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伐区集材的主要方式为拖拉机集材和架空索道集材。前者适于坡度小于50%的林地集材使用,后者适于坡度大于50%的林地集材使用。一、集材机牵引力和阻力的计算集材机牵引力的选择决定于集材阻力和集材量。集材阻力与集材方式、林地(集材道)状况和坡度大小有关。集材方式有全悬空式、半拖地和全拖地三种,如图1所示。图1中a与g为全拖地式集材,b、d、与e为半拖地集材,c与f为全悬式集材。  相似文献   

2.
空中集材     
在木材生产中,把伐区内大量分散在采伐迹地上的木材集中在一起,叫做集材。集材有多种方式,如机械集材(拖拉机集材、绞盘机集材)和手工集材(牛、马套子集材和人力集材)等。当今所谓空中集材,主要是指飞机和气球集材。现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于从欧洲最新引进的自行式缆索起重集材机(KOLLER-K303H)及集材作业技术,"陡坡山地森林择伐作业技术及其设备引进"项目组对森林采运的缆索集材作业工艺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高森林集材作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减轻集材作业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消化吸收和完善所引进的集材作业技术,为其推广应用做准备。根据引进设备的机构功能特点,本研究详叙了"塔架上置式"和"塔架下置式"集材作业工艺技术,及探讨了"正反坡同步集材"和"超范围集材"的集材技术。伐区实地的集材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探讨的集材作业工艺效率高,能较好地适应中国南方林区复杂地形集材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选择5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作业与采伐强度为30%的择伐作业,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程度的比较。在考虑各种作业的集材量和集材道面积的情况下,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认为,以皆伐作业手扶拖拉机集材为最大,其次为皆伐作业土滑道集材,其余依次为皆伐作业半悬索道集材,皆伐作业手拉板车集材,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最低为择伐作业人力集材。  相似文献   

5.
亚布力林业局适宜集材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几种集材方式的特点,结合亚布力林区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亚布力林业局适宜的集材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论证,认为畜力原木集材是目前亚布力林区适宜的集材方式。今后集材方式的改革应是机畜结合,以畜力原木集材为主,机械原条集材为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沾河林业局现有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抚育机械即割灌机、油锯、集材机械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国产机型与国外先进机型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短距离集材,畜力集材具有优势;随集材距离加大,拖拉机集材效率明显高于畜力集材。影响集材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回空和重载时间。  相似文献   

7.
低强度择伐伐区集材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刘金顶 《林业科技》1994,19(6):57-58
这篇文章探讨了低强度择伐伐区集材方式,分析了各种集材方式的优缺点,讨论了新的集材工艺和集材方式。新的集材工艺和集材方式是:由轻型绞盘机或小型拖拉机或畜力将原木或原条运到集材道两侧,完成小集中作业;再由拖拉机或索道或畜力将这些原木或原条运到伐区楞场,完成集材作业。  相似文献   

8.
小型环境友好集材装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王立海 《森林工程》2012,28(4):31-36,40
在集材过程中,集材作业不当会造成林地的土壤压实,会对幼苗、保留木造成损伤,影响森林生态环境。本文介绍国内外集材拖拉机和集材拖车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的集材装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陈述,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今后集材装备设计的理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将轮式小拖拉机进行改造,装配绞盘机和搭载板后进行集材,在集材距离200~300 m时,日集材量为:冬季20~30 m3,夏季15~20 m3,比畜力集材提高了4~6倍;集材成本为15~20元.m-3,是畜力集材的50%。利用轮式小拖拉机进行集材,对地表及幼苗幼树的破坏程度大幅度降低,是目前可供选择的一种较好的集材方式。  相似文献   

10.
竹材集材是有效衔接竹子砍伐和竹材运输的关键一步,实施竹材集材关键技术装备的机械化可使竹林场从砍伐、集材到运输真正实现集约化、机械化、连续化运营。文章分析了我国竹林场经营面临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竹材集材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以及竹材集材可借鉴的木材集材的方法与装备。文章认为,竹材集材技术装备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缺乏自主创新、社会重视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在借鉴木材集材技术装备的同时,应努力提升竹材集材的机械化程度,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1.
鼎湖山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蒸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Penman蒸散力公式和理论上导上导出的计算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公式,对亚热睦带性群落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蒸散力和蒸散逐日进行计算,其结果表明: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蒸散力年平均为987.5mm占同期降雨量的47%,蒸散力最大的月分是7月,最小的月份是2月,这样基本上与近地面层的气温度变化规律相一致,而与同期的降雨量有所延迟。林外自由水面蒸发年平均为1194.5mm干季林内蒸散力明显小于林外自由水面的蒸发,而湿季两者又十分接近,因此,两者相比可用来作为该地区划分干湿季的一个参指标,理论公式法所计算出该系统的蒸散年平均为951.9mm,与蒸散力相当,占同期降雨量的45.3%。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总径流量年平均为1103.8mm,径流系数为0.52,研究期间系统贮水量的变经年平均为38.9mm.水量平均法所得的蒸散年平均为960.1mm与公式法计算所得的蒸散非常接近,3年的系统误差不到15,因此,初步得出此公式是计算森林生态系统蒸散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材改性处理的关键研究是它的渗透性 [2 ]。在常温条件下对落叶松板材进行加压处理 ,因温度不能调整 ,试验的动态环境系数变少 ,很难取得预期的处理效果。加热加压法与常温加压法相比 ,把温度作为一个可变参量 ,使用正交分析法进一步研究落叶松材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林内雨,冠层截留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过三年对人工毛竹林水文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内穿透雨和竹秆茎流与林外降水呈线性回归关系,并且发现,在不同生长季其回归关系有差别。毛竹林冠层截留量与降水呈指数回归,相关式为I=A[1-exp(-bP)]的形式,其中A为一次降水的最大冠层截留量。毛竹林的冠层截留率低于同地区的杉木林。对降水,穿透水和茎流水水质的研究表明:毛竹林冠层对养分元素的输入有较大影响,林内穿透水中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林外降水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杨树是我国北方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但由于抗盐碱能力较差,导致盐碱地区尤其是滨海重度盐渍区发展缓慢,人们担心杨树在该地区的长期适应性及其生长效果。作者对天津港区多年生的杨树绿地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①在客土绿化条件下,杨树生长表现良好,土壤盐害降低、肥力增强的变化趋势明显,提高了杨树在滨海盐渍区的长期适应性和稳定性。②毛白杨和欧美杨表现突出,年均生长量树高〉1.1m,胸径〉1.2cm;新疆杨冠幅小、生长量低、效益差。③杨树的生长状况与立地条件关系密切,毛白杨的年均生长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降低含盐量的技术措施均能促进其生长,提高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介绍了应用社区林业参与式方法在棉竹市、天全县、筠连县的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中,探索参与式规则和实施活动。经过开展研究、走访农户、退耕还林地实地踏查等探索,认为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应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规划很有必要。初步提出了开展参与式规划的八个步骤:一是初步调查确定项目,二是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和咨询服务,三是农户意愿和基本情况调查,四是计划阶段,五是作业设计,六是项目实施,七是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八是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8年生马占相恩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50cm土层内全c积累量为69090kg·hm^-2,全N积累量为3725kg·hm^-2,全P积累量为647kg·hm^-2,交换性K积累量为648kg·hm^-2,交换性Ca积累量为987kg·hm^-2,交换性Mg积累量为63kg·hm^-2;凋落物养分积累量N为58.764kg·hm^-2·a^-1,P积累量为1.608kg·hm^-2·a^-1,K积累量为9.021kg·hm^-2·a^-1,Ca积累量为22.898kg·hm-2·a^-1,Mg积累量为4.079kg·hm^-2·a^-1;人工林林分各元素积累量N为277.04kg·hm^-2、P为7.72kg·hm^-2、K为57.21kg·hm^-2、Ca为93.22kg·hm^-2、Mg为10.24kg·hm^-2;林下植被养分积累量N、P、K、Ca、Mg分别为35.40、2.67、29.47、22.38、4.00kg·hm^-2。  相似文献   

17.
海桑属(Sonneratia)6种红树植物的木材解剖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 6种海桑属红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表明 :海桑属 6种红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具有导管直径小 ,导管分布频率高 ,复孔率高 ,导管壁厚和纤维壁较厚且具次生加厚 ,木薄壁组织缺乏或稀少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海桑属 6种红树植物的数量特征还表明 :海桑、无瓣海桑、卵叶海桑的木材可能适合造纸。  相似文献   

18.
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Rutaceae)、黄柏属(Phelloden-dron),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第三纪孑遗物种,特别是以生产地道中药材关黄柏而备受重视。我们通过对黄菠萝的结实规律研究,认为黄菠萝结实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4年出现一次丰产年;人工林种子产量比天然林产量高出近两倍,浆果大,种子大而饱满;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种子发芽率均超过85%,人工林种子发芽率高出天然林发芽率的1.4%。  相似文献   

19.
锅炉燃烧调节历来是锅炉控制系统中的难点,由于锅炉的运行情况也比较复杂,负荷情况往往不稳定,难以预测;传统的模拟仪表PID调节难以投上自动,从情况可以看出,专家经验特别重要;如果有一个这样的经验集合,用DCS来完成控制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主要就蒸汽链条锅炉燃烧DCS控制方案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自制木粉/壳聚糖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吸附条件下其对金属Pb2+的吸附性能。在含Pb2+的溶液中,吸附树脂R的使用条件为:30℃,pH=6,树脂用量0.2g·L-1,初始浓度0.75mmol·L-1,吸附时间8h(静态)或6h(动态);此时树脂R对Pb2+的吸附量达2.52mmol·g-1,去除率为97.1%。溶液中加入NaCl、NaNO3、尿素后吸附量快速下降,且加入NaCl下降最快,加入尿素下降最慢。该吸附树脂R反复使用性能较好。从吸附树脂R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表面形态结构变化等方面对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吸附Pb2+前树脂R表面起伏,凹凸不平,纹络结构分布不均匀;吸附Pb2+后,表面纹络结构被破坏;随吸附时间增加,"白色"斑点明显增加,且逐渐分布均匀。吸附树脂R吸附Pb2+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Pb2+吸附过程的ΔG为负值,ΔS、ΔH均为正值,即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