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沙质土壤涵水性能差,营养基质缺乏,探索城市污泥改良沙质土壤的可行性及合适配比具有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在沙质土壤中施入不同比例的城市污泥对土壤营养状况及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生长的影响,并对改良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作出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添加量在3%~10%时,可以明显促进白菜的发芽与生长,其中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好,当污泥添加量达到20%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白菜的发芽率和长势均比对照组差。城市污泥的添加可促进植株生长基质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养分的提高,大幅度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但对钾含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污泥质量分数在20%以下时,复合基质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pH值大于7.5时的限值。由此可见,城市污泥改良沙质土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施用对沙地油菜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京郊沙质土壤贫瘠,植被生长缺乏营养物质等问题,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污泥添加量对油菜长势及沙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油菜长势、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重金属的有效浓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污泥改良沙质土壤方案选取分析模型,确立了最佳污泥添加量。结果表明,适量的污泥可有效改善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且有利于油菜的生长,油菜的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的增加率分别达到10%、131.55%和58.84%。重金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0%时,土壤处于清洁状态。分析模型评价结果表明3%为污泥的最佳添加量,为今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京郊沙质土壤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陕西省略阳县铁尾矿库废弃地的复垦,以城市剩余污泥作为改良剂,选用4种短期生长叶类植物进行35 d盆栽试验,研究植物在以尾矿和剩余污泥按4种不同质量配比所得的盆栽基质中的生长情况。盆栽基质是以尾矿与剩余污泥按质量100∶0、80∶20、60∶40、50∶50混合而成,分别标记为T_(100)、T_(80)、T_(60)、T_(50),T_0为正常土壤对照。结果表明,尾矿与剩余污泥比例为60∶40的土壤改良组植物在发芽率、地面以上部分株高和鲜质量方面最高;在同一改良土壤组中,茼蒿生长高度、发芽率、地上鲜质量最高;植物地上茎叶中重金属含量随剩余污泥在混合基质中比例的升高而增长,同一土壤改良组中茼蒿茎叶重金属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滩涂盐土农业利用的主要障碍是盐分含量过高和缺乏有机质。施用生活污泥可快速提高滩涂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快土壤熟化,但由于担心污泥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其施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盆栽苏丹草的试验方法,研究滩涂盐土施用不同量的生活污泥后对土壤性质、植物生长和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泥施用于滩涂盐土后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EC值和总盐含量;苏丹草的出苗率、株高和鲜重增加;施用污泥提高了苏丹草植株中全氮、全磷及叶绿素的含量,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对植株中全钾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苏丹草中Zn、Cd含量随着污泥施用量增加呈增长的趋势,但Pb、Ni、Cu含量变化不大。在试验条件下,所施用污泥中重金属向苏丹草体内转移的比例介于0.13%~13.44%之间。就该种土壤而言,要更为注意含Pb量较高的污泥施用,而Cu则是最为安全的。总体考虑,一次性施用干污泥应控制在8t·667m-2以下。  相似文献   

5.
桧柏富集重金属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塑料大棚内采用小区试验,对5年生桧柏施以不同量的污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蓄积特性,以及对桧柏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施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土壤与植株内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重金属在土壤──桧柏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Hg>Cr>Pb,重金属在桧柏体内蓄积分配规律为幼根>叶片>老根、茎;施用污泥能显著促进桧柏生长,而不会造成重金属伤害;污泥的林地和园林绿地利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太原市污泥和污泥堆肥分别对谷子、玉米和白菜进行了两年的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污泥7.5万公斤和污泥堆肥24万公斤时,植物可食部分和茎秆中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影响污泥与污泥堆肥的重金属向植物体转移、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重金属形态、有机质及pH值。在一般情况下,污泥及土壤中的可给态重金属元素含量愈低,有机质和PH值愈高,其重金属元素越不易向植物体内转移与积累。  相似文献   

7.
施磷肥对Cd污染土壤中油麦菜生长及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镉(Cd)污染的石灰性潮土中施入磷肥(P)对油麦幕生长及其对Cd,Cu,Zn,Mn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Cd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中施磷肥显著地促进了油麦菜生长,增加程度随Cd污染的加重呈先增大再减小趋势;磷肥的施入显著降低了植株体内Cd的含量,对Cu,Zn,Mn的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促进了油麦菜对Cd元素的总吸收量,高含量Cd污染土壤增施磷肥时,植株对Cd的总吸收量最大;施磷也促进了油麦菜对Cu,Zn,Mn的总吸收量,且其增加幅度随Cd污染程度的加深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同时发现植株体内Cd的含量与进入土壤环境中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污泥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污泥堆肥用于苗木的栽培基质是污泥处理的一种有效方式。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污泥堆肥对海滨木槿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污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对海滨木槿株高、地径、根系和生物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越显著。污泥堆肥促进海滨木槿叶片叶绿素的合成,抑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适量的污泥堆肥(体积比为污泥∶红壤土=1∶1或污泥∶红壤土=3∶2)对海滨木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最有利。N、P、K的吸收和Cu、Zn、Cd的累积随污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根部吸收的N、P和K大部分运输到茎和叶,供地上部分生长,Cu和Cd主要富集在根部,而Zn含量在根、茎、叶中差异不显著。污泥堆肥施用量对海滨木槿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系数有显著影响,海滨木槿的Zn和Cd富集和转移能力强于Cu的,并且不同污泥堆肥处理下Cd的富集系数都大于1,表明海滨木槿是重金属Cd富集高效的植物,有望用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施用适量污泥堆肥能够显著促进海滨木槿的生长,海滨木槿对污泥堆肥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性,能够有效地富集重金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研究旨在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污泥施用后的油菜产量指标、盐分及植株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累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污泥用量为中用量(50g/盆)时可明显提高盆栽油菜的产量和根/冠比,当污泥用量增至大用量(100g/盆)时,污泥对盆栽油菜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降低。污泥比化肥和鸡粪更能促进油菜对N和P的吸收,但对K的吸收却不及鸡粪效果显著。污泥可增加土壤的盐分含量,且高于化肥和鸡粪,但效果不显著。污泥施用后的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含量与施用化肥和鸡粪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Hg增加较明显。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蔬菜安全标准和土壤质量安全标准。[结论]短期内施用污泥不会造成农田土壤的二次重金属污染,但长期施用则需对Hg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环境及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上海曲阳水质净化厂潮汛堆肥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和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和滩涂土混配后可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高羊生物量,同时也增加了土Pd、 Cu 和Zn 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但各混合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另外以,污泥配土壤基本不存在病原菌散的风险;土柱渣滓试验表明,污泥堆肥用比例只要控制在10%时,不会导致地下水NO3-N和重金属含量超过地下水Ⅱ类标准.综上,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只要控制在10%以内,可安全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1.
污泥堆肥应用于水土保持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污泥堆肥应用于水土保持植物种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开展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将通州区试验表土进行自然风干后与经过堆肥并风干处理的试验污泥以干质量比为9∶1(表土∶堆肥污泥)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混配土壤,并选取了草本类、灌木类和乔木类共8种北京市水土保持常用植物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紫穗槐、迎春、杠柳、杨树、侧柏和白蜡进行植物种植试验,选取高羊茅和紫穗槐进行重金属迁移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大部分的植株在堆肥污泥和表土的混配土壤上能够存活,并生长良好。高羊茅和紫穗槐具有很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初步论证了污泥堆肥用作水土保持措施的可行性,此措施可以作为我国污泥处置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基质,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苯菌灵)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部分抗氧化生理、重金属含量与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显著影响苜蓿的抗氧化生理,导致巯基含量减少54%,丙二醛含量增加44%;显著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的生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27%、23%和30%,株高降低45%,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少74%和85%;土壤灭菌和施用苯菌灵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Pb含量和苜蓿地下部Pb的含量,减少苜蓿地下部Zn的含量;土壤灭菌还显著增加苜蓿地上部Cd的含量;土壤灭菌极显著减少苜蓿对重金属的累积,植株Pb、Zn、Cd和Cu的累积量分别下降74%、78%、68%和76%;施用苯菌灵对苜蓿生长、抗氧化生理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均不显著。总之,完全消除土壤微生物明显降低了苜蓿对重金属的耐性与累积能力,土壤微生物对植物耐受重金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污泥对油菜生长响应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脱水污泥施用量为栽培基质的0,10%,20%,40%,60%,80%和100%时,对油菜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污泥的施用和油菜的种植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的施用量为80%~100%时,油菜无法生长;当污泥的施用量在10%~40%时,油菜获得了良好的生长响应,污泥的施用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但当污泥施用量为20%以下时,油菜的重金属含量是安全的,说明合理施用污泥,不会造成油菜重金属的污染;污泥的施用还增加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能够改良贫瘠土壤。  相似文献   

14.
污泥土地利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有机质等肥力成分,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置的主要途径。污泥和污泥堆肥的土地施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以及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质,然而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是限制其大规模农田利用的重要因素。污泥和施污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可以用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文章概述了提取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方法及污泥土地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矿山复垦中污泥复混基质对三种木本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和土壤复混基质对柠条、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污泥与粉煤灰、煤矸石和土壤按一定比例混配成复混基质,D1处理(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土壤为30%∶10%∶10%∶50%)、D2处理(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土壤为30%∶10%∶30%∶30%)和D3处理(污泥∶粉煤灰∶煤矸石∶土壤为30%∶10%∶50%∶10%),以土壤为对照播种柠条、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结果表明D1、D2和D3处理重金属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安全应用于植物栽培上。D1、D2和D3处理促进了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幼苗生长,抑制柠条幼苗生长。其中D3基质可以为植株生长提供较为充足的养分,D3基质中紫穗槐幼苗株高29.12cm,地径3.73cm,二色胡枝子幼苗株高23.9cm,地径2.37cm。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以沙土为基质,施加沼气肥种植白菜,测定并计算白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元素相关性、土壤-植物化学计量比、富集系数等指标,旨在研究As、Cu、Cr、Zn在土壤-蔬菜中的转移规律。结果显示,土壤中As、Zn含量随沼气肥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明显,沼渣组As、Zn含量呈上长—下降趋势(180 g为拐点),沼渣+沼液组As含量呈下降趋势,Zn含量呈增加-下降趋势(1∶5/120 g为拐点),沼液组As含量逐渐增加;随沼气肥浓度增加,白菜重金属含量变化复杂,试验组分别在梯度为180 g、1∶5/180 g、1∶5时,元素含量最多,为180 g;沼渣、沼渣+沼液、沼液施肥使土壤中As含量最多,土壤中全部超标、蔬菜中部分超标;白菜中以Cr最多,为1∶5/180 g,且全部超标,即土壤-蔬菜中As迁移能力最弱,Cr最强。  相似文献   

17.
污泥炭化温度和时间对重金属形态及作物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降低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环境风险.【方法】采用不同炭化温度和时间研究污泥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并结合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不同污泥炭化产物对玉米植株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炭化温度是影响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主因子,随着温度的升高,炭化产物重金属总量升高,Cu、Zn、Pb、Ni在350~500℃时增幅最大,而Cd和Cr在200℃时增幅最大;炭化产物中环境风险较大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比例随温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含量并非温度越高越低,炭化温度350℃对重金属Cu、Zn、Cd、Ni的钝化最佳,而对于含Pb毒性大的污泥则需采用500℃的炭化温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炭化污泥对玉米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等量施用条件下,炭化温度越高、炭化时间越长的产物促生效应越明显;与施用原污泥相比,施用经适宜的炭化时间和温度处理的炭化污泥能显著降低玉米植株体内重金属的累积量,降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污泥施用量及施用方式对矿山废弃地土壤渗入能力、p H值、有机质,以及N、P、K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用污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总氮(TN)、碱解氮(AN)、总磷(TP)、有效磷(AP)、总钾(TK)和速效钾(AK)含量随之增加;土壤和污泥重量比大于5∶3时,施用污泥对红壤AN、AP含量的增加有极显著效果;2 cm污泥层位于土壤剖面16~18 cm处和土壤与污泥重量比5∶1的处理,基质渗入率明显高于其它土柱,且不同土壤与污泥重量比的处理基质渗入率均随时间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方差分析显示,金属Cu、Zn、As、Cr(+6)、Ni含量与城市污泥的施加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0.953、0.931、0.975和0.916。城市污泥改良矿山废弃地土壤的最佳污泥施用量为土泥重量比为5∶3。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石灰岩山地"岩石-土壤-植物"生态系统(The Rock-Soil-Plant System,简写RSPS)的重金属元素迁移累积规律。【方法】以江西省瑞昌市石灰岩山地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岩石、土壤和植物,包括建群种淡竹和伴生种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枸骨(Ilex cornuta)中Cu、Zn、Co、Pb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①从岩石到土壤,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Pb含量增幅较大,是岩石的35.92倍;植物的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土壤,其中植物的Co含量相比土壤有较大幅度地降低,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1.15%;②枸骨的Zn含量高达(331.92±67.71)mg/kg,是其他植物的十几倍;淡竹Pb的含量只有(2.63±1.41)mg/kg,远小于其他3种植物;③从岩石到土壤重金属的迁移系数排序为:PbCoCuZn,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累积能力趋势为ZnPbCuCo。【结论】赣西北石灰岩山地重金属元素从岩石到土壤重金属元素均相对积累,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差异;不同石灰岩地区重金属从岩石到土壤均相对累积,Pb元素在赣西北石灰岩山地RSPS中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根据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研究结果,该地区发展淡竹和油茶作为经济林木可行。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污泥土地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是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有效途径,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肥力成分,随污泥中的营养成分一起进入土壤的还有其中的重金属。污泥和污泥堆肥的土地施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以及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质。然而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是限制其大规模农田利用的重要因素。污泥和施污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可以用来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