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7种单胞藻饲育杂交海胆浮游幼体以研究其饵料效果。结果表明:简单角刺藻是最佳的饵料品种,牟 氏角毛藻稍次之,再次分别为:盐藻,湛江叉鞭金藻。而小新月菱形藻,扁藻,小球藻均不适合作为杂交海胆浮游幼体的 饵料。对优选出的几种饵料进行混合投喂时,则以简单角刺藻与盐藻混合的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混合藻(金藻和角毛藻1∶1混合)投喂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研究了微藻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效果有差异,金藻是最佳饵料品种,角毛藻次之,其后分别为巴夫藻、小球藻和混合藻,扁藻不适于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的开口饵料。就饵料种类而言,金藻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饵料的成活率可达(23.12±1.8)%,显著高于其他单胞藻类(P<0.05)。就发育速度而言,以角毛藻和金藻混合喂食的海胆浮游幼体整体发育速度最快,幼体平均体长为(885.25±30.49)μm,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P<0.05);投喂巴夫藻的浮游幼体前期生长较慢,体长为(337.98±24.56)μm,后期较其他单胞藻类生长快,体长可达(580±32.95)μm,适宜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3.
“烂胃”主要发生在大耳期,开始往往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模糊不清,进而萎缩变形,严重时整个胃溃烂破碎,绝大部分幼体在变态中死掉。防止方法:1.1饵料饵料品质不佳,如饵料老化、污染或饵料营养单一都会造成耳状幼体的“烂胃”,所以在选择饵料时一定要选优质饵料,禁投老化、污染、密度太小、质量低劣的饵料,饵料品种最好选择角毛藻和盐藻,也可搭配一定的硅藻,慎投金藻,不用扁藻。  相似文献   

4.
盐藻(Dunaliellasp.)是一种嗜盐性较强的海产单细胞藻类,是海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的优良饵料。因此,在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盐藻培养的好坏及其生长繁殖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海参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方格星虫幼体饵料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种饵料投喂方格星虫幼体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实验用的方格星虫幼体是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试验结果表明:9种海产单细胞藻类和面包酵母都是方格星虫幼体的良好饵料,其中以扁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投喂效果最好,星虫幼体日平均生长率达46~52μm,存活率达80%以上。饵料密度对星虫幼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明显。饵料密度过低,星虫幼体生长率和存活率都较低;饵料密度过高时,虽然星虫生长率有所提高,但存活率明显下降。扁藻投喂密度以4000~6000cell ml、金藻、角毛藻密度以15000~20000cell ml为宜。初期幼体投喂金藻和角毛藻时,其生长率大于投喂扁藻的生长率;后期幼体投喂扁藻时,幼体生长率反而大于投喂金藻和角毛藻的生长率。因此,初期幼体宜投喂细胞较小的金藻和角毛藻,后期投喂扁藻。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真蛸浮游幼体阶段的营养需要,研究了几种饵料生物对真蛸浮游幼体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轮虫不宜作为真蛸浮游幼体的生物饵料;恒温培养试验得出混合营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优于混合营养强化的蒙古裸腹溞,并优于小球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及蒙古裸腹溞;常温试验得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的饵料效果最好,而微囊营养强化剂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好于混合营养组合。综上所述,可认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是真蛸浮游幼体期比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7.
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Paulsen)Takana是一种单细胞浮游硅藻。我们于1979年在厦门海区采样分离培养而得。据报道(Tobias—Quinitio,E.,1982)此藻营养成份含有:粗蛋白23.94%、粗类脂物8.69%、碳水化合物19.01%。经用于菲律宾蛤仔、缢蛏、太平洋牡蛎、栉江珧、海湾扇贝及长毛对虾、日本对虾、草虾等人工育苗幼体饵料试验,证明它是多种贝类和虾类幼体前期的优良饵料。  相似文献   

8.
1992 ̄1995年,将细小裂面藻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进行试验,结果:单独投喂裂面藻,轮虫密度10天内由3个/ml增殖与400个/ml左右,与对照组海水小球藻无显著差异;卤虫22 ̄24天出现卵囊,总成活率54%,与对照组杜氏藻无显著差异;对虾幼体只能由Z1变态到Z2,且总成活率与对照组角刺藻差异显著;用裂面藻培育的轮虫和卤虫幼体作对虾Z2以后的补充饵料,能顺利发育变态,直到出池。认为裂面藻作为轮虫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摄食底栖硅藻和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的菲律宾蛤仔稚贝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结果表明,稚贝不论是摄食底栖硅藻还是摄食浮游单细胞藻都能正常生长,只是摄食不同种类的饵料生长速度不同而已,其中以摄食底栖硅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藻和角毛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佳。稚贝摄食这些饵料,不但生长快(分别为33.7微米/日和29.2微米/日),而且存活率高(80%左右)。除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外,饵料的投放密度也不可勿视。在稚贝的培养中,所投饵料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5—5万个,毫升(混合饵料各一半)。本文还论述了底栖硅藻和冷冻扁藻混合投喂也能获得较满意结果,但比上述最佳的混合饵料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陈骁  丁艳峰 《河北渔业》2010,(1):3-5,44
对双齿围沙蚕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进行饵料种类试验,共设8组有盐藻、亚心形扁藻、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微绿球藻、海洋酵母、空白组和混合组(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用不同密度的球等鞭金藻开始投喂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设置梯度为5×107L-1(cells/L),10×107L-1,15×107L-1,20×107L-1;不同幼体期投沙试验:设置梯度为3刚节疣足幼体期、4刚节疣足幼体期、5刚节疣足幼体期;沙粒试验:设置梯度为细沙(100目过滤)、粗沙(80目过滤)和对照组不投沙。不同饵料种类的投喂试验表明:沙蚕幼体在3刚节末(即体节已发育分化成4节,但疣足和刚毛尚未长出)时开口摄食,此时较佳的饵料是球等鞭金藻、盐藻、角毛藻、海洋酵母和混合藻(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以球等鞭金藻为幼体主要饵料进行的不同投喂密度的试验表明:以20×104cell/mL组效果最佳。投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刚节幼体末期投细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对双齿围沙蚕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进行饵料种类试验,共设8组有盐藻、亚心形扁藻、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微绿球藻、海洋酵母、空白组和混合组(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用不同密度的球等鞭金藻开始投喂3刚节疣足幼体(均由同一条沙蚕孵化而来),设置梯度为5×10~4,10×10~4,15×10~4,20×10~4 cell/ml;不同幼体期投沙试验:设置梯度为3、4、5刚节疣足幼体期;沙粒试验:设置梯度为细沙(100目过滤)、粗沙(80目过滤)和对照组不投沙。不同饵料种类的投喂试验表明:沙蚕幼体在3刚节末(即体节已发育分化成4节,但疣足和刚毛尚未长出)时开口摄食,此时较佳的饵料是球等鞭金藻、盐藻、角毛藻、海洋酵母和混合藻(亚心形扁藻+盐藻+角毛藻)。以球等鞭金藻为幼体主要饵料进行的不同投喂密度的试验表明:以20×10~4 cell/ml组效果最佳。投沙试验结果表明:在3刚节幼体末期投细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盐藻(Dunaliella SP.),是我国分离培养的海水单胞藻类中的一种,是一种嗜盐性强、并能游动的海产团藻类,也是刺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最喜食的优良饵料。每年在海参人工育苗盛期(7月中上旬-8月末),及海参幼体大量摄食的时候,由于受高温影响,各种大小类型的敌害生物开始大量繁生,  相似文献   

14.
波纹龙虾早期叶状幼体的培育及其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幼体培育新方法,并系统描述其幼体形态特征.在室内以5种不同的饵料组合投喂波纹龙虾早期叶状幼体.结果表明,扁藻(Platymonas sp.) 卤虫(Artemia salina)组的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到48 d后,幼体存活率达25%,并25%的幼体能顺利完成6次蜕皮;卤虫组、角毛藻(Chaetoceros sp.) 卤虫组的存活率和变态率较低,没有幼体能顺利完成4次蜕皮.对叶状幼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刚孵出和蜕皮1次的叶状幼体无眼柄,第2次蜕皮后开始出现眼柄,第3次蜕皮后开始出现第4步足,第5次蜕皮后开始出现第5步足,在随后的几次蜕皮后,第4步足明显增长,第9次蜕皮后第4步足出现带有羽状刚毛的外肢.以扁藻 卤虫作为饵料时,波纹龙虾早期叶状幼体培育效果较好,并获得了脱皮9次的叶状幼体.  相似文献   

15.
于宗赫  黄文  马文刚  霍达  刘文广  许强 《水产学报》2021,45(12):2003-2010
研究了利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单独投喂和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的影响。将牟氏角毛藻液与海洋红酵母稀释液按照4:0、3:1、2:2、1:3和0:4的体积比混合后投喂玉足海参浮游幼体,依次标记为A、B、C、D和E组。结果表明,仅投喂角毛藻的A组幼体的生长和发育速度最快,实验开始后该组幼体可以在第10 d进入大耳幼体阶段,第18 d进入樽形幼体阶段;同时,A组幼体的成活率最高,至实验结束时其平均成活率为58.73±2.75%。相比之下,整个实验过程中D和E组幼体一直停滞在小耳幼体阶段,且无法形成球状体;其中E组幼体的体长一直呈负增长状态,至实验结束时其平均成活率仅为22.22±5.50%。总体来说,随着饵料中海洋红酵母比例的增加,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均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海洋红酵母并不适合作为替代饵料用于玉足海参浮游幼体培育。  相似文献   

16.
浮游单细胞藻是多数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在动物育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主要是围绕单细胞藻的培养进行研究,而对其生产管理的研究则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动物育苗的迅速发展,如何组织好单细胞藻的生产,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对单细胞藻生产商品化的问题提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报导了不同密度、饵料对缢蛏浮游幼体阶段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密度共设五组,每组设一个平行组,各组密度分别为3、6、9、12、15个/mL;不同饵料共设五组,每组设一个平行组,饵料各组分别为金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海水小球藻、混合藻.结果表明,在水温23~24℃,经5d培养,不同密度组各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壳高日生长密度为3个/mL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他四个密度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不同饵料组壳高日生长中,角毛藻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新月菱形藻、海水小球藻、混合藻组与金藻组差异极显著.新月菱形藻、海水小球藻、混合藻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日生长最快为角毛藻组24.84 μm/d,最慢为金藻组16.14μm/d.不同饵料成活率金藻组最高为57.77%,最低为海水小球藻组31.1%.  相似文献   

18.
浅谈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及在海水育苗中的不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类搭配在育苗生产中,幼体成长的好坏与饵料的营养直接相关。而多种饵料混合投喂是解决营养全面的最佳途径。如鲍的人工育苗中,在提供适量的底栖硅藻的同时,投喂含大量蛋白质的人工合成饵料以促进生长,而人工合成饵料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单胞藻,如螺旋藻、海泥中的底栖硅藻等;海参育苗已见的最佳投饵方法就是角毛藻、盐藻混和投喂,尽管使用其一甚至小新月菱形藻也能出苗,但受营养及培养条件(主要是施肥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索出了在江西应用人工半咸水进行南美白对虾幼体培育、人工半咸水的调配与处理、水质环境控制、饵料投喂等技术。引进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90万尾,用人工半咸水进行幼体培育试验,以三角褐指藻和牟氏角毛藻为开口饵料,培育出淡化虾苗3万余尾。研究表明:人工半咸水培育南美白对虾幼体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2种底栖硅藻饲养杂色鲍幼体和稚贝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羽纹藻(Pinnularia sp.)、简单双眉藻(Amprhoraexigua)、羽纹藻和简单双眉藻混合(混合组)作为饵料,以自然海区采集的硅藻作对照,研究其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幼体和稚贝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确定人工分离的2种硅藻的饵料效果。结果表明,2种底栖硅藻在杂色鲍育苗中具有一定的饵料价值。饵料种类对不同规格杂色鲍的成活率和生长影响显著,并且2个观测指标的结果相同。幼体羽纹藻组、简单双眉藻、混合组3组间的成活率、生长无显著差异,但都明显比对照组低;稚贝简单双眉藻、混合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羽纹藻组显著比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