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仔虾同类相残行为,分析了个体规格、幼体密度、饵料丰度、充气4个内、外因素对其同类相残的影响。结果表明,幼体密度、饵料丰度、个体规格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同类相残率。当幼体密度从50 ind/L提高到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升高190%;当幼体密度大于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增加幅度相对较小。饵料密度20 ind/m L组与不投喂组相比,平均日相残率降低78.5%。不同个体规格仔虾混养时,对虾的平均日残率显著高于单养组。高充气量组,相残率下降。可见,饵料缺乏可能是导致仔虾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高放养密度和个体规格差异等因素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肝脏组织中脂肪酸变化的影响,丰富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研究。【方法】按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设猪油组(L组)、猪油+豆油组(LS组)、豆油组(S组)、豆油+鱼油组(SF组)和鱼油组(F组)5个处理,分别制成饲料颗粒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6周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幼虾肝胰腺中各种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F组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优于其他处理组,L组饲料对幼虾生长明显不如其他组;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肝脏中DHA(C22:6n3)、EPA(C20:5n3)含量与饲料中DHA、EPA含量呈正相关;在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比添加单一油脂更有利于脂肪酸吸收;幼虾肌肉中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与饲料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一致,大量饱和脂肪酸C16:0、C18:0快速减少;其次是C18:1n9。【结论】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但对肝脏脂肪酸种类无影响;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对幼虾生长优于添加单一油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种商品虾片(A、B、C)在凡纳滨对虾中的育苗效果。【方法】实验培育凡纳滨对虾幼体至15日龄,以水质变化、生长指标、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为考察指标进行育苗效果评价。【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均逐渐上升,pH逐渐下降。9日龄前各组幼体生长发育情况类似,至9日龄均发育至糠虾幼体第二期(M2期),体长范围3.38~3.52 mm,之后C组幼体发育减缓且死亡加剧;至15日龄,A、B组幼体均发育至仔虾第五期(P5期),C组发育至仔虾第三、四期(P3~P4期),成活率ABC,A、B组平均体长、体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幼体各消化酶活力明显高于C组;免疫酶中过氧化物酶活力大小依次为ABC。【结论】A虾片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效果最好,B虾片次之,C虾片育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相互关系。[方法]以480尾健康的凡纳滨对虾仔虾为试验对象,用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3种药物分别进行单一药物和任2种药物组合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甲醛:70.21、43.56、37.65、26.22 mg/L;高锰酸钾5.54、3.74、3.22、2.84 mg/L;聚维酮碘 7.05、5.26、4.39、3.53 mg/L;其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62、0.28、0.35 mg/L。这3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结论]聚维酮碘与高锰酸钾和甲醛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低毒性强度的甲醛对高锰酸钾具拮抗作用,当高锰酸钾与甲醛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丰年虫,又称盐水卤虫,是一种普遍应用于水产苗种培育的饵料生物。依据我国水产养殖标准GB/T 30890-2014《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规范》,丰年虫无节幼体应用于南美白对虾糠虾与仔虾阶段。为提高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苗的成活率,本文就水泥池培育丰年虫喂养南美白对虾苗进行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凡纳滨对虾亚成虾饵料中锰(Mn)的适宜添加量,为对虾饵料的科学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一水硫酸锰(MnSO4·H2O)为Mn源,设6个不同Mn添加量的饵料处理组:0(对照)、50、100、150、200和300 mg/kg,投喂凡纳滨对虾亚成虾(初始体重4.83±0.39 g/尾,初始体长8.23±0.43 cm/尾)10周后测定其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活力指标.[结果]饵料Mn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除50 mg/kg处理组外,其他Mn添加处理组的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且以Mn添加量为200 mg/kg的效果最佳.凡纳滨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随Mn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Mn添加量为150和200 mg/kg时,对应的Mn-SOD和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n添加量达300 mg/kg时,血清和肝胰腺Mn-SOD和T-SOD活力反而下降.凡纳滨对虾血清和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对饵料Mn添加量的响应与Mn-SOD和T-SOD活力基本一致,其适宜添加范围也在150~200 mg/kg.饵料Mn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血清MDA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也未显著降低肝胰腺MDA含量,但Mn添加量达300 mg/kg时,肝胰腺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Mn添加处理组及对照组.[结论]饵料中添加适量的Mn可促进凡纳滨对虾亚成虾生长,并通过提高SOD活力以提高机体的总体抗氧化水平,但添加过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抗氧化活力,并对肝胰腺造成一定损伤.综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活力指标,凡纳滨对虾亚成虾饵料中的Mn适宜添加量为150~200 mg/kg.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生物饵料对口虾蛄幼体发育的影响,将口虾蛄幼体期分为11期(Z1~Z11),其中Z1、Z2不摄食,Z3以后开口摄食.根据试验设计,将苗种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Z3~Z6,第二阶段Z7~Z8,第三阶段Z9~Z11.在各阶段分别投喂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和桡足类以筛选适宜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一饵料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单一饵料无法满足口虾蛄幼体发育需求.随着幼体发育,需要及时更换、添加新的饵料,从规格、营养上满足幼体摄食需求,保证幼体的能量供应,促进发育.本研究中,各阶段分别投喂不同饵料,Z3~Z6投喂卤虫无节幼体,Z7~Z8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Z9~Z11投喂卤虫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盐度季节下凡纳滨对虾亲虾饵料生物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差异,分析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与亲虾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为实现凡纳滨对虾在广西沿海全年稳定高效繁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委托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对不同盐度季节的沙蚕、鱿鱼和牡蛎等亲虾饵料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分别采用火焰发射光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脂肪酸气相色谱法测定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在低盐季节中,饵料牡蛎、鱿鱼和沙蚕中多种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镁、锌和硒)含量显著降低,但磷含量显著升高,过高的磷含量会抑制其他矿物元素的吸收从而抑制对虾的生长。此外,鱿鱼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仅在高盐季节达到标准,低盐季节未达到FAO/WTO的理想模式,蛋白质量较差。与此同时,3种生物饵料在低盐季节的20∶5n-3(EPA)和22∶6n-3(DHA)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与对虾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结论】低盐度季节中亲虾鲜活饵料的微量元素含量、必需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营养指标显著下降或异常变化,导致饵料营养质量降低,推测其是造成亲虾摄食生长状态和繁殖性能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提取物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饵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研发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的对虾饵料配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凡纳滨对虾专用饵料为基础饵料,分别添加0.1、0.2、0.3、0.5和0.7 g/kg的杜仲叶提取物,进行为期6周的养殖试验,探究饵料中梯度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相关酶活性及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综合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存活率和肥满度3个指标可知,添加0.3 g/kg杜仲叶提取物可有效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个体存活率,同时降低凡纳滨对虾的饵料系数;随杜仲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酚氧化酶(PO)活性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恰好相反,综合各项指标也是以0.3 g/kg添加量的效果最佳;梯度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无明显影响,仍保持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其B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饵料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能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酶活性,并增加肝胰腺中具分泌功能的消化酶细胞,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能,实际生产中的最适添加量为0.3 g/kg.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室内生态育苗技术,包括设施与材料、育苗车间消毒处理、育苗用水处理、无节幼体投放、培育管理、生物饵料培养、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内容。最后,对凡纳滨对虾室内生态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蜈蚣藻多糖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今后将蜈蚣藻多糖开发成凡纳滨对虾免疫增强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试验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对照组)对虾投喂基础饵料,B、C、D组对虾分别喂食含有0.1%、0.2%和0.3%蜈蚣藻多糖的药饵,饲养15d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对各组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组织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蓝蛋白、酚氧化酶原、C凝集素、溶菌酶、热休克蛋白70等7个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投喂基础饵料和投喂蜈蚣藻多糖药饵的凡纳滨对虾在外表和行为上无明显差别,且均未出现对虾死亡现象.与A组相比,B、C、D组对虾肝胰腺组织中血蓝蛋白、酚氧化酶原、热休克蛋白70等3个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均表现为D组>C组>B组>A组;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C凝集素、溶菌酶等4个基因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蜈蚣藻多糖可影响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今后可将蜈蚣藻多糖用于对虾病害防治,以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肝脏组织中脂肪酸变化的影响,丰富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研究。【方法】按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设猪油组(L组)、猪油+豆油组(LS组)、豆油组(S组)、豆油+鱼油组(SF组)和鱼油组(F组)5个处理,分别制成饲料颗粒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6周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幼虾肝胰腺中各种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F组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优于其他处理组,L组饲料对幼虾生长明显不如其他组;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肝脏中DHA(C22:6n3)、EPA(C20:5n3)含量与饲料中DHA、EPA含量呈正相关;在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比添加单一油脂更有利于脂肪酸吸收;幼虾肌肉中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与饲料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一致,大量饱和脂肪酸C16:0、C18:0快速减少;其次是C18:1n9。【结论】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但对肝脏脂肪酸种类无影响;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对幼虾生长优于添加单一油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14.
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热应激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1%复方中草药的试验组和只喂食基础饲料的对照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进行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检测,并以18S rRNA为内参照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可提高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病、抗逆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添加核苷酸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未添加核苷酸粗提物的对照饲料和添加200、400、600、800、1000 mg/kg核苷酸粗提物的饲料分别饲养凡纳滨对虾5周,研究了核苷酸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除核苷酸粗提物200 mg/kg添加组对虾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核苷酸粗提物添加组对虾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400 mg/kg添加量组对虾的增重率最高;各试验组对虾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核苷酸粗提物各组的全虾粗蛋白及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600mg/kg添加量组对虾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核苷酸粗提物能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凡纳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的编码区查找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果显示:本研究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的4个可变剪切体,其编码的蛋白质均具有Troponin超家族结构域特征,同源性比对发现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节肢动物中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凡纳滨对虾Tn-Ⅰ3和Tn-Ⅰ4与中国对虾和小龙虾的Tn-Ⅰ遗传距离较近,而Tn-Ⅰ1和Tn-Ⅰ2单独聚为一支,且与其他物种Tn-Ⅰ遗传距离较远;通过测序比较不同个体凡纳滨对虾Tn-Ⅰ基因序列发现在Tn-Ⅰ的4种不同剪切体编码区共同序列区第302位和472位碱基分别存在2个(A/G) SNP位点,其中位于第302位碱基的(A/G)错义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了谷氨酸(G/E)。凡纳滨对虾Tn-Ⅰ基因不同剪切体及编码区错义突变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凡纳滨对虾在冷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程度与对虾黑变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感官鉴定、光电色差和分光光度测定凡纳滨对虾冷藏过程中的黑变规律,据此研究PPO活性变化与凡纳滨对虾黑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表明,同一时间内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部位的PPO活性有明显差异,头部最高,腹部次之,最后是尾部。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冷藏过程中凡纳滨对虾黑变度与PPO活性变化均趋于上升,黑变度的变化规律与PPO的活性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头部、腹部、尾部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7 3、0.971 6、0.973 2,定量证明PPO活性变化是引起凡纳滨对虾黑变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可为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的黑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基础上.于2010年3-6月对比研究了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主养对象的低盐度土池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A(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