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相似文献   

4.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5.
1大豆立枯病 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6.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7.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8.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  相似文献   

9.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  相似文献   

10.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  相似文献   

11.
<正> 芦笋茎枯病是我省芦笋的主要病害,一般病茎率在30~100%,死茎率在30~50%,病害严重的死茎率可达100%,造成严重减产。特别是三年生左右的笋田,近几年发病尤为严重,常造成毁种,已成为我省芦笋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请参阅封三图)。一、症状此病只发生在芦笋茎上,故而得名茎枯病。发病初期,病斑呈纺锤形或短线形,水  相似文献   

12.
简析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大面积种植,尤其以东北种植大豆为最多。大豆要想获得高产,就必须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本文就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大豆的病害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立枯病、菌核病、灰斑病、根腐病等。大豆的虫害也有非常多的种类,主要有蚜虫、食心虫、红蜘蛛、潜根蝇等。1大豆病害的防治1.1大豆立枯病大豆苗期会发生立枯病,病症为贴近地面的茎根部呈红褐色稍病斑。病害严重时,植株矮小,贴近地面的茎杆开裂,植株会  相似文献   

13.
一、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在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小皱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危害严重时,植株变黄,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根腐病是各国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大多分布于北方大豆产区,以东北、西北及内蒙较重,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发生最重。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病苗的主根及贴近地面的茎基部位变为红褐色,并稍有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现溃疡状。幼苗受害严重时会折伏枯死,而幼株则整体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据调查统计,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发病率一般40%~50%之间,重病地块能达80%以上,一般年份减产8%~10%,严重时可减产  相似文献   

15.
<正>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2侵染循环。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  相似文献   

16.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7.
绿豆病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绿豆立枯病 (一)为害症状绿豆立枯病又称根瘤病。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产生红褐色至褐色病斑,皮层裂开,呈溃烂状。严重时病斑扩展并环绕全茎.导致茎基部变褐、凹陷、缢缩、折倒,直至枯萎,植株死亡。发病较轻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病害从绿豆出苗后10~20天发生。可直延续到花荚期。  相似文献   

18.
<正>一、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又名细菌性枯萎病,俗称"发瘟",是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轻发地块死株率达5%~15%,中发年份,病田死株率达20%~40%,重发年份,病田死株率高达85%。此病一般在坐果期显症,病情发展迅速,常成片萎蔫死亡,损失严重。1、识别与诊断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发病初期地上部分虽表现为萎垂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故名"青枯"。该病主要表现在成株期叶片和茎上,当植株高30cm左右时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的上升,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等,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针对几种病害做以下分析: 一、大豆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大豆根腐病1、症状识别与危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大豆根腐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病株地上部生长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