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3):17-23
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是否会对哺乳仔猪回肠菌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造成影响。选取10窝杜×长×大仔猪,分为2组,每组5窝,分别为:母乳组(对照组)和饲喂母乳的同时添加代乳料组(试验组)。试验组仔猪吃母乳的同时从第4天开始添加代乳料,28日龄断奶后,饲喂相同日粮7 d。在仔猪28和35日龄时,每窝各选取一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8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内丙酸、异丁酸浓度及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35日龄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的p H值显著降低,回肠内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细菌的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P0.05)。结果提示,早期补饲代乳料在没有影响仔猪回肠形态结构的前提下,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回肠内的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从而使回肠内环境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苜蓿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及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SCFAs)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2%的苜蓿多糖。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在1~21d,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2%的苜蓿多糖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盲肠食糜中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及总SCFAs含量(P<0.05),而且1%组苜蓿多糖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及总SCF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1~42 d,1%苜蓿多糖组肉鸡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0.5%、2%苜蓿多糖组次之,而对照组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1%苜蓿多糖显著降低肉鸡饲料转化率(P<0.05);苜蓿多糖组肉鸡盲肠食糜中乙酸、丁酸、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苜蓿多糖组盲肠食糜中丙酸及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取18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个组试验猪分别饲喂对照饲粮(未添加酵母壁多糖)、0.15%酵母壁多糖饲粮、0.30%酵母壁多糖饲粮和0.45%酵母壁多糖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提高了仔猪结肠乙酸的含量(P0.05);其中,0.30%和0.45%酵母壁多糖还显著提高了结肠丙酸、丁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降低了盲肠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且0.30%和0.45%酵母壁多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酵母壁多糖可提高仔猪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根据回归方程预测,酵母壁多糖在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1%~0.4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文冠果粕替代豆粕对21~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利用率、盲肠食糜短链脂肪酸组成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92只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用文冠果粕替代50%和100%豆粕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试验期间每周记录体重和采食量;于试验第20天采集粪样,测定养分表观利用率;于试验第21天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文冠果粕替代豆粕显著降低肉鸡42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且试验Ⅱ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文冠果粕替代豆粕显著降低肉鸡饲粮粗灰分表观利用率(P0.05),且试验Ⅱ组肉鸡饲粮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文冠果粕替代豆粕不仅显著降低肉鸡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还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真杆菌属coprostanoligenes群([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 group)和风疹菌属(Tyzzerella)的相对丰度(P 0.05);此外,试验Ⅱ组肉鸡盲肠食糜中不可培养巴氏杆菌科相关菌属(Barnesiellaceae uncultured)的相对丰度也显著降低(P0.05),但粪杆菌属(Coprobacter)和颤杆菌属(Oscill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文冠果粕替代饲粮中豆粕对21~42日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肉鸡饲粮中文冠果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建议低于50%(占饲粮比例14%)。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噬菌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内容物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20头遗传背景相似、健康状况良好、胎次接近、初始体重为(7.35±0.03)kg的2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4组仔猪分别饲喂对照饲粮[添加50 mg/kg奎烯酮(有效含量25 mg/kg)和75 mg/kg金霉素(有效含量11.25 mg/kg)]及添加200、400和600 mg/kg噬菌体的饲粮。试验21 d后,屠宰取样,测定肠道内容物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二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600 mg/kg噬菌体可显著提高仔猪全期增重(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仔猪全期增重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01和P=0.003)。而且400、6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腹泻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与200 mg/kg噬菌体组(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仔猪腹泻指数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24和P=0.01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噬菌体能够显著降低仔猪回肠pH(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噬菌体显著提高了盲肠中乙酸、丁酸和总酸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盲肠乙酸、丁酸和总酸含量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1和P<0.01,P=0.017和P=0.014,P<0.01和P<0.01);600 mg/kg噬菌体组盲肠中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400 mg/kg噬菌体组(P<0.05),且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00 mg/kg噬菌体组(P<0.05)。相比较于对照组,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噬菌体显著提高了仔猪结肠中乙酸和总酸含量(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结肠乙酸含量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8)。而4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结肠丁酸含量显著高于200和600 mg/kg噬菌体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十二指肠黏膜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29),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噬菌体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指数,同时降低仔猪肠道内容物pH,提高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二糖酶活性,改善仔猪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努比亚山羊体尺指标、瘤胃发酵和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2月龄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5 mg/kg芦丁(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50 mg/kg芦丁(试验Ⅱ组)。试验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Ⅰ组和Ⅱ组山羊管围分别显著提高5.57%(P <0.05)、6.93%(P <0.05),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管围和体高分别显著降低6.54%(P <0.05)、8.23%(P <0.05),试验Ⅱ组体长相对于Ⅰ组显著提高3.69%(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42.14%(P <0.05)、21.62%(P <0.05)。试验Ⅱ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29.23%(P <0.05)、29.43%(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乳酸菌和黄色瘤...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采用240头(10.0±0.3)kg的断奶仔猪(公母各占1/2),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1%吉他霉素和2%抗敌素),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每天每头仔猪添加50、100和150 mL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于试验第1天和第28天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并分别收集断奶仔猪直肠内容物,检测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23.53%(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了15.86%(P0.05),腹泻率降低了47.16%(P0.05)。2)试验第1天,各组之间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断奶仔猪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对照组。3)试验第28天,Ⅱ组断奶仔猪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18.27%(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粪便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1.03%(P0.05)、41.08%(P0.05)和77.84%(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每天每头猪添加50 mL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增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108头21日龄断奶仔猪按2×2因子设计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旨在研究蛋白水平(CP,高和低蛋白水平)和柑橘渣干水平(DCP,0%和7.5%)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后肠微生物发酵的影响。高蛋白组第一阶段(0-14天)蛋白水平为21%,第二阶段蛋白水平为20%;低蛋白组每个阶段分别降低4个百分点。通过添加氨基酸各组均达到理想氨基酸模式。仔猪体重和饲料消耗每周进行记录。在试验的第7天和第28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仔猪进行屠宰,采集小肠组织及盲肠和结肠食糜。结果表明,蛋白水平和柑橘渣干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无交互作用。降低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21-28天阶段仔猪日增重(P=0.03)和饲料转化效率(P=0.02),但对仔猪全期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断奶第7天,低蛋白日粮有增加仔猪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趋势(P=0.09),提高空肠隐窝深度(P=0.06)和降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的趋势(P=0.08),但回肠肠道形态无显著差异。断奶后第7天,低蛋白日粮有降低仔猪盲肠总VFA(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趋势(P=0.09),添加柑橘渣干有降低结肠丙酸浓度的趋势(P=0.07)。低蛋白饲粮条件下添加7.5%柑橘渣干显著降低仔猪第7天结肠中异戊酸和氨氮浓度(P0.05);显著降低第28天仔猪盲肠丁酸、戊酸、异戊酸的浓度(P0.05),同时显著降低结肠戊酸、异戊酸和氨氮浓度(P0.05)。高蛋白饲粮条件下添加7.5%柑橘渣干显著提高仔猪第7天和第28天后肠乙酸:丙酸比例(P0.05)。乳酸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降低饲粮蛋白水平补充氨基酸对仔猪生长性能无副作用,但是会轻微增加仔猪肠道形态的损伤。此外低蛋白饲粮条件下添加7.5%柑橘渣干会通过减少仔猪后肠蛋白质发酵代谢产物从而改变仔猪后肠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豆寡糖对肉仔鸡肠道pH值和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大豆浓缩蛋白型低寡糖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或2.00%的大豆寡糖,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大豆寡糖对肉仔鸡肠道pH值和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92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笼(重复),每笼8只鸡。结果表明:大豆寡糖对18、36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pH值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大豆寡糖水平的增加,盲肠食糜pH值呈下降的趋势(P0.05),1.00%大豆寡糖添加组18、36日龄肉仔鸡盲肠食糜pH值为最低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寡糖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豆寡糖,大幅度增加肉仔鸡盲肠食糜中乙酸和短链脂肪酸总量的浓度(P0.05);添加1.00%或2.00%大豆寡糖,显著增加18日龄肉仔鸡盲肠食糜中丁酸占短链脂肪酸总量的摩尔百分比(P0.05)。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和核苷酸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组织的影响。选取21日龄DLY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3.0kg/t腐植酸钠和1.5kg/t核苷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8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和核苷酸显著提高了仔猪的日增重、料重比(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55.85%(P0.05),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31.91%和32.16%(P0.05);(2)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和核苷酸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增加5.49%~7.85%(P0.05),V/C比值增加17.03%~21.32%(P0.05),肠壁厚度和黏膜厚度分别增加8.52%~21.76%(P0.05)和5.14%~11.33%(P0.05),空肠食糜中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了50.91%(P0.05);(3)饲粮中添加腐植酸钠和核苷酸可使仔猪每头增益34.34元。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3.0kg/t腐殖酸钠和1.5kg/t核苷酸可促进仔猪生长,降低腹泻率,降低断奶应激对肠道的损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消化酶活性,提高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载体疫苗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本实验应用无缝克隆技术将HP的两个候选抗原基因lpp20和cagA直接连接后克隆于表达载体pNZ8149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NZ8149-lpp20-cagA。将重组质粒电转化乳酸球菌(L.lactis)NZ3900,构建了不含任何抗生素筛选标记的食品级原核表达系统pNZ8149-lpp20-cagA/NZ3900,经nisin诱导表达,得到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50.3ku。将以上得到的重组L.lactis灌胃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G、IgG1、IgG2a及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gG、IgG1、IL-4水平显著升高,表明重组蛋白Lpp20-CagA可以诱导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利用HP攻毒经重组菌灌胃免疫的小鼠,检测小鼠胃组织中HP的定植密度及脲酶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Lpp20-Cag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HP在小鼠胃组织中的定植。本实验构建的载体疫苗在预防HP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初步分析新鲜及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本研究采用单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scWGMS)检测新鲜、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探讨两者之间DNA甲基化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新鲜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整体甲基化水平(P<0.05)。采用基因本体分析(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对143个DMRs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主要显著富集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细胞定位、细胞刺激反应等,通路主要富集在生长发育、核酸结合及组蛋白乙酰化上,并筛选出几个与之相关的候选基因(FARP2、PI4KA、FAM3D、NCOR2、ZNF827等)。本研究初步发现,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且DMR区域主要集中在ATP结合、生长发育及组蛋白乙酰化,为提高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质量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羊鞭虫病实时荧光PCR方法,根据GenBank已经公布的羊鞭虫(Trichuris ovis)ITS基因序列(登录号:JF680987.1),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重组质粒作为绝对定量模板,建立检测羊鞭虫病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反应体系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并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4,扩增效率E=1.05。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其他8种常见家畜寄生性线虫病不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出下限为31.7拷贝/μL;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3%~1.04%和1.20%~1.91%,均小于2.00%。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和显微镜检查方法分别对2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实时荧光PCR和显微镜检查方法检出的阳性样品分别为14和9份。本研究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在粪便中快速、准确、灵敏检测羊鞭虫卵,为羊鞭虫病的检测和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质网应激标记基因Grp78参与鹅肥肝免疫/炎症状态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揭示内质网应激(ERS)标记基因Grp78是否参与鹅肥肝中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本试验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30只(未分公母),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填饲组(n=15)。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填饲阶段(填饲7、14、19 d)不同组织中Grp78的相对表达量(n=4),以明晰Grp78与鹅肥肝形成的关联;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Grp78,并通过RNA-seq分析Grp78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和基因(n=3);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鹅肥肝中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量(n=4),以明晰这些基因与Grp78的关联。结果表明,肝和腹脂中Grp78的表达量受填饲影响(肝中下降,而腹脂中上升)。Grp78基因的过表达试验表明,ERS除了可影响已知的代谢病和细胞凋亡通路外,还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等通路。在免疫/炎症方面,"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α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最为突出。此外,免疫/炎症相关基因Tnfsf10、Map3k7cl在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受Grp78过表达影响,在鹅肥肝中受填饲影响。总之,本研究揭示了Grp78/ERS新的生物学功能,即对细胞的免疫/炎症状态进行调控,并借此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花生秸秆产量巨大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合理有效的利用花生秸秆不仅能提高农业附产值而且可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14个花生品种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秸秆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指标,利用SPSS软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营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个品种秸秆的营养品质存在差异,远杂6号、远杂9102、冀甜4号的营养价值较高,而豫花9326和周花5号的营养品质较差。同时对主成分综合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构建能有效评价花生秸秆饲用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为花生种植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散栏奶牛舍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对奶牛趴卧行为、消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200头,随机分为4组,即全牛粪组(TM组,卧床垫料为全牛粪)、6牛粪∶4稻壳组(6M∶4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4牛粪∶6稻壳组(4M∶6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4∶6)和全稻壳组(TRH组,卧床垫料为全稻壳),每组50头,各组奶牛采食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期为42 d。结果显示:1) TRH组的奶牛趴卧比率、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和乳体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与TM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乳体细胞数(第42天)与TM组和6M∶4RH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第42天时,6M∶4RH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以及乳蛋白率、乳脂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合所测的各项指标,建议奶牛场选择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的卧床垫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重庆地区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脾脏结节症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本研究对发病大鲵进行了临床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其肝脏、脾脏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并对菌株的基本形态、理化特性、分子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患病大鲵脾脏有大量白色结节,质脆,病理切片发现脾组织有出血及丝网状纤维素分布,淋巴细胞部分消失;肝细胞肿胀、变性。从肝脏中分离到1 株病原菌,命名为KNL-1。人工感染试验发现,该菌对试验鲫鱼和大鲵均有较强的致病力,试验动物死亡率高达100%,大鲵发病症状与临床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为该病的致病菌。综合分离菌的16SrDNA 序列测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BIOFOSUN-GN 系统鉴定结果,确定KNL-1 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sp. masoucid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先锋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和羧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N-1a的降解特性及在全株玉米青贮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首先对菌株N-1a的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处理后分别与毒素作用,初步研究降解活性物质的性质;然后研究N-1a发酵上清液在不同pH、不同温度下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最后通过发酵黄曲霉污染的全株玉米来验证N-1a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初步判定枯草芽孢杆菌N-1a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活性物质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在pH7.0和温度37℃时降解率最高;在全株玉米青贮试验中,N-1a明显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中的黄曲霉毒素,添加N-1a的处理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8.56±1.68)μg/L,添加市售菌剂的处理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15.26±2.53)μg/L;N-1a还有效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加入N-1a处理组NDF含量较加入市售菌剂的处理组降低7.98%;加入N-1a处理组乳酸含量比加入市售菌剂的处理提高1.66%,由此可见,N-1a处理组效果显著优于市售菌剂组。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致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该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感染、繁殖障碍等,对畜牧业危害严重,是国际贸易中动物检疫的重要疫病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有利于该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目前,用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很多,论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IAT)、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多重PCR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RT-PCR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进行简要介绍,为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乳蛋白组分对牛乳酶凝乳特性的影响,在脱脂牛乳中添加乳清蛋白浓缩物(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κ-酪蛋白(κ-casein,κ-CN)、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_A和β-Lg_B)。结果表明:这些乳蛋白组分可以缩短牛乳的酶凝乳时间,而且增加凝乳后的样品黏度,凝乳样品微观结构更加紧密;而添加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α-酪蛋白(α-casein,α-CN)、β-酪蛋白(β-casein,β-CN)和总酪蛋白(casein,CN)对凝乳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凝乳样品微观结构较疏松。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酶凝乳过程中酪蛋白胶束分子粒径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酪蛋白溶液中添加WPC、κ-CN、β-Lg_A和β-Lg_B后,分子半径分布发生变化,蛋白分子趋于聚集。选择酶凝乳差异明显的原料乳样品进行双向电泳与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与牛乳的酶凝乳特性相关的差异蛋白大多是影响乳腺细胞代谢的微量生物活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