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测定了12头1—3岁阉牦牛(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在草原草场和草甸草场青草期放牧时的瘤胃消化代谢。结果表明:草原草场青草期牦牛瘤胃液的干物质、TVFA、TCA-P、NH_3-N的浓度和纤毛虫数均不同程度高于草甸草场青草期。因草原草场的植被质量好于草甸草场,白天放牧12小时左右的牦牛瘤胃内呈两次消化吸收过程。优质草场能为牦牛提供更多的TVFA和NH_3-N,而劣质草场牦牛瘤胃内的pH值升高。  相似文献   

2.
精料水平与秸秆氨化对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6拉丁方设计方法,研究了日粮精料水平与秸秆氨化对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的影响。以氨化与未氨化小麦秸样本瘤胃培养48小时的尼龙袋干物质消失率(ISDMD)作为瘤胃纤维降解程度的度量指标。对瘤胃 PH、VFA 与 NH_3—N浓度等瘤胃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程度下降。其中,精料水平由30%提高到50%没有明显下降(P>0.05),而精料水平由50%提高到70%显著下降(P<0.05)。在同一瘤胃环境中培养的氨化麦秸样本 ISDMD 总是明显高于未氨化麦秸样本。在相同精料水平下,饲喂氨化麦秸日粮的绵羊瘤胃纤维降解程度低于饲喂未氨化麦秸粮的动物。对瘤胃纤维降解与瘤胃参数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牦牛瘤胃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瘤胃在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牦牛作为一种反刍动物,其瘤胃代谢是牧草进入体内开始消化利用的关键环节.由于牦牛是一种常年生活在青藏高原特殊地域环境中的放牧家畜,因此牦牛的瘤胃代谢与其他反刍动物相比存在许多特异性.本文对牦牛瘤胃代谢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瘤胃灌注不同来源淀粉对牦牛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体重相近[( 244±15) kg]的去势牦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按照1.2倍维持能量水平饲喂单一燕麦草(未灌注淀粉),玉米淀粉组和抗性淀粉组分别在对照组的饲喂基础上瘤胃灌注玉米淀粉和抗性淀粉900 g/d.试验分为3期,每期试验18 d(15 d预试期和3d采样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注玉米淀粉和抗性淀粉显著降低瘤胃pH(P <0.05),极显著降低瘤胃氨态氮含量(P<0.01),灌注4h后显著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在灌注后4和6h,玉米淀粉组和抗性淀粉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瘤胃灌注玉米淀粉和抗性淀粉,降低了牦牛瘤胃氨态氮含量,提高了微生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提高了血糖含量,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说明牦牛能有效利用不同来源的淀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与舍饲2种饲养方式对大通牦牛瘤胃组织结构及瘤胃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以期为大通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科学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头体重[(213.50±13.12) kg]相近的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5头牦牛,放牧组牦牛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牦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190 d。试验结束后屠宰2组牦牛,采用瘤胃组织切片和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进行瘤胃组织结构和瘤胃菌群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1)舍饲组牦牛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1),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牦牛(P<0.05),肌层厚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牦牛(P<0.01)。2)放牧组牦牛瘤胃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舍饲组牦牛(P<0.01),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舍饲组牦牛(P<0.05);主坐标分析(PCA)显示,2种饲养方式之间瘤胃菌群Beta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在门水平上,2种饲养方式的牦牛瘤胃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选用 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 3种饲喂频率 ,按 4× 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 (NH3 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 <0 0 1 )。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 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秸秆饲料(小麦秸、甜燕麦秸)和青刈栽培牧草(燕麦干草、早熟禾干草)为试验材料,于1988—1089年用尼龙袋法测定生长牦牛在舍饲和放牧青草期、开始枯黄期、枯草期条件下的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结果表明:ADF含量低的干草类的消失率高于ADF含量高的秸秆类饲草;营养较丰富的青草放牧期能显著提高ADF的消失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3种饲喂频率 ,按4×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 pH值、氨态氮(NH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规率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0.01)。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测定不同物候期牧草营养价值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牦牛瘤胃内环境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于返青期、青草期和枯草期采集牧草样品,测定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选取平均体重为(108.06±2.86) kg的10只3岁全年放牧的健康青藏高原牦牛(公母各5只)进行序号标记,分别在返青期、青草期和枯草期清晨放牧前空腹经口腔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牧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青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枯草期高于青草期和返青期(P0.05)。瘤胃液氨态氮、乙酸、异丁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在青草期最高;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在枯草期显著低于青草期和返青期(P0.05)。不同物候期牧草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有影响,青草期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最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在3个物候期均较高;青草期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在种水平上,瘤胃微生物以纤维素降解菌为主。由此得出,不同物候期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物候期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引起了牦牛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青草期瘤胃液氨态氮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高,在枯草期瘤胃液总挥发性性脂肪酸含量下降,能量源减少,因此在枯草期应对放牧牦牛进行补饲才能保证牦牛生长。  相似文献   

10.
生长期牦牛能量代谢和瘤胃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闭路式呼吸面具法和永久性瘤胃瘘管法及相应的代谢、饲养试验对1—3岁牦牛在海拔高度2300—4300m处作绝食能量代谢和瘤胃消化代谢测定,结果表明:牦牛在该高度范围内绝食产热值稳定不变;牦牛的等热区为8—14℃,并从—20℃起才随气温下降而增加产热;牦牛瘤胃发酵时,在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丁酸比例较其他牛种高,并且当饲料质量下降时,高效酸仍保持较高比例;在较低海拔高度(2300m)时,牦牛的FHP=302.13kJ/kgW~(0.75),MEm为458kJ/kgW~(0.75),Km为0.66,这些数值与国内外对其他牛种研究结果接近,只是在高海拔条件下才显示差异。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瘤胃是消化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它可以分解植物的纤维供宿主利用,而牦牛相较于其他反刍动物而言,有更高的纤维利用率。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瘤胃微生物进行鉴别分析,已经有大量微生物的功能被发现,但绝大部分微生物的功能还未被确定。瘤胃微生物作为巨大的潜在资源,如果可以在牦牛瘤胃内调节甚至在不同家畜瘤胃内移植,将会推动我国畜牧行业的进步。为此,文章介绍了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及功能,并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氨化棉籽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环境指标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塔里木马鹿对氨化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塔里木马鹿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饲喂氨化棉籽壳前和饲喂氨化棉籽壳后),分2期进行,前期饲喂含未氨化棉籽壳(1 kg)的饲粮,后期饲喂用氨化棉籽壳全部替换掉未氨化棉籽壳的饲粮。每期试验分为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7 d,正试期15 d。结果显示:饲喂氨化棉籽壳后,塔里木马鹿瘤胃液p H、氨态氮浓度、微生物蛋白含量和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饲喂氨化棉籽壳前(P0.05或P0.01),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饲喂氨化棉籽壳前(P0.05或P0.01)。饲喂氨化棉籽壳前、后每只塔里木马鹿每天的饲料成本分别为5.55和5.04元,饲喂后比饲喂前低0.51元。由此可见,塔里木马鹿对氨化棉籽壳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氨化棉籽壳在塔里木马鹿饲粮中的应用可有效节约蛋白质饲料,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牦牛瘤胃臌气指牛采食过量易发酵产气食物,例如:发酵青绿饲料或豆科牧草、种子果实等食物,导致大量气体在瘤胃内积蓄使瘤胃急剧臌胀。形成气体包括泡沫气体与非泡沫气体。1病因1.1气滞郁结由于牦牛过多的食用了易于发酵的饲草,如初春的嫩草、带露水的青绿饲草、开花前的苜蓿、青贮饲料、菜叶以及块根饲料;或过食大量难消化而易于膨胀的饲料,如豆饼、豌豆;或饲喂了已经发酵、霉败变质的饲料,以及误食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围产期牦牛血液生化、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将20头牦牛,按照年龄、体重、胎次及生理状态相近的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微生态制剂),饲喂期42 d,在不同日龄收集血清和瘤胃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可以降低血液中β-羟丁酸(BHBA)浓度和瘤胃液中乳酸浓度,增加瘤胃液中丙酸浓度;显著增加瘤胃液中反刍月形单胞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降低黄色瘤胃球菌数量。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通过影响围产期牦牛瘤胃微生物,可以改善牦牛瘤胃发酵功能和产后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西藏牦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选取3周岁、平均体重(154.8±13.6)kg、健康无病的牦牛20头随机分为低精料组和高精料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分别饲喂低精料(精粗比40∶60)和高精料(精粗比60 ∶ 40)饲粮,预试期10d,正试期90d(8、9和10月).结果:饲粮精料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用瘤胃尼龙袋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8种常见饲料在牦牛和黑白花牛瘤胃内的粗蛋白(CP)和干物质(DM)降解率,分析了2个动物品种间的降解率的差异性。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平均体重100kg)和黑白花牛(平均体重170kg)各2头,以1.5×MEm水平饲喂同一基础日粮(精粗比为50:50),瘤胃食糜的外流速度估计为0.067/h(精料)和0.02/h(粗料)。待测料在瘤胃内的培养时间为2h、4h、6h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牦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以期为牦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瘤胃积食也叫急性瘤胃扩张。是指瘤胃内积滞过量的食物,致使胃体积增大,瘤胃壁扩张、运动机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放牧牦牛中比较少见,多见于育肥牦牛。  相似文献   

19.
冷季将放牧牦牛,由高海拔牧区声到较低海拔农牧区附近,进行短期圈养育肥。饲草料以麦秸与氨化麦秸为主、混合精饲料为辅养分2期;适应期与正试期。试验证明:(1)牦牛能很好的利用作物秸秆与氨化草;(2)短期转场育肥,可防止冷季弱掉膘,日增重360多克;(3)改每年一次性出栏为两次性出栏。转场育肥可提高出栏率。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残酷的高原环境促使牦牛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机制。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鉴定牦牛瘤胃和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该文回顾了现有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论文,阐述了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饲料、饲养方式、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以期为牦牛生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