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数级数模型、分割线段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来拟合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并用卡方临界值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可用于描述南方红豆杉群落乔木层种-多度分布格局;而Weibull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适合于灌木层种-多度关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对化防区、生防区、混防区3个不同类型美国杂交杏李园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动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防区中的天敌密度与生防区中的差异不显著,而生防区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生防区和混防区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平均密度和种类高于化防样田,表明化防区对天敌的影响很大。生防区和混防区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化防区,且随着农药使用水平的增强,美国杂交杏李园中占统治地位的天敌种群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的柑桔生防园与化防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生防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84种,主要以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为主;化防园32种,主要以害虫为主。生防园害虫优势种主要为桔皱叶刺瘿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天敌优势种主要为纽氏钝绥螨(A.newsami (Evans));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主要为几种跗线螨。化防园害虫优势种为黑刺粉虱、桔皱叶刺瘿螨、糠片蚧(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和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天敌没有明显优势种;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开始为跗线螨,随后不明显。化防园优势集中性高于生防园。生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后期均高于化防园,说明生防园释放胡瓜钝绥螨后,保护和恢复了生防园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陈和洞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研究了广州从化陈和洞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试图寻找某种适合的理论分布来预测物种多度分布形式,以拓宽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数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陈和洞自然保护区3个样地中胸径≥3 cm的乔木个体共有1 855株,林分平均密度为3 091株/hm2,其中,上库、上库南坡、上库山顶西坡的物种多度分别为648、366和841.以上3个样地的物种多度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上库、上库山顶西坡处的乔木林树种多度分布格局均遵从对数级数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上库南坡处的乔木树种遵从对数正态分布,但不遵从对数级数分布.总的来说,用对数分布模型描述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是基本可行的,同时采用"多度/频度"图解方式来探讨物种多度分布的对数分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长江农场有机稻田害虫与天敌群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防田、鸭稻田和自然观察圃为对照,对长江农场有机稻田的害虫与天敌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进行研究,用群落研究方法评价了有机稻主要害虫的生态控制效果;调查分析了有机稻区生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稻田天敌群落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稻生防田中,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效果优于化防田,天敌功能团丰盛度显著高于化防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特征值(H'、J和C)均反映出有机稻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优于化防田.有机稻田与四周生境天敌群落相似度高,表明稻田四周多样化植物背景的保留有利于稻田天敌的迁移和繁殖;冬季绿肥紫云英显著增加了稻田天敌多样性指数,为天敌越冬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王旭东 《农学学报》2022,12(11):11-13
覆草是果园生态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覆草园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果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清耕园相比,覆草园天敌数量显著较高,而且靠近麦田的覆草园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覆草园,覆草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明显;覆草桃园节肢动物的物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等都明显大于清耕桃园,而且苜蓿覆草桃园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三叶草覆草桃园。  相似文献   

7.
为制定创新合理的害虫管理方案提高杏园生态稳定性及经济效益,以北京延庆仁用杏主产区的杏园为例,研究了仁用杏园在3种管理模式(自然生草、间作黄芩、清耕)生态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害虫亚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和天敌亚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全年发生动态和特征。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园和间作黄芩园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自然生草园害虫数量最高,其次为清耕园,间作黄芩园最低;间作黄芩杏园的天敌比例最高,其次为清耕园和自然生草园。杏园间作黄芩管理模式可以吸引天敌,控制害虫数量,维护杏园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多样性水平比较高,接近山地季雨林的水平,其中,群落草本层的多样性水平最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较高.在5种不同的原生性森林群落类型中,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类型3(包石栎+锐齿槲栎+甜槠+多脉青冈-箬竹-求米草群丛)的最高。以类型4(甜楮-花竹+云和新木姜子-淡竹叶+莎草群丛)的最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以类型3(包石栎+锐齿槲栎+甜槠+多脉青冈-箬竹-求米草群丛)的最高,类型2(长叶石栎+多脉青冈-尾叶山茶-求米草群丛)的最低.植物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表明。分割线段模型中的序列一多度模型适宜于拟合乔木层物种与其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数级数分布模型适宜予拟台乔木层和灌木层;其a指数值较高,说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接近山地季雨林.分析表明,测定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时,如果仅用1~2个公式计算,可能台出现错误的结果。此外.提出了几何级数分布模型——极大值算法.  相似文献   

9.
福建兰科植物不同区域物种多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3个代表地区:ⅠA(ⅠA1南靖、ⅠA2戴云山、ⅠA3藤山)、ⅡB(ⅡB4梁野山、ⅡB5茫荡山)、ⅡC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物种多度模型对福建兰科植物3个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区内共有兰科植物67属164种,其中ⅠA有49属106种、ⅡB有36属70种、ⅡC有47属96种;运用物种多度模型拟合ⅠA、ⅡB、ⅡC区兰科植物,得出在3个区内兰科植物物种多度既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又符合对数正态分布;ⅠA、ⅡB、ⅡC三个区的兰科植物多度分布均不符合分割线段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杏李园生态系统天敌亚群落中,草蛉类的数量占优势,同时在绣线菊蚜大发生的5~7月,草蛉类、蜘蛛类种群密度较高,瓢虫类的关联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类,是绣线菊蚜的优势天敌种类,这三类共同控制了绣线菊蚜的数量.天敌与绣线菊蚜的同域效应高,对绣线菊蚜有较强的追随作用,抑制着绣线菊蚜种群数量的增长.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是美国杏李园内的瓢虫类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梅文化深厚的意蕴对梅花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梅花与园林要素结合,可形成"情"、"意"、"景"、"趣"交融的环境;此外,梅花与雪、月、鸟禽等结合,更能烘托梅花的清新明艳,提高园林审美情趣。在现代园林中,梅花应成为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物种多度分布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对数模型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物种多度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的乔木和灌木物种多度都遵从对散级数分布.  相似文献   

13.
李茶混交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8-3649,3659
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林分结构上,表现为李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水平方向上的交错和镶嵌性,较纯茶园复杂完善;在时间结构上,表现为李茶生长在时间上具有部分重叠和互补协调性;在茶树的生理特性上,间作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与纯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差别不大,而茶树的呼吸速率、蒸腾强度均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且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可见,李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树叶部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李树叶部几种常见病害,如李树红点病[Polystigma rubrum(Pers.)DC.]、穿孔病[Xan-thomonas pruni(Smith)Donson]、[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v.)Aderh]、李树斑点病[Alternaria sp.]及李树灰斑病[Phyllosticta sp.],并对其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对云南昭通不同类型苹果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调查。按管理模式分成3类,每类型果园选取5棵12枝新梢的20个叶片进行害虫定枝调查,天敌调查采用树上目测、树盘扫网和诱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管理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高于有机示范园和化学防治园;化学防治园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最低。三类果园天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天敌物种数和个体数有机示范园均大于常规管理园和化学防治园,益害比最高达1304。有机示范园的管理模式能较好的保护天敌,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也得到了很好得控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栗园害虫与天敌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按照营养关系和系统分类的方法,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每个亚群落分成不同的功能类群.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安徽栗园害虫与天敌178种,101科,植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9330,4~10月份为0.7903~0.9698,11月份最低,为0.1509;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0406,4~10月份为0.0202~0.1954,11月份最高,为0.8409;栗园总群落的优势集中性为0.2564,各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表现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栗园植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与总群落一致,呈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捕食类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动态基本上呈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依据梅花的花形、花色、花瓣及花萼器官的主要观赏特征 ,对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探梅”梅花专类园收集的 8个类型中的部分栽培品种进行随机取样调查 ,分析其观赏特性及观赏价值 ,为进一步探讨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