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呼吸系统传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给养猪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1.5~4月龄小猪多发病,少见于1月龄以下和5月龄以上的猪。在不同猪场发病率通常为30%~70%,死亡率达40%,60~90日龄猪损失最大。在每年淘汰母猪40%~50%的大型猪场仔猪患病较多。猪呼吸系统传染病病原为病毒和细菌,后圆线虫和蛔虫幼虫也可引起肺脏的损伤。1引起猪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毒引起猪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毒可分为3组。第1组病原是能引起临床症状和脑损伤的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HP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由HPS引起的急性型疾病(Glasser病)早期临床症状包括高热、虚脱、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以及中枢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呼吸道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应激、其他疾病等因素导致猪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为10%~15%,死亡率高达50%,多发生在5~8周龄的保育猪,剖检表现为浆膜炎、关节炎,一旦形成胸腹腔的  相似文献   

4.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VC)引起的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新生仔猪先天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为主要症状。1流行特点该病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但成年猪常表现亚临床状态,是本病重要传染源。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后期的仔猪和育肥猪。在感染猪群中,仔猪发病率差异很大,症状表现有明显差别,发病率通常在10%~20%,有时可高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8月以来,宁德市近50个大小猪场暴发一种开始以中大猪高烧、厌食、嗜睡、呕吐、拉稀、便秘、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部分出现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有的黄疸、贫血,个别猪出现间歇性神经症状,震颤,出现划水状,后期出现耳部、腹部及肢端末梢变紫,接着大部分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最后,导致大部分的小猪发病并死亡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传染病,发病率80%~100%,死亡率60%~90%,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经福建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专家、教授多次临床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多种病原引起的“猪高热病”。1发病特点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中猪或大猪先发病,而后是母猪、公猪,最后波及断奶仔猪。发病日龄一般在48日龄以上,50~90日龄保育猪发病后存活率很低。断奶仔猪发病率约90%,病死率约90%;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80%,病死率为50%~60%;公母猪的发病率为40%~50%,病死率为40%~50%;育肥猪的发病率为10%~20%,病死率为10%~20%。2临床症状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群发病,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弱仔;病猪体温升高(39.5~41.5℃)...  相似文献   

6.
一、仔猪腹泻仔猪腹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KoBu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病原引起。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发病急,死亡快,传播迅速,发病率20%~50%,死亡率50%~80%,10日龄以内的仔猪高达100%,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冬季猪腹泻的中西医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冬季,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和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集约化猪场。猪腹泻是临床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发病。在冬季生产中,猪的流行性腹泻发病率特别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较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高达30%~40%,死亡率高达30%~50%,特别是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可以达100%。  相似文献   

8.
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是引起仔猪发生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病原,自1975年Woode和Bridge首次从猪体分离出猪轮状病毒以后,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猪轮状病毒感染报道.在我国猪轮状病毒感染亦十分普遍,李国平等在调查中发现仔猪1~10日龄阳性率42.4%~66%,10日龄到断奶阳性率83.2%~91.7%,断奶后阳性率为63.2%~72%[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鉴于猪轮状病毒感染普遍,危害大,对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猪轮状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猪高热综合征较为频发,已成为当前猪群的主要病害。该病病原尚不很清楚,多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或晚期皮肤苍白、臀部及后腹部皮肤丘疹、耳朵发绀、气急等为临床特征,病程3~15天,发病率5%~50%不等,病死率有时可高达100%。仅据2005年3~9月份的猪病门诊统计,猪病门诊总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所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多呈隐性感染.常见于夏秋季节,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在20%~70%,死亡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也称猪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系高传染率,低死亡率的慢性病,世界上绝大多数猪场都一定程度地受到肺炎支原体的困扰。本病临床上的发生率在25%~93%之间,感染猪的生长速度降低14%~16%。若为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猪舍有贼风、气候变化大时,本病的发生和蔓延将更为严重。猪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慢性渐进加剧性的呼吸道疾病,使猪生长缓慢,饲养期延长10~60d。猪肺疫支原体也可降低猪体对其他细菌的抵抗力而常常发生继发感染。猪喘气病另一个表现是猪群中生长不良猪的增加和医疗成本增加,从而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猪场猪轮状病毒(PoRVA)流行毒株以及不同阶段猪群PoRVA感染情况,从某规模猪场收集PoRVA阳性样本进行VP7基因测序分析,同时采集不同阶段猪群粪便样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PoRVA检测,分析猪场不同阶段猪群PoRVA感染情况。结果发现:该规模猪场PoRVA流行毒株主要为G9型猪轮状病毒;各阶段猪群粪便样,其阳性率介于1.5%~42.09%,其中7~23日龄哺乳仔猪粪便样,阳性率为8.66%,24~65日龄保育猪粪便样,阳性率为42.09%,育肥猪阳性率为2.66%,母猪为1.5%;从24~42日龄临床正常(55.08%)与腹泻猪(36%)之间的PoRVA阳性率比较结果,没有发现腹泻与感染PoRVA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由猪葡萄球菌引发的幼猪渗出性表皮炎,通常称为脂猪病,一般呈散发。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病程短,多汗,皮脂过多分泌,表皮脱落,引起脱水和皮肤功能衰退而导致死亡。据资料介绍,同群或同窝仔猪中的发病率为10%~90%,病死率因年龄和抵抗力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5%~90%。在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猪感染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3~6d,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3~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10%~30%呈现顽固性腹泻和零星的神经症状;育肥猪野毒阳转率高,呈高烧、伴呼吸系统症状;成年猪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呼吸道症状。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5.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消化器官传染病。以呕吐、水样下痢、脱水为特征。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3月 ,此病在我辖区普遍流行 ,给农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患病猪不论年龄大小 ,患病率都很高 ,而病死率则越是幼龄猪越高 ,7日龄以下仔猪的病死率几乎高达1 0 0 % ,日龄增大则病死率逐渐降低。育肥猪和成年猪一般没有死亡。1 临床症状通过统计表明此病整个潜伏期 1~ 8d ,80 %的患猪为 2~ 4d。哺乳猪感染后 1 2~2 4d可见呕吐 ,随后可呈现剧烈的水样下痢。下痢便初呈乳白色 ,便中可见未消化的凝乳 ,有腥臭味…  相似文献   

16.
《吉林畜牧兽医》2003,(11):49-49
猪增生性肠病(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由专性胞内寄生的劳森菌(LI)引起,该菌是一种厌氧菌,主要生长于肠黏膜细胞中。该病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群。1临床症状1.1急性型较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症状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发生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育成舍内的发病率可高达40%。1.2慢性型本型最常见,多发于6~12周龄的生长猪,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猪…  相似文献   

17.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猪赤痢,是保育猪和肥育猪发生的一种粘液性出血性肠道传染病。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又称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本病可引起75%左右发病率,5%~25%死亡率,并造成康复猪生长缓慢,对养猪业有一定的经济影响。1病原本病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康复猪可带菌数月。病猪和带菌猪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菌,很容易污染猪舍地面、饲料、饮水、饲槽、用具以及母猪体表和奶头。健康猪食入病菌后7~8日即可发病。慢性者也可拖至2~3月后暴发症状。2临床症状猪群初发此病时,多呈急性暴发,以后逐渐转成亚急性和慢性过程。最易发病的年龄段…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养猪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又称革拉泽氏病,临床上主要感染2周龄~4月龄的猪,特别是5~8周龄的小猪,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龄,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龄时就可感染发病,并一直持续到育肥早期,发病率一般多在10%~25%,严重的可达40%,如果处理不及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消化道疾病,其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临床特征为呕吐、腹泻。仔猪较为多见,尤其是3~10日龄的仔猪,患病后一旦没有及时的医治,死亡率可达95%~100%,较大龄感染的猪(成猪)患病后7 d左右可恢复,患病猪耐过后生长缓慢,同时体质下降。本文就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猪增生性肠炎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也发生于母猪,感染猪群死亡率虽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利用率下降(比正常猪下降17%~40%),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近几年,猪增生性回肠炎发病率上升,应引起养殖生产者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