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西砖红壤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滨海地带6个砖红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对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逐一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探讨该地区土壤发生分类砖红壤与土壤系统分类之间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因成土因素差异而具有不同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可分别归属于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铁铝土、富铁土及新成土3个土纲、4个土类。鉴于广西土壤发生分类6个砖红壤剖面并非全部归属于系统分类中的某一土纲或土类,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和理化性质,鉴别出其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通过检索系统依次检索、分类定名。  相似文献   

2.
豫南白浆化黄褐土系统分类及高级分类参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河南南部地区白浆化黄褐土的4个代表性土壤剖面进行检索,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属于淋溶土纲,湿润淋溶土亚纲、漂白湿润淋溶土土类及相应的亚类;并分别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制定的世界土壤图图例(FAO-UNESCO)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不同分类系统作出高级分类归属和参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诊断分类的特点出发,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土壤分类的目的、土壤系统分类的技术基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选取,诊断分类和土壤发生学原则及若干其它问题。同时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类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做了某些评议。认为在制定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时,一要借鉴外国特别是美国的经验,二要敢于打破我国现行分类的束缚,如此才能促进我国土壤分类工作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咏文  段萍  罗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2003-2004
结合中国土壤分类的历史沿革,通过比较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异同,分析中国土壤分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土壤分类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壤诊断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壤诊断分类研究概况,并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相比较,此外还结合黑龙江省的土壤情况,对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诊断分类做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6.
新疆平原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新疆土壤系统科学分类提供依据,分析了新疆平原土壤的分布特点,并根据成土条件,比较了新疆平原土壤在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中的地位、分类依据和名称差异,对在系统分类中出现的干旱表层、钙积土与荒漠土的区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冀北山地土壤发生学分类代表性土类一棕壤、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冀北山地通过野外剖面形态特征调查、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2个棕壤、3个褐土剖面的发生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通过检索确定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山地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3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同时探讨了该区5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初步拟定了5个土族、5个土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在大庆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大庆市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依据所积累掌握的大庆市土壤资料,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方法进行检索,建立了大庆市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系统。大庆市土壤可划分为均腐土土纲,新成土土纲,雏形土土纲,盐成土土纲,潜育土土纲共5个土纲,土纲往下续分了12个亚纲,20个土类,32个亚类。本文还研究了大庆市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以便于了解大庆市土壤系统分类以及对其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9.
江西1978土壤分类系统与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1978和FAO1990两种土壤分类系统分类依据的共性、联系,把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同中国1978土壤分类系统的土壤发生学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指标对照和转换,选择关键特性作为两种土壤分类系统衔接转换的依据,进行了江西省土壤分类系统(1978暂行草案)与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近似衔接对照转换,并应用于FAO-AEZ土地生产潜力模型中,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富铝化土壤的诊断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浙江省发育于不同母质上的15个富铝化土壤的诊断特性,并探讨了这些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可分属于3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4个亚纲、8个土类和11个亚类。后对土壤分类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工程改土对坡薄土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紫色坡薄地上实施的工程改立项目进行效益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坡薄上水土流失受到抑制,水热矛盾日趋协调,土壤养分状况改善,“陡薄瘦蚀旱”得到缓解,收到了形质兼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连续浸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铁、铜的形态组成及其与有效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铁主要以RES—Fe和R_2O_3—Fe形态存在;铜主要以RES—Cu形态存在,其次是FXC—Cu和R_2O_3—Cu。土壤中RES—Fe的相对含量旱地土壤高于水旱轮作土壤,而水旱轮作土壤又高于冬水田,R_2O_3—Fe、CA—Fe、OM—Fe都是旱地土壤低,冬水田最高。土壤中WS—Cu、EXC—Cu和ERMn—Cu三种形态含量:冬水田相对最高,水旱轮作次之,旱地最低。有效铁与CA-Fe和R_2O_3—Fe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冬水田供铁较充足,而旱地土壤易于缺铁。有效铜与EXC—Cu和ER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冬水田供铜较充足,旱土土壤则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三个自然保护区箭竹生长与土壤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冷箭竹在酸性、盐基饱和度小、土层深厚而石砾含量少的灰化土类上,生长良好;在石灰土类、土壤碱性、含CaCO_3、土层浅薄夹砾量高的土壤上,开花死亡。  相似文献   

14.
川西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山区土壤的开发利用是建立在对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的,而水土保持是开发利用山区土壤的前提和关键,经济植物土宜的研究则为土壤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效途径。本文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攀西干热河谷区的小区试验,研究了6个银合欢品种在干热河谷区生长的适应性。并测定和比较了2年生银合欢林地和相应荒地的土壤剖面性状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供试品种1号、2号和4号生长好,生物量高,而3号、5号和6号未能渡过旱季而枯死;银合欢种植2年后,土壤剖面性状发生了明显演变,有机质含量,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相应的荒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工程排水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良,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日趋协调,肥力水平显著提高,收到了形质兼改的明显效果。生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四川紫色土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四川紫色土中 3大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全N、全P、全K ,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测量数据的初步分析 ,探讨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上述 3大菌类的数量不受单一因子的影响和限制 ,不会因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的增减而有规律地升降。紫色土中微生物数量不仅与土壤养分有关 ,而且与土壤其它因素如水分、空气、酸碱性和与之相关的物理化学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二郎山森林土壤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郎山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是东、西部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其东、西坡土壤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东坡以黄壤为基带,向上依次是黄棕壤、棕壤、酸性棕壤或暗棕壤;西坡以黄褐土为基带,向上依次是棕壤、暗棕壤等。两坡土壤殊途同归,最后在山脊汇为漂灰土。文中简述了主要森林土壤类型的特征和特性。  相似文献   

19.
水旱轮作下的土壤锰素与锰肥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锰在植稻期间被大量还原为Mn~(21),从耕层淋失,因而冲积性水稻土全锰和有效锰低于其起源土壤(冲积土)。水旱轮作与土壤缺锰相关,但缺锰土壤必须同时具备石来性、轻质和水旱轮作的三个特征。小麦、大麦、厚皮菜、蚕豆、烟草、莴苣等对锰敏感,施锰有良好效果。缺锰土壤有效钾也较低,钾锰肥配施对小麦产量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乙醇胺掩蔽作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全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测土壤全钙,由于干扰因子多,准确度欠佳。土壤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煮后,加入氯化 和三乙醇胺,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准确度有较大提高,优于加氯化 、氯化 和氯化钠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