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了自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4株天麻共生萌发菌的生长特性和对昭通乌天麻产量的影响,并与一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萌发菌810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丝平均生长速率和生物量依次为8103MH-013MY-001XCB017MY-002;室内萌发试验显示拌种乌天麻种子后萌发效果依次为MY-001MH-0138103MY-002XCB017,拌种MY-002后种子的生长势最好,MY-001次之;大田栽培试验表现最好的是MH-013,其次为MY-001和8103,MY-002和XCB017较差。4株昭通天麻共生萌发菌中MH-013和MY-001较适合在昭通乌天麻有性繁殖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云南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自云南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4株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并与1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蜜环菌京-234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索平均生长速度依次为京-234〉SNA04〉SNA02〉SNA03〉SNA01 菌丝萌发速度、菌索分枝状况、荧光强度及暗培养18 d后菌索生物量等生长特性表现最好的为SNA04,其次为京-234,SNA01和SNA02较差。4株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中,菌株SNA04性状最优,SNA03菌株次之。  相似文献   

3.
蜜环菌-菌材的适宜组合是保证昭通乌天麻高产的关键,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菌-材”天麻栽培组合,选取1株萌发菌、2种菌材、7株昭通本地蜜环菌和1株外地蜜环菌与鸟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产量与数量。结果显示:天麻种子的萌发效果不仅与萌发菌有关,还与蜜环菌有关,与SNA04菌株组合时萌发率最高。除“菌材IⅡ-SNA11”组合外,其余组合中,菌材Ⅱ(西南桦)发菌拌栽天麻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十齿花)。  相似文献   

4.
天麻是兰科植物,生活过程中需与真菌共生,才能完成由种子到米麻、白麻及箭麻的整个过程。因此天麻种子萌发菌、蜜环菌的优劣直接影响天麻的产量和质量。除此之外,天麻的生长特性也是决定天麻优质高产不可忽视的因素。天麻生长中有3种特性:避光性、向气性、向湿性。在栽培中具备优良萌发菌和蜜环菌的基础上,只有满足天麻这3种特性,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对菌核重寄生菌盾壳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 5~ 2 5℃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菌丝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 2 0℃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pH 3~ 10 ,pH 5时最适宜于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需 95 %以上的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为 10 0 %时孢子萌发率较高 ;光照对孢子成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迅速且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6.
比较5株黔西北本地蜜环菌与引进的A9菌株的生长速度、生物量、菌索形态、荧光强度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索平均生长速度依次为MHJ-3MHJ-1=A9MHJ-6MHJ-7MHJ-8,菌索平均生物量依次为MHJ-3A9MHJ-1MHJ-6MHJ-8MHJ-7,MHJ-3在菌丝萌发速度、分枝状况、荧光强度及暗培养20 d后菌索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方面均优于A9。5株本地天麻共生蜜环菌中,菌株MHJ-3活性最强、性状最优,MHJ-1菌株次之。  相似文献   

7.
西瓜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叶枯病(Alternaria cucumerin)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致病菌为瓜链格孢菌(Alternaria cucumerin),对该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丝在PDA与西瓜肉榨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落直径为8.0cm;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落直径为7.1cm;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钠,pH值为7,菌落直径分别为7.2,8.7,8.0cm,菌丝致死温度为52%、10min,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适于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pH值为7,2%硝酸钠培养液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90.2%、95.6%和96.4%.  相似文献   

8.
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获得黄瓜褐斑病菌菌丝,再经反复冻融法获得菌丝蛋白,研究不同浓度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褐斑病菌菌丝蛋白能显著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激活蛋白的功能。不同浓度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其中以0.625 mg/m L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种子萌发率从70%提高到85%;处理5、7、9、11 d幼苗株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5%、50%、58%、45%。小麦抗旱性诱导作用也以0.625 mg/m L菌丝蛋白处理的小麦最佳,与对照相比,幼苗存活率提高21.28百分点,抗衰度提高19.58百分点,苗抗旱综合系数从35.45提高到55.88,是对照的1.57倍,根系活力是对照的2倍。  相似文献   

9.
从天麻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及生殖阶段的营养和第二营养等方面总结了天麻营养的研究进展。结果认为,天麻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主要靠消化侵入的紫萁小菇等萌发菌的菌丝,其次是消耗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和吸收周围溶液中的养分;营养生长时所需营养主要靠同化蜜环菌的菌丝提供;生殖发育时所需营养则依靠块茎本身所积累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天麻的第二营养来源是天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均可利用的周围环境中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土壤中的氮、磷、钾不论是直接进入天麻块茎,或是通过蜜环菌间接进入天麻,都构成了天麻的第二营养来源,必然影响到天麻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白及种子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对其萌发及原球茎生长影响。25℃为对照,白及种子分别用40~60℃不同时间(5~60min)处理,在纯净水、光照下培养15d后对萌发及生长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培养15d时对照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达100%,原球茎直径约为0.38mm; 40℃处理5~60min对白及种子萌发率和原球茎生长无显著影响; 50℃、55℃、60℃处理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 60℃下10min和55℃ 30min种子萌发率为0%;50℃≥35min、55℃≥15min、60℃≥5min对原球茎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50℃(15min和20min)、55℃5min对已萌发种子的原球茎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一些处理组合可以作为其它兰科植物种子处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浓度(0、5、15、25、35 mL/L)的大蒜浸提液处理茄子种子,旨在研究大蒜浸提液对茄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较大,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各处理对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下胚轴长和主根长逐渐减小,但下胚轴粗有所增加;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崔辉梅  陈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80-4682
研究了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对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各白菜品种发芽势、发芽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幼根生长受盐胁迫抑制明显;碧玉大白菜各项指标与其他品种间具有0.05水平显著差异,在0.6%盐浓度下碧玉大白菜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发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银  陈禅友  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4-2305,2369
[目的]探讨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苦瓜品种的关系。[方法]以蓝山大长白苦瓜和广西大肉1号苦瓜为供试品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及其混合液浸泡苦瓜种子,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在不同品种中,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且两者的作用差异不大;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对发芽势的影响作用与品种有关。150 mg/L乙烯利更能促进幼苗根的生长,而200 mg/L赤霉素更利于幼苗茎的伸长;用150 mg/L乙烯利或200mg/L赤霉素浸种比用150 mg/L乙烯利+200 mg/L赤霉素或75 mg/L乙烯利+100 mg/L赤霉素浸种更能提高发芽率。[结论]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苦瓜的种子发芽力均有促进作用,但其最适浓度依品种而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幼苗生长(根茎比除外)也有促进作用,但与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GA3、KNO3、KMnO4等对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种子发芽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GA3、KNO3、KMnO4对朱缨花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在不同的发芽床中进行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结果表明:50 mmol/L KNO3和0.1 g/LGA3浸种处理发芽效果最好,100 mmol/L KNO3和0.3 g/L GA3对朱缨花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恒温箱中发芽较快、发芽率高,沙床中发芽较慢、发芽率较低,但幼苗的生长状况较在培养皿中的好。因此,采用适宜的方法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朱缨花种子的萌发、提高其发芽率并有利于种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wood vinegar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the seeds of corn are dipped in wood vinegar of different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found through all the treatment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the seed germinating energy and the germinating index. The regress CUBICS curves we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The reasonable parameters range wa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n was cultivated by wood vinegar of different densities, aiming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ood vinegar on biomass. It showed that all treatments had obvious effects on the seedling length and dry weight aboveground, the chlorophyll and dry weight underground were not includ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direct the wood vinegar deeply refining process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与脱落酸对一串红种子休眠及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滤纸床发芽方法测定一串红种子发芽率.采用HPLC测定种子发育及贮藏过程中内源GA3和ABA含量,并观察外源GA3、ABA以及去掉种皮对种子休眠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采收的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发芽率不同,未完全成熟的二级种子最高,完全成熟的一级种子次之;随成熟度提高,种子中内源GA3含量逐渐下降.在室温或低温干燥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增加,3个月左右达到最大值;干种子内源GA3含量却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仅在后期有所上升;外源GA 3处理对新采收和贮藏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用明显,但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弱.去掉种皮,裸胚发芽率增加幅度很大.在种子发育及贮藏过程中均没测出ABA,外源ABA处理种子,种子发芽率没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锰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锰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小麦品种金丰三号为材料,设置0、0.02、0.2、2.0、20.0 mg/L 5个锰质量浓度处理,进行水培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锰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及叶绿素含量,研究锰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 mg/L锰处理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玉米品种新单29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发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新单29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5%PEG胁迫外,其余水分胁迫处理下,新单29侧根条数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分处理,根冠比则显著高于正常水分处理。各水分胁迫条件下,新单29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株高、根系和地上部质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相对伤害率则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说明水分胁迫对新单29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种子中有3种脂氧合酶(LOX)同工酶,分别为LOX-1、LOX-2、LOX-3。以本实验室筛选到的LOX-3缺失突变体北陆PL2和正常的水稻品种Koshihikari为材料,研究种子成熟及萌发过程中LO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个水稻品种在种子成熟中LOX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oshihikari开花后10~25d活性升高,以后趋于下降,而北陆PL2花后种子LOX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两品种LOX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萌发初期活性迅速升高,浸水萌发后2d达到峰值,以后开始下降。同工酶分析、半定量RT-PCR结果都显示,在水稻成熟过程中,种子中LOX-3活性和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酶(LOX-1和LOX-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LOX-2活性和表达水平占优势,而LOX-1在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都显示较低的活性和表达水平。这表明,水稻种子LOX-3可能与水稻的贮藏特性有关,LOX-2在水稻萌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可能与水稻萌发期间储藏脂质的利用有关或者具有萌发信号的作用,而LOX-1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03年收获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B 9,B12,B16,B18,B20为材料,对其发芽势、发芽率、生活力和活力等指标进行了研究,从中选出了最适发芽条件,确定了初次和末次记数时间。结果表明: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最适的发芽条件为恒温20℃,发芽床为纸上或沙中;在第10天进行初次计数,在第21天进行末次计数;生活力>68.0%;在田间生长有68%以上的幼苗高达1c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