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一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省工商登记注册的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近300家,为推动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对南部县蚕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重点走访先锋、中心、兴盛、雨顺等合作社,总结它们成立、发展、运行情况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充市针对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蚕桑专合组织,涌现出了南部先锋蚕业合作社、中心蚕业合作社、兴盛蚕业合作社、西充友林蚕业合作社、阆中小观蚕业合作社等一批蚕桑专合组织,它们在解决蚕农增收、提高蚕农整体素质、推广养蚕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探索南充市蚕桑专合组织的成功模式,笔者多次深入四川省西充县友林蚕业合作社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以来,南部立足县情和比较优势,抢抓"东桑西移"机遇,大力发展现代蚕桑产业,2013年,全县养蚕14万盒,产茧518万kg,实现蚕茧收入1.86亿元,养蚕农户户均收入5300余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南部县一直探索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大丰市针对茧丝绸行业特点,大胆探索组建蚕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贸工农一体化改革步伐,有力推进了茧丝绸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市桑园面积已恢复到3500 hm2,年产"鑫鹿"牌优质茧4500 t,现有1个年制种能力15万张的蚕种场、8家丝绸加工企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初步形成了以蚕业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集产加销于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茧丝绸行业年产值达3.2亿元,利税3100万元.2000年全国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全国蚕业学术研讨会分别在该市召开,对该市组建蚕业合作社,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蚕业生产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农民日报>等国内10多家新闻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5.
卢克松  高永山 《中国蚕业》2011,32(2):74-75,79
介绍了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公司体制,创新为农服务体系,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建、树立"FUAN"品牌与诚信经营;全面引进与推广桑蚕品种、蚕业新技术、蚕茧收烘、热风自动循环烘茧技术、灯光选茧与自动缫丝和缫丝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剑杆织机和提花织机等先进的技术;积极探索推行"公司+蚕业合作社+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运行模式,以农为本,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的茧丝绸产业迅速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评选办法》的要求,经县、市两级逐级审核推荐和农业厅严格评审,并征求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省农业厅命名了全省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四川省第五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南部县中心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充县仁和镇燕子坝蚕业专业合作社,青神县蚕丛蚕业专业合作社三个蚕桑示范合作社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8.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7,27(1):47-49
1重庆蚕业的现状重庆养蚕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在发展农村生产、扩大就业、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我市发种250万张,产茧51000t,蚕农茧款收入达到6.2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自从1995年受国际茧丝绸市场疲软和国内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蚕业生产逐渐萎缩。经过13年的发展,我市蚕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2006年发种87万张,产茧26000t,蚕农茧款收入4.6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从全国的第四位一直落到了第…  相似文献   

9.
<正>宁南惠民蚕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由宁南县蚕桑技术协会牵头,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是农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和蚕桑技术指导员组成的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有6个蚕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元。该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推行"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发展现代蚕业、促进农户增收为工作核心,在蚕业发展中,向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  相似文献   

10.
在蚕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中,科学技术是推动蚕业发展的核心,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和推动,蚕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也就失去了继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其支撑和推动作用,还在于是否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看,蚕业生产技术路线选择应遵循资源状况和规划布局决定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又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既要针对蚕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又要考虑重庆市的农业人多地少、劳动力外出转移严重的现状。只有充分实现蚕业资源与合理地规划布局相结合,才能发挥蚕业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不断发展。1重庆蚕业发展的现状重庆蚕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1994年就达到发种250万张,产茧5.1万t,蚕农茧款收入6.2亿元。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经过13年的发展,虽然启动了多项蚕业发展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但生产规模不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2007年发种仅89.8万张,产茧2.818万t,蚕农茧款收入4.1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从全国的第四位落到了第九位。为了使重庆蚕业从徘徊中走出困境,总结重庆蚕...  相似文献   

11.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12.
l 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是理顺蚕业经营机制的根本途径1.1 “公司+农户”的蚕业机制稳住了蚕桑生产基础1996年,游仙区茧丝绸总公司在全区18个乡镇全面推行了“公司+农户”的蚕业新机制.通过合同订购,以法律约束的方式慎重地明确了公司与蚕农之间的产销关系,解除了蚕农对蚕茧销售的后顾之忧;预约售茧,解决了农民卖茧排长队,收茧场地拥挤的矛盾;组合抽样,试缫计价,—方面保证了鲜茧收购质量,另一方面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全面贯彻了“优茧优  相似文献   

13.
1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33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38万户,投产桑树5.8万hm^2,年生产蚕茧约2.5万t,蚕农总收入4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0.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刘屹东 《蚕学通讯》2000,20(3):44-45
中国即将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国家六部委退耕还林(草)优惠政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这些接踵而来的机遇为重庆蚕业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但是,一些历史的和当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却依然严重地制约着他的发展,如不认真解决,将会错失良机。1 重庆蚕业现状 1994年重庆蚕业创历史最好水平,有桑31.1亿株,年养蚕244万张,产茧5.13万吨,蚕农茧款收入6.2亿元,是我国蚕桑主产区之一,年产茧居全国第四位,蚕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到1999年桑树仅存14亿株,年养蚕不足94万张…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站东村9组村民黄凤官,经营蚕业取得了较高效益.2004年该户2267 m2育71-1桑园饲养春蚕4张,产茧180 kg,收入3420元;饲养续春蚕3张,产茧130 kg,收入2080元,饲养中秋蚕2张、晚秋蚕6张,产中、晚秋茧259 kg,收入5200元.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推动凉山蚕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四川蚕业》2006,34(3):1-3
蚕桑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优势项目,是建设绿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州有13个县市,13.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茧产量达到27.6万担(1担=50kg),农民售茧收入达到1.92亿元,其副产物桑枝、蚕沙,解决了养蚕农户的大部分燃料和部分肥料,并带动了缫丝、蚕具、蚕药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凉山州的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蚕业发展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回顾凉山蚕业发展的历程,除了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有比较稳定的产业政策,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还得利于蚕业科技的进步,得利于蚕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科技进步推动了凉山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7,27(1):47-49
1 重庆蚕业的现状 重庆养蚕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在发展农村生产、扩大就业、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我市发种250万张,产茧51 000 t,蚕农茧款收入达到6.2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康开军 《四川蚕业》2012,40(3):14-14
<正>我县是全市第一个成功饲养彩色茧的蚕桑基地县。在2011年试养的基础上,2012年加大与省蚕研所合作力度,扩大了规模,仅友林蚕业合作社春季就饲养黄色彩茧20张,产茧800多kg,经济价值近3万元。因该品种优良,孵化整齐,蚕体粗壮,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站东村9组村民黄凤官把桑园基地建设的投入作为固定资产,把农药、肥料、蚕具、劳力等投入作为流动资产,桑园更新、蔟具改革称作设备的改良,把布局的调整称作流动资产的优化组合,蚕业经营取得了较高效益.2004年以来,着力推广科学化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普及推广和使用方格蔟,蚕业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2004年该户利用3.4亩育71-1桑园饲养春蚕4张,产茧180 kg,收入3 420元;饲养续春蚕3张,产蚕130kg,收入2 080元;饲养中秋蚕2张、晚秋蚕6张,产中、晚秋茧259 kg,收入5 200元.全年合计共养蚕4批15张,产茧569 kg,收入10 600元.亩均产茧162.5kg,亩均收入3 118元.该户还利用桑田与大棚闲期进行复合经营,成了蚕业生产高产高效的典型户,被当地媒体作为运用新科技发展生产的典型广为宣传.  相似文献   

20.
<正> 南部县碾垭乡罗先锋今年春夏两季共养蚕74张(其中春季56张,夏季18张)。经具体核算其效益情况是:春季养蚕56张,售茧2474.4公斤,茧款收24,451.20元,单产为44.6公斤(减4.6公斤),张平产值436.60元;夏季售茧676公斤,茧款收入4394元,单产37.5公斤(增2.4公斤),张平产值244.10元。经分季核算,除去生产成本,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