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研究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0%氟硅唑微乳剂、20%丙环唑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嘧菌酯悬浮剂、62.25%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各自高、中、低浓度处理对河南新乡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整体上三唑酮对小麦白粉菌群体仍具较好防控效果。试验中该药剂处理也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产出/投入);锰锌·腈菌唑与腈菌唑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均低于其他药剂;而其他6种杀菌剂防效无明显差异。寡糖·链蛋白和三唑酮的高、低浓度处理药效呈显著差异,氟硅唑的高、中浓度处理药效均显著高于其低浓度处理,锰锌·腈菌唑高、中、低三浓度间防效呈显著性差异。产量分析显示,三唑酮处理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4种杀菌剂对黄芪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应用效果较好的农药防治河北省承德地区的黄芪白粉病,选择了4种常用于防治作物白粉病的杀菌剂,在承德市隆化县进行了田间施药试验。发现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最终防效为70.50%,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药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相对较低,最终防效为63.74%。  相似文献   

3.
辣椒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是土传病害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50%噻菌灵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均为防治辣椒根腐病的良好药剂。其中,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新线虫对药剂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自1978年从国外引进新线虫Neoaplecatana carpocapsae Weiser(即DD—136)后,便开始了对这种线虫利用的研究。1980年,我所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引种后,做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现就其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报告如下。一、供试药剂与试验方法:①杀虫剂:25%杀虫脒水剂、25%DDT乳剂、甲基1605乳剂、40%水胺硫磷乳剂。②杀菌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③消毒剂:福尔马林(化学纯)、石碳酸(分析纯)、来苏尔(医用)。④除草剂: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⑤农药助剂:650乳化剂(沙布石  相似文献   

5.
1粮食、油料等作物病虫害1.1小麦锈病(褐锈病、黄锈病、杆锈等)预防田间发病。(1)选用当地适应性强的抗病耐病良种。(2)药剂防治:三唑酮25%可湿性粉剂每hm^2125g。多菌灵10%可湿性粉剂+代森锰59%可湿性粉剂(250g+1.5kg)/hm^2。也能防治自粉病。  相似文献   

6.
10%苄嘧磺隆(稻无草)可湿性粉剂是如东农药厂研制生产的新型、高效、低毒的稻田除草剂,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表明其效果优良。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小区试验设计 1.供试药剂:(1)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如东农药厂生产);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60%丁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生产)。 2.药剂配方:(1)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2克;(2)10%苄嘧磺隆可湿性  相似文献   

7.
乙草胺及其混配剂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草胺是旱地的优良除草剂,具有用量少、活性高、杀草谱广的特点,能否在水稻田使用,能否与其它稻田除草剂(如新得力)混配以解决全生育期杂草的危害,1993年我们进行了乙草胺单用及与新得力混配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 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昆山化工厂产),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沈阳化工研究院实验厂提供),50%乙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  相似文献   

8.
李健 《广西植保》2005,18(3):28-29
1.1 供试材料 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和对照药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均由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生产。  相似文献   

9.
拿敌稳、富力库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5%富力库悬浮剂不同剂量、不同配方与40%多·酮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辣椒根腐病化学防治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是土传病害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50%噻菌灵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均为防治辣椒根腐病的良好药剂。其中,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李群  霍泰源 《杂草科学》1994,(2):26-27,33
我地水稻秧田常发性的主要杂草是稗草,其次是莎草,80年代及以前均是用除草醚防除,防效不理想。为了有效控制秧田主要杂草,我们于90年代初引进禾大壮防除秧田稗草,1993年又用禾大壮与多效唑混用进行防除试验,既取得了防除杂草的理想效果,又促进了水稻壮秧的形成。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1)96%禾大壮乳油(英国卜内门公司产):(2)扫茀特乳油(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产);(3)50%神锄可湿性粉剂(昆山化工厂产);(4)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建湖农药厂产)。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戊唑·福美双30%可湿性粉剂1650g/hm^2或咪鲜胺25%乳油450g/hm^2,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杂草科学》1991,(1):42-43
甲草嗪是三氮苯类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土壤处理可被杂草的根部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现将药效和施药技术试验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 50%甲草嗪可湿性粉剂(昆山农药厂提供),70%赛克可湿性粉剂(西德拜耳公司产品)。 (二)试验地情况  相似文献   

14.
柑桔溃疡病是柑桔的重要病害之一,感病以后树势衰弱,引起落叶、落果、减少产量降低品质,影响出口外销。柑桔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但发生,则难以防治。1986年我们引进了加收米酮等药剂进行防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诚验材料1.供试药剂 2%加收米药剂,5%加收米酮可湿性粉剂,20%叶麦双可湿性粉剂,2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粉剂。2.供试品种南桔。二、试验方法1.田间设计采取对比法,设6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在柑桔溃疡病发生较重的10年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病在赫章县发生面积大,流行速度快,常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除了选育抗病品种、开展小麦秋播拌种、处理发病中心外,化学防治仍然是减轻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有效措施。本试验引进几种杀菌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戊唑·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达80%以上,增产幅度40%以上,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防治白菜根肿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拌药法和灌药法,比较了10种供试药剂对白菜根肿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并对盆栽试验防效较好的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50%氟啶胺悬浮剂(1 g/m3)、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 g/m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5 g/m3)和40%五氯硝基苯粉剂(20 g/m3)的拌药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均在50%以上,显著优于灌药处理的防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悬浮剂(2 g/m3)拌药处理的防效在80%以上,与盆栽药效试验结果一致,并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7.
50%枯霉特系防治小麦穗期病害的药剂 ,为明确其对小麦后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进行小区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50%枯霉特可湿性粉剂(盐城利民化工厂生产) ;(2)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东台市农用药剂厂生产) ;(3)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镇江市农药厂生产)。1.2试验设计与方法(1)50%枯霉特可湿性粉剂80g/667m2;(2)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100g/667m2;(3)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667m2;(4)对照。以上4个处理重复3次 ,计12个小区 ,小区…  相似文献   

18.
《杂草科学》1993,(1):45-46
灭草王系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研制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可用于移栽稻田除草。为测定灭草王对移栽稻田杂草的防效、杀草谱、药效期及对水稻的安全性,1991年进行了灭草王防除移栽稻田杂草田间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 供试药剂:10%灭草王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研制);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产)。 (二) 试验设计 1.不同用量试验:设每亩用10%灭草王可湿性粉剂3克、6克、9克,均在移栽后3天以药土法施入。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20%三唑酮乳油、430g/L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共计7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田间施药试验。喷药10d后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并于小麦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以5%己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达到98.95%,其处理区小麦增产率也最高,为20.79%;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次之,分别为94.37%和93.57%;20%三唑酮乳油防效最差,但也达到85.55%。供试药剂均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20.
三唑酮种衣剂在小麦种表的超微分布及抗脱落淋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三唑酮种衣剂(Tri SCF)以具网眼结构的膜状物包被于小麦种子表面,膜状物厚度约4~7.5μm,种表包被率达95%;对照处理三唑酮可湿性粉剂(TriWP)拌种在小麦种表呈点状或片状零散分布,种表被药剂覆盖率低于80%。振荡试验中TriSCF包衣药剂脱落率为2%,显著低于TriWP干拌种(43%)或湿拌种(25%)。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检测表明,TriSCF包衣处理的小麦种子在17%含水量砂床上发芽1~7d内,保持种子内的14C-二唑酮放射性强度显著高于TriWP拌种处理,而然失到砂床上的14C-三唑酮放射性强度低开Tri WP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