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测量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代第二世代的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等多项繁殖性能指标,比较不同家系间蛋重、蛋形指数的异同,探讨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影响受精率、孵化率的相关原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蛋重对受精率影响不大,而对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较大,蛋重在38.7(±4.5)g时孵化率最高;蛋形指数对于孵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在蛋形偏于过圆时,较之偏于过长时相对有利孵化,并在0.78(±0.03)时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观察测量了巢湖鸭(又称巢湖麻鸭)青壳种蛋691枚和白壳种蛋949枚,并选择了部分种蛋进行孵化。结果显示,巢湖鸭种蛋特征:每枚蛋重青壳平均为73.42g,白壳为73.80g,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青壳为1.38,白壳为1.37,差异极显著(P〈0.01)。孵化效果:青壳与白壳蛋受精率无差异。蛋壳颜色影响巢湖鸭受精蛋孵化率,青壳受精蛋孵化率显著优于白壳受精蛋孵化率(P〈0.05)。孵化期间二者的失重率基本相同;初生雏鸭重与蛋壳颜色无相关关系,与种蛋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二郎山山地鸡不同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实验选取二郎山山地鸡种鸡群4个不同产蛋阶段,分别收集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产蛋阶段的种蛋与其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以32周龄种蛋孵化效果最优,40周龄次之,再次为25周龄,最差为48周龄。研究结果表明产蛋阶段对种蛋孵化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和了解广东鹅反季节生产中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空间,以广东省主导鹅种马岗鹅和狮头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了反季节生产中两鹅种全年的产蛋性能、种蛋受精、孵化及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等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马岗鹅和狮头鹅的年均产蛋数分别为41.5和29.7枚,受精率为66.3%和73.0%,种蛋孵化率为57.0%和62.2%,受精蛋孵化率为86.1%和86.4%,总死胚率为9.4%和9.0%;种鹅公母比例和气温条件对受精率和孵化率有明显影响;孵化前半段胚胎死亡率高于后半段.结果表明,狮头鹅的反季节生产技术更为成熟,马岗鹅的反季节生产技术还有待提高,环境温度、公母鹅比例等是影响马岗鹅生产性能和孵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8批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4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较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冬春至次年的初夏,是鸡产蛋和孵化的旺季,孵化率的高低,与种蛋的质量有关。维生素C有提高母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作用。饲料中的骨粉、石粉、贝壳粉等矿物质被鸡  相似文献   

7.
将老龄卢氏鸡(73~77周龄)所产的绿壳种蛋和粉壳种蛋分别分为3类(正常蛋、沙皮蛋、皱纹蛋),入孵3批。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粉壳蛋中还是绿壳蛋中,沙皮蛋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健雏孵出率与对照组(正常蛋)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孵化指标平均分别比对照组低11.9%、15.3%、23.1%;皱纹蛋的受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健雏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个孵化指标平均分别比对照组低9.7%、9.8%;而绿壳蛋中与粉壳蛋中对应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百宜黑鸡种蛋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利用百宜黑鸡3世代种鸡生产的种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蛋重越大,失重越大;随着孵化日龄的增加,失重和失重率增大;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和早期胚胎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蛋重50~60 g时,受精蛋孵化率与入孵蛋孵化率均较高,分别为83.72%~86.67%和67.19%~74.23%;雏鸡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呈显著正相关(r=0.973)。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来自不同海拔的藏鸡,本试验选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拉萨市3个不同地方散养的藏鸡种蛋,山南市4个不同地方藏鸡种蛋为研究对象,在海拔为3 780 m的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进行输氧式孵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蔡公堂雪域白鸡(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95.48%和78.43%;尼木藏鸡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为85.44%;达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2.92%;达孜藏鸡种蛋的健雏率和毛胎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21.43%;扎囊藏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毛胎率最低,分别为26.58%,30.88%和0;蔡公堂雪域白鸡种蛋的受精率(95.48%)和乃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93.00%)达到90%以上,其他藏鸡种蛋的受精率均低于90%,这与养殖模式可能有密切的关系;头照死胎率最低的是尼木德青源藏鸡种蛋(2.5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0.88%);二照死胎率最低的是蔡公堂雪域白鸡(1.7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8.24%);入孵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蔡公堂雪域白鸡78.43%乃东藏鸡76.00%错那藏鸡66.98%尼木德青源藏鸡68.18%隆子藏黑鸡61.31%达孜藏鸡37.50%扎囊藏鸡26.58%;受精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尼木德青源藏鸡85.44%蔡公堂雪域白鸡83.61%乃东藏鸡81.72%隆子藏黑鸡78.71%错那藏鸡75.53%达孜藏鸡51.43%扎囊藏鸡30.88%。高海拔缺氧是高原藏鸡种蛋孵化率低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为高原上开展藏鸡种蛋的输氧孵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丝羽乌骨鸡为素材,以仙居鸡、固始鸡和狼山鸡种蛋为对照组,探索蛋比重是否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将种蛋测定蛋比重以后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观测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出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鸡种的蛋比重平均级别差异显著,反映了鸡种的蛋比重种质特性不同;种蛋的蛋比重与种蛋的受精率无关;部分鸡种的蛋比重与其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蛋比重对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雌雄配比(5~8)∶1,不同配比亲鳖所产受精卵在相同孵化条件下,孵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化率高低只与孵化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与性别比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温度、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时间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探讨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时间。[结果]不同温度下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0℃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此时其孵化率和蝌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孵化时间较快,随着温度升高孵化速度加快,但孵化率与蝌蚪成活率明显下降。25℃下不同光照时间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孵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每天24 h光照是中华大蟾蜍受精卵的最适孵化光照时间。[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华大蟾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苏应兵  廖咏玲  杨代勤  谢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22-21823,21828
[目的]了解温度对泥鳅仔鱼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下,研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对初孵的泥鳅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当温度为18~33℃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18℃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最长,分别为39.43和10.13 h。当温度为21~27℃时,受精卵孵化率达80%以上,且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较低。当温度为18~30℃时,初孵仔鱼在24 h和48 h存活率都相对较高。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温度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4℃时,仔鱼的SAI值最高(27.01)。[结论]泥鳅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1~27℃,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1~24℃。  相似文献   

16.
催青过程中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华  冯江  黄小云  郑克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7-8518,8535
为了提高蚕卵的孵化率。将蚕卵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的环境中进行催青,通过对比研究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室温催青经过10 d完成,孵化率90.0%以上,温度大于30.0℃的催青时间是8 d,孵化率只有60.0%~70.0%。在其他催青标准相同条件下,空气湿度在70.0%~80.0%的孵化率比湿度在90.0%以上的要高。室温19.9~24.5℃,1日孵化率高,催青效果好;在相同温度下,湿度在70.0%~80.0%1日孵化率较高。蚕卵催青过程中温度设置在19.9~24.5℃,湿度保持在70.0%~80.0%,蚕卵孵化率最高,达98.3%。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鸡胚孵化过程中不同相对湿度对其孵化失重、受精蛋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方法]将120枚种蛋分别在相对湿度60%、65%和70%的条件下孵化12 d,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对孵化失重、胚胎成活率及尿囊液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鸡种蛋失重及失重率逐渐降低,尿囊液量逐渐升高,其中相对湿度为70%的孵化组12日龄失重率最低,单位胚重生成的尿囊液量最多,而不同湿度对胚胎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结论]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能够有效减轻种蛋的失重,获得大量的尿囊液。  相似文献   

19.
对克氏原螯虾卵粒大小与孵化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百粒重为0.422 g时,其孵化率最高,为95.1%;当卵径为1.45 mm时,孵化率最高,为94.5%;卵径与卵粒重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