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技术的不断提高,无人机低空航摄在地形测绘领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本文阐述了无人机低空航测的发展现状和系统组成,探讨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及采集流程等。  相似文献   

2.
在输变电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嘉兴市某22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结合以往的输变电工程选线选址可行性研究技术,提出了基于无人机航摄技术、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技术的可视化分析技术,深入研究该方案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很好的为变电线选线选址提供可视化依据,论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该工程后续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在军用与民用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各国对无人机的研发都非常重视。农业航空技术已成为各国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植保无人机技术成熟,并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我国的无人机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无人机航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土地流转等原因,无人机在农业上应用前景广阔,但价格昂贵和配套服务滞后,导致无人机的推广受阻。因此,研究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植保无人机及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LM2500系列燃气轮机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GE公司生产的LM2500系列航改燃气轮机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讨论LM2500系列航改燃机的技术特点、优势及发展过程,介绍航改燃机改进的原则及方法,为促进我国的航改燃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八师142团,今年为山东、四川、河南等地繁育的887hm2玉米种子喜获丰收,预计总产478.8万kg。左图为该团用俄罗斯产玉米收获机收割玉米。(林东风摄)为提高整地质量,搞好棉花生产,农七师127团研制了集切耙地、镇压、耱地、平地于一体的联合整地机并举办了现场演示会。上图为演示现场。(彭继忠摄)做好棉花茎秆还田的准备工作,进入秋季后,农七师127团修造厂积极组织技术力量,抢抓时间制作生产茎秆还田机,现已生产60余台,并已开始销售。右图为准备出厂的茎秆还田机。(彭继忠王陈摄)2003年10月13日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和新疆中田机电设备…  相似文献   

6.
研究和制作一款基于自由变化高低分离及高清视觉定位捕捉的悬挂果高效采摘装置,适用于果树密集、全地形便携高效的采摘工作。主要包括悬挂果采摘机械特性研究、新型百变自由伸缩分离的悬挂果采摘臂的数学分析和机构制作、视觉定位机构、悬挂果定位影像识别技术、剪切机构的研究能通过自由百变伸缩机械臂实现高空和低空的悬挂果的采摘,结合高清影像识别和无线控制技术,能根据果实的大小、颜色、成熟度等属性,选择性采摘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级,实现果实的高效采摘,同时不损伤果树,实验表明能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遥感手段以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可云下飞行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情信息的获取。为了解决无人机影像的数量多、畸变大、影像拼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累积误差等问题,对拼接过程中如何减少误差累积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记录影像匹配过程中心点位置计算大致的匹配区域。然后,进行区域网概略计算,列出误差方程。对不同地形特征区域影像赋予权值,进行分区域加权平差。最后,利用3条航带的无人机影像分别对所提方法和直接拼接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拼接后错位和鬼影现象减少了12%,拼接效率提高了15%,拼接后获得的面积扩大了8%。  相似文献   

8.
张帅 《南方农机》2022,(8):190-192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传播中影像技术越来越重要,影像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农村发展信息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基层工作者在影像技术学习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影像技术在农业传播中的效果不佳.基于我国影像技术在农业工作中使用不规范、农业基层工作者不重视影像技术学习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大影像技术在农业传播中的作用的宣传力度、对农业...  相似文献   

9.
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具有作业快速便捷、数据分辨率较高、影像细节丰富的特点,可较好地识别单木,获取树木位置、冠幅等信息。但是,厘米级的影像分辨率使基于光谱信息的传统分割算法在提取树冠时出现破碎化现象,产生过分割结果。同时,在非落叶季由于无人机影像难以观测到茂密林冠下层地形,故在地形起伏较大的林区难以实现基于树木冠层高度模型(CHM)的单木分割方法。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传统二维图像处理和Sf M三维建模,提出了一种无需高度归一化的无人机影像树冠三维分割提取算法,首先利用Sf M技术从高重叠航片建立三维表面模型,利用高程和图像信息检测初始树木位置,再采取k NN自适应邻域分水岭分割的方式对中心单木进行精确的树冠参数提取。在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落叶松林地进行了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实验,采用正射影像目视解译结果和多种基于图像、点云的自动分割算法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树木总体检出率在91%以上,冠幅提取精度在81%以上,优于传统的全局分水岭方法和其他树冠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机》2009,(3):20-20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的钱塘江畔有座航坞山,相传越王勾践修筑都城,曾采石于此;江边设船坞,供运送砂石的船只停泊,航坞山因此得名。航坞山先民因坞集居,渐聚成村故得名航民村。从前的航民人世代以打鱼为生,俗称“三只半米淘箩,三十六根讨饭棒”。改革开放前,航民村是一个“倒挂户多、缺粮户多”的贫困村。全村500多名劳力守着27hm^2(402亩)土地,人均年收入仅148.05元。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施药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适应性广和操控人员安全等显著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已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产业。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针对田间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病虫草害状况,按需对作物喷施农药,可显著提高施药作业效率、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精准施药技术得到了植保行业的高度重视。该文从无人机机体、无人机飞控导航避障技术、田间作物信息获取和航空变量施药技术方面,综述实现无人机精准施药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在指导实际田间无人机精准施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针对具体作物和病虫害的药剂及药量配方指导、所需雾化特性参数和应有的飞行参数的系统研究,提出应将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有效引入无人机精准施药系统中,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使农业从业者容易操纵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系统,推动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尽快得到应用、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谭敦勇 《农业工程》2017,7(2):21-23
植保是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较薄弱的环节,对水稻无人直升机植保和半机械化植保两种模式开展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植保工作效率是半机械化作业的16倍,节省农药成本26.4%,节省单位面积总成本23.42%;同时,无人机植保还具有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环保效果好和安全系数高等优点。水稻无人机植保将是替代传统半机械化作业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辉 《农业工程》2017,7(5):151-153
结合陕西省礼泉县苹果生产和市场现状,基于SWOT分析法研究陕西礼泉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礼泉苹果产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陕西礼泉苹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对策。主要从品牌形象化、种植规模化、产品多元化和营销战略化4个方面提高苹果质量,以此来保持陕西礼泉苹果产业具有长期持续的竞争力,重塑陕西礼泉苹果形象,提升陕西苹果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奶牛表型特征是评价奶牛成长状况的一项重要参数,为减少奶牛的应激性且能便捷地获取奶牛几何表型尺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奶牛表型特征参数,设计了一款针对深度图像和点云数据的奶牛几何表型特征获取系统。对奶牛深度图像采用背景减去法、阈值分割、滤波和空洞填充等方法获取奶牛目标区域,对目标采用边缘检测、角点检测和凸包运算等检测特征点,最后对应点云数据获得奶牛表型特征尺寸。系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获取的体重准确性在98%以上,体尺准确性在96%以上,系统工作稳定、测量精度高,为实现数字化养殖打下了基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飞防工程监理现状分析,剖析存在问题,提出飞防工程监理的关键技术与框架体系,并在阿克苏地区进行了监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然光照下粗秸秆中空、细碎秸秆细节丢失导致秸秆覆盖率图像检测法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auvola与Otsu算法相结合的秸秆覆盖率检测方法。首先对彩色分量空间距离灰度化后的图像采用Sauvola阈值分割来提取秸秆区域细节图像,然后对色差法灰度化后的图像采用Otsu阈值分割来解决秸秆区域中空问题,最后对不同阈值分割图像相加,计算其平均值,从而得到秸秆覆盖率的大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不同情况秸秆覆盖与不同地区的秸秆覆盖均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不同情况秸秆覆盖率的最大平均误差约为1.9%,不同地区秸秆覆盖率的最大平均误差约为2.5%,有效地提高了秸秆辨识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张宝来  张乐佳 《农业工程》2017,7(3):163-168
玉米长势是指玉米生长的状况与趋势,在生长期内实时掌握长势是玉米生产调控的关键,玉米长势可以通过叶面积、叶尖距、叶基角等特征参数来衡量。吉林省是我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区域,种植规模多为小地块,如果采用传统人工方式测量玉米长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遥感技术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因此采用人工测量与遥感技术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该研究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固定影像采集设备获取不同生长期玉米多尺度影像,首先利用灰度化和增强技术对影像进行前期预处理,然后使用迭代阈值分割算法提取影像中玉米植株区域,通过图像细化技术并结合参照物标定方法获取玉米植株的株高、叶尖距、叶基角和冠层面积等特征参数,最后对获取的特征参数使用回归分析建立玉米长势模型。试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有效可行,可以作为人工测量和遥感技术必要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该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卫星遥感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主要介绍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内容有卫星遥感资料、图像的处理和订正、对地面目标物的识别、农作物产量预报、卫星遥感的发展状况、建立卫星遥感资料库、建立预报模型、降水监测、地温监测、冻土监测、灾害监测、气体监测、卫星云图应用和不同类型卫星遥感技术相互融合使用等内容。该文在简要介绍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为农服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中亟需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应用,阐述了要结合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农作物种植规划、农作物生长期监测管理、病虫害防治、灾害防御、农作物产量预报、防御火灾以及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强调要强化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使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能够趋利避害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荔枝是广东岭南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又是广东十大特色作物之一。尽管近年来荔枝现代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广东气候条件容易引起病虫害发生,对露天生长的广东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阻碍荔枝产业发展和种植户增收。做好荔枝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推进荔枝品牌产业发展、荔枝种植户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开展荔枝病虫害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探讨荔枝病虫害图像识别技术。二是以广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为载体,探索构建新型的病虫害气象防御体系,也就是给荔枝种植户既提供荔枝病虫害图像智能识别服务,又提供病虫害小百科知识、防治建议,更为种植户构建“个人空间”,实现靶向预警,并逐步构建个性化荔枝基地病虫害预测预警模型,探索荔枝病虫害预测诊断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因此,既探讨图像识别技术如何实现又研究立体式防御措施是该文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20.
李戌  刘琪芳 《农业工程》2019,9(11):32-35
该文针对目前马铃薯缺陷检测方法费时费力、仪器设备昂贵和涉及强磁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电阻层析成像方法实现对马铃薯缺陷检测,研究了马铃薯缺陷电阻成像物场阵列数据获取方式。该文在对成像物理场建立建模基础上,研究不同电极形状对物场电势、等值线等电学特性的影响,以及激励电极形状、电极覆盖率、激励方式对敏感场电势分布仿真研究。最终确定物场阵列数据获取方式,电极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