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方百合Tiber多倍体诱导及其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浸泡法以0.02%的秋水仙素处理15 h的诱变效果最佳,变异率达到13.3%.混培法以添加0.05%的秋水仙素处理15 d效果最佳,变异率达到6.7%.对多倍体植株进行组织快繁,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 mg/L,增殖倍数达到1.5,生根培养基1/2MS+IAA 0.2 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石刁柏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刁柏品种UC800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用浸泡法和涂抹法处理石刁柏试管苗,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以0.10%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用涂抹法处理72 h的效果较佳,形态学分析显示其加倍率可达94%;对多倍体材料进行染色体鉴定,涂抹法染色体加倍效果(细胞加倍率96.1%)也优于浸泡法(细胞加倍率86.4%).  相似文献   

3.
东方百合Tiber多倍体诱导及其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浸泡法以0.02%的秋水仙素处理15h的诱变效果最佳,变异率达到13.3%。混培法以添加0.05%的秋水仙素处理15d效果最佳,变异率达到6.7%。对多倍体植株进行组织快繁,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mg//L+NAA0.1mg/L,增殖倍数达到1.5,生根培养基1/2MS+IAA0.2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以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L."redglobe")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其进行诱变,并采用RAPD技术鉴定诱变株系。结果表明:(1)秋水仙素诱变红地球葡萄带芽茎段采用浸泡法的效果好于混培法。浸泡6 h,红地球葡萄均未产生变异;浸泡12 h,只有0.1%和0.2%的秋水仙素处理才能诱导红地球葡萄产生变异;浸泡24 h,除了0.005%秋水仙素处理外均有变异产生,变异率最高的是0.05%秋水仙素处理,达13.79%。(2)混培处理后发现,秋水仙素浓度高于50 mg/L以后变异开始出现,并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大,红地球葡萄变异的几率随之增大;诱变率最高的是300 mg/L秋水仙素处理,变异率可达13.51%。  相似文献   

5.
红掌的多倍体诱导与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诱导红掌多倍体提供参考。[方法]以红掌气生根再生团块和幼苗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导药液,采用浸泡法、培养基培养法和穿线法3种方法对再生团块和红掌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不同诱导方法、秋水仙素浓度和诱导时间对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3种诱导方法都能得到多倍体细胞。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在0.1%~0.3%范围内时,多倍体诱导率随着诱导剂量的升高和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使用浸泡法处理气生根再生团块时,多倍体诱导效果最好,0.3%的秋水仙素处理再生团块7 h,诱导率可达63.3%。[结论]红掌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0.3%的秋水仙素浸泡气生根再生团块7 h。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野生紫斑百合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多倍体新种质。【方法】以野外采集的野生紫斑百合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分别采用浸泡法和混培法处理野生紫斑百合试管苗不定芽,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不同质量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野生紫斑百合的诱变效果,并通过形态、气孔和细胞学观测鉴定变异植株。【结果】用浸泡法进行多倍体诱导,秋水仙素的最佳浓度为0.3%,最佳处理时间为12 h,变异率达到10.0%;用秋水仙素混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浓度为0.7%,诱变率达到46.67%。通过鉴定,初步筛选出了野生紫斑百合的四倍体植株。【结论】秋水仙素的浸泡法和混培法均可诱导获得野生紫斑百合的多倍体,但以混培法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传统木薯浸泡法诱导多倍体和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诱导木薯多倍体的效果,以木薯良种GR891无菌组培苗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浓度、不同间歇浸没时间对木薯开展多倍体诱导试验,并对诱导的木薯增殖苗进行染色体鉴定和细胞解剖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利用TIBS进行诱导的木薯多倍体诱导率优于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为0.10 g/L、系统间歇时间为20 min/h时,处理4 d后木薯多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3.33%;在系统间歇时间为10 min/h、秋水仙素浓度为0.05 g/L时,处理4 d后木薯多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6.67%。  相似文献   

8.
通过葡萄的离体培养,对多倍体葡萄诱导及其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加入培养基中诱导葡萄多倍体,以20 mg/L秋水仙素加入附加有0.01 mg/L 6-BA的MS培养基中包埋腋芽诱导染色体加倍效果较好。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的敏感反应不一,以红提为亲本诱导获得染色体加倍率分别为66.1%、64.6%的诱变株系 H0120-1和H0120-3。诱变株与原二倍体红提比较,具有多倍体的部分特征特性;诱变株与原二倍体红提气孔平均大小、气孔指数无明显差异,但诱变株存在20.8%的特大气孔。  相似文献   

9.
菘蓝种子的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良菘蓝现有品种,丰富物种资源,增加其药用成分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无菌水浸泡时间,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对菘蓝种子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用L9(33)正交试验筛选出诱导菘蓝多倍体植株的最佳条件.在考察的因素中,对菘蓝多倍体植株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秋水仙素的浓度>秋水仙素浸泡时间>无菌水浸泡时间.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A2B2C3,即种子经无菌水浸泡24 h,再用0.2 %秋水仙素处理36 h后诱变率可达73.91 %;经植物形态组织学和染色体数检测,诱导后的植物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秋水仙素,采用浸泡法和固体培养法分别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黄花蒿多倍体种质。结果表明,以5 000 mg/L秋水仙素浸泡丛生芽5 d处理获得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40%。对性状变异明显的黄花蒿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发现了黄花蒿四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种子浸泡法和根状茎顶芽滴液法进行白魔芋多倍体诱导,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出苗率和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液法对材料的毒害性更小,经同一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出苗率和植株形态变异率均高于种子浸泡法,但诱变加倍的效果不如浸泡法。实验中获得一株纯合四倍体植株,由0.20%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种子48h诱变得到。  相似文献   

12.
禹华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79+10085
[目的]对福建金线兰多倍体进行诱导和倍性鉴定。[方法]以福建金线兰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分别用浸泡法和涂抹法处理福建金线兰试管苗不定芽,进行多倍体诱导,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以浓度0.05%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用涂抹法处理72 h的效果较佳,加倍率为35%;对多倍体材料进行染色体鉴定发现,二倍体染色体为2n=40条,四倍体为4n=80条。[结论]该方法可以培育福建金线兰多倍体,能提高其移栽成活率和亩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的多倍体诱导。[方法]以铁皮石斛蒴果为材料,诱导萌发出铁皮石斛圆球茎,研究不同浓度的NAA、6-BA对铁皮石斛圆球茎增殖的影响;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研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对多倍体铁皮石斛诱导的影响。[结果]NAA浓度为1.5 mg/L、6-BA浓度为2.0 mg/L时,铁皮石斛圆球茎增殖效果最好;秋水仙素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短时,成活率越高、诱导率相对较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增大,处理时间延长,诱导率升高,但死亡率增大。[结论]秋水仙素浓度在0.15%、处理时间为48 h时,成活率达40%,诱导率为3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选育金银花优良品种提供材料。[方法]以当年生银翠蕾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培养,对获得的不定芽采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和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法诱导多倍体,并进行染色体鉴定。[结果]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7:30 a.m.取材,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3 h,用1.0 mol/L盐酸溶液在60℃下处理18 min的材料中,中期细胞多,染色体分散和着色均较好,而且可以看到清晰的点状染色体。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李浓度对多倍体诱导率有显著影响,用0.4%秋水仙李浸泡16 h的诱导率为50.0%,在秋水仙李浓度为1.0 g/L的培养基中培养8 d的诱导率为43.8%。[结论]该研究为金银花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秋水仙素浓度、浸泡时间、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处理温度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以多倍体诱导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表L9(34)进行试验,筛选最佳诱导条件.在考察的因素中,对川贝母多倍体诱导率影响的大小次序依次为秋水仙素浓度>浸泡时间>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处理温度.多倍体诱导条件的最优组合是秋水仙素浓度为900 mg/L、浸泡时间为48h、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为4%、处理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其诱导率可达94.3%;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48,诱导后的愈伤组织为多倍体;对野生、组培二倍体、组培多倍体川贝母鳞茎进行有效药用成分生物碱总含量测定,其中组培多倍体生物碱总含量最高为0.657%.  相似文献   

16.
秋水仙碱诱导生姜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比较生姜在不同条件下经秋水仙碱处理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 :在培养基中加秋水仙碱 30mg/l处理 5天 ,可使生姜的诱变率达到 6 5 .0 % ,效果最好。涂抹法无效果。 0 .1%秋水仙碱以注射法、浸泡法、包埋法处理生姜的诱变率各为 2 7.5 % ,2 2 .5 %及 47.5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诱导生成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多倍体鳞茎。[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经预分化培养的卷叶贝母紧密愈伤组织团块,再经过诱导分化培养获得多倍体鳞茎。[结果]用浓度为1.2 g/L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卷叶贝母紧密愈伤组织团块24 h后,接种在MS+6-BA 1.0 mg/L+NAA 0.3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其多倍体鳞茎的诱导率最高为83.3%,细胞染色体数为2n=4x=48,总生物碱含量为0.249%。[结论]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优质高产卷叶贝母多倍体鳞茎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三叶木通种子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丛生芽,再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丛生芽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并用染色体计数法检测材料倍性。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较好方式为消毒好的种子沿其背腹线纵切成半后接种于MS+1.0 mg/L 6-BA的培养基中诱导出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接种于MS+2.0 mg/L 6-BA+0.3 mg/L NAA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中培养。0.3%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效果最好,多倍体诱导率达12%。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冬枣和酸枣组培苗诱变效率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枣和酸枣组培苗丛芽和茎段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研究了预培养、暗培养、二甲基亚砜和活性炭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诱变处理的组培苗丛芽和茎段进行4d的预培养、15d的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1 5g/L的活性炭或1 0%二甲基亚砜均可有效提高诱变频率,茎段诱变率最高达26 67%,丛芽诱变率最高达36 6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秋水仙素诱变及倍性鉴定的技术条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新疆紫草幼苗茎尖和无菌苗茎尖进行点涂、振荡浸泡处理,采用形态学、气孔及染色体计数法对变异株进行鉴定.[结果]对新疆紫草幼苗采用点涂法,秋水仙素浓度为500 mg/L时,幼苗的成活率和变异率分别为67.44;、40.59;.其变异株叶片宽度明显大于对照株,变异株的气孔长度和宽度显著大于对照株,变异株叶片下表皮每个视野平均气孔数目(9个)较对照株(19个)明显减少;对新疆紫草无菌苗采用振荡浸泡法,秋水仙素浓度为700 mg/L、处理时间为4h时,成活率和变异率分别为68.18;、86.67;;秋水仙素浓度在200 ~500 mg/L范围内,茎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条的比例最高达68.4;;诱变后茎尖成活率还受培养基中激素组合的影响;秋水仙素诱变后产生大量形态变异.[结论]影响染色体加倍效果的因素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