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灌浆结实期是指由水稻开花到水稻成熟的这段时间,由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构成,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水稻的产量由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组成,水稻的穗数和穗粒数由分蘖期和长穗期决定。灌浆结实期决定着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高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越高水稻的产量越高,这段时间也是水稻育秧地复种作物田间管理和床土培肥的关键时期。与水稻分蘖期和长穗期相比,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本田管理工作就相对轻松多了,也是农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阶段遮阴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Ⅱ优498、川香9838等16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弱光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遮阴对水稻籽粒充实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蘖期遮阴主要使水稻有效穗大幅度降低,并使籽粒充实度和充实率分别减少3.00%和4.03%,减产17.34%;拔节孕穗期遮阴主要减弱水稻中期的营养生长和穗分化程度,使充实度和充实率增加3.84%、9.94%,但产量降低41.35%;灌浆期遮阴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授粉、结实及籽粒充实,使其充实度和充实率分别降低了7.41%和16.64%,产量降低53.9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一丰8号和冈优906等组合较耐弱光。  相似文献   

3.
对三种不同穗型水稻灌浆期进行研究,了解各类型水稻的灌浆特点,从中分析比较各类型水稻灌浆期强弱势粒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的强弱势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差值最小,较为同步,生长上表现灌浆快;穗重型品种的强弱势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差值最大,而且弱势粒灌浆启动较慢,生长上表现灌浆慢;中穗型介于两者之间。原因在于各类型品种强势粒灌浆时间较一致;而各类型品种弱势粒间灌浆时间差异较大,导致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特殊生态区水稻超高产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和江苏省南京市最适种植季节种植杂交籼稻Ⅱ优107,比较了两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消光系数、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等因子的差异,分析了涛源水稻特殊高产区高产水稻的高产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涛源Ⅱ优107的籽粒产量2006年为186t·hm-2,2007年为177t·hm-2,分别为南京的21倍和19倍,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主要是因为在涛源种植的水稻有效穗较多,增加了籽粒库容量.与南京点相比,Ⅱ优107在涛源的生育期延长、作物生长速率提高,其中营养生长期延长近30d,灌浆期作物生长速率提高13倍.齐穗期涛源LAI达100以上,比南京的大33.成熟期涛源两年的生物量分别达301 t·hm-2和294t·hm-2,比南京的高847%和615%.与南京相比,涛源两年水稻营养生长期光合有效辐射分别比南京高154%和193%,灌浆期光合有效辐射比南京高168%和140%.在涛源,营养生长期辐射量高、温差大、湿度低,有利于分蘖的发生;灌浆结实期光照足,温度、湿度条件适宜且保持稳定,有助于抽穗后高积累、高转运,从而实现水稻超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ALA对水稻产量因素和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通239为材料,于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ALA溶液,观察籽粒灌浆过程并调查各处理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ALA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千粒重;2)ALA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较大,始穗期喷施低浓度的ALA,可明显提高水稻籽粒的灌浆速率;3)ALA处理能提高水稻籽粒的起始生长势,提早灌浆高峰。  相似文献   

6.
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淹水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对洪涝胁迫最敏感,减产最为严重;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分蘖期和成熟期淹水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水稻在各生育期受淹,其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水稻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在宁夏干燥气候条件下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段对水分的依赖程度。结果表明:保水灌比不保水灌增产;保证产量的优先灌水排序是穗发育期(穗分化始期至齐穗期)-分蘖期(插秧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分蘖停滞期(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幼穗分化始期)-灌浆期(齐穗期至成熟期)。分蘖期保水有利增穗,穗发育期保水有利穗大和提高结实率及粒重,此两期不保水将严重影响产量。相反,节水优先考虑的时期是灌浆期,其次是分蘖停滞期。可以有两期不保水,但不能有连续两期不保水。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水稻七转39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干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相似文献   

9.
水稻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质量。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生育期内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增大,降低了水稻的品质。本研究基于全自动人工气候室,实施自然温度日变化规律下,不同低温处理时期、低温水平和低温持续时间的水稻盆栽试验,以揭示低温胁迫对水稻蛋白质积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灌浆期低温对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开花期。通过分析水稻不同穗位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现,低温对稻穗上部和下部籽粒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前文研究了品种和播期对夏播小麦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本文对穗部灌浆过程作了生长分析。开花后,每隔两天取样,烘干后称取穗重,直至收获。试验资料符合一元三次回归方程:f(t)=a+bt+ct~2+dt~3,由此计算出穗干物质积累速度。并根据生长曲线求得灌浆速度和持续时间。夏播小麦对播期反应很敏感。在试验条件下,播种日期每推后4天,全生育期平均温度便下降1℃,灌浆阶段的平均温度下降1.5℃。而灌浆阶段平均温度每下降1℃,籽粒灌浆时间延长3.1天。夏播小麦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灌浆期的温度。这一阶段的平均温度既决定灌浆速度,又影响持续时间。而最终的籽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灌浆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一、适时早插 水稻适期早插很重要,它与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适时早栽有利于增穗增产。早插秧,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低,主茎基部由于受低温刺激能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同时有效分蘖期时间较长,有效分蘖多,可确保达到目标穗数。另外,由于早插,分蘖出生早,营养生长时间长,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大穗形成而增加穗粒数,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抗病抗倒伏能力。但是,适时早栽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温度条件要跟上,要保证栽后能安全成活。水稻安全成活的最低温度为12.5度,水稻幼苗生长需要的最低温度为12度,但在15度以下时水稻生长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12.
万骏南  吴建富  邓强辉  张东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24-8426,8429
水稻籽粒灌浆是水稻生长的重要生理过程,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结实和产量。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往往导致结实率降低和产量下降。其生理活性是影响灌浆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蔗糖合成酶类和淀粉合成酶类等的活性。同时,ABAI、AA、ALA和Z+ZR等激素以及CO2、温度和水分等外界环境因子对籽粒灌浆有着较大的影响。综述了籽粒灌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加强不同因子对籽粒灌浆影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燕科1号燕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高产,宁南干旱山区的适宜播种期是3月25-30日,苗期气温较低,日照适中,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和壮苗,拔节期强光照和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和较强大的光合系统,灌浆期强光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促进穗大粒多,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以寒地水稻品种东农428为试验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植株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植株干物质积累均表现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产量和有效穗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氮肥用量为133 kg·hm-2时最高,产量最高可达7983.33 kg·hm-2,有效穗数每株17.7个;分蘖期各处理植株氮磷钾积累差异不明显,抽穗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灌浆期和成熟期表现出一直增加的趋势。秸秆还田增加了有效穗数,对水稻产量、穂重、总空瘪率和千粒重没有影响;对分蘖期和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均没有影响,而在灌浆期秸秆还田抑制了氮磷钾积累;成熟期秸秆还田抑制氮积累,促进了磷钾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断水处理对高原粳稻产量和物理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蘖期适时断水对产量影响最小,且有利于提高物理品质;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断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显,断水时间越长,对产量和物理品质的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花粒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田间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花粒期是由穗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转为以开花散粉、受精结实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时期,是形成产量、决定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子粒产量的85%~90%来自抽雄灌浆后绿叶的光合作用.现就玉米花粒期对外界环境主要因素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及田间管理措施简述如下. 1 玉米花粒期对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 1.1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抽穗开花期要求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25~26℃,最低温度为18℃,最高温度为32~35℃.低于18℃或高于32~35℃,都将影响玉米受精.玉米子粒形成和灌浆成熟期要求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20~24℃,如果温度低于16℃或高于25℃,都将影响子粒中淀粉酶的活性,养分的运输和积累不能正常进行.温度低于20℃光合作用剧降,物质运输迟缓,温度低于16℃灌浆极慢,温度低于15℃叶绿素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花粒期昼夜温差大对子粒灌浆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裂区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供氮水平下接种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NO40,使分蘖期与灌浆期水稻根际及根内的固氮菌数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而土体中的固氮菌数量未见明显变化;同时,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分蘖期与灌浆期水稻新展开叶的叶绿素含量及水稻株高,在低氮水平下使水稻单株干物重和单株籽粒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3个氮高效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南光和4007)和1个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7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kg·hm-2)下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茎蘖变化动态、库容量以及光合产物和根系伤流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个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Elio,籽粒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穗数决定。Elio的最大茎蘖数与氮高效水稻差异不显著,但其成穗率仅为25%左右,而3个氮高效水稻的成穗率为35%~49%,最终导致氮高效水稻的库容量大,差异呈显著水平。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但齐穗期后Elio的群体光合速率下降比4007快;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齐穗前的生物产量无差异,齐穗期后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Elio。与地上部分生长相对应的是,从分蘖期到齐穗期后30d氮高效水稻4007的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比氮低效水稻Elio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稻蟹共作对水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本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采集不同河蟹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低密度,仔蟹放养密度18 ind/m2;高密度,仔蟹放养密度54 ind/m2)和不养蟹稻田(CK)水体的水样,分析不同稻田的水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周期,不养蟹稻田溶解氧含量高于养蟹稻田,其中扬花期,不养蟹稻田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分蘖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氨氮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显著差异(P0.05)。灌浆期时,不养蟹稻田总磷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养蟹稻田呈显著的差异(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生长周期,从分蘖期开始缺乏磷肥,从扬花期和灌浆期开始缺乏氮肥。分蘖期放养蟹苗比较适宜,此期以后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迅速下降,低于仔蟹的安全浓度。低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高,且与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玉米植株进行分期遮光试验,认为;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始期是影响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雌穗小花分化期至籽粒快速灌浆高峰期是玉米植株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吐丝期是决定单株产量和穗粒数的临界期;对百粒重有显著影响的时期是胚乳游离核期和快速灌浆期;果穗顶部籽粒比中、下部籽粒发育较迟,当中、下部籽粒进入快速灌浆期时,顶部籽粒则停止干物质积累,成为败育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