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总结分析了近30年河南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演变特点.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严重.1991年以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持续发生为害较重,赤霉病、叶锈病等上升为主要病害,条锈病近年呈回升态势,地下害虫、吸浆虫等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此外,在黏虫、黑穗病等...  相似文献   

2.
荆州市2016年小麦收获面积13.73万hm2,比2015年增1.28万hm2,总产51.38万t,比2015年增7.11万t,单产249.5kg,比2015年增12.5kg.2016年小麦病虫在荆州市发生特点是病害重于虫害,小麦赤霉病为大发生(5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小麦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粘虫等为轻发生(1级).荆州市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防治面积41.05万hm2次,通过及时组织病虫防治,挽回小麦损失4.59万t.  相似文献   

3.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3):40-41
本刊讯 :全国农技中心病虫测报处发出预警报告 ,预计200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将较重发生 ,其中东亚飞蝗、稻螟虫、小麦条锈病、棉铃虫、玉米螟、北方土蝗、斑潜蝇等病虫呈严重发生态势 ,其它病虫发生相对较轻。下面我们将预计各类病虫害发生严重程度的信息提供给大家 ,诣在帮助各农药厂家、农药经商单位等有关部门及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1小麦、水稻病虫偏重预计今年小麦虫害将以蚜虫、红蜘蛛和吸浆虫发生为主 ,病害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为主 ,其中条锈病、吸浆虫等有加重发生趋势。条锈病多发生在甘肃陇南和天水、川…  相似文献   

4.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襄樊市是一典型的农业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地市级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重发区。常年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到200万hm2以上,因病虫草鼠害造成的损失约20万t,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增收和生产安全。1襄樊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1.1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及防治概况秋播作物主要病害: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油菜霜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秋播作物主要虫害:麦蚜、麦蜘蛛、小麦粘虫、油菜蚜虫等。春夏播作物主要病害: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相似文献   

6.
1 小麦据13个省、市、区统计,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亿亩次,属中等偏轻发生年。其中病害发生面积3亿亩次,除小麦纹枯病外其他病害均轻发生,虫害发生面积4亿亩次,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均为中等发生年.小麦条锈病发生421万亩,为轻发生年。条锈病常发区湖北省仅在荆州地区局部田块见病,后期也未能流行,越夏基地甘肃省发病面积170万亩,是1991年发生面积的10%。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7832万亩,轻于去年,发生期偏晚,病指低,为害程度较轻。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3867万亩,与常年相似。赤霉病今年主要在江淮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发生,江苏、湖北为中等偏轻年,四川为偏重发生年,发生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正>3月1日,农业部在湖北襄阳召开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场会,重点部署了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据监测分析,今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随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陆续发生危害。其中,条锈病在豫南、鄂北及江汉平原、西南、西北麦区呈发病  相似文献   

9.
我国2012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预测预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78-85
201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重发种类多、涉及区域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全面总结了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蜘蛛、吸浆虫等小麦7大病虫的发生面积、范围、分布区域、发展动态、危害程度等发生特点。分析近年来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重发威胁长期存在、暴发规律更难掌握,小环境特异化导致分布差异大和人为防治因素显著影响发生程度等方面。提出应加深认识、提高警惕、加强监测,综合考虑小环境特异化因素和人为防治因素,以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指导性、精确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枣阳市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发生病虫害有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及红蜘蛛等.并结合气象因子、栽培模式、病源基数等因素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16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近三年均超过753万hm2,种植制度调整、观赏型油菜与高产型油菜间隔种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我国油菜病虫害总体处于重发状态,防控压力大。近10年油菜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721.18万~881.74万hm2次,防治面积在686.18万~982.28万hm2次,通过防治年均挽回油菜损失98.34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7.25%;年均实际损失28.09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2.07%。影响全国油菜生产的最为重要的10种病虫害依次为油菜菌核病、油菜蚜虫、油菜霜霉病、小菜蛾、油菜甲虫(叶甲科和露尾甲科甲虫,下同)、油菜茎象甲、油菜病毒病、地下害虫、菜粉蝶和油菜白锈病,以总损失计,比例分别为55.60%、23.44%、9.51%、2.87%、2.43%、1.69%、1.58%、1.53%、0.86%和0.50%。对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是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蚜虫。本文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油菜主要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为油菜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依据植保知识、专家经验,采用人工智能、自行开发的具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相关技术,研制了基于Internet网络传输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本系统能够对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高粱和谷子6种主要粮食作物的60余种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诊断、提供植保知识,能够对年度间同期病情、虫情做出图形比较,可将抽象的预警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点图式电子地图,直观明了地显示病虫害发生点数及地域分布,可根据品种的抗病虫性、病虫害发生基数和未来天气预报等信息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麦蚜、小麦吸浆虫和玉米螟9种重要病虫害做出短期防治决策,系统的运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万权 《植物保护》2013,39(5):16-2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本文综述了自“七五”以来,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同麦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基本模式,并对现有综合防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玉米品种抗病性及施肥覆膜措施对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的影响,于2016—2018年利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东北部分玉米种植区北方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气象因子与炭疽病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鉴定101个玉米品种对北方炭疽病的抗性,并观察肥料施用方式、种类以及地膜使用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8年玉米北方炭疽病在东北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为重发区,病害发生程度与7—8月份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供试玉米品种中辽单752、禾农九、中元999和山与城1号4个品种对玉米北方炭疽病表现为高抗,占总数的3.96%,无免疫品种。基肥和追肥量分别为675 kg/hm2和150 kg/hm2时病害发生较轻,病情指数为18.61,减肥30%对病害发生无明显影响;缓释肥和地膜均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表明种植抗病品种、合理使用肥料及地膜是东北地区防治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更系统地了解我国马铃薯四大产区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对2008—2017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进行汇总,本文重点分析我国马铃薯四大产区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的晚疫病、早疫病、蚜虫、蛴螬等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各产区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四大产区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不同,晚疫病作为马铃薯最主要病害之一,高发于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造成年均产量损失分别占各区总损失的42.41%和64.22%,远高于其它病虫害;中原二作区马铃薯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均对产量造成威胁。在四大产区中,北方一作区年均病虫害发生面积最大,实际产量损失最高,二者均超出该产区种植面积占比。当前,马铃薯四大产区病虫害防控仍太过依赖化学农药,应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快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山东省泰安市核桃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化学防治的用药流程,于2017—2018年采用田间调查法进行主要病虫害的调查,于2019年采用常规喷雾法对不同防治对象进行化学防治,研究不同用药时间及用药次数下3种农药对核桃的保果效果及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确定用药流程。结果表明,2017年泰安市核桃园主要病虫害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炭疽病和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aristata为主,造成的病虫果率达83.25%。5月中旬至6月下旬,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举肢蛾单独发生为主;7月上旬至8月上旬,以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为主;8月中旬至下旬,以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和核桃炭疽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共同发生为主。2018年3种病虫害造成核桃的总体落果率为79.84%,共出现2次落果高峰,即在6月下旬以核桃举肢蛾造成的落果和在8月下旬以核桃炭疽病单独发生和核桃炭疽病+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共同发生造成的落果。针对以上3种主要病虫害,在核桃生长期应至少喷药6次,其总体的保果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6.58%和93.70%,分别显著高于喷药4次的83.72%和70.56%,与喷药8次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自5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15~20 d用药1次,至少用药6次;对核桃炭疽病自6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15~20 d用药1次,至少用药4次;对核桃举肢蛾在5月下旬和7月下旬各用药1次。  相似文献   

18.
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刘万才  姜玉英 《植物保护》2019,45(3):152-157
本文总结了2017年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重点分析了亚洲玉米螟、二点委夜蛾、黏虫、棉铃虫以及大斑病、南方锈病等近年玉米上发生为害明显的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析讨论了虫源基数、天气条件、种植制度以及品种抗性和防控水平等因素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