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江西南昌地区一些猪场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典型病例中,采集病猪的病变组织,经细菌分离得到3个分离菌株JXAV-AIII0611、JXAV-AVII0611、JXAV-AX0611,经涂片染色镜检、培养性状观察、生化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证实该致病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同时利用APP的oml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成功扩增出预期的基因片段,为快速诊断该病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一种能够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细菌病原体,它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膜蛋白W(Omp W)在细菌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Omp W与细菌的感染、耐药性以及分子调节等都有着紧密联系,因而阐明ompW基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调节机制对于该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ompW基因为研究对象,成功构建自杀性质粒p EM-Omp W,为构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Omp W突变株以及探究ompW基因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子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最重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通过筛选APP 3~8 kb随机基因组文库,获得1株阳性克隆。测序拯救质粒得到序列,通过BLAST分析确定此片段为APP Ⅱ型分泌蛋白基因,预计成熟蛋白分子量为45.716 KD。根据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该基因,分子克隆表达该Ⅱ型分泌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蛋白与APP康复期血清发生反应;研究还发现,纯化的Ⅱ型分泌蛋白能结合C3。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克隆得到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I型完整的apxⅡC基因和部分apxⅡA基因约2 000 bp,通过重叠片段PCR方法使apxⅡC基因缺失,并将该DNA片段克隆到PBS-T载体中构建了apxⅡC基因失活的转移载体pBSCA(-),为构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I型apxⅡC缺失菌株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发表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apxⅣ毒素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致病性APP 1~12血清型标准菌株的PCR方法。在双盲试验中,血清1型(2株)、3型、5型和7型临床分离株与致病性APP 1~12血清型标准菌株一样,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为876 bp的apxⅣ片段,可检出最低活菌数为2×102cfu.mL-1,最低检出DNA含量为9 pg.μL-1。检测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猪的10份病变肺组织样品,阳性6份,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而副猪嗜血杆菌1~15型(缺失8型)、猪放线杆菌、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奇异变形杆菌、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猪丹毒杆菌的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可用于致病性APP生物Ⅰ型的快速特异性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疾病,同时巴氏杆菌也是引起坏死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胸膜放线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具有气囊,且多行性。1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致病性猪是本菌高度专一性的宿主,寄生在扁桃体和呼吸道,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在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期间,不仅发现有肺脏的损伤,而且鼻子也有大量的分泌物,本病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简便、快速确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方法,根据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apx I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PP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APP和其他6种猪病病原核酸进行检测,结果只对APP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422bp DNA片段,而对其他6种猪病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PCR最低可检出10pg的APP DNA。对送检的46份可疑病猪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有19份样品为阳性,27份为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也称副猪嗜血杆菌病,亦称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以胸膜肺炎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孟溪镇养殖小区首次发生该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相似文献   

10.
<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以肺脏出血、坏死和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病变特征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年来,APP已经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措施控制本病。1病原PCP病原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具有多形性,有荚膜,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为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红壤稻田土壤厌氧氨氧化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DNA基因特异引物对红壤稻田土壤总DNA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克隆和测序,得到属浮霉菌(Planctomycetes)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的部分16S rDNA序列(长度为502 bp)。以含该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荧光定量PCR的标准品,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红壤稻田土壤中的厌氧氨氧化细菌数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期内稻田表层和根层土壤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且其数量随水稻生长有所变化。表土中的数量随水稻生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根层土的数量在水稻生长前期变化不大,孕穗期后明显增加。红壤稻田土壤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对稻田土壤的硝化作用可能具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江西省信丰、广昌和峡江3县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烟草青枯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得到3个具有致病性的细菌分离株,分别命名为RSXF-1、RSGC-1和RSXJ-1。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3个分离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各得到长为1 500 bp的核苷酸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发现3个分离株均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且三者间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将此3个分离株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R.solanacearum代表性株系的对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RSXF-1、RSGC-1和RSXJ-1均与我国广东省和云南省的分离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河南许昌的表现丛枝症状的泡桐样品进行了病原鉴定,并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采用16SrD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mF2/R16mR1、R16F2n/R16R2和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的通用引物fTufu/rTufu,对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了约1.2kb和840bp的特异条带。经克隆测序,并在NCBI网站比对分析,确定所得序列分别为植原体特定的16SrDNA和tuf基因序列。将测得序列与已报道的翠菊黄化组植原体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河南许昌的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属于16SrⅠ-D亚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硅酸盐细菌的解钾作用,为利用该菌生产生物钾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不同地区土样筛选硅酸盐细菌,选出高效菌株DMS3,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的PCR分析,对DMS3菌株进行发酵,用发酵液浇灌绿豆,观察其对绿豆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DMS3菌株16SrDNA大约1500bp,该菌有较高的解钾能力,发酵液中K^+浓度达到1020.646μg/L,用该菌液浇灌绿豆可明显提高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指标。[结论]硅酸盐细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某些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同时能提高绿豆的抗旱能力,为该菌肥工业化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株苯并[a]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从长期受苯并[a]芘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A12,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菌株A12在苯并[a]芘质量浓度为5 mg/L、温度为28℃条件下,振荡培养12 d,苯并[a]芘的降解率可达到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分离获得的高产脂肪酶菌株进行鉴定,为其改造和更好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从食堂下水道中分离获得的一株高效产脂肪酶细菌(JLΠ-4)进行培养,提取其基因组DNA.设计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UC19-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X,经PCR鉴定的阳性克隆摇菌培养后测序.[结果]提取获得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扩增获得新分离菌株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528 bp,BLAST相似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其与伯克霍尔德氏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达97%,是一株与伯克霍尔德氏菌最近的革兰氏阴性菌.[结论]初步将高产脂肪酶细菌JTΠ-4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1株高产甘露聚糖酶菌株。[方法]以高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为对象,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手段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该菌株在牛肉膏蛋白培养基上培养24h后,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白色,革兰氏阳性,杆状,能形成芽孢,表明其属于芽孢杆菌属。对F1-5进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表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或蜡样芽孢杆菌。PCR扩增获取该菌的16S rDNA基因。经BLAST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菌株F1-516SrDNA与枯草芽孢杆菌的16S rDNA具有99%的同源性,表明F1-5为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甘露聚糖酶工业化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植原体16S通用引物建立枣疯病植原体PCR检测体系.[方法]采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1/R16mR1,对陕西和山西具有枣疯病的枣树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相关的枣疯病植原体序列.采用DNAMAN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绘制系统进化树.运用pDRAW32软件对17种具有16S rDNA分组的典型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计算机模拟RFLP,确定枣疯病植原体同源性关系.[结果]从陕西和山西的枣疯病的植株中,分别得到1 433 bp和1 432 bp的条带,与已报道的枣疯病植原体比较,同源性达到99;以上,而与其他植物的植原体16S rDNA同源性多低于93;,并且与16S rDNA V-B组的遗传距离最近.pDRAW32软件模拟RFLP结果表明它们和已报道的JWB的RFLP图谱相似.[结论]枣疯病植原体归属于16SrDNA V-B,为枣疯病植原体PCR检测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RFLP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枣疯病植原体属于16SrDNA V-B,具有随地域变异性较小的特性,这将有利于不同地区枣疯病检测技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利用16S rDNA PCR-RFLP和16-23S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四川攀枝花的43株葛藤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供试菌株的16S rDNA用HaeⅢ、MspⅠ、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16种遗传图谱类型。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53%的相似性水平上,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分为两个分支,在81%的相似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3个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柑橘黄龙病病原菌非洲种和美洲种23S-5S rDNA序列并和亚洲种相应区域进行比对,阐明黄龙病3个种核糖体RNA操纵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亚洲种23S-5S rRNA基因区域序列的保守性设计引物,在非洲种和美洲种DNA样品上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新获得的序列进行序列验证和分析。【结果】 非洲种获得了3 057 bp 序列包括23S rRNA 基因、细胞壁脱氢酶假基因和5S rRNA 基因;美洲种获得了3 033 bp序列包括23S rRNA 基因、glpK基因和5S rRNA 基因。3个种核糖体基因顺序分别是:亚洲种16S rRNA、tRNAIle、tRNAAla、23S rRNA、细胞壁脱氢酶假基因、5S rRNA 和 tRNAMet;非洲种16S rRNA、tRNAIle、tRNAAla、23S rRNA、细胞壁脱氢酶假基因和 5S rRNA;美洲种16S rRNA、tRNAIle、tRNAAla、23S rRNA、glpK 基因和5S rRNA。【结论】黄龙病病原菌核糖体RNA基因有特殊的排列方式,即在23S rRNA和5S rRNA基因区间均有反向编码的细胞壁脱氢酶基因,其中亚洲种和非洲种为假基因,美洲种为glpK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