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山西省栽培的硬粒豌豆品种为实验材料,对豌豆个体之间细胞核仁的数目Ag—NOR的位置变化,及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染色体分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问期核可见到1—4个核仁,核仁的大小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发生变化,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银染核仁的面积分布不同,说明RNA与蛋白质的比例有颇大的变动。试验还证明,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对银染的分化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促使银染的正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龙陵黄山羊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结果表明:龙陵黄山羊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C—带,性染色体未显C—带.雌性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分布于No.1,2,3,4,5,25号染色体,雄性分布于No.1,2,25号染色体,显示了性别及分布多态性。研究还发现三种不同的联合(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3.
(SD—Ⅰ)系猪银染核仁组织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有效银染核仁组织区的位点分布集中在10号和8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当只有一个有效银染发生时,它一定出现在10号染色体的一条单位上。在本次试验中。仅发现一例其有效银染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有效银染核仁组织区的数量分布在1~4之间,优势银染数目为三。认为细胞悬液保存技术不适于核仁组织区银染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_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l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_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明,13,15~17号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之间大一中型C-带居多,18号中-中型,大一中型居多,10,16号染色体有插入C-带。  相似文献   

5.
黑河猪核型,Ag—NORs及C—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s,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1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蚕豆进行染色体Ag-NOR(银染核仁组成区)技术的研究,采用根尖压片,短时间固定,AgNO3染色,Giemsa复杂,最后得到2个黑色的核仁组成区,证明蚕豆组型中有2处NOR,这和蚕豆核型是一致的,此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次缢痕难以确定的核型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量外围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Ag—NoRs染色、C—分带技术,对合作猪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核仁组成区以及结构异染色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NF=64;银染阳性核仁组成区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0.22、0.47和0.31,平均有3.02条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被正染,Ag—NoRs联会的频率为1.29%;合作猪染色体的C—带类型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8.
用银染技术研究了马立克氏病(MD)鸡淋巴细胞染色体上核仁形成区(NO)的变化.结果发现,MD鸡的银染NOR(Ag-NOR)数目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鸡(P<0.01);MD鸡的Ag-NOR分布也发生变化,MD阴性对照鸡的Ag-NOR仅位于一对微小染色体上.而MD鸡的却分布于多个微小染色体以及1号和4号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9.
显示染色体上核仁组成区(NOR)的银染技术即Ag—NOR技术,是继Giemsa和荧光分带技术之后,所发展的一项最重要的技术。该技术在人类及哺乳动物染色体研究中已广泛应用,但在植物界则欠普遍,而国内的研究就更少见,其原因之一是用传统的压片法制片,由于有细胞壁和细胞质的干扰,银染难以成功或效果不好。目前,植物染色体的Ag—NOR染色,主要采用酶解—火焰干燥法制片,然而进行AgNO_3染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第Ⅰ报介绍了我们创用的水稻染色体Giemsa分带技术流程,以及用此技术对籼稻“梅六早”品种进行分带的带型初步分析。本文是第Ⅱ报,分析此较了籼稻、粳稻、陆稻、野生稻43个品种的染色体Giemsa带型,其基本带型,包括着丝点带,全带,核仁缢痕带,但在亚种和品种之间的个别染色体带纹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另外,个别品种及其亲代具有末端带,还没有观察到中间带和无带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石蜡切片术、冰冻切片术及扫描电镜对棉花四个栽培种的纤维发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指出:棉花胚珠表皮细胞分化、突起时,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核增大、核仁聚集、增大、液泡形成,核向外移动,其中核和核仁的形态变化可做为纤维分化、形成的形态学指标。胚珠表皮细胞的突起具有阶段性特征,在第一次突起和第二次突起间有数天的停顿。对纤维伸长的测定表明,各棉种都呈S形,表现为慢—快—慢的趋势。次生壁增厚主要在开花后30天速度增快。对纤维横切面用扫描电镜观察可清楚看到大小不等的空洞。  相似文献   

12.
6-Methylpurine-H3, a potent inhibitor, was detected by autoradiography in the nucleoli of pea root tip cells. Most of the radioactivity was in the nucleoli of growing cells in the meristematic region. Treatment of the labeled cells with ribonuclease indicates that 6-methylpurine-H(3) is incorporated into nucleolar RNA which then moves from the nucleolus to the cytoplasm.  相似文献   

13.
L-抗坏血酸处理辐照豌豆种子的细胞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照  林青松  钱艳  黄训端  田秋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59-2360,2368
豌豆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用L-抗坏血酸溶液浸泡,研究不同浓度L-抗坏血酸溶液处理辐照豌豆种子的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L-抗坏血酸处理,对辐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发芽率、成苗率、细胞分裂指数均有明显的影响。在较低浓度(<0.05mol/L)处理条件下,发芽率、成苗率、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上升,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呈下降趋势。在处理浓度为0.05mol/L时,效果明显;在较高浓度(>0.05 mol/L)处理条件下,其效应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14.
华南野猪的核型及其与家猪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华南野猪(Sus scrofa chirodentus)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核仁形成区(NOR)。其结果显示,华南野猪的染色体数目2n=38。与过去报道的欧洲野猪和中亚及远东地区的亚洲野猪各亚种(2n=36)比较,少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而多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形态和G-带带型均与过去报道的家猪相同;C-带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结构异染色质显示深染,其余双臂染色体(2—12号和X)着丝粒区均浅染;核仁形成区(NOR)亦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惟8号染色体有的细胞仅出现一个具有活性的NOR。本研究结果表明,华南野猪与欧洲和中亚、远东地区野猪亚种的核型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与家猪完全一致。这揭示了华南野猪与家猪在起源和进化方面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核型进化理论,华南野猪很可能是现代家猪的原始祖先之一。  相似文献   

15.
RanBP1 is a binding protein of Ran tha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nucleocytoplasmic transport.In this study,the localization and possible functions of RanBP1 were examined,during the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mice.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showed that RanBP1 was mainly localized in cytoplasm at mitosis interphase,and its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in nucleus and the lowest in nucleolus.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spindle in the early embryonic cells,RanBP1 condensed area took the shape of spindle microtubule,the concentration of RanBP1 was low in the site of chromosome.During the formation of nucleus,RanBP1 concentrated in nucleus and there were few dots of RanBP1 around the nucleolus.These dots were lost after the nucleus full grow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nBP1 had important roles in nucleocytoplasmic transport,spindle formation and nuclear assembly in the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mice.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豌豆(Pisum sativum L.)的染色体组型。Blixt(1958,1959)曾作过报告。利用Giemsa显带技术研究豌豆染色体C带带型,Lamm(1981)在最近所有报导。豌豆是四川省的重要小春作物,品种资源很丰富。为了解我省豌豆地方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带带型的特点,进行了试验。本文报告了这一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缓解镉对植物的危害。[方法]以豌豆种子为试材,CdCl2溶液浸种后,用不同浓度的CdCl2和ZnSO4溶液培养,蒸馏水为对照组(CK),研究了锌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60 mg/L镉溶液处理发芽势比对照降低了3.28个百分点。锌能缓解镉对豌豆种子萌发早期的毒害效应。镉浓度为10 mg/L时,根长为对照的161.6%。镉浓度为151.66 mg/L时,根长最短,是对照的95.36%。镉浓度为10 mg/L时,分裂期细胞数比例最大,总畸变率最低;镉浓度为60 mg/L时,分裂期细胞数比例最小,畸变率最大。在镉浓度≤20 mg/L,10 mg/L锌能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镉浓度为10 mg/L和20 mg/L时,POD酶谱带比对照少1条;镉浓度为60 mg/L时,比对照多1条。[结论]锌对镉胁迫下的豌豆有解毒效应,以10 mg/L时解毒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9.
宁南半干旱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半干旱偏旱地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技术可使作物产量增加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特别是当季降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而经济效益则在不同作物间存在较大差异。 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生育期长、生产潜力大的作物产量增幅较大 ,且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5种作物产量增幅依次为玉米 >谷子 >小麦 >豌豆 >糜子 ,玉米为首选种植的作物 ,糜子、豌豆则不宜采用该方法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