉质鲜美,是重要的捕捞经济鱼类和增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10.
陈三木 《内陆水产》2007,32(6):33-34
棘胸蛙俗称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功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以提供充足的苗种,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于2002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培育出批量的变态幼蛙,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将棘胸蛙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棘胸蛙俗称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之功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滥捕,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苗种,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近海棘头梅童鱼的分布生物学与资源变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正> 棘头梅童鱼 Collichthylueidus(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梅童鱼属。沿海渔民把它与黑鳃梅童 Collichthy niveatus(Jordan & Starks)统称为梅童鱼,俗称大头梅童、圆头梅童。有人把它误称为梅子,其实梅童与梅子并非同物异名,后者应为大黄鱼、小黄鱼幼体的别称。棘头梅童鱼为近海常见的小型鱼类,肉质鲜美,浙江沿  相似文献   

13.
陈哲龙 《海洋与渔业》2009,(11):26-26,25
淡水黑鲷学名厚唇弱棘鯻(Hephaestus fulignosus),隶属鲈形目,鯻科,弱棘鯻属,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的塔利河水系。1998年引入我国。是一条品味极佳的优质鱼。  相似文献   

14.
<正>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俗称石蛙、石鸡[1]。其成蛙体重一般为200~400g,为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棘胸蛙肉质鲜美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具多种药用功效;同时,它还是近年来难得的一种山珍美味和高级天然营养滋补食品[3]。但是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捉以及环境恶化的影响,棘胸蛙的资源量日渐匮乏[4]。各地通过展开棘胸蛙  相似文献   

15.
虎纹蛙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水 《内陆水产》2002,27(1):14-15
虎纹蛙俗称田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温度在4℃以下或35℃以上时,易引起死亡。温度低于12℃即停食冬眠。春季温度上长到16℃结束冬眠。当年繁殖的幼蛙经6个月(5~10月)饲养体重可达150克左右。该蛙的营养和肉质可与野生棘胸蛙相媲美,现野生棘胸蛙数量较少,人工养殖较难,在此将有关养殖技术奉献给同行。1场地选建1.1蛙池建造养殖场地应选择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安全、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20米2为佳。1.2越冬池越冬池保水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3种鱼类共形成三大类群,其中仿石鲈科8个属聚成一类群,金线鱼属和眶棘鲈属的种类聚成另一类群,眶棘鲈属未能与仿石鲈科形成单系.同时,基于属间遗传距离比较,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的遗传距离比其与仿石鲈科各属的遗传距离要小得多,表明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眶棘鲈属隶属于金线鱼科的观点.此外,传统分类资料中归类于仿石鲈科的髭鲷属(Hapalogenys)也没有与仿石鲈科聚成单系,而是独自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显示出髭鲷属与仿石鲈科关系较远,与近年来认为髭鲷属应该从仿石鲈科中划分出去的结果一致.在仿石鲈科内部,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中的少棘胡椒鲷与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的种类关系很近.在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位于胡椒鲷属的内部,花尾胡椒鲷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该分支基部,支持少棘胡椒鲷归为胡椒鲷属,名称沿用原来的学名胡椒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俗称东星斑。它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热带海域,海南东岸和南部海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东星斑的鱼肉内含有二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为海鲜极品,逐渐成为饮食业、垂钓业的至爱。豹纹鳃棘鲈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还具有病害少、生长迅速、肉质优良等特点,市场售价为240元/kg~300元/kg,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海水鱼类养殖的后备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艳丽的体色又赋予其很好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具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有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繁育及养殖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人工养殖豹纹鳃棘鲈饵料以鲜杂鱼为主,没有专门为其生长发育需要而设计的优质配合饲料。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适宜的饲料开发相关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开展豹  相似文献   

19.
长江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俗称:火烧鳊、黄排。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为多;福建闽江亦产,目前亦属少见。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20.
胡珍华 《齐鲁渔业》2009,(10):41-42
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busLacepede),俗称金丝鲍,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第2年可养成4kg以上。其肉质细嫩鲜美,鱼鳔可加工制作高级食品鱼胶,具滋补强身和消炎、止血、补气功效,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海水网箱养殖名贵品种,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经验作一阐述,以供养殖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