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奶牛产业的蓬勃发展,乳房炎已经成为制约该产业的瓶颈之一。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5个奶牛养殖场采集了1 000头荷斯坦奶牛共计3 991份奶样,对临床型和非临床型(隐性)乳房炎分别通过临床症状和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18.20%,亚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36.50%,总阳性率54.70%,总阳性乳区率54.72%。从阳性奶样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且在不同类型乳房炎中的分布情况不同,临床型中链球菌属最多(54.37%),亚临床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48.56%)。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凉州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佳药物应为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类。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引起大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发病情况,对大连市不同地区的256头黑白花泌乳奶牛进行调查研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5.63%、乳区阳性率为51.95%;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83.33%;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对主要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能有效地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危害奶牛较为严重的疾病。美国、日本报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50%,乳区阳性率为20%~30%.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萧乾庆等(1997)、杨章平等(1998),和李国江等(1998)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分别为51.3%,54.1%和46.4%;单志贵等(1996),萧乾庆等(1997)和杨章平等(1998)报道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9.1%、31.9%和28.0%[1]。为了了解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1材料与方法1.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  相似文献   

4.
目前徐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生范围广,发病率尤其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临床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奶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通过SMT法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并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33.4%,乳区阳性率为17.97%;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头孢噻呋对3种菌株均高度敏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隐性乳房源炎致病菌——链球菌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CMT法检测石河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并分离鉴定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总阳性率为44.56%(869/1 950),共分离菌株208株,其中链球菌的分离率为47.11%(98/208);分离出的链球菌主要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具有耐药性。说明链球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很多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临床使用一些新药,同时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及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SMT法对某奶牛场505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的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2.38%(214/505),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为8.32%(42/505),乳区阳性率为22.02%(421/1912)。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及主要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临床诊断法及隐性乳房炎试剂诊断法对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按乳区计算,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13.0%,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5.2%。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是引起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分离率为最高。耐药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β-内酰胺类药物及复方新诺明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对牛奶产业和人类健康构成的危害愈来愈严重,是侵害奶牛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掌握和摸清某规模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流行情况,2014年8月底对银川市某规模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进行检测。采用5%绵羊红细胞血琼脂板对该场的40头泌乳奶牛乳样进行分离培养检测。结果显示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2.5%(25/4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最敏感,而青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为耐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辽宁阜新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场中94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对检测后的阳性乳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所得的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8.94%;对34株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菌株对头孢氨苄、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100%);对苯唑西林、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2.4%以上;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4.1%、50.0%及52.9%。结果表明:该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源链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现状,本试验选择石河子地区148团某牛场(A牛场)、150团某牛场(B场)、133团某牛场(C牛场)、121团某牛场(D牛场)、石河子周边某牛场(E牛场)及136团某牛场(F牛场)六个规模化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CMT法对试验区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经过对480头奶牛、1 868个乳区的测定,共检出196头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乳区数为671,病牛阳性率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40.8%和35.9%。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5岁以上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49.61%),3岁奶牛阳性率最低;5胎以上的阳性率最高(45.45%),阳性率最低的为2胎奶牛(31.25%);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产奶量在15kg/d以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89.13%),15~20kg/d的次之(58.33%),35kg/d以上的最低(14.81%)。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高寒牧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高体细胞牛脂病检测,并采集330份牛奶样品,应用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等对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47.8%,共分离和鉴定出9种葡萄球菌60株(34.5%);60株葡萄球菌分为41个克隆谱型;60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0%(24/60)和50.0%(30/60),表明这两种药是治疗乳房炎常用药物。本研究为高寒地区致病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对病原菌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梧州市飞天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本试验采用快速诊断法(简称BMT)对该奶牛场180头奶牛共702个乳区进行了一次检测鉴定,并采集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80头奶牛有85头患有乳房炎,其中8头为临床型乳房炎,77头为隐性型乳房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占47.2%,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干奶期使用乳头保护膜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试验选择248头奶牛的992个乳区,将每头奶牛4个乳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试验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以奶牛离开产房第1次回奶厅挤奶为期限,用LMT法检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对乳房的外观症状、触诊情况、乳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区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1%,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17.94%(P0.01);试验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48%,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46.77%(P0.01)。说明在干奶期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奶牛乳房炎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次试验采用临诊检查法、病原菌分离、B.M.T试剂检查、体细胞计数法对四川地区4个奶牛场的80头泌乳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率为18.8%,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73.8%.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引起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试验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板(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无菌采集的检测为阳性的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4.56%(313/1950);对313份无菌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大肠杆分离率为14.81%(16/1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有耐药性.本试验为该地区大肠杆菌源性隐性乳房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覃杰  龙杰  张伟  张浩钿 《中国奶牛》2014,(21):24-26
本试验从新疆铁门关地区采集166份乳房炎患牛的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奶样中共分离出12种267株细菌,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6株,检出率33.6%;大肠杆菌68株,检出率25.5%;停乳链球菌33株,检出率12.4%;无乳链球菌25株,检出率9.4%。临床型乳房炎大部分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感染率为61.4%),隐性乳房炎大部分为单独感染(单独感染的感染率为88.5%)。选择16种抗生素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4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氟苯尼考敏感。该试验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山东济南市5个奶牛场的165份临床型和147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了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48份,细菌检出率为83.33%;用该药2 d内采集的奶样117份,细菌检出率60.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68.03%.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40株,共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4%为高度敏感(63/75),16%为中度敏感(12/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