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州鲈规格鱼种培育指从水花开始培育至体长3厘米以上的过程。传统加州鲈苗种培育方法是指通过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花长至3厘米时进行冰鲜或饲料驯化的过程。因为传统加州鲈育苗方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培育成活率不稳定,在气候环境不适宜时发塘成活率低,因此开展加州鲈苗种室内驯化技术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于1996年引进加州鲈,因其苗种相互残食严重成活率低,大规格鱼种来源困难而制约了商品鱼养殖规模的扩大。为此,我们采用美国小体积网箱养鱼技术原理,试图通过三级培育方法,找到提高加州鲈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技术。通过两年的努力,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水库基本情况黄连埂水库属小(二)型水库,植被良好,水温高,水质完全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适宜加州鲈的生长发育。2.试验鱼试验鱼为当地繁殖的当年苗种,经池塘约5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6厘米以上,并采用人工全价沉性饲料驯化7天左右备…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处长江以北,加州鲈养殖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该地区春季池塘水温较低,自然水温条件下不适宜进行春季鲈鱼水花培育,养殖户须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池塘进行苗种培育或6月中旬从苏州、湖州等地引进大规格苗种。因鱼种放养日期较晚,往往养殖到第2年7-8月才能上市销售,养殖周期长、成本投入高、养殖风险大,严重制约本地区鲈鱼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鲈鲤(Percocypris pingi)苗种的生长特性,开发鲈鲤育苗技术,采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开展了10日龄至110日龄鲈鲤苗种培育试验。经过100 d的培育,鲈鲤鱼苗体质量从(46.45±4.03)mg增加到(2600.09±105.18)mg,平均体长从(16.22±0.46)mm增长到(50.78±2.97)mm,平均成活率为82.00%;体质量变异系数在4.05%~24.80%,体长变异系数在2.49%~7.32%,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体质量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变异系数整体变化较为平缓,在整个培育阶段,鲈鲤种群生长离散呈现从加剧到减弱的变化规律;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在(0.91±0.49)%/d~(7.75±2.18)%/d,体长特定生长率在(0.47±0.29)%/d~(1.94±1.46)%/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大于体长特定生长率;在水温16.8~23.0℃条件下,鲈鲤生长状况良好,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当水温高于23.0℃之后,特定生长率呈降低趋势,表明16.8~23.0℃是鲈鲤鱼苗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09±0.10)~(2.85±0.18)g/cm^3,肥满度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x)和体质量(y)的拟合方程为y=0.0015x^3.7566(R^2=0.9806),b值为3.7566;全长(y)和体长(x)的拟合方程为y=1.223x-0.5055(R^2=0.9908)。试验结果表明,鲈鲤苗种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及自然水温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16.8~23.0℃是鲈鲤苗种的适宜生长水温。  相似文献   

5.
<正>二、环境原因1.南苗北运南方的鱼苗北运成为趋势。广东等南方地区因水温高、降雨多、水源充沛、可提前1个月繁殖苗种、鱼苗繁殖配套好等因素,使得广东繁殖的鲫、鲤、加州鲈、鳜等品种水花和2厘米左右的苗种空运到四川、江苏等北方省市,在当地温室里培育1个月,再销售给养殖户,这种模式得到极大的发展。但大范围的地域跨度,两地的病原,环境差异巨大,鱼苗适应环境成本巨大、耗费大量的体能来适应环境,容易导  相似文献   

6.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原产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加州鲈具有生长快、耐低温、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很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加州鲈的销量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通常情况下,加州鲈商品鱼在每年的7—9月价格较高。为提高经济效益,弥补北方成鱼养殖所需的大规格鱼种短缺问题,结合山东临沂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温泉水进行加州鲈大规格苗种的短期培育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德阳市近年来加州鲈养殖面积扩大,已形成规模效应。四川市场对加州鲈的认可、加州鲈养殖的赚钱效应、广元白龙湖的加州鲈养殖产业转移等多种因素,使德阳的加州鲈养殖得到极大的发展。在2015年6月笔者在德阳市旌阳区现场考察了多个加州鲈养殖池塘,进行了多次诺卡氏菌病的现场诊治。德阳当地的加州鲈养殖,一般是一年一次成鱼养殖。苗种从广东购入后,在成都新津等地标粗,上一年12月至当年2月放苗,当年7-8月成鱼上市。苗种投喂以饲料+  相似文献   

8.
七星鲈,俗称海鲈鱼、花鲈,属于广盐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下主要栖息于沿海地区及河川下游出海口附近,对环境适应力强,具群游性,为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主要养殖品种。为了研究七星鲈亲鱼驯化、人工催产、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解决江苏地区养殖生产对苗种的需求,笔者所在江苏银宝海富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于2018—2020年开展了七星鲈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育苗方法,为今后七星鲈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七星鲈工厂化育苗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祖国各地     
《水产科技情报》2001,(3):142-143
七星鲈工厂化繁殖在奉化获得成功  近日 ,浙江奉化盈源育苗厂将80万尾人工繁育的七星鲈苗种从工厂化育苗池移入海水网箱 ,这是该厂继银鲳人工繁殖后利用工厂化繁育技术生产名特优水产苗种的又一次成功尝试。进行海水网箱养殖所用的七星鲈苗种 ,前几年一直依靠从外地引进 ,运输成活率低 ,养殖成本高。为满足海水网箱养殖发展的需要 ,奉化市水产研究所于 2 0 0 1年初与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宁波中心联手 ,共同立项开发七星鲈苗种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从今年 2月起 ,科技人员精心策划 ,精选亲体 ,催情产卵 ,精细管理 ,终于获得成功。在 1 5口 ,…  相似文献   

10.
<正> 1 人工繁殖 加州鲈一般养二周年可达性成熟,也有一周年成熟的,繁殖适宜水温为18~25℃。1.1 亲鱼培育 加州鲈亲鱼平时可与家鱼混养,池塘里需有一定数量的小鱼、小虾作为它的食物,也可投喂人工饲料。至繁殖季节之前,再行强化培育,强化培育在池塘或水泥池均可。  相似文献   

11.
加州鲈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纯淡水的肉食性鱼类。1983年我国引进鱼苗在广东等地养殖,并于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后,在许多省份进行了推广,其繁殖技术在南方已日趋稳定,而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尚属空白。为解决加州鲈苗种自给的问题,我们于1998~1999年在大庆及哈尔滨市民主乡新立渔场进行了加州鲈人繁试验,并获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19,(1):50-50
<正>2018年12月6日,采用江苏省南京市水产研究所与江苏帅丰集团共同开发的加州鲈全季节繁育技术繁育的第一批加州鲈鱼苗在江苏帅丰集团的育苗车间内破膜出苗,标志着加州鲈全季节繁育调控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江苏地区,加州鲈正常繁育季节在每年的4至5月,以往通过在亲本培育池加盖大棚提高积温、采取营养强化等措施,最多能提前20 d左右出苗。南京市水产研究所与帅丰集团共同开发的加  相似文献   

13.
<正>在江浙地区,目前传统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多采用室外池塘繁殖,致使亲鱼在每年6-10月性腺退化,随着室外环境水温的逐渐升高,已不具备自然产卵条件,无法进行繁殖生产。大口黑鲈规格鱼种培育指从水花开始,长至体长3厘米以上的阶段。传统育苗方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培育成活率不稳定,在气候环境不适宜时,发塘成活率低。苏州市金澄福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全封闭的室内工厂化生产车间内开展了大口黑鲈全季节育苗及驯化技术研究,实现大口黑鲈反季节按需繁育,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河鲀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长江河鲀鱼(暗纹东方鲀、弓斑东方鲀)的胚胎发育,以及胚胎发育与水温、溶氧、苗种培育的应用研究。为开展河鲀鱼人工育苗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繁殖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属鲈形目、鱼旨科、鲈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朝鲜及日本沿海。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花鲈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我国较早开展花鲈人工育苗研究的是宁波大学李明云等(1994~1996),在浙江宁海利用对虾育苗厂冬闲季节的育苗设施,采用海捕亲鱼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全长3.0cm以上的花鲈苗种15.5万尾。  相似文献   

16.
梭鲈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鲈 (stizostedionluciopercaL)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 ,主要分布在前苏联的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等地区 ,我国仅在新疆地区有分布。由于梭鲈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近年来被广泛关注 ,是农业部、水利部两部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1993年以来 ,已先后被移植到山东、湖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但由于对梭鲈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尚有欠缺 ,目前生产上苗种供应明显不足。笔者依据 1998~ 1999年对梭鲈池塘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的试验观察 ,摸索出一些生产中的技术要素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出…  相似文献   

17.
熊六凤  陆伟 《水利渔业》2005,25(6):58-59
翘嘴鳜的人工繁殖时间宜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25~28℃为最佳繁殖水温;水温越高,繁殖时间越短;适口的饵料、清新的水质、寄生虫病的防治等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与水温、激素催熟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淡水石斑鱼的繁殖频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注射LHRH—A2,可加快繁殖频率,注射剂量为0.8-1.0μg/kg(♀体重)时,有利于提高孵化率。此外,对亲鱼年龄与受精卵孵化率的关系及不同批次苗种生长的研究结果显示,2—4龄亲鱼产的卵,其孵化率在60%-70%;而在26—28℃情况下,不同批次苗种间的生长差异不大;在自然水温条件下,不同批次苗种间的生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列入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该模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新模式,具备建设成本底、占地小、可控性强及组建灵活等优势,可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在工厂化陆基圆池中进行经济养殖品种的探究,是该模式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据《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年,我国淡水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产量70.21万t,同比增长13.33%。目前,随着国内加州鲈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大,养殖从业者对加州鲈规格苗的需求日益旺盛,工厂化育苗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热点。现于2021年3—5月开展了加州鲈工厂化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20.
长江河豚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长江河豚鱼(暗纹东方豚,弓斑东方豚)的胚胎发育,以及胚胎发育与水温,溶氧,苗种培育的应用研究,为开展河豚鱼人工育苗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繁殖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