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河蚌是培育珍珠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珍珠养殖业发展很快,致使蚌源不足。为满足珍珠养殖对三角帆蚌的需要,不少地方进行了人工繁殖三角帆蚌的生产。生产中所用的中间宿主——黄(鱼桑)鱼(或其它鱼类),因其营底栖生活,资源分散,难以捕捉,所需成本也较高(每斤黄(鱼桑)鱼高达2~3元)。每尾黄(鱼桑)鱼以寄生500~1,000只钩介幼虫计,若生产100万只幼蚌,需准备1,000尾黄(鱼桑)鱼(约200~300斤)。所以到生产季节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黄(鱼桑)鱼而影响生产。在饲养过程中要投饲料,稍不注意会造成鱼死蚌亡。为此,我们采用微孔泡沫塑料,代替黄(鱼桑)鱼进行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的尝试。已初获成效。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云斑鮰,又称褐首鲶,属鲶形目,鮰科,原产北美,1984年引入我国湖北,在中南省区已经大面积推广。云斑鮰外形近似我省地产黄(鱼桑)鱼,且肉质十分细嫩鲜美,市场前景看好。2000年,我们在哈尔滨市郊区渔场开展了云斑鮰食用养殖试验,并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优质名贵水产品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黄颡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天然水域的资源量却日渐锐减.鉴于此,我们对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其资源增殖和最佳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行生物防治鱼病,提高养殖鱼类产量和经济效益,护城乡田家湖渔场于1988年进行了精养成鱼池套养黄(鱼桑)鱼及乌鳢、鲶鱼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试验户六个,鱼池六口,面积53.4亩,年均水深1.6—1.8米,水系畅通,排灌方便,配有育种池11亩,饲料地15亩。二、鱼池投入:53.4亩成鱼池,都于1—2月下种,共投鱼种52342尾,重4069.3公斤(其中鲢鳙鱼35800尾,2914公斤;粗鳞鱼14572尾,1085公斤;黄(鱼桑)鱼1800尾,57.5公斤;乌鳢138尾,11.5公斤;鲶鱼32尾,5公斤),亩平980尾,76公斤。试验池共投精料31000公斤,亩平562公斤;化肥3200公斤,亩平60公斤;粪肥125000公斤,  相似文献   

5.
三角帆蚌人工繁殖一般采用黄(鱼桑)鱼作寄主鱼,不少地方因缺乏科学的饲养方法,有的鱼入池后即陆续死亡;有的未及稚蚌脱落即死;有的附一次苗就瘦弱不堪,不仅经济上受损失,而且误了生产季节.笔者现谈些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嘎牙子,是常见的底栖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吉林省2000年开始黄颡鱼的商品鱼养殖,鱼种来源主要从江、河、湖、库中捞取,由于天然苗种资源不足,致使养殖生产受到制约,养殖面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铜仁锦江河漾头河段野生黄颡鱼鱼卵和同一区域内养殖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60和59.12。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但野生黄颡鱼鱼卵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野生黄颡鱼鱼卵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1.57)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1.80)。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成鱼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 [pseudobagrusfulvidraco (Richardson) ],俗称黄骨鱼、黄丫鱼、黄姑鱼、黄刺鱼、黄鼓鱼、黄蜡丁、安丁鱼 ,鲶形目 ,鱼尝科 ,黄颡鱼属。黄颡鱼肉嫩味鲜 ,营养丰富 ,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因销量剧增 ,野生资源锐减 ,成鱼售价稳中上扬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热潮 ,正在全国兴起。应广大养殖户要求 ,特编写本资料。黄颡鱼成鱼养殖模式有 :鱼塘单养、鱼塘混养、网箱单养等多种形式。1 鱼塘单养鱼塘单养 (含水泥池精养 )黄颡鱼 ,一亩水面需投放 2 5~ 3cm鱼苗 5 0 0 0~ 10 0 0 0尾 ,另外每亩套养 10 0~…  相似文献   

9.
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种植伊乐藻)与对照组相比,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黄颡鱼单产、成活率和成鱼规格分别提高17.21%、5.38%、14.27%.可见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伊乐藻对黄颡鱼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Pelet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姑、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属小型底栖淡水温水性鱼类,杂食性,最佳生长温度25-28℃,常见于我国江河湖泊中.它以其肉质细嫩、无鳞、少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黄颡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又因养殖成活率低,不但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发展.因此,成功的人工大规模黄颡鱼健康养殖显得的尤为重要.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在以往报道中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以往报道没有结合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本文从常规方法并结合目前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介绍黄颡鱼健康养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嘎牙子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黄颡鱼具有肉质鲜美、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无肌间刺、滋补价值高等特点而倍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大规模疾病时有发生。2013年5-6月重庆市荣昌县一养殖场黄颡鱼暴发了严重的疾病,病鱼出现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嘎鱼,为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鲤鱼池塘中套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池塘资源,在不用增加饵料成本和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hm2可增加黄颡鱼产量150~300 kg,每hm2增效益几千元以上,是提高淡水养殖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将鲤鱼成鱼池塘中套养黄颡鱼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价格适中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2015-2019年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产量迅速增加,2019年养殖产量达到3.25万吨,占全国的6.1%.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主要集中于眉山和成都周边,为全国黄颡鱼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同时也是四川省黄颡鱼规模化养殖与产量重要区域.本文结合四川省黄颡鱼养殖经...  相似文献   

14.
日本栽培渔业协会的八重山事业场正在开展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的养殖研究。目前,该事业场养殖有1龄金枪鱼(4~5kg)58尾、3龄鱼(25~40kg)36尾、4龄鱼(80~130kg)12尾。1龄鱼和3龄鱼用20×40m的网箱养殖,4龄鱼用35×35m的网箱养殖。养殖的黄鳍金鱼有1龄鱼(3kg)3尾、2龄鱼(15~20kg)18尾、  相似文献   

15.
池养与野生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养殖和野生的黄颡鱼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的黄颡鱼和野生黄颡鱼的营养成分在组成上是一致的。在含量上存在着很小差异,说明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品质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四大家鱼等养殖品种市场价格较低、波动大,黄颡鱼市场价格较高,且一直稳定,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九江市黄颡鱼养殖范围小、养殖模式多样、养殖效益不一。因此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2015年开展了黄颡鱼套养翘嘴红鲌池塘养殖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选取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试验池塘2口,面积分别为5亩和6亩、池塘编号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黄颡鱼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较有发展前途的名优养殖品种.为充分挖掘养殖生产潜力,提高水体利用率,提升黄颡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探寻黄颡鱼最佳养殖新模式,根据黄颡鱼与鳖各自的生物学特点,2011年,我们采用以黄颡鱼为主养品种套养鳖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水体的物质循环与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侯勤成 《水产养殖》2010,31(7):20-20
<正>黄颡鱼属底层鱼类,是典型的温水性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近几年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专业养殖黄颡鱼效益可观,现将其养殖技术经验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一般在3×667 m~3~5×667 m~2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嘎牙子,是常见的底栖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吉林省2000年开始黄颡鱼的商品鱼养殖,鱼种来源主要从江、河、湖、库中捞取,由于天然苗种资源不足,致使养殖生产受到制约,养殖面积逐渐减少。为了解决黄颡鱼苗种不足的问题,2001年,我们进行了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试验,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2002年,我们又实施了该项技术的推广,推广面积248.5亩。现根据推广的情况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称黄骨鱼、黄角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黄颡鱼的青睐,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区域不断扩大。目前,黄颡鱼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均有养殖,成为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也日渐增多,已经严重危害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于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一家黄颡鱼养殖场遇到黄颡鱼"裂头病"暴发,本文就该例黄颡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