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健康  薛泉宏 《饲料工业》2007,28(13):50-52
试验研究了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发酵后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预发酵处理纯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复合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模式对纯蛋白含量影响较大。随着复合发酵剂用量增加,发酵产物中纯蛋白含量呈曲线变化,先增加,后降低;料中添加氮素和延长发酵时间,有利于发酵饲料中菌体生长,增加纯蛋白;采用低温低含水量发酵,可抑制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酸败变质,同时增加发酵时的通气量,有利于菌体生长,纯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大(最高比原料提高19.2%)。奶牛饲料的最适预发酵条件为复合发酵剂量10g/kg、添加氮素、温度30℃、时间48h、水:料=2.5:3。  相似文献   

2.
以废弃香菇渣为主要原料,首先利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添加适量尿素、米糠和麸皮,将其混合后调节水分,再接种一定量的黑曲霉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香菇渣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为:尿素添加量3%、米糠添加量10%、麸皮添加量25%、黑曲霉接种量10%,发酵时间3d。发酵后的饲料蛋白含量达到32.43%,可作为动物养殖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清香型白酒糟为原料,添加酿酒酵母SY、枯草芽孢杆菌D和植物乳杆菌2-41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探索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比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酒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培养基初始酸度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质量的影响,从而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清香型白酒糟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酒糟和麸皮比为9∶1,在酒糟初始水分为50%~60%的条件下,发酵培养基总装料量为50 g,其中清香型白酒糟45 g,麸皮5 g。混菌固态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 d、初始酸度0.90 mmol NaOH/10 g。在此混菌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测得酒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24.97±0.05)%,感官评价最终得分18分,等级为优良。研究结果对混菌固态发酵酒糟制备蛋白饲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一、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分类1.固体发酵饲料。益生菌固体发酵是指有益微生物在少量游离水的固态湿培养基上,并在适当温度下经厌氧或好氧发酵而成的饲料,发酵过程不需要严格无菌,且具有无废水排出、生产成本低和产出率高等优点。固体发酵底物不仅能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提供微生物生长的场所。固体发酵饲料又可分为:发酵浓缩饲料、发酵全价饲料、发酵豆粕和其他发酵饲料产品。2.液体发酵饲料。益生菌液体发酵是指在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2021,1(21):123-125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多菌种|固态发酵|饲料|可溶性蛋白|响应面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鲜食大豆秸秆为原料,采用固体厌氧发酵法,探讨复合益生菌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及不同发酵时间和糖蜜添加量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微生物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含量来评价发酵饲料的好坏。试验测定发酵前后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测定发酵前后饲料的乳酸菌、乳酸、p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脲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能提高鲜食大豆秸秆饲料品质,同时提高粗灰分、钙和磷含量(P0.05),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提高乳酸菌和乳酸含量(P0.05),同时降低p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和脲酶活性(P0.05)。最后确定鲜食大豆秸秆饲料最优发酵工艺参数:糖蜜添加量3%,发酵时间30 d。  相似文献   

7.
选用初始体重(1.00±0.04)g的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8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70尾,分别饲喂AZOMITE(水合硅铝酸钙钠)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和0.75%(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实用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74%和4.96%)于12口水泥池中(2.0 m×1.5 m×1.2 m)中,考察AZOMITE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 293.7%、1 445.0%、1 506.2%、1 437.9%,饲料系数分别为1.55、1.38、1.33、1.3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0.50%、0.75%AZOMITE分别提高罗非鱼幼鱼增重率16.6%、21.5%、16%(P<0.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11.0%、14.2%、12.9%(P<0.05);对增重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显示,AZOMITE添加量为0.49%时,罗非鱼幼鱼增重率最高。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50%AZOMITE可显著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AZOMITE在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适宜添加量建议为0.5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药对植物蛋白原料混菌固态发酵以及由中药和植物蛋白原料组成的生物发酵饲料对草鱼鱼种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影响,在植物原料中依次添加0.11%、0.33%、0.55%、0.77%、1.1%、3.3%、5.5%、8.8%的复合中药,测定各组总菌数、棉酚去除率、硫甙去除率和乳酸含量。确定最适添加量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挑选体重(31±1)g的草鱼600尾,分成5组,K组(阴性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L组(阴性中药组)投喂发酵饲料,M组(阳性中药组)投喂发酵饲料+0.3%中药,N组投喂发酵饲料+0.3%单独发酵的中药,P组投喂发酵饲料+0.3%和发酵基料混合发酵的中药,喂养至60 d,测定各组草鱼鱼种生长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中药在0.11%~0.77%的浓度范围内,有利于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提高和棉酚、硫甙的降解;在添加量大于3%时,不利于植物原料的微生物发酵;植物蛋白原料中添加0.3%的复合中药共同发酵后,相比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了37.8%,饵料系数降低了17.2%,LSZ、SOD、SBI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MDA、GOT、GPT、Cr则显著降低(P0.05),说明生物发酵饲料对草鱼鱼种具有明显的促生长及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中药和植物原料单独发酵和混合发酵均对草鱼鱼种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P0.05),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16):30-36
为研究消毒灭菌处理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及评价发酵饲料在幼参保苗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首先采用65℃湿热灭菌30 min的方式对饲料原料进行灭菌处理,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分别测定灭菌后发酵饲料(A)、灭菌后未发酵饲料(B)、未灭菌发酵饲料(C)和未灭菌未发酵饲料(D)4个不同处理组制备的刺参饲料的发酵菌比例、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感官分值等指标,确定发酵饲料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发酵饲料对幼参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饲料原料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对发酵饲料中发酵菌比例、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感官分值等无显著影响(P>0.05),但发酵处理对饲料的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感官分值影响显著(P<0.05)。进而确定刺参发酵饲料的制备工艺为原材料不需要灭菌处理。分别投喂发酵饲料和未发酵饲料的刺参生长及生理检测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组的稚参增重率[(26.14±0.18)%]和特定生长率[(2.11±0.04)%/d]均显著高于投喂未发酵饲料的[分别为(25.40±0.18)%和(2.03±0.04)%/d](P<0.05),其生理状态也优于投喂未发酵饲料组。由此可见,在本试验的半密闭发酵条件下,饲料原料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后对发酵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在幼参保苗期将饲料进行适当的发酵有利于刺参的健康、快速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健康养殖及发酵饲料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免疫调控与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影响。选择健康、均重为(2.97±0.02)g的吉富罗非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0、20、30和40 m L/kg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的试验饲料。饲喂63 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头肾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的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血清总蛋白与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添加量为10和20 m L/kg时可显著降低肝体比和血清皮质醇含量,提高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促进头肾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基因的表达(P0.05);同时,添加量为20 m L/kg时还可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降低血清葡萄糖、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10和20 m L/kg添加组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6%和3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9%与40 m L/kg添加组的77.55%(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10和20 m L/kg几丁聚糖溶液有助于降低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肝体比与肝脏应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20 m L/kg添加量可以有效地促进饲料利用,降低血清脂肪沉积。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10~20 m L/kg的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n制备发酵饲料的合适参数及发酵后饲料品质。试验以酵母活菌数为检测指标,对发酵原料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和发酵温度等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确定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最优条件,同时评价最优固态发酵条件下发酵饲料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配方为玉米粉50%,豆粕20%;酵母菌Yn最佳的发酵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20 U/g、接种量1.4%(w/w)、料水比1:0.8(w/v),优化后的酵母菌数(折算干重)达到1.30×10~(10) CFU/g;粗蛋白、总酚、维生素B_2和低分子量肽含量在发酵后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发酵条件在饲料发酵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益生菌,在粗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处理得到的饲料为发酵饲料。本文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饲料,几种发酵饲料原料和发酵饲料工艺,以及固态发酵、液体发酵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饲料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饲料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魔芋飞粉固态发酵生产酵母蛋白饲料进行研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豆粕添加量为20%,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为0.3%,培养基含水量为50%,装料量为30g,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60h。优化后的发酵产品中酵母数可达到61.43亿/g,粗蛋白质含量可达34.02%,天门冬氨酸和苏氨酸等16种氨基酸含量均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进行浅盘扩大培养,发酵产品中酵母数可达到60.10亿/g,粗蛋白质含量可达33.77%。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粮中不同发酵饲料水平对哺乳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氮平衡及仔貂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水貂哺乳期发酵饲料的适宜用量,试验将健康的咖啡色哺乳期母貂及其仔貂96窝随机分为4组,每组24个重复,按组饲喂不同剂量的发酵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5%、5%和7.5%,试验期4周,测定仔貂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平衡。结果表明:发酵饲料对水貂粗脂肪、干物质、粗蛋白的消化率、粪氮、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仔貂45日龄校正体重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和5%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添加7.5%发酵饲料组可显著提高饲粮中干物质以及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7.5%发酵饲料可显著减少粪氮排出量(P0.05),添加5%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P0.05)。5%发酵饲料组的仔貂45日龄校正体重高于7.5%(P0.05)。哺乳期水貂日粮中发酵饲料的添加量不超过7.5%对母貂没有不良影响,但考虑到仔貂的生长性能,建议哺乳期水貂饲料中发酵饲料的添加量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在种子液培养基中添加腐植酸钠,探讨腐植酸钠对酵母菌发酵特性的影响。将腐植酸钠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酵母菌种子液培养基中,以活菌数为指标筛选腐植酸钠的最适添加量;再将含有最适比例腐植酸钠的酵母菌种子液接种到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固态培养基中,测定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真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为:种子液中添加1%~4%的腐植酸钠对酵母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当腐植酸钠添加量为2%时,酵母菌活菌数最高(P0.05)。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明显改善酵母菌在固态培养基中的发酵特性: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提高4种固态发酵基质中酵母菌的活菌数,且在豆粕中提高量最大(P0.05);可显著降低精料、豆粕、统糠发酵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稻壳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统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最为明显(P0.05);可显著提高精料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0.05),对稻壳粉、豆粕和统糠三种培养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显著增加稻壳粉、精料、豆粕和统糠4种培养基中真蛋白质含量(P0.05),其增加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壳粉、精料、统糠、豆粕。结果显示,种子液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显著影响酵母菌固态发酵的特征,进而提高发酵效果,改善发酵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发酵预混合饲料替代对照组的发酵基料,对照组为添加抗生素的饲粮。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能、肉风味特征及肉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饲料有提高生长性能的趋势,对胴体品质没有不良影响,综合多项指标认为发酵饲料对肉质、风味及营养特性有较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啤酒糟微生态发酵制备高蛋白饲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桂香  严金龙  方波 《饲料工业》2012,33(11):34-36
以市售微生物饲料发酵剂为菌种对啤酒糟进行了发酵试验,以发酵饲料中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氮源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蛋白饲料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硫酸铵添加量为0.4%、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发酵时间为4~5 d。  相似文献   

18.
饲料原料在贮运和加工过程中常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利用单因素比较法确定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JXU2066在饲料发酵过程中的脱毒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中添加适量的麸皮和尿素,加水至体系含水量为45%,调节pH为4~5,以固体基质含量8%的比例接入菌龄为72 h的产朊假丝酵母JXU2066,并且根据堆温翻动2次,30 d后的发酵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由230μg/kg降为8.7μg/kg,粗蛋白含量为15.6%,发酵饲料色泽金黄,气味芳香。利用产朊假丝酵母在固态发酵条件下实现黄曲霉毒素的生物脱除,操作简单,脱毒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含水量和糖蜜添加量对青贮杂交构树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2×4两因素试验设计,其中含水量分别为73%(新鲜构树)和60%(萎蔫构树),糖蜜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2.5%、5.0%和7.5%。将全株杂交构树切短至1~2 cm,按照试验设计混匀后装入透明聚乙烯袋中,密封后于室温避光发酵90 d。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泌乳荷斯坦奶牛(体重约650 kg)测定青贮样品的瘤胃降解率,并采用体外法测定瘤胃未降解残渣养分的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1)所有糖蜜添加组的青贮杂交构树感官评价均达到德国农业协会评价等级1级(优良)标准。2)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和糖蜜添加量的升高,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H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随着糖蜜添加量的升高呈二次变化(P<0.05);除2个对照组和73%含水量+2.5%糖蜜组外,其余组均为未检出丙酸和丁酸。3)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和糖蜜添加量的升高,粗蛋白质(CP)、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  相似文献   

20.
将105羽60日龄广西青脚麻公鸡随机分为7个组,试验组分别添加自行发酵的城市餐饮泔水饲料10%、20%、30%、40%、50%和100%于饲料中,与对照组(不添加泔水发酵饲料,完全采用昆明正大788型通用鸡饲料)进行比较,通过测定肉用土鸡的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屠宰性能等指标,分析城市餐饮泔水发酵饲料对肉用土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经过24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泔水发酵饲料的添加量从0增加到50%时,各试验组肉鸡的体重均相应增加;完全饲喂泔水发酵饲料的情况下,肉鸡在整个饲养试验期间几乎停止生长;泔水发酵饲料添加量小于50%的情况下,对肉用土鸡的全、半净膛率,胸、腿肌率,腹脂率的影响不明显;各试验组之间鸡肉的pH值、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变化无规律;泔水发酵饲料能用于肉鸡生产,其中10%~20%的添加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