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节水高产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形成最佳的氮肥底追比例,保护有限水资源。[方法]在统一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选取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衡4399为材料,研究了底施与追肥比例3∶7、5∶5及7∶3这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种植衡4399等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最高,为7268.21 kg/hm2,水分利用率最大,为21.56 kg/(hm2·mm)。[结论]在黑龙港地区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种植衡4399这类分蘖能力较强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扬麦16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扬麦16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扬麦16施氮量以240~270 kg/hm2最为适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获得高产,以240 kg/hm2效益最好;在施用纯氮240 kg/hm2的条件下,基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以6∶1∶3,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量配施缓释肥对单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9年在浙江金华、平湖2个试验点开展单季稻种植化肥减量施肥研究,以确定适合长三角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单季稻种植的化肥减量施肥方式。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处理)、常规施肥(N1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为4∶3∶3;纯氮施用量为225.0 kg/hm2)和4个化肥减量施肥处理[N2处理,常规施肥减氮,氮肥运筹同N1处理;SF1、SF2、SF3处理,缓释肥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7∶3∶0、7∶0∶3、7∶0∶0;纯氮施用量为187.5 kg/hm2],磷钾肥施用量一致。采集成熟期水稻植株,测定计算单季稻产量、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产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与N1处理相比,SF处理水稻籽粒产量实现了稳产甚至增产,但等氮条件下金华试验点只有SF2处理相比于常规施肥减氮处理的单季稻籽粒产量仅提高1.43%;而平湖试验点SF处理的籽粒产量提高幅度为0.46%~9.38%。(2)N...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适宜的施氮范围为150~225 kg/hm2(纯氮)。但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在施氮水平及氮肥运筹上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稳定氮肥用量,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提高氮素用量,氮肥后移,减少底氮用量,加大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强筋粉的综合品质,而以施纯氮225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5∶1调控效果最好;弱筋小麦: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增加基肥比例,减少追肥比例,可明显促进弱筋粉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以施纯氮150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辐麦4号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小麦具有高产、稳产性能,属穗粒重兼顾型品种。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运筹为5∶1∶2∶2处理时,籽粒产量最高,可达7 543.5 kg/hm2。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 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淮麦22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筋小麦新品种,笔者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播期、密度及施肥方式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10月11日前后播种,基本苗195万/hm2,总施氮量225~300 kg/hm2,氮肥运筹5 ∶ 1 ∶ 4或5 ∶ 1 ∶ 2 ∶ 2,可获得淮麦22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沿江潮土区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纯氮285 kg/hm2时,沿江潮土区机插水稻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蘖Ⅰ肥∶蘖Ⅱ肥∶穗肥=0.3∶0.1∶0.1∶0.5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产量达8 160.5 kg/hm2,经济效益为21 295.5元/hm2,产投比为9.99。  相似文献   

10.
对小麦新品种淮麦28进行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和密度与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300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时淮麦28可获得高产优质;密度240万.hm-2时淮麦28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最高;在淮麦28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可有效降低株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提高水稻生产的氮素利用效率、保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盐丰47和盐粳188水稻品种,采用不同氮肥水平(0kg/hm2,165kg/hm2,210kg/hm2,255kg/hm2)和不同施肥比例(基蘖肥∶穗粒肥分别为8∶2、7∶3和6∶4)进行裂区设计试验,对水稻生长动态、氮素利用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丰47和盐粳188在施纯氮210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及7∶3时处理效果较好,具有适宜的有效穗数,总吸氮量和氮素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2.
融安县超级稻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安县丘陵地区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潴育沙泥田超级稻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以促进禾苗早发多发分蘖,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明显增多,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4.1%~25.9%,增效1331~3041元/hm2。相同氮磷钾用量,即总施肥量纯氮159kg/hm2、五氧化二磷30kg/hm2、氧化钾120kg/hm2,按基肥∶蘖肥∶穗肥氮肥为46.4∶38.6∶15.0、钾肥为40∶30∶30施用的产量高达10117kg/hm2,比基肥∶蘖肥氮肥为46.4∶53.6、钾肥为40∶60增产10.36%,利润提高12.42%,产投比提高0.6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宁麦资126的最适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以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3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187.5、225.0、262.5 kg/hm~2)、3个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3∶1∶3∶3)、2个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和密度对宁麦资126的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宁麦资126全生育期缩短,群体茎蘖数逐渐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但迟播(11月25日播种)也能获得高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茎蘖数逐渐增加,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处理产量最高。宁麦资126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15日左右播种、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宁麦资126是一个耐迟播、耐肥、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郭静  黄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96-16798
[目的]研究暖冬条件下播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皖北地区小麦群体叶面积的影响。[方法]设施氮水平和播种密度2个因素,均设4个水平。施氮量在165~255kg/hm2,基本苗在90万~270万/hm2。肥料运筹氮肥按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2∶2,磷肥∶钾肥=1.0∶0.6进行,(NH4)2HPO4用量为225kg/hm2,K2SO4用量为135kg/hm2。磷钾肥分基肥、拔节孕穗肥按7∶3施用。[结果]暖冬年份生育后期小麦群体叶面积下降过快,容易早衰。所设定的中密中氮水平组合群体叶面积下降较慢,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高。[结论]该研究为实现暖冬趋势下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秸秆还田与氮肥的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秸秆全部还田+P2O512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每公顷施用纯氮195 kg+精制鸡粪1 500 kg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显著。从培养地力来讲,适当的氮肥用量,再配合施用有机肥是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陕南小麦氮肥追施最佳时间和最佳用量,为陕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汉麦6号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冬灌期、拔节期进行1次或2次追施氮肥,通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纯氮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同等纯氮施用量下,1次追肥,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最好,其中,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751.90 kg/hm2,其次为追施纯氮103.50 kg/hm2时,产量为8 623.20 kg/hm2;当纯氮施用量高于69.00 kg/hm2时,拔节期1次追肥效果优于冬灌拔节2次追肥。追施纯氮34.50 kg/hm2时,2次追施的小麦产量高于拔节期1次追施。[结论]拔节期1次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小麦氮肥用量肥效试验方法,建立小麦产量与氮肥用量的肥料效应一元二次方程,并结合小麦和氮肥价格,科学制订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中高产田小麦氮肥最佳用量为178.5~189.9 kg/hm2,最佳产量为6 900~7 350 kg/hm2;氮肥最大用量为208.5~228 kg/hm2,小麦最大产量为7 050~7 500 kg/hm2。在此基础上,结合砂姜黑土耕地土壤特性,按照N∶P2O5∶K2O=1∶0.4∶0.4的比例,制订了豫西南砂姜黑土耕地中高产田小麦施肥配方为:施用氮肥(以纯N计)180 kg/hm2、磷肥(以纯P2O5计)72 kg/hm2、钾肥(以纯K2O计)72 kg/hm2,目标产量7 12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麦22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7 200.3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山东褐土传统农业种植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增产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以氮肥分3次均施增产效果最好,施肥比例为1∶3∶2的处理增产效果次之,氮肥不做基施、只追施两次的处理小麦产量最低。从产值和纯收益分析结果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的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20 kg/hm2分3次均施处理,不施氮肥处理的产值和纯收益最低。分析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可知,氮肥分3次施用高于氮肥分2次施用的处理,施用比例为1∶1∶1的处理高于施用比例为1∶3∶2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