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施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菌剂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以生姜为研究对象,选择AMF菌剂、DSE菌剂以及AMF+DSE混合菌剂进行大田试验,于生姜发根期采集生姜根系样品,进行根系侵染检测,于生姜收获期对生姜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相对于空白对照,无论是单一功能微生物菌剂还是AMF+DSE混合菌剂,都会促进生姜的生长以及减少姜瘟病的发生;无论是单一菌剂还是复合菌剂都能侵染生姜根系,都能在生姜根系内定殖。大田施用不同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生姜的产量,并增加生姜植株株高、分枝数、单株重以及降低病害的发生。其中,AMF+DSE混合菌剂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257 kg/hm2,其次是AMF菌剂处理和DSE菌剂处理,分别为2725 kg/hm2、2402 kg/hm2,比对照产量1997 kg/hm2分别增产38.7%、26.7%、16.8%。对照的发病率最高,达到54.2%,而施用AMF+DSE混合菌剂、AMF菌剂和DSE菌剂的发病率分别为5.24%、8.27%、11.5%,明显降低了姜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1,(6)
贵州香菇菌种生产过程中菌棒受侵染问题十分严重,为查清侵染香菇菌棒的病原及其对香菇菌丝的侵染过程,以贵州5个香菇菌种生产基地分离获得形态相似的菌株(编号:GZCC 21-0004)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将该菌株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复合种下的Trichoderma lentinulae;通过平板对峙、载玻片对峙以及代谢物抑制作用等实验研究该木霉侵染香菇菌丝过程,发现T.lentinulae侵染香菇菌丝分5个步骤:贴附生长、缠绕包裹、分泌色素、顶端破裂、中空皱缩;代谢物抑制实验结果显示,T.lentinulae菌丝、代谢产物以及挥发产物对香菇菌丝的抑制率分别为51%、57%、82%,其中挥发性产物的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造成的污染问题,本研究旨在研究制备阿特拉津降解菌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微生物菌剂修复土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采用高效降解菌株HBT4,对其进行纯化与扩培,选择合适的保护剂用喷雾干燥法制成固体粉末菌剂,以含水量、菌体存活率及有效活菌数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探索结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蠕动泵转速15%、热空气流速35L.h-1、保护剂与菌泥的比例(V:V)为3:1、入口温度170℃。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含水量为4.42%,有效活菌数为1.45×109 cfu/mL,菌体存活率为82.6%。[结论]用喷雾干燥法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HBT4的降解菌剂对阿特拉津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这将为未来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菌剂的研制提供良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出高活性的阿特拉津降解菌剂,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阿特拉津降解菌HBT4(Microbacterium sp.)菌剂,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中以菌体存活率为指标。结果表明添加的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蔗糖10% (w/v),甘油8 mL/L,脱脂乳15% (w/v)。然后在正交试验中选取4个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3个水平,得出最佳工艺为:菌液的离心速度为7000 r/min、菌体与冻干保护剂的配比为2:1、冻干过程中装液量为12 mL、冻干的时间为16 h,此时冻干菌体的存活率最高为75.1%。该试验条件下所制备的菌剂存活率高且稳定性较好,为微生物菌剂的工艺化生产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615在甜脆豌豆栽培中的田间应用效果,以甜脆豌豆品种‘长寿仁’为试材,研究了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单施复合菌剂615,单施化肥,化肥+复合菌剂615配施)对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结荚率(幅度为7.90%~12.49%),单施菌剂的病害率减少10.83%;所有施肥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小区产量(幅度为10.75%~19.82%),其中化肥与菌剂配施增幅最大(19.82%)。单施菌剂使鲜食籽粒的总糖、蛋白和淀粉含量增加50.00%、9.24%和59.37%(p<0.05),其开花结荚期根际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是苗期的1.93倍、2.38倍和2.36倍,化肥与菌剂配施可提高总糖和淀粉含量(p<0.05)。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甜脆豌豆施肥推荐化肥与复合菌剂615配施。  相似文献   

6.
高付威 《种子世界》2021,(12):0096-0098
为了进一步明确微生物菌剂对于夏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本文选择以先玉 335 品种作为试验对象,利用随机区域试验方法,于 2018~2020 年连续三年接种固氮类芽孢杆菌菌剂 1—18、芽孢杆菌菌剂 L—56 以及 1—15 和 L—56 的复合菌剂。试验结果表明,2018 年,接种菌剂 1—18 的增产率为 16.05%,高于接种 L—56 的增长率 7.10%,接种复合菌剂的最高增产率为 18.50%;2019 年,接种菌剂 L—56 的增产率为 12.18%,高于接种 1—18 的增长率 5.04%,接种复合菌剂的最高增产率为 14.52%;2020 年,接种菌剂 L—56 的增产率为 9.10%,高于接种 1—18 的增长率 6.52%,接种复合菌剂的最高增产率为11.74%。由此可见,不同微生物菌剂在不同年份中的影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能够提高夏玉米产量,且接种 1—18 菌剂和 L—56 菌剂都能够提高夏玉米的农艺性状,同时复合菌剂的影响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田间施加AM菌剂对大豆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在大田条件下施加丛枝菌根(AM)菌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大豆为研究对象,田间播种时分别施加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2种AM菌剂,以施加化肥处理(F)和既不施加菌剂也不施加化肥(CK)做为对照,研究AM菌剂对大豆生物量、根瘤数和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AM真菌在田间条件下都能侵染大豆根系形成菌根,GM处理的大豆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86.6%,GI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最高达到78.3%。施加2种AM菌剂可显著提高大豆植株的生物量,GM、GI处理的大豆产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7.38%和3.88%。施加AM菌剂的大豆根瘤数显著高于CK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大豆根瘤的形成,从而提高大豆的固氮能力。施加AM菌剂可显著提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且在大豆分枝期酶活性达到最大。另外,施加化肥能抑制脲酶的活性,使土壤中脲酶活性降低,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果为AM菌剂在田间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添加菌剂制作堆肥的肥效及菌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速低温地区农牧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以用于培肥地力,筛选一组能够在14天内转化稻杆重量36%的菌剂。利用气质联用检测挥发性产物,发现其中含有L-乳酸、甲酸、乙酸和丙酸等多种能够培肥地力的有机质。在东北低温条件下,添加该菌剂制作堆肥与不添加菌剂的堆肥相比,添加菌剂堆温最高可达63.0℃,55.0℃以上的高温期为7天,比未添加菌剂的堆肥腐熟时间缩短17天。发酵57天后发现添加菌剂与不添加菌剂堆肥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1.80和8.92 mg/L,C/N分别为12.65和13.69。添加菌剂培育的番茄种子和番茄幼苗长势也明显优于不添加菌剂的对照组。454高通量技术检测原菌剂与添加该菌剂制作的堆肥样品的菌群多样性,发现Bacteroides sp.、Firmicutes sp.和Clostridium sp.在2个菌群中都属于优势种,但添加菌剂制作的堆肥,其菌群多样性更加丰富。试验证明,添加菌剂制作堆肥不仅可缩短有机肥堆置时间还可以增加肥效。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黄萎病是内蒙古地区向日葵生产中主要病害,并呈现发病面积逐年加大、病情加重的态势。2016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选用5个向日葵品种、4种抗重茬菌剂开展对向日葵黄萎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穴播法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机械沟施法;不同抗重茬菌剂的粉剂防治效果好于颗粒剂;在施入抗重茬菌剂后进行浇水处理的防治效果高达84.4%,而浇水后施入抗重茬菌剂的防效达73.9%;同时选用抗病品种SH363加抗重茬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效达79.5%,而感病品种LD5009加抗重茬菌剂的防治效果仅为33.5%。因此,选用抗重茬菌剂的粉剂,采用人工穴播法,结合后续的灌水处理和选用抗病品种,能够显著提高抗重茬菌剂对向日葵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7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绿狐尾藻作为研究材料,探讨添加Lactococcus lactis (LL),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和复合菌剂(FH)对绿狐尾藻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 个处理组,即对照组(CK)、actococcus lactis 菌剂组(LL)、Lactobacillus plantarum 菌剂组(LP)、Lactococcus lactis 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复合菌剂组(FH);在青贮第1、3、7、15、30 天取样,实验室分析干物质含量、pH值、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有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L菌剂组可以显著降低绿狐尾藻青贮的pH值(P<0.05),提高乳酸含量(P<0.05),较对照组增加了131.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17.23%;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比对照组降低了24.56%。FH菌剂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高出12.6%。综上所述,乳酸菌菌剂可以改善绿狐尾藻的青贮品质、营养价值以及消化利用率,为绿狐尾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