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茬小麦是利用甘薯、棉花、夏大豆等晚熟作物的茬口播种小麦,是扩大小麦面积,提高小麦总产的一条成熟经验.但是,晚茬小麦错过了播种适期,造成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积温不足;加之这些晚茬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大,致使这部分麦田的小麦成为小麦生产中的"低产田".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而形成的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可以比一般常规晚播栽培增产10%~20%.  相似文献   

2.
晚播小麦由于播种期晚,因此无法充分利用冬日前的阳光资源,导致光照、积温等不足。与适期播种的小麦相比,晚播小麦在生育生态特征与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因此栽培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就晚播小麦独杆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借此促使独杆栽培技术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水稻晚熟品种的推广,小麦播期相应推后,通过几年来对迟播小麦的观察分析,特别是从去年秋种迟播小麦照样能取得高产得到启示,晚茬密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它克服了稻套麦易早衰的弊病。晚茬密播小麦每公顷产量5250千克,理想的栽培模式为:基本苗420...  相似文献   

4.
<正>1小麦的生育特性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冬小麦的生育期比较长,在华北地区超过260天。小麦一生中可分为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和成熟七个生育期,而在华北地区,在分蘖和拔节之间还有越冬和返青两个阶段,因此就构成了小麦生产上的生育特性——冬前形成壮苗至关重要。小麦是分蘖性的作物,在合理栽培条件下,小麦的分蘖可以成穗形成产量。小麦每长一个分蘖,可以给主茎增加1~2条次生根,但是并不是小麦分蘖越多越好,小麦分成4个蘖(包括主茎)是最好的。小麦只有分蘖成穗,才能提高单株产量,进而增加总产量,即使分蘖成不了穗,无效分蘖积累的物质也会转移给主茎的。  相似文献   

5.
1 抓腾茬早播,为高产稳产争主动。直播稻播期受小麦腾茬早晚的限制,分别要比手插稻和抛秧稻推迟近25天和15天播种。由于迟播,生育期缩短,主茎总叶片数减少,加之群体密度大,穗型略小,如推迟到6月20日后播种,即使增加播种量也不能弥补因迟播而造成的损失。如遇冷空气早来年...  相似文献   

6.
晚播小麦因播种偏晚,冬前积温少,根系弱,冬前和初春麦田群体偏小,虽然在播种时加大了播种量,但如不注意管理,与适时麦相比,势必造成减产。因此,春季对晚播麦田进行科学管理,对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尤为重要。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7.
稻茬小麦机械化播种与人工撒播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稻麦周年机械化,推广小麦机械化播种,集成与配套不同播种条件下小麦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通过大田试验,设置适期、迟播和晚播3个播期,每个播期内比较小麦一体化机条播和人工撒播2个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扬麦16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期内机条播处理小麦出苗率、每穗粒数、实际产量均显著高于人工撒播处理,且机条播处理小麦基部节间较撒播处理有缩短趋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机条播处理小麦出苗率、每穗粒数、株高和产量均显著降低,与人工撒播相比,不同播期机条播处理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利用率分别提高7.1%~8.2%和5.0%~5.9%。  相似文献   

8.
稻田套播小麦的突出优点就是能够保证小麦适时早播,实现冬前壮苗,适用于腾茬迟的水稻茬口,同时也可以缓解收种期间劳动力和作业机械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全年稻麦双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共生期的长短对稻田套播麦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基本苗、成苗率、总茎蘖数、小麦产量等都随之下降,不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具体表现为冬前麦苗素质差、综合抗性弱,达不到壮苗越冬的目标;稻套麦要取得高产稳产最佳共生期应控制在0~5 d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播期与品种类型对生育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旱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早熟粳稻、中熟粳稻、晚熟粳稻3种类型的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别为4月25日、30日、5月5日、10日、15日),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旱作产量、生育表现及农艺性状的特点。【结果】水稻产量表现为早熟粳稻>晚熟粳稻>中熟粳稻。早熟品种在播期Ⅴ下灌浆期、晚熟品种在播期Ⅱ下拔节期SPAD相较于其他播期处理有明显提高,且早熟品种晚播,晚熟品种适当早播有利于上三叶叶面积的增加。随着播期推迟,干物质积累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早熟品种的株高也同样表现出相同趋势。合理的播种期有利于籽粒增长,分期播种对水稻旱作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影响较小,但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较大,变异系数达到20.9%和23.7%。【结论】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旱作栽培,早熟粳稻品种在5月10—15日播种,中熟及晚熟粳稻品种在4月30日—5月5日间播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气候变暖和“双晚技术”背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基于WMAIP集成模型,对华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冬前积温下限及最迟播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晚播减产幅度由南向北增大,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小(<19.5%),中部晚播减产幅度在26.4%以内,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大,最高可达32.0%。华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适宜播期分别在9月25日—10月5日之间、9月30日—10月20日之间和10月10日—11月5日之间。华北地区冬小麦基于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冬前积温下限分别在497~629℃·d和344~581℃·d之间,并由南部向北部递增。在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条件下,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最迟播期分别为10月1—13日、10月10—16日、10月22—28日和10月7—19日、10月16—22日、10月31日—11月12日。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双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教育对象数量、教育任务与投入、教育内容实效性、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总结我国农业远距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我国新时期农业远距离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状况的阐述 ,提出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 ,如必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以及提高雨水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田河径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K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径流及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规律。在确定影响因素与径流的相关性基础上,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径流的多元线性方程及神经网络模型,定量分析了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水平。【结果】玉龙喀什河径流表现出增加趋势,喀拉喀什河径流呈减少趋势,突变年份为2009、2004年,在40~55 a尺度下的玉龙喀什河与33~55 a尺度下的喀拉喀什河都经历2个枯-丰变换周期。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降水量都呈显著增加趋势,突变年份均为2001年,两河降水同时展现出3次偏多-偏少交替。年均气温呈显著性增加,在1984年发生突变,气温经过2个冷-暖变换周期。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气候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84.06%和72.51%,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5.94%和27.49%。【结论】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在40~55、33~55 a尺度下由丰水期转为枯水期,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降水未来为少水期,和田河流域气温在40~50 a尺度下处于偏暖阶段。喀拉喀什河突变点与乌鲁瓦提水库的修建有关,降水和气温发生突变时间于西北地区气候转变相一致。气温因素是径流补给的主要影响成分,气候变化为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盘锦市水稻工厂化冷棚育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资金、推广范围、示范体系、技术规范、培训等方面,提出加速盘锦地区工厂化冷棚育秧技术普及的措施,为提高该地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科院校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更是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探究思维,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灵活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系统性的提高。对于数学的教学工作,应当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以来,日本市场销售沙棘果汁量剧增,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沙棘饮料不仅是一种饮品,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主要原因是:( 1)纯天然。沙棘果汁选用野生沙棘果为主要原料,经科学配方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精制而成的纯天然保健营养饮品,具有天然色泽和新鲜沙棘果酸的独特口味。( 2 )营养成分丰富。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VC、VE、类胡萝卜素及β胡萝卜素、黄酮类等物质,其中:VC 含量高于任何一类水果,可达80 0~5 0 0 mg/10 0 g,是中华猕猴桃的2~8倍,苹果的2 0~3 5倍,比橘子汁高出10~15倍。黄酮类已成为现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药…  相似文献   

17.
合理利用水资源维护新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合理利用是干旱区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疆应在总结50年来农业和水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规划和措施,大力推广实施节水农业的综合技术,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湖流域深入调查 ,提出应根据排水区业已形成的格局和降水分布差异分区选择排水设计雨量 ;联系项目实际论述了涝渍地集水小区明排系统规划中涉及的排水泵站经济性、排水沟道优化布局、排水工程建设的适度规模等问题 ;最后就涝渍地暗管排水工程及其推广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硝态氮迁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已广泛引起人们关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随灌水或降水向下淋移是引起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农业耕作措施、氮肥管理、水管理等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硝态氮迁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河套灌区套种粮油作物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河套灌区磴口项目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套种玉米与小麦套种油葵2种立体种植模式下,生育期内作物日平均蒸发蒸腾量分别为:小麦4.31 mm、覆膜玉米4.43 mm、不覆膜玉米4.39 mm、油葵3.42 mm.根据田间波文比系统监测数据,通过多种方法确定项目区ET.比较,FAO-56推荐Penman-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