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建立谷子突变体库,以便在谷子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种植的谷子品种‘长农35号’干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0.8%和1.0%甲磺酸乙酯(EMS)进行了诱变处理,试验共收获株型相关M1代突变体材料282份,其中,0.8%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00个单株,可分为10个组;1.0%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82个单株,可分为17个组。M1代成熟期株型相关性状突变体分析结果表明:1.0% EMS处理‘长农35号’所获突变体,在株高、穗下节粗、穗下第一节间粗和茎节数4个性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0.8%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对于‘长农35号’来讲,采用1.0% EMS进行诱变处理更有利于多类型大量突变单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抗早花烤烟新品系‘华烟06’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广东烟区生态条件并具备优质、适产、抗性好特点的烤烟新品种,2008-2009年在广东韶关烟区始兴产区烤烟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对新品系 ‘华烟06’和对照品种‘K326’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外观品质及内在质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华烟06’大田生长期稍长,有效叶片数多且显著高于‘K326’,虽中上等烟比例和烟叶内在质量2个品种相近,但‘华烟06’的烟叶产量和产值显著高于‘K326’。综合2个品种烟叶产量、质量和抗性来看,以‘华烟06’表现较好,可以在始兴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3.
12种砧木对‘巨峰’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2种新引进的抗寒砧木为试材(‘贝达’作对照),分析砧木对巨峰葡萄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在接穗果实产量上,‘山河1号’和‘河岸5号’砧上‘巨峰’果实产量极显著高于‘贝达’砧;在接穗果实品质上,通过比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花青苷含量来对各砧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各砧木上‘巨峰’葡萄产量和品质均好于‘贝达’砧或与‘贝达’砧相当,在生产上有替代‘贝达’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优质棉‘沧198’的高产简化配套技术,进一步明确多茎栽培对不同肥力、不同气候年型的适应性,2007-2009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常规株型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沧198’多茎株型的增产效果;分析纤维品质、成铃空间分布特点及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沧198’多茎株型在干旱或阴雨不同气候年型,均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增产幅度12.5%~22.1%;多茎株型成铃质量空间分布,下部1~4果枝结铃单铃重平均4.47 g,略低于常规株型4.70 g;上部13~14果枝成铃质量显著优于常规株型,单铃重提高14.5%,子指增加7.5%,衣分高6.6%;叶枝结铃平均单铃重为5.2 g,不仅高于主茎1~4果枝的结铃单铃重(4.47 g),也高于常规株型1~4果枝结铃的单铃重(4.70 g),纤维品质与常规株型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与常规株型相比,节省整枝用工62.5%,劳动用工投资减少18.0%,劳动效率提高1.37倍,经济效益提高39.6%。‘沧198’多茎株型主茎和叶枝协调发育,叶枝早摘心,解决叶枝铃小、吐絮晚、质量差的技术难题,不同气候年型、不同肥力条件均表现显著的增产效果,实现了高产优质、简化、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5.
‘蛇龙珠’亲缘关系鉴定在营养系选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所收集的烟台及周边地区具有典型差异的‘蛇龙珠’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并将其与‘赤霞珠’、‘品丽珠’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验证,为优良酿酒葡萄营养系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利用RAPD和PCR技术,对8个蛇龙珠营养系及‘赤霞珠’、‘品丽珠’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E-03、E-04、E-06、E-07和E-08之间没有差异,E-01、E-02、E-05之间有一定差别。‘蛇龙珠’各营养系与‘品丽珠’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与‘赤霞珠’较远。对‘蛇龙株’进行营养系筛选可缩小到4个营养系进行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6.
低氮胁迫下氮高效茄子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茄子不同品种耐低氮能力的差异,为耐低氮茄子品种的筛选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条件下,研究了4个茄子品种的茎粗、叶面积、株高、干重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以及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供氮相比,低氮胁迫条件下,供试品种的茎粗、叶面积、株高、干重、根冠比和氮素吸收效率大多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低氮胁迫条件下,‘快圆茄’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氮素吸收效率减少的幅度均最低,‘改良二苠茄’的茎粗、根冠比和地下部干重相对指数最大,‘超紫亮光’的各项指标相对指数最小,‘黑茄王’各项指标的相对指数居中。‘快圆茄’和‘改良二苠茄’属于氮高效品种,而‘超紫亮光’的耐低氮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7.
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各项遗传效应、关联性及其杂种优势表现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杂交红麻亲本和21个F1 代组合的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  相似文献   

8.
60Co辐照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号’、‘云澳51号’、‘云澳41号’、‘云澳58号’的种子以剂量率为10 Gy/h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40 Gy、120 Gy和200 Gy。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不同品种对辐照剂量的敏感性不同;较低剂量(40Gy)的60Co-γ射线辐照会显著提高品种‘云澳41号’的萌发率,而品种‘云澳57号’则对所有剂量的辐照均不敏感;随着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4个澳洲坚果品种的幼苗真叶长度、宽度和叶面积呈显著降低趋势;且60Co-γ射线辐照会使幼苗茎干变短、茎围增粗,其变化幅度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玉米高产品种的大量种植,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化肥用量也在增加,搞好玉米的生产与施肥是直接关系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此研究以‘辽单527’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料组合,对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施N 135.0~180.0 kg、P2O5 75.0~120.0 kg、K2O 90.0~120.0 kg,‘辽单527’的产量较高。不同肥料效应试验中,‘辽单527’处理间产量和处理间秃尖长度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辽单527’的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和钾肥效应试验中,‘辽单527’处理间百粒重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辽单527’的产量,其中,N4P4K2处理,‘辽单527’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番茄组培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番茄再生体系中无菌苗的苗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激素配比进行了优化。试验以‘浙杂905’、‘圣亚’和‘富丹’为材料。用番茄的茎段和子叶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出愈率、诱导率和不定芽生根情况进行差异比较。主要结果如下:选苗龄为4天的番茄幼苗。番茄子叶为外植体的最佳再生培养基配比为MSB5+3%蔗糖+0.6%琼脂+BA 2.0 mg/L+NAA 0.1 mg/L(pH5.8),‘浙杂905’、‘圣亚’和‘富丹’子叶的出愈率分别为97.00%、91.00%、86.00%,诱导率分别为64.67%、59%、53%。以番茄茎段为外植体的最佳再生培养基配比为MSB5+3%蔗糖+0.6%琼脂+BA 2.0 mg/L+NAA 0.2 mg/L(pH5.8),‘浙杂905’、‘圣亚’和‘富丹’茎段的出愈率分别为81.67%、76.00%、82.67%,诱导率分别为41.00%、48.67%、39.67%。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 +IBA 0.5 mg/L。通过试验对比得出,番茄再生体系中选用无菌苗的最佳苗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配比,子叶的再生能力要显著高于茎段。  相似文献   

11.
红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性状的基因定位,可促进红麻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的发展。本研究以埃及的阿联红麻与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福红992杂交,F1和F2自交衍生162个F2:3家系为材料,在笔者已完成的红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工作基础上,对红麻的叶柄色、叶形、花冠大小、花冠形状、后期茎色5个质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用Mapmaker/Exp 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后期茎色基因与叶柄色基因连锁,存在紧密的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为2.8 cM,定位于第5条连锁群;花冠大小与花冠形状这2个基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为14.7 cM,定位于第6条连锁群,叶型与花冠大小和花冠形状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2 cM 与23.5 cM,虽然都定位于第6条连锁群,但是否存在连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所获结果在红麻遗传学和育种学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分子辅助育种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重金属铅胁迫下红麻种子萌发期的生理响应,本研究设置了不同浓度的胁迫实验,测定了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本研究在铅胁迫作用下,SOD和CAT活性在不同品种表现为不一致变化趋势。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SOD活性在‘航优1号’中表现为先减少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在‘浙8310’和‘福红991’中表现为连续减少趋势,说明高浓度铅胁迫对红麻种子(除'H368'外)萌发期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浓度铅对红麻种子胁迫处理,‘H368’和‘航优1号’在萌发期CAT活性相对于对照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铅胁迫对红麻种子(‘浙8310’和‘福红991’)在萌发期CAT活性相对于对照有抑制作用。然而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不同品种的红麻种子在萌发期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航优1号’和‘福红991’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MDA含量增加,这说明红麻种子体内的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引起了膜脂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切花非洲菊在瓶插过程中出现的弯茎现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笔者以瓶插寿命短的非洲菊品种‘一点红’和瓶插寿命长的品种‘红地毯’为试材,通过徒手切片法和扫描电镜观察了2个品种花茎上、中和下域3个区域的解剖构造。结果表明:‘红地毯’花茎皮层厚度、维管束面积、导管数量和直径均大于‘一点红’,‘红地毯’花茎3个区域维管束排列都很紧密,中域及以下的部位与上域相比,导管直径差异显著,维管束面积的差异达极显著。‘一点红’花茎中域及以上区域的小维管束消失,维管束之间的间隙很大,并与下域维管束面积呈极显著差异,上域导管直径与中域及以下的部分的差异达极显著。因此,厚角组织多、维管束大且排列紧密、导管数量多且直径大是非洲菊瓶插寿命长的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14.
以来自湖北和湖南5个地区的21个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在四川泸县进行分家系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的观测和分析,进行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以期为红椿苗期优良家系选择及后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径变幅分别为14.33~55.50 cm和3.03~6.64 mm,不同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具有很好的家系选择基础。绝大部分家系的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家系苗生长较为均匀一致,对今后家系的选择和利用有利。21个家系中,以‘利川17号’生长最好,苗高和地径均最大,苗高和地径分别为51.90 cm和6.26 mm,遗传增益分别为43.08%和22.61%。21个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52和0.839,苗高受到的遗传调控更高。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利川17号’、‘宣恩10号’、‘宣恩20号’3个优等家系,入选率14.29%,苗高和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0.99%和18.27%。选择的3个家系选择差大,选择率低,遗传增益高,可为后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为明确境外辣木在云南元谋的适应性。对来自埃塞俄比亚、卢旺达、老挝和印度共6份辣木资源,进行了种子发芽和育苗移栽等研究,获得种子发芽率、成苗率,株高、茎粗、冠幅等。结果表明,供试的6份材料发芽率差异极显著,19-1(埃塞俄比亚)发芽率最高达83.33%,19-2(卢旺达)发芽率最低为5.33%;高成苗率的是19-2和19-1,分别为88.57%和85.67%,19-3(老挝)成苗率最低为29.26%;株高、茎粗的生长曲线均为“慢-快-慢”,冠幅生长曲线为“快-慢-快-慢”,其中,对照‘PKM1’株高、冠幅最大,分别为228.8 cm和144.86 cm,19-1茎最粗,直径为42.00 mm;鲜叶产量:CK>19-1>19-2>19-5>19-3>19-4,干叶产量:CK>19-1>19-2>19-5>19-4>19-3;种子产量:CK>19-3>19-5>19-4>19-2。初步得出19-1(埃塞俄比亚)是较好的叶用型种源,19-3(老挝)可作为果用型潜力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红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寻找最佳节水灌溉临界值,以红麻品种杂红99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长对红麻生长发育指标(叶片数、株高、茎粗和地上干物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红麻生长量,减缓了生长速度,且降低幅度与胁迫强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干旱胁迫后的红麻在复水后将会进行补偿性生长。与正常灌溉相比,短时(5d)的轻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65%)或中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45%)干旱胁迫不仅可以节水45%~73%,而且提高产量8%~14%,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445~3729元/hm2。但重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25%)或长时间(>15d)干旱胁迫降低了补偿效应甚至产生伤害。因此,从红麻生产的高产、高效出发,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45%作为红麻旺长期增产、增效的水分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17.
红麻光周期钝感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其正反交F1分析表明,开花期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周期敏感对光周期钝感为显性。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该组合的4个群体(P1、P2、F1和F2)联合分析发现,赞引1号的光周期钝感特性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1)控制,主效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8.2 d,遗传率为80.2%。该研究有助于红麻光周期钝感种质改良及主效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油用亚麻抗倒伏的肥料运筹措施,以‘陇亚11号’和‘定亚2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了钾肥(不施钾、52.5 kg K2O/hm2和105 kg K2O /hm2 3个水平)和硅肥(不施硅和90 kg SiO2/hm2 2个水平)用量对油用亚麻茎秆形态学、力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亚11号’的株高、重心高度及茎粗、壁厚、抗折力均显著大于‘定亚23号’,茎秆形态学及力学抗倒伏特性的综合影响下,‘陇亚11号’较‘定亚23号’倒伏率提高21.24%而产量降低9.43%。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施钾后茎粗、壁厚、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提高而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35%和9.34%。硅肥对茎秆形态学、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均无主效应,但硅肥与钾肥的互作使茎粗显著增加。抗倒伏指数与茎粗、壁厚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品种间的茎秆抗倒伏特性差异较大,施用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优化了茎秆机械性能,增强了油用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供钾量较低时,硅肥与钾肥对茎粗的互作正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玉米籽粒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在各个生长时期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本研究以‘浚单1538’、‘高玉1668’、‘浚单18’共3个不同玉米单交种为材料,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模型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籽粒含水量和脱水速率差异较明显,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籽粒含水量、整穗含水量和穗部叶片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上节和苞叶含水量有较强的正相关,与地上第三节和穗上节穿刺力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籽粒脱水速率与整穗脱水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第三节和穗部叶片脱水速率负相关性较强,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探针式水分测定仪测量玉米整穗含水量与烘干法水分数据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计算玉米籽粒真实水分读数的数学模型:y=1.565x-91.455 (R 2=0.63),优化了利用探针式水分测定仪进行籽粒含水量测定的方法,利用籽粒水分校正值分析籽粒脱水速率相关性状与烘干法结果基本一致。利用探针式水分测定仪测定茎秆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与烘干法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