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鉴定重组UK114基因工程菌是否稳定表达,并进行初步的高细胞密度发酵试验。将重组基因工程菌BL21(DE3)/p GEX-4T-3-UK114进行菌种的传代培养并酶切检测;在保持菌种不变情况下,在5 L高密度发酵罐中,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法进行高密度发酵。结果表明,重组基因工程菌BL21(DE3)/p GEX-4T-3-UK114传代20代后质粒稳定存在,高密度发酵结束菌体浓度OD600大于50,融合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31%,其含量达到2.1 g/L,工程菌获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毕赤酵母植酸酶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及诱导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培养方式和植酸酶基因高效表达策略.采用逐步增加流加方式进行高密度培养,结果发酵液中细胞干重达到64g/L.通过在线检测细胞消耗甲醇的MSUR,估算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对甲醇需求量,从而确定甲醇流加速率,采用此种方法可使重组毕赤酵母高水平表达植酸酶,最终发酵上清液中总蛋白量为8.58 g/L,植酸酶活力达到853 U/mL.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牛生长激素高密度发酵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组牛生长激素基因工程大肠杆菌摇瓶和5、30 L发酵罐发酵表达的研究,建立了基因工程牛生长激素的高密度发酵表达工艺,菌体密度最高可达到OD550=120,rbIL-2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4.
生防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成本、高效率的高密度培养工艺和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芽孢杆菌菌剂工业化生产的热点。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菌种、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培养方式等。对影响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芽孢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L-丝氨酸摇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基因工程菌株Brevibacterium flavm C-11A 为L-丝氨酸产生菌,研究L-丝氨酸的摇瓶发酵条件,确定了菌体活化方式,并通过单因素确定了摇瓶发酵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14 g/L, 缓冲剂为KH2PO4,碳氮比为10:3.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早期衰亡的特征及机制,建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与异常汉逊酵母混合发酵体系,研究酿酒酵母产酸、有氧混菌发酵、无氧添加新鲜培养基发酵、混菌发酵上清液及活、死酿酒酵母细胞添加对异常汉逊酵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产酸对异常汉逊酵母有抑制作用;有氧混菌和无氧添加新鲜培养基混菌发酵处理中,异常汉逊酵母的活菌数均高于无氧混菌发酵;而混菌发酵上清液添加后异常汉逊酵母的活菌数低于其纯培养;高浓度活酿酒酵母细胞的加入导致异常汉逊酵母的早期死亡,而死酿酒酵母细胞对异常汉逊酵母无抑制作用。因此,异常汉逊酵母早期衰亡,一方面是由酿酒酵母产酸及营养竞争造成,另一方面酿酒酵母的代谢产物及高密度活酿酒酵母细胞也会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非酿酒酵母在果酒发酵中早于酿酒酵母衰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木糖发酵产生乙醇的菌种,有细菌、酵母、丝状真菌和基因工程菌,其中丝状真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赖慧彪  刘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45-46,70
采用L-苏氨酸基因工程菌FCD13进行摇瓶发酵工艺的研究,经研究表明,种子培养基配方对发酵有较大影响,最佳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0(g/L)、碳酸钙35.0(g/L)、硫酸铵10.0(g/L)、磷酸二氢钾2.0(g/L)。最优的摇瓶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20mL;接种量5%;摇床温度37℃;摇床转速240 r/min。  相似文献   

9.
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基因转化至苏氨酸发酵基因工程株E.coli中,研究了导入VHb基因对苏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以不同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提高苏氨酸产量28.7%~55.4%,以不同氮源发酵时提高产酸7.4%~36.1%。导入VHb基因对菌体生长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但对苏氨酸产酸动力学曲线作用较显著。基因改造提高了菌株的生长与苏氨酸合成能力,并能缓解摇床转速较低时供氧对发酵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提高纳豆菌的产率,达到高密度发酵培养的效果,对纳豆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为淀粉20.0g/L,酵母粉2.0g/L,蛋白胨2.0g/L,NH4C11.0g/L,K2HPO4 2.0g/L,KH2P042.0g/L,MgSO41.0g/L。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接人菌种的体积分数为0.05;培养温度35℃。在20L发酵罐中高密度发酵培养,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达2.95×10^14 cfu/L,较优化前提高近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基因重组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为得到高浓度和高产量的链球菌(Streptococcus)G蛋白(SPG)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一级摇瓶、二级种子罐培养,以及将菌种转接到发酵罐并进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探讨了IPTG加入量等条件对发酵的影响,考察了接种量、氧气、pH、培养方式等发酵工艺。[结果]高密度发酵能得到至少80 g/L的菌体,最高达到150 g/L,每升发酵液可得到1 g的SPG。SPG高密度发酵的生产条件为:接种量10%,通气量1 vvm,溶氧控制在30%~45%,发酵过程控制pH 7.0~7.2,IPTG的诱导浓度为0.2 mmol/L,时间为4 h,发酵后SPG总蛋白能达到菌体蛋白的20%以上。[结论]利用该生产工艺可得到高浓度菌体和高产量SPG。  相似文献   

12.
Fibrolase表达菌自诱导摇瓶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Fibrolase表达时的渗漏问题,实现高密度发酵。[方法]先在培养基中培养Fibrolase大肠杆菌胞内可溶表达工程菌,再按1%的接种量接种到ZYM-5052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研究可溶表达工程菌表达量、菌体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进行纯化和活性分析。[结果]自诱导表达能明显提高菌体收获量和目的蛋白表达量,在培养14 h时表达量和菌体量达到最大值,纯化的重组Fibrolase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抑制表达渗漏问题,实现高密度发酵。  相似文献   

13.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可生产多种生物制品,为提高细胞活力和细胞生长密度,采用有多种添加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选择既有利于细胞生长又可提高培养细胞密度的微载体和条件温和、易操作、气体交换速度快的生物反应器,在线监控细胞生存环境和生理活动,减少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抑制因素,从而给细胞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另外通过向细胞中导入抗凋亡基因,可减缓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细胞活性和蛋白产量;此外,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中,利用多孔微载体能高效、大量地增殖细胞,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酵母提取物诱导重组大肠杆菌合成HrpNEcc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HrpNEcc蛋白是一种起细胞信号作用的蛋白激发子,通过激活植物遗传系统的多基因表达调控,诱导植物的广谱抗病性、驱虫性和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在hrpNEcc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廉价诱导剂的筛选工作中,偶然发现不添加任何外源诱导剂的TB培养基对照处理也有HrpNEcc蛋白合成。本研究旨在找出引起对照处理中HrpNEcc蛋白合成的诱导因子,并研究诱导因子的来源和含量对HrpNEcc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摇瓶发酵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离心收集菌体,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菌体总蛋白,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条带,并结合Bandscan软件计算出HrpNEcc蛋白含量。【结果】在不添加任何外源诱导剂的情况下,用TB培养基发酵生产重组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pET30a(+)hrpNEcc,HrpNEcc蛋白最高产量可达301.45 mg?L-1,比在IPTG诱导下,用LB培养基发酵生产的HrpNEcc蛋白产量提高72.43%。进一步研究证实,TB培养基中的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含有某些诱导因子能够诱导hrpNEcc基因表达合成HrpNEcc蛋白,并且hrpNEcc的表达水平随酵母提取物来源和浓度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在不添加任何外源诱导剂的情况下,高含量的酵母提取物诱导重组大肠杆菌hrpNEcc表达合成HrpNEcc蛋白,但其诱导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苏云金芽孢杆菌HD-1伴胞晶体中分离得到的毒素蛋白经过Sepharose 6B和DEAE Sephadex DE-52得到了纯化,纯化后的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一条带,其分子量约为68000。用纯化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HD -1δ- 内毒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过半年的体外培养,大多数细胞株仍能持续分泌高滴度的单克隆抗体。文中还讨论了抗体的特异性及理化特性。此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将为植物基因工程产物的检测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的高效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涛  董秀均  汪长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57-7158
[目的]探讨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的条件。[方法]通过SDS-PAGE分析,研究不同菌液密度、诱导剂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对MIC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MIC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最适表达条件为:菌液密度OD600为0.4,诱导剂IPTG终浓度为0.4mmol/L和诱导时间3.5h。在该条件下表达的融合蛋白经初步分离提纯后,1 L培养液约含融合蛋白143mg,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9%。[结论]该研究为研究和制备弓形虫病的rMIC3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中华鳖胚胎肝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研究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刺激对细胞干扰素生成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最终构建基于该成纤维细胞的干扰素生成通路激活模型,以发育至23期的中华鳖胚胎为实验材料,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得到肝成纤维细胞,结合细胞形态学、生长曲线和PCR法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之...  相似文献   

18.
抗脂多糖因子(anti-lipopolysaccharide factor, ALF)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菌肽,具有抗菌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抗脂多糖因子基因ALF克隆至pET32a载体获得原核表达载体。为了提高AL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保持抑菌活性,对已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五种不同的培养基对表达量的影响,并在LB+M9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培养基各组分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2.5 g/L蔗糖,10 g/L酵母膏,2.4 g/L(NH4)2SO4,12.8 g/L Na2HPO4,3 g/L KH2PO4,10.5 g/L NaCl,2 mmol/L MgSO4,0.1 mmol/L CaCl2溶液。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pH调至6.5,在菌体OD600达到0.8时加入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为0.5 mmol/L,33℃继续诱导5 h,蛋白表达量最高。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抑制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在平板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热研8—79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橡胶树热研8-79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条件,建立橡胶树原生质体培养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为橡胶树体细胞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橡胶树热研8-79花药愈伤组织建立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酶组合、酶解时间和悬浮细胞继代时间进行原生质体分离,采用不同培养基、看护细胞浓度和接种密度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对原生质体分裂发育的小愈伤组织进行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培养,统计原生质体的产量、分裂频率、体胚数及体胚萌发率。【结果】酶组合为纤维素酶1.50%+果胶酶0.15%+离析酶0.50%、酶解时间为12 h时,继代培养第5 d的胚性悬浮细胞达最高产量(3.6 ×107个/mL PCV);用酶解细胞和看护细胞继代培养基分别作为原生质体液体培养基和看护培养基,比使用KPR培养基更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分裂,当看护细胞浓度为5%、接种密度为5 ×105个/mL时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最高,达54%。原生质体持续分裂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增殖后经体胚发生途径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结论】通过优化橡胶树热研8-79胚性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酶组合、酶解时间、继代培养时间及看护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组成、看护细胞浓度和接种密度等影响因素,可以建立橡胶树原生质体培养植株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