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志华 《淡水渔业》2005,35(2):42-43
为了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制约淡水石斑鱼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瓶颈"苗种问题,笔者于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制约淡水石斑鱼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瓶颈”一苗种问题,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1996年引入广东、广西等地.其体色鲜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且易于饲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近年来引起国内水产者的重视,其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2001年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引进苗种1万尾进行试养,并利用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鱼种培育试验,现将工厂化培育鱼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率先采用循环水系统开展了云纹石斑鱼的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结果显示,在莱州明波养殖基地选用的平均体重50 g/尾规格的云纹石斑鱼苗种10万尾,在水温22~ 25℃、盐度28~31、pH7.8~ 8.2的水环境条件下,经12个月培育,长成平均体重为0.65 kg/尾的商品鱼,平均单尾月增重50 g,成活率93.5%;共收获成鱼9.35万尾,单产49.9 kg/m3.本研究为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正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隶属于科、石斑鱼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以及日本南部等地,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水产养殖中一种经济价值高的品种。长期以来,赤点石斑鱼养殖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采捕,因被过度捕捞,野生资源和养殖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试验对亲本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并对苗种在开口阶段就加强营养,以提高育苗成活率,旨在为赤点石斑鱼实现工厂化养殖提供苗种来源。  相似文献   

6.
正淡水石斑鱼是从中美洲引进养殖的鱼类,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已经逐渐推广养殖。通常,采用土塘作为繁殖和培育池来进行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工作。淡水石斑鱼成鱼在繁殖过程中有打窝的习性,对塘底有破坏作用。另外,繁育出的苗种在土塘进行培育,由于规格大小不一,互相残杀,不便管理。同时,淡水石斑鱼苗的饵料选择和水质管理也影响苗种的成  相似文献   

7.
斜带石斑鱼(Epimephelus coioides)俗称"青斑"、"点带石斑",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与日俱增,近几年东山县斜带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苗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适合池塘成鱼养殖的大规格种苗(体长10~15cm)更是供不应求,且价格居高不下.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节省斜带石斑鱼苗在室内工厂化中间培育的生产成本,笔者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2日在东山县采用保温棚进行斜带石斑鱼苗种的中间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龙虎斑为棕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品种,因其表面布满珍珠形状的黑褐色斑点而得名。通过远缘杂交,龙虎斑遗传了两种亲鱼的优良性状,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成为推动石斑鱼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苗种培育和规模化生产技术不成熟,严重影响了龙虎斑养殖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研究并总结了龙虎斑苗种的工厂化培育技术,旨在为龙虎斑工厂化培育科学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数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从淡水石斑鱼亲鱼繁殖技术、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和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这三方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北方地区淡水石斑鱼苗种生产技术。淡水石斑鱼,学名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rnanaguense),又称花老虎、美洲虎鲷等,属鲈形目(Perciformes),隆头鱼亚目(Labroidei),慈鲷科(Cichlidae),丽体鱼属(Cichlasoma),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  相似文献   

10.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俗称草斑、油斑,属鲈形目、石斑鱼属,为冷暖水性(适应水温5~32℃)礁栖鱼类,其肉味鲜美、是海水石斑鱼类中的极品。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适应于池塘、网箱和室内水泥池工厂化等养殖。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的重要发展养殖对象。有关云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至今尚未见到报道。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健康育苗技术的试验探索,取得显著的成效。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澳洲龙纹斑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鱼苗培养阶段,普遍存在成活率过低、饵料投喂不当、培育池管理不规范、病害得不到及时合理的防治等问题。为解决养殖过程中的苗种培育问题,本文对澳洲龙纹斑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整理总结,以期为澳洲龙纹斑的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一、工厂化苗种培育设施长江渔歌渔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建设了10600米~2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包含一个  相似文献   

12.
刘金保  李娟 《内陆水产》2006,31(9):13-14
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rcoo),又称宝石鲈、宝石斑。因鱼体两侧有1个-2个甚至多个黑色晶莹的椭圆形斑块及零星分布的小斑块、形似镶嵌在鱼体上的美丽宝石而得名,是我国近年来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为获得本公司工厂化循环水生态养殖所需的较大规格苗种,探索高度集约化中间培育技术,笔者于2006年6月11日-6月26日进行了本试验,并初获成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l996年开始和德国FISKO公司合作开展鲟鱼的工厂化养殖,从德国引进一套集电子、生物、机械为一体的工厂化苗种培育设备。经过几年的试验,掌握了鲟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是青海湖中唯一的经济鱼类。近年来青海湖裸鲤苗种培育工作由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步转型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青海湖裸鲤一龄苗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面积共15000米~2,每个车间由7个独立的循环水系统构成,每个系统拥有配套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利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进行鞍带石斑鱼的曲种培育试验,探索鞍带石斑鱼室外大水体育苗技术,提高育苗生产的稳定性和培育健康苗种,缓解当前鞍带石斑鱼养殖苗种匮乏问题。现将育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成本及其构成,依据典型的北方循环水养殖工艺和设施配套以及养殖企业的经验数据和费用支出情况,分别测算了养殖单产为30 kg/m~2、40 kg/m~2和存活率为60%、70%、80%时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成本及其构成。养殖单产和存活率能显著影响养殖成本,养殖单产30 kg/m~2、存活率60%时的养殖成本为55.80元/kg,单产40 kg/m~2、存活率80%时的养殖成本为45.07元/kg。苗种、饲料、人工、水电、折旧费用是构成养殖主要成本,占总费用的88%~90%。提高存活率可以显著减少单位苗种成本,存活率从60%提高到80%,苗种成本由12.5元/kg降低到9.385元/kg。而提高单位产量可以减少人工、水电、折旧、管理、防疫、液氧等分摊成本,单位产量从30 kg/m~2提高到40 kg/m~2,总分摊成本从29.9元/kg降低到22.48元/kg。本研究可为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2009,(8):32-32
一个3000m^2的厂房里,安放着16个呈圆柱状、每个直径5.5m的玻璃缸,一条条青石斑鱼在缸内深约1-3m的“海水”中欢快地游着……经多次试验,绍兴市鸿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青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淡化养殖项目获得成功,结束了浙江省淡水地区不能养殖海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林浩然 《福建水产》2012,34(1):1-10
石斑鱼是驰名世界的名贵海产鱼类,是中国南方沿海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海水养殖业的主要对象,经济价值巨大。中国石斑鱼类养殖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进入21世纪,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围绕石斑鱼苗种繁育和养殖产业化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其生殖调控、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病害防治、种质分析、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集成创新,建立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实现了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和自养自足,从而带动石斑鱼养殖产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渔业基本内涵为目标,改革和提升传统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链上的各项技术,包括:(1)优化苗种人工繁育技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苗种质量;(2)培育抗逆、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3)配制高效、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4)建立病害检测和防控新技术和研制主要疾病的特异性疫苗;(5)建立高效、低碳、节能的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模式;(6)加强石斑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为石斑鱼养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集约化与工程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文华 《福建水产》2013,(5):386-390
采用分级微生物净化、曝气增氧、有效控温等循环水养殖系统对菲律宾鳗鲡进行苗种培育试验.鳗苗放养密度为3 000尾/m2和3 050尾/m2,约为传统模式的5~6倍.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7~30℃范围内,对个体体重0.15~0.20 g(平均0.17g)的菲律宾鳗鲡苗进行培育,经过71d培育,个体平均体重为2.95 g,增重17.7倍,日均增加重量0.04g,鳗苗养殖成活率达到98.81%,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水蚯蚓饲料系数7.14.试验表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适用于菲律宾鳗苗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优点,为开发新的鳗鲡养殖品种及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