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养殖虹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设施与装备系统的设计研究,该研究进行了虹鳟鱼养殖试验,突破了养殖水体氨氮低温处理技术关键,形成了低温微生物驯化处理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新方法,建立了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的封闭循环式养殖系统集成技术。试验表明,在空气增氧的条件下,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养殖密度达到38kg/m3,各项水质指标符合鱼类正常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的优劣对鱼类生存、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特点以及水质与鱼类生长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质变化,保持优良的水质,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水体环境。做到健康养殖,减少病害,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1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构成鱼类养殖水体不仅有适宜鱼类生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还有对鱼类生活有害的生化物质。判断养殖水体优劣的主要几项指标包括:水温、溶  相似文献   

3.
<正>国内目前所谓鱼类工厂化养殖多为室内流水集约化养殖,与采用封闭循环水的工厂化养殖差别很大。在广东省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集约化花鳗鲡幼苗养殖场,我们进行了1个水处理周期(7天)的水质监测,试图通过水体中p 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的指标的变化,探讨养鳗池水质因子之间作用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在半封闭式加热流水养殖条件下,在1个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氨氮是养殖水体主要的控制指标,自养硝化过程将水体中的氨氮经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最常见的一种转化途径,也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用的氨氮控制方式。根据国内外关于循环水养殖水体中自养硝化过程的研究报道,结合养殖水体特征,分析了利用固定膜式自养硝化过程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的优势和劣势、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自养硝化效率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自养硝化过程的建立进行重点介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日前 ,由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评审 ,在沪通过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养殖水体多参数在线监控系统”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该项目利用了自动监测领域的成熟技术 ,可靠性高 ,便于推广 ,其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该项成果为国内第一套投入生产应用养殖水体监控系统 ,其包括监测和控制两大部分 ,能对水体进行实时监测 ,然后根据水质情况和养殖要求进行调控 ,使水质指标始终处于适宜养殖的范围内。它的应用使得对养殖水体水质的掌握从静态型、经验型向动态化、数字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为从粗放型养殖模式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渔业水质监测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渔业的水质监测技术是获知鱼类生长环境状况的前提,也是渔业现代化养殖的基础。为此,介绍了影响渔业水质的6个环境因子,总结了我国目前渔业养殖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即水质监测参数单一化、参数获取方式局限性和水质调控方式经验化,并逐个地分析了发展趋势,即水质传感器多参数、数据网络高可靠性和水质调控系统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刚  邹勇 《科学养鱼》2006,(10):80-80
俗话说“好水养好鱼”,可见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调节好水质,不仅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而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水质的调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水位的控制、水质理化因子的调节以及水生植物的栽培等方面。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每一种鱼类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具有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节地省水、对环境污染小、可实现高密度健康养殖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今后水产业的发展方向。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因其养殖密度高,饵料投喂量大,在养殖过程中,因饵料残留,养殖鱼类排泄物的积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的远程实时监控,保证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水质传感器监控及自清洗装置。该装置设计为监测传输层、综合控制层和远程管理层的3层物联网结构,采用STM32作为控制核心,通过ZigBee技术,对各种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LabVIEW设计上位机监控界面,实现远程智能监控。自清洗装置的传感器支架设计为可变形可移动结构,根据水质参数监测要求自动调节支架变形状态,完成水质参数采集和传感器探头的自动或手动清洗。通过养殖环境下使用自清洗装置,将水质参数监测结果与标准仪器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定期自动清洗的传感器能准确监测水产养殖各种水质参数,提高了监测精度。研究表明,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数据准确,探头清洗干净,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覆膜池塘循环水养殖体系是节能、无污染的新型养殖模式。探讨水体水质在该体系循环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制定、调整养殖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之一。通过对此养殖体系的一个养殖季节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的现行水处理方法可有效维持水体无机离子指标的稳定,可满足养殖对象的基本生态条件要求,但对降低水体无机营养盐含量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呈现增加的趋势,未能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养殖技术上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是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将其与物联网更好地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易控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工艺,选用微滤机、流化床、低压纯氧混合装置等国内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装备构建硬件系统,使用西门子S7-300 PLC和其它智能仪表设备等构建控制系统,通过易控软件作为人机交互平台将各要素进行整合。该系统实现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过程智能控制、养殖水质精准调控和养殖控制物联网化,具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扩展性强的优点。该系统易于推广,并为将来的福利养殖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有许多水体参数需要检测和控制。本文对使用物理手段准确控制的参数,即温度,溶解氧,pH值进行研究,说明控制的意义,提出控制方法,并建立组态工程,方便对重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加,随着绿色养殖概念的提出和总量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已见成效。本研究分析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产生与排放情况;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为实现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在优化养殖布局、控制养殖环境污染、发展健康养殖和开展减排核算管理方面的工作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框架的思路,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控制重点,并对进一步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实时掌握水产养殖水质和气象环境信息,针对溶氧控制过程中非线性、惯性大和时滞的问题,以循环水流水槽养殖模式为基础,设计了水产养殖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PLC对养殖环境中溶氧、pH、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等参数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上位机实时显示环境信息,用模糊算法处理信息,处理后的结果作为PLC的输出传送到变频器中,变频器控制增氧机调节水中溶氧量。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时传输与显示上述参数信息,提供历史数据和环境异常报警功能。模糊控制在调节溶氧过程中超调小、精度高,溶氧偏差±0.4 mg/L,可减少增氧机启停次数、延长设备寿命。监控系统进行实地应用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Bio-filters: The need for an new comprehensive approach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struggles to profit in light of low product prices, increasing costs of inputs and constrains due to environmental, water and land limitations.

Intensive aquaculture systems are relevant to efficiently produce fish and shrimp. The two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of intensive aquaculture systems are water quality and economy. An intrinsic problem of these systems is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feed residues, organic matter and toxic inorganic nitrogen species. This cannot be avoided, since fish assimilate only 20–30% of feed nutrients. The rest is excreted and typically accumulates in the water. Often, the culture water is recycled through a series of special devices (mostly biofilters of different types), investing energy and maintenance to degrade the residues. The result is that adding to the expenses of purchasing feed, significant additional expenses are devoted to degrade and remove 2/3 of it.

There is a vital need to change this vicious cycle. One example of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s active suspension ponds (ASP), where the water treatment is based upon developing and controlling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ithin the culture component. Feed nutrients are recycled, doubling the utilization of protein and raising feed utilization. Other alternatives, mostly based upon the operation of a water treatment/feed recycling component within the culture unit are discussed.

The present paper was presented in the biofilter workshop held in Honolulu, 8–11 November 2004.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raise new ideas and new options toward the planning and operation of intensive fish/shrimp ponds.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无线远程信息测控多以成熟单片机为核心控制主件,不易满足行业特殊接口需求以及缺乏独立核心控制器的现状,项目以标准化及芯片自主化为最终目的,提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核心的实现方案,尝试性设计了一种较为通用的、可实现AD转换、数字接口、控制输出和驱动以及养殖现场数据存储和远距离数字通讯的测控模块。通过对水产养殖领域环境信息的无线测控模块各主要环节的研究设计,以模块到系统的FPGA原型功能验证方式,实现了现场模块对水产养殖的温度、溶氧信息的远距离测量和控制。系统测试和板级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满足低成本、接口可扩展及标准化核心控制器的水环境测控模块需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肠道及其养殖池塘水体、底泥中细菌种类及丰度进行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3个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234575条,可聚类于281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归属于拟穴青蟹肠道、养殖水体、池塘底泥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分别为453、706和2547,其中有184个OTU均能在3个样品中检测到,在青蟹肠道和养殖水体、青蟹肠道和池塘底泥中分别检测到197和309个共有OTU。物种注释结果显示,拟穴青蟹肠道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96%)、柔膜菌门(Tenericutes)(23.09%)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16.58%);养殖水体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63.0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4.9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41%);池塘底泥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75.23%)、拟杆菌门(5.72%)和放线菌门(3.83%)。此外,对各样品中丰度最高的前10位OTU分析显示,不同样品中占优势地位的10种细菌在数据库(SILVA)缺乏相关已知序列,并且各样品中的优势细菌种类完全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拟穴青蟹肠道与其池塘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但肠道菌群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优势细菌种类与养殖环境中优势细菌种类无关。本研究旨在为拟穴青蟹健康养殖和微生态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拟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我们设计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毒性评估、水质调查与评估、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以及水环境化学实验技能的灵活应用四个专题。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锻炼动手操作、科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或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咸水养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么宗利  王慧 《海洋渔业》2006,28(3):251-256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罗非鱼咸水养殖现状、罗非鱼咸水养殖生物学、罗非鱼咸水养殖驯化及养成模式三个方面对罗非鱼咸水养殖技术进行了论述,望为我国罗非鱼在咸水及盐碱水中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