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jioma of liver,CHL)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ER^+)与肥大细胞(Mastcell.M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HL20例标本中ER的表达及MC数量.并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间质中的ER^+细胞与MC的形态特征相似;间质中的ER^+细胞与MC在数量上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4。(P〈0.01)。结论:MC可能是雌激素在CHL的重要靶点.对调控CHL的增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family 3,TFF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在PT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不同浓度雌激素刺激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FF3基因和蛋白水平变化,MTT法检测K1细胞增殖率;ER抑制剂ICI182780与10 nM雌激素作用K1细胞后,Western blot与MTT法分别检测TFF3蛋白水平和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不同浓度雌激素作用K1细胞24 h后TFF3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qPCR检测TFF1、Bcl-2、cyclin D mRNA水平变化。结果 PTC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TFF3阳性表达率具有相关性(P0.05)。TFF3 mRNA及蛋白水平、K1细胞增殖率随雌激素浓度升高而增高(P0.01);ICI182780能够抑制雌激素作用下K1细胞TFF3蛋白水平及增殖活力的增高(P0.01)。雌激素显著提高了K1细胞TFF3荧光素酶活性,并提高K1细胞雌激素反应基因TFF1、抗凋亡基因Bcl-2、细胞周期基因cyclin D mRNA水平(P0.01)。结论雌激素信号通路在PTC中促进了TFF3表达,进而促进了PTC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对老年大鼠小脑ER、ChAT、N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小脑内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超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老年SD大鼠小脑为研究对象,通过补充17β-雌二醇对ER、NGF和ChAT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ER、NGF和ChAT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小脑的蒲肯野氏细胞层、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小脑室顶核,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和突起中,也存在于胞膜和胞核中。老年大鼠小脑皮质及小脑核中ER、NGF和ChAT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总趋势是显著降低,而补充17β-雌二醇后三种阳性产物的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回升,蒲肯野氏细胞的阳性突起长度和数量也呈此变化趋势。【结论】雌激素可促进NGF和ChAT的表达,在维持和保护小脑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ER、NGF和ChAT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三者在雌激素对小脑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同时表明雌激素在小脑发挥作用可能既通过基因组机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的分泌规律及其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在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选取发情周期内健康且未孕甘加型藏羊32只,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研究其血浆雌激素分泌规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HPO组织中ER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含量呈脉冲式和波动式交替变化,发情期最高,发情后第10小时达到第1个峰值(97.21 ng/mL);ERα mRNA及蛋白在HPO中均有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后期最高,显著高于间情期;垂体组织中发情期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卵巢组织中在发情前期最高,各时期表达差异显著。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ERα阳性表达主要在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胶质细胞胞核和大神经元胞体及轴突分布;在垂体远侧部及中间部嗜酸性细胞胞核中高表达,胞浆中表达较弱,在卵巢的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和胞核、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胞浆中分布。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HPO组织中呈动态表达变化,表明雌激素及其受体α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雌性山羊星状神经节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分布特点,探讨雌性山羊星状神经节神经元对雌激素是否具有反应性。【方法】取雌性山羊星状神经节,制作石蜡切片,经免疫组化SP法染色后,在数码显微镜下拍照,用高清晰图像分析系统对ER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计算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星状神经节的神经元胞体、卫星细胞和过路纤维中均有ERα、ERβ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在神经元胞体中,细胞膜和细胞质为强阳性染色,而细胞核为弱阳性染色。ERα在神经元胞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神经细胞结构(P0.05),ERβ在神经元胞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非神经细胞结构(P0.01)。【结论】雌性山羊星状神经节神经元具有对雌激素刺激反应的受体,提示星状神经节可能作为雌激素作用于心血管的内分泌途径和自主神经对心血管调节的神经途径之间相互协调的网络节点,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干扰素-γ受体(IFN-γ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相互关系,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双标法,对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中IFN-γR和ER共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FN-γR和ER双标记阳性细胞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多个核团中,并且也分布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IFN-γ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数为全细胞着色;E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整个细胞中,部分为核表达。推测γ-干扰素(IFN-γ)和雌激素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以其各自的受体为介导进行两种物质间的信息传递,以此共同参与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大鼠乳腺中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ERα)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乳腺组织中的ERα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和泌乳期大鼠乳腺组织中的ERα表达水平均低于处女期,且差异显著(P<0.05);整个妊娠过程中,以妊娠12 d最高;随着泌乳期的进行,ERα的表达水平增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ERα可能参与了乳腺细胞的发育和凋亡。  相似文献   

8.
快速筛选环境雌激素酵母细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雌激素效应元件(ERE)基本序列插入β-半乳糖苷酶的Lac Z报告基因的上游.并将其置于重组酵母细胞雌激素受体(ER)的调控之下。结果表明:当环境雌激素作用于酵母细胞时,会使ER发生变构效应.与ERE结合使LacZ基因得以表达.其表达量与环境雌激素的污染程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通过检测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可反映环境雌激素的污染程度;与双酚A和苯甲酸雌二醇活性相比较,β-雌二醇活性最强,但双酚A活性明显高于苯甲酸雌二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在雌激素影响胃肠道机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取雌性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经免疫组化SP法染色后,在数码显微镜下拍照、测量,用高清晰图像分析系统对雌激素受体(ER)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计算相对表达量。雌激素受体在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的神经元、支持细胞和过路纤维均有ERα、ERβ受体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在神经元胞体中,细胞膜和细胞质为强阳性染色,而细胞核为弱阳性染色。ERα在神经元胞体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神经元胞体结构(P0.05),ERβ在神经元胞体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非神经细胞结构(P0.01)。雌性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神经元具有对雌激素刺激反应的受体,提示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可能作为雌激素作用于胃肠道的内分泌途径和自主神经对胃肠道调节的神经途径之间相互协调的网络节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雌激素和雄激素对鸡胚额骨成骨细胞(OB)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其受体mRNA转录的影响,用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雄激素(十一酸睾酮)单独以及联合处理鸡胚额骨成骨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及雄激素受体(AR)mRNA的转录。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雌激素或雄激素在24h内均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作用。雌激素单独或联合雄激素作用能上调ERmRNA的转录,对ARmRNA的转录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性类固醇激素对北方山溪鲵(B a trachup erus tibetanus)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采用组织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卵子发生周期中雌二醇(17-βestrad io 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3种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雌激素受体(E strogen R 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 rogesterone R eceptor,PR)、雄激素受体(A ndrogen R eceptor,AR))在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可见,北方山溪鲵卵巢中Ⅰ期卵泡数量在10月达到最大值,Ⅱ期卵泡数量在翌年5月达到最大值,Ⅲ期卵泡数量在6月最多,Ⅳ期卵泡数量在11月最多。E2与ER在Ⅲ期卵泡卵母细胞胞质中的阳性反应最强,P与PR,T与AR均在Ⅳ期卵泡卵母细胞中的阳性反应最强。结果表明,北方山溪鲵的卵泡为异步发育,其从发生至成熟后排出需要的最短时间应为20~22个月。E2在卵母细胞的卵黄形成中起作用,P与T均对卵母细胞成熟起重要作用。3种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变化规律与北方山溪鲵卵泡发生、发育、成熟和排出的周期一致。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大豆葺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受体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 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系(HEC 1B),采用四甲基偶氮哩盐法(M1"P)检测不同 浓度大豆葺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大豆葺元对雌激素应答原件(ERE)调控的雌激素受体。 (ERa)和雌激素受体(3 ( ER(3)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大豆葺元对HEC-1B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 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抑制作用有明显量效和时效性特征〔在浓度为20-80x 1 O}mol/L的大豆葺 元作用卜,报告基因1u。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80x 10-`mol/L时到达最高 值;大豆葺元通过ER日介导的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程度强于E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豆葺 元可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ER。和ER日介导的报告基因的表达,调整ERa/ER日比例,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 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α,ERβ)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蛋白的表达情况,手术取出30日龄、40日龄、50日龄、70日龄、90日龄和110日龄贵州香猪右侧睾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睾丸组织中ERα、ERβ和上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ERα只在睾丸输出小管上皮细胞胞核中表达,且30~50日龄时表达率显著高于70~110日龄(P0.05)。ERβ在睾丸生精小管细胞胞质中的表达率先随日龄增加而升高,50日龄达到最高(P0.05),随后降低;在输出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周细胞核中的表达率无显著变化;在附睾中表达率在30~50日龄时无显著差异,70~110日龄随年龄增长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eNOS在生精小管细胞中先随日龄增加表达率增大,30日龄时表达率最低(P0.05),50日龄表达率最高(P0.05),随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实现主动干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成功率,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雌激素受体在小鼠发情周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自然发情受孕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和超数排卵组小鼠在见栓后第2天,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ER)表达量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之后的第4、6、8天,超数排卵组雌激素受体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自然发情受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R的表达在第4、6天时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假孕组(P<0.05),在第8天时,自然发情受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阳性率与自然发情假孕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自然发情受孕组相比,自然发情假孕组和超数排卵组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窗口期开放延迟,而自然发情假孕组和超数排卵组差异不明显(P>0.05).以上结果表明,雌激素通过ER对小鼠胚胎着床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数据与水稻农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获取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氮素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叶绿素含量(CHL.C)、叶绿素密度(CHL.D)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分析其变化过程,并利用微分技术处理水稻群体反射光谱以减少土壤等低频背景光谱噪音的影响.通过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研究水稻LAI、CHL.C、CHL.D分别与光谱反射率、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微分技术能够改善光谱数据与LAI、CHL.C的相关性,而与鲜叶CHL.D的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雌激素对离体培养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分泌的影响,取1日龄SD大鼠,对小脑神经细胞进行培养,通过补充17β-雌二醇观察神经细胞生长发育情况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雌激素对体外培养小脑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可促进胞体的生长、突起的伸长;延长培养神经元的存活时间,阻止神经元的退化、萎缩和死亡雌激素对体外培养小脑神经元的神经分泌功能影响显著,可促进培养神经元ER、NGF和ChAT的表达,显著增加ER、NGF和chAT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并呈现出培养时间依赖性的变化说明雌激素通过ER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培养神经元,发挥神经营养和调控神经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蛋鸡年龄的增加,蛋壳质量逐渐下降。研究旨在探讨在蛋鸡饲粮中添加大豆苷元,大豆中的天然植物雌激素对产蛋后期蛋鸡壳腺和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罗曼·来航(LSL)和罗曼·布朗(LB)两个杂交品种蛋鸡,分别饲喂黄豆苷元处理饲粮(50mg·kg(-1)饲料)和基础对照饲粮,试验期为60(-1)饲料)和基础对照饲粮,试验期为6072周。LSL组毛细血管的总数和红细胞内碳酸酐酶(CA)的活性都比LB组的鸡高。添加大豆苷元后LSL组鸡的CA活性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LB组鸡却显著提高。结果表明,LB杂交鸡对大豆苷元更敏感。同时在蛋鸡壳腺内发现了雌激素的两个亚型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ERβ)的完整图像。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法一般看到的是ERβ,而目前膜相关的染色法只用于ERα。值得注意的是,自从雌激素调控的CA通路被发现后,认为毛细管内皮细胞只含有ERβ,在LB杂交试验组发现CA活性升高,为雌激素受体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通路。添加大豆苷元对蛋壳质量和产蛋量并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苷元对种杂交组合的免疫反应不同,但ERβ对杂交中通路的影响仍然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肥大细胞(MC)在鸡胚免疫器官中的作用,并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对不同日龄鸡胚胸腺、法氏囊、脾脏采用Carony's液固定,阿尔新兰染色-藏红O复染(alcian blue-safrianin O,AB/SO)并对其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arnoy's液固定,AB/SO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MC的组织结构,MC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胸腺中MC主要分布在髓质,并有少量分布于血管和小叶间结缔组织;法氏囊中MC在淋巴小结周围的组织中分布;脾脏中MC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血窦、血管中偶见.18日龄前脾脏、19日龄前法氏囊、20日龄前胸腺中MC的数量与器官发育呈正相关,其后MC的数量下降是否与MC的排出有关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ERβ及p-ERβ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对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及其磷酸化形式p-ERβ进行定位和半定量的研究,探讨ERβ和p-ERβ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的表达规律。Western bolt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ERβ和p-ERβ均在小鼠发情期卵巢中高水平表达,而在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同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β及p-ERβ在小鼠卵巢的卵泡和黄体中,随发情周期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分布。ERβ及p-ERβ在小鼠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量的变化与卵巢中卵泡和黄体的发育过程基本一致,揭示ERβ对小鼠卵巢发情周期的周期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雌激素效应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T47D和特异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细胞SK-BR-3,将1×10-7mol/L-1×10-9mol/L三种梯度浓度的HSYA作用于两种细胞,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及ERβ、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1/2(ERK1/2)及p-ERK1/2、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抑癌基因P27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T47D细胞中,高浓度的HSYA促进了ERα、ERβ、ERK1/2、p-ERK1/2、PR的表达,抑制了P27的表达(P<0.01);在SK-BR-3细胞中,HSYA显著抑制了ERK1/2的表达,但对p-ERK1/2的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HSYA在细胞内影响雌激素效应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不同,可能是通过调节ER表达及激活ERK信号通路而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