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华虎头蟹苗种繁育过程中饵料及投喂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中华虎头蟹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效果较好的饵料为动物性饵料,Z1期以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只投喂扁藻后期幼体发育较差;Z2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搭配为好;Z3期则以轮虫为适宜饵料;M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红鳍东方鲀开口饵料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水产育苗常用的幼体开口饵料──小球藻、轮虫、卤虫幼体、蛋黄对初孵红鳍东方进行开口饵料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用小球藻和轮虫混合投喂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轮虫、卤虫幼体、蛋黄。  相似文献   

3.
对高白鲑稚鱼投喂卤虫初孵无节幼体、鸡蛋黄、去壳卤虫卵和配合铒料等4种不同铒料,结果表明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稚鱼生长速度较快,体长、体重生长比分别是2.24和4.63;其次是鸡蛋黄、配合铒料和去壳卤虫卵。以稚鱼在不同投喂频率下的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稚鱼生长速度表现出随每天的投喂次数的增加而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卤虫无节幼体是水产育苗不可或缺的活体适口饵料。卤虫卵在合适的温度、盐度、光照和通气条件下可孵化出无节幼体,经停气沉降后,卤虫无节幼体和未孵化的卤虫卵混合在孵化设备底部不能分离,投喂水产幼苗时,未孵出的卤虫卵也会被摄入体内,不能  相似文献   

5.
孙先交 《齐鲁渔业》1999,16(1):15-17
采用逐步降低培育用水盐度,合理控制培育密度,严格掌握饵料投喂量,蚤状Ⅰ期投喂烫死的卤虫无节幼体,蚤状Ⅴ期幼体变态时投喂充足的成体卤虫等措施,提高了河蟹育苗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结果:在500m^中,560只亲蟹一次出苗205.6kg,变态成大眼幼体140.6kg,成活率23.4%,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0.4kg。  相似文献   

6.
刘悦  王鉴 《水产科学》1995,14(2):30-31
通过饵料的对比试验表明,在牙鲆育苗中,选择轮虫作为仔鱼开口铒料,投喂密度为5-7个/毫升;选择大卤虫或大卤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投喂体为幼鱼初期食性转换的饵料,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并使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牙鲆仔、幼鱼期饵料的选择与投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悦  王鉴  木云雷 《水产科学》1995,14(2):0-31
通过饵料的对比试验表明,在牙鲆育苗中,选择轮虫作为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密度为5一7个/毫升;选择大卤虫或大卤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投喂体为幼鱼初期食性转换的饵料,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并使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池消毒后冲洗洁净,引入经两次沉淀、过滤、盐度为23~25‰的海水,然后施肥、充气,繁殖天然饵料。Ⅰ期蚤状幼体入池后,先投喂熟蛋黄,蚤状幼体发育至Ⅲ期以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等。育苗期温度从21℃逐渐升至24.5℃,每次升温不超过0.5℃。经常换新水入池。蚤状幼体发育至Ⅳ~Ⅴ期,分别换池各一次。出池前逐渐降温并淡化池水盐度至7‰左右。  相似文献   

9.
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洪波 《水产学报》2000,24(5):442-447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织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以各项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轮虫是中华绒螯解早期幼体(Ⅰ、Ⅱ期)的适口饵料,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未强化的轮虫达投喂密度为6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Zao状Ⅰ、Ⅱ期投喂40ind.mL^-1轮虫,从Ⅲ期开始投喂10ing.mL^-1卤虫无节幼体,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料HUFA特别是EPA和DHA能有效地促进幼体的发育与存活和脱壳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盐湖卤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部分盐湖卤虫的自然种群组成、卤虫卵卵径、孵化特性、无节幼体体长以及投喂对虾幼体的饵料效果等的测定,对照卤虫卵和无节幼体生化成分的文献资料,评估了中国内陆盐湖卤虫的内在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5.饵料投喂策略初孵仔鱼→3天仔鱼(投放益生菌1毫克/升、投喂小球藻30万个/毫升、S型轮虫2个/毫升)→8天仔鱼营养强化(投喂S型或L型轮虫3个/毫升)→18天仔鱼(投喂卤虫或桡足类无节幼体0.5个/毫升)→28天稚鱼(停喂藻类和轮虫、投喂小卤虫或桡足类1个/毫升)→38天稚鱼(投喂卤虫或桡足类成体2个/毫升)→40天幼鱼(投喂颗粒饲料,投喂量为幼鱼体重的5%~8%)。  相似文献   

13.
周剑敏 《齐鲁渔业》1998,15(2):22-24
报道了中国对虾保水育苗的工艺流程及管理措施:海水沉淀24h后,用1000目网过滤;放养无节幼体密度为10万尾/m^2;水温控制:无节幼体20~22℃,蚤状幼体22~23℃,糠虾期23~24℃,仔虾期25~25.5℃;以较强光照培育单胞藻;连续充气,其强度随发育阶段而逐渐增强;前期主投小硅藻,后期主喂卤虫,辅喂蛋黄、蛋羹,严格控制投喂量。经18天培育,出苗率达55%,单位水体出苗量在4.9~6.4成  相似文献   

14.
包膜微粒饲料培育罗氏沼虾苗种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包膜微粒饲料进行部分和全部替代轮虫、卤虫幼体的对比试验。混合投喂包膜微粒饲料、轮虫、卤虫、鱼糜组罗氏沼虾出苗率最高,为75%;全部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4%;不投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7%。试验表明包膜微粒饲料在仔虾培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从1980年开始,经过四年的努力,在上海地区用盐卤制或海水培育对虾苗已告成功。1983年的育苗量已达352.7万尾,平均每吨水体出苗6.8万尾,但育苗成本比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育苗量,现就育苗中的饵料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目前,上海地区在对虾人工育苗过程中,从对虾溞状一期开始投喂单胞藻,溞状二至三期投喂轮虫,糠虾一期开始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对虾幼体需要摄食大量轮虫时,而轮虫的生产却没有达到高峰;当轮虫需要摄取大量单胞藻时,而单胞藻却供应不上。因此,一定要以较大的精力和设备从事单胞藻和轮虫的培养,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对虾苗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用3种营养强化剂强化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牙鲆仔鱼,研究牙鲆仔鱼的生长、成活、体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用强化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牙鲆仔鱼,成活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其中V号强化剂的效果最好,成活率为29 34%,比对照组提高100%;增重倍数为217 90,比对照组提高68 61%;这是由于V号强化剂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体内含有较多的AA的缘故,饵料中AA含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牙鲆仔鱼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牙鲆摄食强化过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后,其EPA、DHA、n-3HUFA、PUFA的含量随着饵料中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这也是牙鲆仔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5~P阶段大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 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分别高0.35和0.04 U/mg prot。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SR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可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青蟹人工育苗难题,对盐度及饵料影响锯缘青蟹蚤状幼体Ⅰ期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蚤状Ⅰ期的适宜海水比重是1.016-1.020,以1.020的幼体最活泼;螺旋藻混合轮虫投喂比蛋黄混全豆浆效果更好;单独投喂螺旋藻比单喂轮虫效果好,主要原因是轮虫密度不够。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25±0.5)℃下,将10 000尾4日龄的体长(0.25±0.004)cm的全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鱼放入长2m×宽1.4m×水深30cm的孵化槽中,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蝇蛆三种开口饵料,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黄颡鱼仔鱼生长、存活率以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3d时,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仔鱼的体质量显著大于轮虫组(P0.05),而投喂蝇蛆组仔鱼的体质量介于二者之间,且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7d后,投喂蝇蛆组仔鱼体质量最大,显著大于后两组(P0.05),卤虫无节幼体组次之,轮虫组最小;投喂蝇蛆组仔鱼的存活率最高,投喂蝇蛆组仔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仔鱼这三种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认为与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相比,蝇蛆是一种更适宜黄颡鱼仔鱼培育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同一饵料系列(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轮虫投喂时间,桡足类、颗粒配合饲料的比例,比较研究香鱼人工育苗的成活率、畸形率、白化率等育苗效果,以完善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工艺.试验表明,在香鱼人工育苗仔稚鱼培育早期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到15日龄可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及苗种规格;增加桡足类投喂量、减少颗粒配合饲料的投喂或采用研制全价的颗粒配合饲料有助于降低苗种的白化率;苗种的畸形与卵质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与饵料、水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