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因芯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是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利用光导原位化学合成或液相合成自动化点样技术,将大量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于玻片,硅片、尼龙膜等固相支持物上,与荧光或同位素标记的样品核酸杂交,通过计算机系统检测与分析,获得有关的生物信息,它广泛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现代医学研究,动植物研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1 基本概念生物芯片 (Biochip)是指将大量的生物分子探针以大规模阵列形式排布在很小的载玻片、尼龙网等载体上 ,通过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 ,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依据生物分子探针的不同 ,生物芯片可分为很多种类 ,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目前研究最成功的且形成一定商业市场的是 DNA芯片 (DNAchip或DNA Microarry) ,又称为基因芯片 (Gene chip) ,即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c DNA、基因组 (Ge-nomic) 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 ,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包括两种模式 :一是…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gene chip)也叫D N A芯片、D N A微阵列(D N A m 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指采用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D N A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上,产生二维D N 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由于同时将大量探针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可以一次性对样品大量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解决了…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技术是分子标记技术方法之一,其将大量的基因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固相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是融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为一体的新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最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已经广泛用于许多物种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及产业化前景。由于用该技术可以将极其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以对大量的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自动化程度低.低通量等不足。而且,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使该技术具有多种不同的应用价值.如基因表达谱测定、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组文库作图及杂交测序(SBH)等,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会使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诊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细胞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凝胶、尼龙膜等载体)的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完成对生命机体生物组分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由于常用玻片/硅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模拟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生物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猪细小病毒VP2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不对称PCR扩增Cy3标记的DNA片段与固定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对杂交芯片进行扫描分析,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是否存在猪细小病毒。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5μmol/L的探针与PCR产物于47℃杂交1 h即可得到清晰的荧光信号,检测灵敏度可达34.5 ng/μL,同时用制备的基因芯片对临床20份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表明基因芯片检侧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好的检侧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猪细小病毒做出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克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V)各自病毒基因保守序列,提取质粒中的模板、扩增纯化作为探针,应用微量点样技术将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诊断基因芯片;同时对制备的基因芯片进行有效性监控和特异性、重复性的质量控制;然后提取样品核酸,PCR扩增并用生物素标记,并将所获得的扩增产物与诊断基因芯片进行特异性的逆向点杂交,最后通过芯片扫描来实现对病原的高效检测和分析判断。试验结果表明病料中抽提的核酸与芯片杂交的信号为阳性且较明显,说明制备的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有效性监控正常且两种病原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是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建立其基因芯片快速检测体系,对开发猪繁殖障碍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PRRSV、CSFV和PCV-2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特异性较强的60mer的寡核苷酸探针,并将探针按所设计阵列固定于表面经氨基化修饰的玻片上,制备出寡核苷酸芯片。通过引物标记及特异性验证,建立了带标记引物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从而产生大量可与寡核苷酸探针特异性互补的带标记的DNA片段。将标有荧光染料的扩增产物与芯片上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扫描、分析芯片上荧光信号。结果表明,芯片上各样本对应探针位点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分别用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和PCR/RT-PCR检测60份临床病料,两者符合率高达92%,表明该检测技术能够用于临床病料的检测及快速诊断PRRSV、CSFV和PCV-2。  相似文献   

9.
猪3种重要病毒寡核苷酸芯片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Ⅱ(PCV-2)、猪瘟病毒(CSFV)分别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针对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强的60-mer寡核苷酸探针,并将其按所设计阵列固定于表面经氨基化修饰的玻片上,制备出寡核苷酸芯片.分别设计出相应的引物,对待测样本进行不对称PCR扩增,从而产生大量可与寡核苷酸探针特异性互补的单链DNA片段,并通过间接荧光标记技术使扩增产物标记上荧光染料.将标有荧光染料的扩增产物与芯片上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扫描、分析芯片上荧光信号.试验结果表明,芯片上各样本对应探针位点呈现阳性荧光信号.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则基本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不对称PCR技术制备的单链DNA片段与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反应可同时、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多种猪疫病病毒.  相似文献   

10.
基因芯片技术在猪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它是通过点样法或原位合成法把大量基因探针或基因片段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硅片上形成致密有序的DNA分子点阵,按碱基配对的特性与样品DNA杂交,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解读和分析,以获取大量信息。在对动物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病原体检测、基因分型、表达谱的分析等。论文就其定义、作用机理、分类、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核酸杂交技术最初是在1961年建立的。Hall等利用核酸能变性与复性的原理使核酸探针与靶序列在液相中杂交,然后通过平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到杂交体建立了核酸杂交技术。随后,于1962年Bautz等将糖苷化DNA吸附在硝化纤维素柱上,Bolton等将变性的单链DNA固定在琼脂中,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建立马病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方法,采用人工拼接的方式拼接了非洲马瘟病毒(ASHV)核酸序列,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西尼罗病毒(WNV)和马冠状病毒(ECV)的特异基因片段。用芯片点样仪逐点分配到处理过的玻片上,制备成检测芯片。以拼接、克隆的核酸序列为模板通过多重不对称RT-PCR进行特异性扩增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杂交,对杂交结果进行扫描检测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和鉴别上述3种病毒,ECV质粒样品、WNV质粒样品检测灵敏度为102拷贝;AHSV质粒样品检测灵敏度为104拷贝。其他病毒材料未出现荧光信号,验证了本方法的特异性。证明基因芯片技术可快速、准确和灵敏地同时进行多种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特定引物通过PCR合成了经地高辛标记的鸡致病性外源性及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特异性核酸探针,通过交叉斑点分子杂交,这些探针将可用于检测病料样品中致病性外源性禽白血病毒特异性核酸的存在。利用此试剂盒,对从病料组织样品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交叉斑点分子杂交或对提取的DNA用相应引物扩增后的PCR产物作交叉斑点分子杂交,可在24~36h内完成检测并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核酸探针又称基因探针,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与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相比,核酸探针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等优点。近几年,基于探针只能和靶细菌等的 DNA 杂交,而不与其它 DNA 杂交的原理,已将探针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应用于细菌、病毒、疟原虫、钩端螺旋体等的鉴定和分类,并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上蓝舌病病毒(BTV)、O型口蹄疫病毒(FMDV)、山羊痘病毒(GPV)、绵羊痘病毒(SPP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等5种病毒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多重荧光标记引物和相应寡核苷酸探针.使用芯片点样液稀释各探针至终浓度30μmol/L,点样制备11×11阵列芯片.核酸杂交后,建立并优化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使用470 mL/L甲酰胺杂交液,42℃摇转杂交4h为最佳基因芯片杂交条件.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与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NDV)等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20拷贝病毒核酸.制备的基因芯片稳定,保存6个月可用.对151份临床样品进行基因芯片和商业化PCR试剂盒平行检测,两者的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生物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及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基本概念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细胞等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凝胶、尼龙膜等载体)的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比如激光共聚焦扫描或电荷偶联摄影像机(CCD)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完成对生命机体生物组分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诊断DNA芯片,选取PRV g E基因设计引物与探针以构建DNA芯片,同时对基因芯片的探针质量浓度、Poly(d T)的添加、杂交温度、杂交时间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寡核苷酸探针的浓度在1~30μmol/L之间对杂交信号的影响不大;寡核苷酸探针的氨基化端加上Poly(d T),49.5℃杂交1 h可以获得较好的杂交信号;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敏感性可达1×10-6ng级,与普通PCR相比高10倍,该芯片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应用猪伪狂犬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检测20份临床病料,与PCR结果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武侠均 《中国饲料》2022,1(21):109-117
致病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饲料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就我国现行有效的饲料和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标准所涉及的传统检测方法和现代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论述和归纳分类。按照检测方法的原理将现代快速分析技术分为免疫识别技术、核酸测定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细胞成分分析技术四大类,同时提出了应用现代分析技术解决传统微生物鉴定技术问题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芯片生物传感器技术、MALDI-TOF-MS质谱分析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或将成为今后饲料和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应于现代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国家细菌鉴定指纹质谱图数据库、分子分型数据库、基因序列图谱数据库,以便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目标菌|抗原抗体|核苷酸|探针|基因芯片  相似文献   

19.
生物芯片(biochip)是指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尼龙膜等载体)的表面,组成密集二维分子阵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结合,通过特定的仪器,比如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对芯片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或含量.  相似文献   

20.
基因探针又称核酸探针,它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与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相比,基因探针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等优点。近几年来,基于探针只能和靶细菌等的DNA杂交,而不与其它DNA杂交的原理,已将探针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应用于细菌、病毒、疟原虫、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