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规的组织分离,是先进行菇体表面消毒,即用01%的升汞溶液或75%的酒精溶液擦洗表面,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用无菌刀割取菇体内部组织,放入PDA培养基中。此法手续繁杂,所用药品较多,条件差的地方较难做到。用此方法分离金针菇菌种,成功率在50%左右,由...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的母种分离,一般是采用常规袋栽的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因菇体小,菌肉薄,柄中空,出菇时要求相对湿度大污染杂菌机会多,分离时用酒精消毒又使组织块受伤,所以分离成功率很低。为提高成功率,笔者采用现蕾后在无菌条件下套瓶法培养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于1995年1月各试验15支试管,成功率为86.7%和93.3%。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自轩 《食用菌》1995,17(1):10-11
金针菇母种分离由于其菇柄、菇盖小,接触外界面广,易粘上杂菌,且分离时用酒精消毒易使组织块、孢子受到伤害的特点,分离不易成功。对此笔者采用在克氏瓶和未开袋无菌条件下长成的子实体进行孢子和组织分离,成功率达90%以上,且菌丝生长迅速、洁白,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耳木分离,以往多是沿用升汞和无菌水冲洗消毒的办法,工序较繁不易掌握。用酒精擦洗耳木块表面进行消毒,操作简单成功率大。现简介如下: 1.选择耳木。在木耳盛产的季节选出耳旺盛,子实体大无病虫害的耳木1—2根,停止喷水充分晾干。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蘑菇疣孢霉病时,首先要分离和大量制作纯疣孢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现将其分离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疣孢霉菌的分离(一)组织分离法 选一个刚发病不久的病菇,去柄,用消毒过的剪刀剪菌盖上表皮10~15块.在培养皿中倒入 2/3体积的 0.1%升汞液,投入病菇块浸泡5分钟,不断用玻棒搅动.用镊子把消毒过的病菇块镊置培养皿内,倒入无菌水洗涤3次.用镊子把病菇块放在消毒过的滤纸上以吸干其表面水分.在培养皿中倒入1/3体积的PDA培养基,将消毒过的病菇块放入培养  相似文献   

6.
平菇用菇体组织分离和菇木分离制母种,菇体、菇木表面一般都先用0.1%升汞或75%酒精进行消毒。其实菇体、菇木表面消毒只能杀死部分杂菌,对于平菇这样的大型子实体,只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须对分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所接的母种杂菌感染率很低,成功率几乎达100%。现将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组织培养     
彻底及交叉感染,污染率高达80%左右。我室经多次表面消毒对比研究,筛选出一种最佳无籽西瓜表面消毒方法,共污染由80%下降到5%以下。具体做法:首先把无病无虫籽粒饱满的3倍体西瓜籽放到大试管中,用70%酒精浸3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放到10%漂白粉澄清液中浸种3小时,用无菌水冲洗4次,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取出来的种胚应放到0.l%的升汞(HgCl_2)溶液中浸5分钟  相似文献   

8.
杨淑荣  许广波 《食用菌》1996,18(6):12-12
食用菌生产菌种是关键,母种分离及扩繁是菌种制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母种分离方法的消毒处理需要将分离材料在0.1%~0.2%的升汞水中浸泡1分钟,而后用无菌水漂洗2次,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常在分离材料中留下残液,影响成活率。在母种扩繁过程中,左手拿2支试管,右手夹2个棉塞,还要拿一个接种铲,操作不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母种的分离及扩繁进行了改进。 一、材料及方法 (一)试验材料 种菇,菇木,解剖刀,接种耙,接种架,酒精灯,70%酒精,培养皿,玻璃铅笔,PDA培养基,原始母种。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菇类菌种组织培养复壮,将未喷水长至7成左右,菇形较好的菇采下,用75%酒精或其它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取菌盖与柄交界处一小块组织接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由于表面未杀死的部分杂菌渗入到组织内,所取组织易带杂菌,成功率低。 笔者将菇采下后,放在无菌接种箱内,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表面灭菌,正反两面各半小时,紫外线灯与菇之间的距离在40cm左右。灭菌后以菇的纵向将菇掰分开,用灭菌过的小尖镊子,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取菇菌柄与盖交界处一小块组织放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即可,操作简单,成功…  相似文献   

10.
胡梅  候军  胡公洛 《食用菌》2001,23(2):14-14
草菇的菌盖比较薄,进入成熟期到采收的时间短,而这个时候正值盛暑,如果待菌盖打开后再作分离,就容易遭受细菌的污染,我们提前到蛋形期分离,发现有菌丝萌发快,大大降低污染率的优点,而对结实性没有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菇 子实体进入蛋形期的末期,即外菌膜破裂而尚未裂开时采摘。选择形状端正。个儿大,上半部灰黑色而具有光泽的菇体作为分离材料采下。2 表面消毒 用自来水冲涮掉菇体基部的泥沙,然后用灭菌吸水纸将水吸干,再用脱脂棉本醮75%乙醇,在蛋形的子实体表面轻轻擦一遍。3 划破外菌幕 用剃须刀片将子实体顶…  相似文献   

11.
在收集蘑菇、草菇等有菌膜的食用菌的孢子时,一般是选取菌膜将破未破的种菇,用升汞溶液浸泡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装进孢子收集器,给以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并保持适当的透气性,进行培养、收集孢子。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采孢方法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因种菇的成熟度较低,培养收集孢子的时间较长(2~3天),且往往不能充分开伞弹射孢子,或只能弹射少量孢子。对于草菇,种菇甚至未充分开伞弹射孢子即已自溶腐烂,造成采孢失败。 (2)种菇的菌膜很薄,在消毒和洗涤时容易破裂,致使消毒液或洗涤水渗入菌褶,杀死孢子或引入杂菌,从而影响孢子的质量。 (3)种菇采下后,营养来源断绝,孢  相似文献   

12.
耳木分离,多沿用升汞和无菌水冲洗消毒的方法。这种方法工序较繁,不易掌握。我改用酒精擦洗耳木块表面消毒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体做法如下: 在木耳盛产季节,选出耳旺盛、子实体大、无病虫害的耳木1~2根,停止喷水,待耳木晾干后,削去树皮,用刀在耳基部下切取木块8cm~3,放入接种  相似文献   

13.
倒置显微镜单孢分离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孢分离是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常用技术。本文介绍一种直观、准确、快速的单孢分离方法,适合于各种食用菌的单孢分离。具体步骤如下: 1 种菇的孢子弹射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外表清洁、无病虫害的子实体。无菌膜的种类(如平菇、木耳、金针菇等)采八成熟的子实体,有菌膜的种类(如蘑菇、草菇、香菇等)采即将要破膜的子实体,用70%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切弃菌柄,菌褶朝下插在铁丝架上,放在垫有硫酸纸的培养皿(10cm)上,再放在垫有纱布的大号培养皿(16cm)里,用少量无菌水湿润纱布保持湿度,最后加盖玻璃钟罩。在适宜的温度下静置12~24小时,便可在硫酸纸上收集到大量的孢子。上述所有用具均需事先灭菌备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平菇产量、品质和抗性,我们从1984年起,以当地栽培表现较好的佛罗里达平菇为供试菌株,采用组织分离、尖端菌丝挑取提纯法进行纯化复壮,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了多点品比试验和高产栽培技术探索,初步结果表明以F—01比较理想,现简介如下:一、分离纯化供试菌株为佛罗里达平菇,从丹阳食用菌所引进。选择生长发育正常、菇形较大、无病虫害的七、八成熟子实体作分离种菇。母种培养基为PDA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95%、糖1%、过磷酸钙2%、石膏2%,另加3%土豆汁液;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98%、糖1%、石膏1%。于秋末冬初或初春将种菇用无菌纱布包好,在无菌箱内用酒精行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15.
杨自轩 《食用菌》1996,18(5):12-12
食用菌组织分离中,菇体表面通常采用75%酒精或0.1%升汞消毒,也有直接进行分离而不消毒的。前者较烦,条件差的地方药品也是个问题,且成功率大多只有70%;后者如菇生长环境脏,效果较差,甚至全失败。对此笔者经长时间试验表明,对平菇、草菇、香菇等较大型菇采用酒精灯、蜡烛、炉火等外焰进行瞬时表面消毒,不管在接种箱中还是在清洁静风环境中进行分离,效果都比前两者好,成功率达80%以上,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常规的孢子分离,往往用钟罩实行的,这种方法操作复杂,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简易的孢子分离技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先将一个注射器用牛皮纸包好,三角瓶装少许水放入高压锅内灭菌20分钟后,取出备用。另外选一袋菇形完整、菌柄短、菌盖厚约八、九分熟的作种菇放入按种箱内,此时出的菇正在释放孢子。用灭过菌的注射器吸取少许无菌水后,对着出菇袋迅速吸“气”,这样平菇孢子就会被吸入针筒,充分摇匀后注入有PDA培养  相似文献   

17.
陈绍军 《食用菌》2001,23(6):32-32
笔者将多孢子分离与组织分离有机结合 ,使退化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恢复。现简介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1 制备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 g,VB1微量 ,琼脂 18g。水 10 0 0 m L,p H值自然。按常规方法制试管斜面。2 选择种菇 选取生长健壮、八成熟 ,无病虫害的平菇一朵 ,用锋利小刀在其上切取菇形美观的菇肉组织一片待用。3 收集孢子及培养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 ,拨出斜面试管口的棉塞 ,用试管口从菇种菌褶处顶穿菇种片 ,使一小片菇种陷入管口以内 ,迅速塞好棉塞。于 2 4~ 2 6℃条件下恒温培养 6小时后…  相似文献   

18.
大田栽培平菇,一般多采用阳畦。在采收结束的畦床上连续种菇,往往会导致失败或减产,其主要原因是畦床内的残渣废料和死菇腐烂污染了畦床。为防止污染一般都是轮换地块或把原畦床内的废料清除掉,再用消毒药物杀虫灭菌后栽培。笔者近年来经过试验,探索出不换地块、不用消毒药物连续种菇的高产技术。现介绍如下: 栽培畦的埂高约20cm、畦床宽度与排水沟宽度各  相似文献   

19.
钟德山  朱娄 《食用菌》1994,(3):33-34
陈旧棉子壳生料栽平菇,在发菌期会出现污染,老菇房或栽培多年几经污染的环境,更令人担忧。一般生料栽培常在播种后10天左右,因大量霉菌污染而造成种菇失败。对菇房进行消毒,往往因条件不具备,难以做到彻底。改用熟料栽培,不但费工费燃料,增加成本,而且无法大量投料,生产规模受到限制。为此,笔者试用石灰水浸泡棉子壳、袋栽、室外地面掩埋发菌,避开发菌污染关,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试验环境及条件 (一)菇房 三间门朝南的菇房及40m~2庭院一间。菇房有8年种菇史,头两年春秋季用棉子壳生料压块室内栽平菇,均获好收成。第三年继续栽培,出现污染,以后逐趋严重。每次污染,都将污染块清除至室外;室内清扫,用石灰水冲洗消毒,再用常规法进行生料栽培,结果仍大量污染,以绿霉居多也有黑霉。说明菇房及环境已严重污染,难以进行生料栽培。  相似文献   

20.
在食用菌孢子分离过程中,大都使用钟罩法采集伞菌类孢子或悬钩法采集耳类孢子,这些方法所占体积大,操作较繁琐。近年来,我们摸索出了一种简便的孢子采集法,介绍如下: 取直径6cm或9cm的培养皿,包扎、高压蒸汽灭菌、烘干,再取比培养皿直径大点的滤纸或普通纸,在纸的中央剪一比菌盖略小的圆孔,灭菌、烘干备用。按常规收集孢子的标准采集种菇,将种菇放入无菌箱(室),切去菌柄,用75%的酒精作表面消毒,将菌盖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