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早于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育苗生产发现,刺参浮游幼体并不是必须以单胞藻类作为主要饲料来源,采用以面包酵母为主、多种营养成分综合配制的饵料投喂刺参浮游幼体,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试验总结出取消单胞藻饵料培养环节,利用人工配制饵料培育刺参苗种的新技术。现将刺参育苗新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刺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在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每年因单细胞饵料供应不足造成育苗失败的厂家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加利福尼亚红刺参人工繁育技术,在显微镜下测定加利福尼亚红刺参受精卵、胚胎和幼体大小变化,观察加利福尼亚红刺参从受精卵到稚参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利用阴干法人工催产,可以顺利促进加利福尼亚红刺参排卵,受精率超过95%。加利福尼亚红刺参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原肠期、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几个阶段。在水温为14°C,盐度为30,pH为8.0条件下,受精卵在10~20 min后陆续出现极体,1 h后开始卵裂,1 d后进入旋转囊胚,2 d后进入原肠期,第4天进入耳状幼体初期;受精卵经历15 d后进入樽形幼体阶段,18 d后变态为稚参。加利福尼亚红刺参耳状幼体最大长度可达1125μm。加利福尼亚红刺参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仿刺参、糙海参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盛宝利 《河北渔业》2012,(1):45-45,59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堪称海参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尤其近几年,仿刺参养殖业更是迅猛发展,已成为山东和辽宁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仿刺参苗种人工繁育工作也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快速发展.目前仿刺参浮游幼体育苗阶段仍然需要培养单胞藻作为饵料,该过程任务繁重,且易受污染,造成饵料培养失败或饵料缺口,给育苗生产造成损失.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刺参育苗时间的不断提前,出现了单胞藻饵料培育难以与之同步、易老化等缺点,严重影响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花刺参育苗技术,对花刺参自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通过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在水温27~30℃及盐度33.0~35.0室内水泥池进行花刺参幼体培育。花刺参受精卵经5h发育成囊胚,7h进入旋转囊胚期,9h进入原肠期,31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10d的生长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20d变态为稚参。由结果可知,花刺参的幼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水体腔和胃部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水体腔和胃部发育良好,花刺参的健康状况则佳,有利于幼体的变态与存活。  相似文献   

6.
仇磊  姜国良 《齐鲁渔业》2006,23(6):33-34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属于楯手目(Aspido- chirota)、刺参科(Stichopodidae)、刺参属(stichopus)。刺参有明显的变态生活史,由受精卵卵裂经囊胚期→原肠期→小耳状幼虫→中耳状幼虫→大耳状幼虫→樽形幼虫→五触手幼虫→稚参→幼参→成参(廖玉麟, 2001)。其中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统称为耳状幼体。耳状幼体是刺参整个生命周期中短暂而唯一的一个浮游生活阶段,幼体浮游一般需10天左右,之后变态为樽形幼体改为底栖生活,浮游时期幼体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繁育特性,提高刺参育苗技术,在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了胚胎和幼体的大小及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水温22±0.5℃,盐度(30±0.5)‰、pH 7.8条件下,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可成功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卵经42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初耳状幼体,7d左右发育为大耳状幼体,体长为760.0~970.0μm;10d左右生长发育为樽形幼体,16d变态为稚参。  相似文献   

8.
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海产八珍"之首,是山东烟台重要的传统养殖品种。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烟台刺参产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刺参主产区。2018年烟台鲜参产量达到2.6万吨、占全国近1/6,苗种、养殖、加工、流通共实现产值150亿元,约占烟台渔业经济总产值的1/7,成为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的第一支柱产业。然而养殖业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造成了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其中耳状幼体烂胃病是育苗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常造成育苗生产失败。本文基于大量生产实践经验,阐释了刺参耳状幼体烂胃病的症状,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生态防控技术,以期为广大刺参养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冲  孙同秋  国俭文  张凯  尹琳琳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4):196-200, 205
为提高刺参育苗技术,通过人工催产,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刺参的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刺参从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在显微镜下测定了受精卵、胚胎和幼体的大小。试验结果: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其受精率达95%以上;在水温22℃、盐度30、pH 7.8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9 h发育成囊胚,12 h进入旋转囊胚期,22 h进入原肠期,42~48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经10 d的生长发育进入樽形幼体期,经16 d变态为稚参。结果表明,刺参幼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水体腔和胃部的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水体腔和胃部发育良好,有利于幼体的变态,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糙海参育苗技术,研究描述了糙海参从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在显微镜下测定了受精卵、胚胎和幼体的大小,确定了糙海参胚胎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其受精率为90%以上。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期、原肠期、初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等阶段;在平均水温29℃,平均盐度34条件下,糙海参受精卵经3 h发育形成囊胚,4 h进入旋转囊胚期,5 h进入原肠期,19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过7 d的生长与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15天变态为稚参。观察发现,多精入卵现象则会导致胚胎发育不正常,最终使胚胎发育停止并死亡。在糙海参幼体发育过程中,大耳状幼体期幼虫臂的大小及其球状体的形成均可作为判断其幼体发育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幼虫臂越大,球状体出现率越高,其幼虫的变态率和成活率也越高。对比发现,位于糙海参尾部的突出结构——尾突,为仿刺参和新西兰刺参所没有,这一结构差异同时导致了其骨片位置也不同;并且,糙海参胚胎和幼体与其他种类的海参在发育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是继对虾、贝类工厂化人工育苗之后,又一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的全人工育苗。由于工厂化河蟹育苗与对虾、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在生产工艺流程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对河蟹育苗工厂的供水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一万m‘水体(即河蟹育苗池总容水量)河蟹育苗工厂的生产实践.谈一下供水、供热、供气设计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海水供水系统设计1.l海水最大供水量确定河蟹幼体的发育主要经过蚤状幼体l~5期,到大眼幼体即可上市销售。幼体发育前期,一般不换水,从蚤状幼体第3期开始换水,换水量为地水的25…  相似文献   

12.
<正>刺参人工育苗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功突破,从亲参选择、性腺发育规律,产卵、受精的技术处理到刺参幼体各发育阶段及稚参培育的技术措施及饵料种类的最佳选择,培育水环境的理化因子对幼体、稚参的影响,幼体及稚参病害防治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13.
在刺参育苗过程中存在两大死亡高峰,能否防止和避免这两大死亡高峰的出现是刺参育苗成败的关键。一、耳状幼体的“烂胃”——第一死亡高峰“烂胃”主要发生在大耳期,开始往往幼体的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模糊不清,进而萎缩变形,严重时整个胃溃烂破碎,绝大部分幼体在变态中死亡。预防措施有:①饵料品质不佳、饵料生物老化或被污染、饵料营养单一等都会造成耳状幼体的“烂胃”,所以,在选择饵料生物时一定要选优质饵料,禁止投喂老化、被污染、密度过小、质量低劣的饵料生物,饵料品种最好选择角毛藻和盐藻,也可以搭配一定数量的硅藻,慎重投…  相似文献   

14.
盐藻(Dunaliella SP.),是我国分离培养的海水单胞藻类中的一种,是一种嗜盐性强、并能游动的海产团藻类,也是刺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最喜食的优良饵料。每年在海参人工育苗盛期(7月中上旬-8月末),及海参幼体大量摄食的时候,由于受高温影响,各种大小类型的敌害生物开始大量繁生,  相似文献   

15.
刺参耳状幼体体长遗传力的估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 Selenka)耳状幼体初中期体长的遗传力.实验中的30个亲参来自人工养殖的成体刺参群体,亲本交配采用巢式不平衡设计,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8个半同胞家系和22个全同胞家系.在耳状幼体初期和中期,每个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40~70个后代个体体长.利用SAS软件的GL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估算体长遗传力.分析结果显示,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P<0.05),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P<0.05).基于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计算的狭义遗传力是刺参耳状幼体初中期体长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估计值分别为0.74和0.75.结果表明,基于刺参耳状幼体体长的加性遗传方差较大,选择育种对于刺参幼体早期生长的改良具有较大的潜力.[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78-383]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生产中从溞状幼体培育成大眼幼体期间的有关攝食食性、育苗管理技术及其防病害等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密度育苗生产工艺能在4m~3水体中培育出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416800吸,为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我们了解国内外在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中,从溞状幼体培育成大眼幼体这一节段的出苗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正刺参人工育苗技术是指从亲参的选择、运输、蓄养、诱导排放精卵、授精、幼体培育至成为种苗的过程。本文主要从亲参的选择、亲参的运输、亲参的蓄养、产卵与孵化及刺参的苗种培育技术方面介绍,此技术方法仅供刺参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一、亲参的选择1.抓捕时间的选择辽宁地区刺参的自然成熟时间是每年的5月中下旬,具体情况要看水温的回升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刺参工厂化育苗快速发展,但由于管理水平和相关工艺还不够成熟,阻碍了该产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参苗密度大、幼体排泄物及残饵积累等原因使育苗水体一直处于高负载状态,水环境逐渐恶化,pH值逐渐降低,危害稚参健康生长。该种情况通常采用加大换水量来改善,然而过量的换水会使育苗环境波动,造成稚参摄食减量,对其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9.
(续上期)1 9 海胆育苗常用的设施与器材海胆的人工育苗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浮游幼体培育和稚海胆培育两个不同的培育阶段,两阶段使用的设施、器材以及培育方法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浮游幼体阶段的培育方法和设施器材与海参的前期培育相似,稚海胆阶段的培育方法和设施器材与鲍的  相似文献   

20.
仿刺参幼体烂胃病及其致病原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山东、辽宁两省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期间的5-7月,耳状幼体易发生一种以胃壁增厚、萎缩、溃烂为主要特征的“烂胃病”。从患烂胃病的耳状幼体中分离到1株细菌LW-1,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通过API半自动化鉴定和常规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表明,LW-1具有弧菌属的特征,其表型特征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相似。对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菌株LW-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8%。菌株LW-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并视为耳状幼体烂胃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对多起仿刺参苗期烂胃病的调查研究表明,烂胃病病原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与投喂老化腐败的单胞藻饵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