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于稻秸秆资源丰富的中国南方地区工厂化生产栽培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和育种的亲本菌株,比较了AS2796、W192、W2000、8301、8302、J5、A15共7个双孢蘑菇菌株分别在稻秸秆为主要培养基质和麦秸秆为主要培养基质的条件下的出菇时间和产量等方面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稻秸秆基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和J5出菇最早,A15出菇最慢;白色菌株8301产量最高,棕色菌株8302和J5产量最低; 8302、W192和AS2796菇型较好、菌盖较厚,8302和J5菇质最好。综合分析认为,白色菌株8301、W2000和W192是较为适合的栽培菌株和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2.
试验收集了10株国内外棕色蘑菇主栽品种,对比分析了各菌株在母种中的菌丝生长情况,并通过出菇试验,比较了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10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但其子实体极易开伞,商品性状较差,产量不高。而9号菌株产量最高,达到12.213 kg/m2,生物学转化率65.0%,其菌丝生长速度仅次于10号,为0.4 cm/天,其子实体菇型中等大、均一度好、柄偏短、柄粗度适中、颜色偏深,商品性状良好,是一株较好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灰树花菌株的栽培表现,筛选适宜桂南地区种植的灰树花优良菌株.[方法]采用常规覆土方式栽培11个灰树花菌株,调查其母种阶段菌丝的生长特性和栽培阶段的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各菌株的整体表现.[结果]各灰树花菌株母种阶段菌丝的生长特性和栽培阶段的部分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在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综合状况最佳的是迁4和小黑汀,在栽培基质和栽培袋中菌丝生长状况综合表现最佳的是H21和迁4,且原基形成状况较优;原基形成时间、第1茬和第2茬菇采收时间最短的是小黑汀,分别为60.33、85.67和141.33 d,产量适中;第1茬产量和干重、整体产量和干重最高的是迁4,分别为203.85和20.39 g/袋、296.54和28.54 g/袋;除H1、庆灰151、庆灰152、微和林一直未形成子实体外,其他菌株均能形成子实体,其中H21、迁3、迁4和小黑汀能形成两茬子实体且耐9.2℃低温和31.0℃高温;出菇率最高的是H21、迁4和小黑汀,两茬出菇率均达100.0%.[结论]迁4和小黑汀菌株在PDA培养基、栽培基质和栽培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出菇率、出菇茬数、耐温性、出菇周期及产量等均较优,可作为桂南地区优先选用的早出菇短周期和高产灰树花菌株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单孢子分离方法选育的菌株,生长速率一般大于常规菌株。单孢子菌株按生长形态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类型、菌丝密集、气生菌丝较多类型,菌丝稀疏、气生菌丝少、匍匐生长类型。从各类型菌株的出菇情况看,出菇时间较母株稍迟,但菇体结实。单孢子菌株的产量变化较大,从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并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可筛选出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在菇房智能化调控模式下生长的双孢蘑菇菌株,特进行了相关双孢蘑菇菌株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192"和"W2000"这两个双孢蘑菇菌株的产量较高且集中,子实体性状优良,比较适合在智能化调控的菇房内生产。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7号菌株(龙海3号)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旺盛,单瓶产量达343g,菌盖平均直径为3.98cm,菌柄平均长为13.02cm,菌柄平均直径为4.23cm,生物学转化率为57.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交配因子发生重组对食用菌发育的影响,探讨自交能否用于选育无孢/少孢食用菌品种。[方法]选用杨柳田头菇菌株YAASM0711为自交材料,以单核菌株生长速度为指标定向的选择了6种自交组合,对其自交F1代群体的质量性状(颜色、畸形、生长特性)、数量性状(形状、产量、大小、数目)以及交配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交配因子发生重组的单孢菌株自交后,后代群体遗传分化严重,大多数菌株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与农艺性状降低,从出菇形状上表现型分为正常菇和不正常出菇(形成畸形菇、无孢或少孢、不出菇),其中18%表现为超亲,对于超亲菌株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自交子代群体中的优势菌株加以利用。[结论]控制单孢生长速度快慢的基因与交配因子是连锁的,通过交配型与生长速度相关性筛选出发生交配因子重组的单孢菌株,交配出菇研究得出与孢子缺失或少孢发育相关的基因是隐性的,自交不仅可以得到与食用菌发育缺陷相关的基因材料,还可以选育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无孢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8.
李德智 《吉林农业》2005,(11):31-31
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  相似文献   

9.
林杰  林莫翎 《福建农业》2007,(11):20-21
纵观蘑菇的栽培研究史,从国外到国内,近年来已有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大家知道,同一蘑菇子实体所产生的担孢子,它们在菌落特征、菌丝性状、生长快慢、出菇迟早、潮次多寡、产量高低、菇形大小均有明显差异,不同子实体所产生的孢子,其差异也就更大了。而这些差异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与兴趣。我国蘑菇栽培史虽不长久,但对双孢蘑菇的研究并不逊色。国内大多学者与栽培者,将双孢蘑菇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关系,采用不同含水量的覆土(60%、65%、70%、75%)栽培双孢蘑菇,研究双孢蘑菇的产量、质量以及采收期间覆土层、培养料层的失水量和用于子实体生长、蒸发作用的水分比例。结果表明: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998;提高覆土含水量,可增加一潮菇子实体的单重,以及二潮菇和三潮菇子实体含水量;覆土层提供了采收期间21%—49%的水分,培养料层提供了51%—79%的水分,提高覆土含水量可以增加覆土层提供的水分比例;提高覆土含水量所导致的蘑菇产量增加不仅是因为覆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培养料的水分及养分利用。覆土层和培养料层提供的水分,除了用于子实体生长,还有约50%的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种植蘑菇的主要品种是双孢蘑菇,多属中低温型菌株,不适合南方春、夏季栽培.我所从1998年开始对属四孢蘑菇Ag-H1、Ag-H2(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品种进行培养观察和栽培试验,表明这两个菌株子实体耐高温,出菇快(30~40天),产量高,平均单产7.5~10kg/m2,菇质优、耐储运,适合广西等南方省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蛋白添加剂对双孢蘑菇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蛋白添加剂对双孢菇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为工厂化双孢蘑菇蛋白添加剂的开发、应用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豆粕(SM)、膨化大豆(ES)、玉米蛋白(CP)和羽毛粉(FM)4种单一蛋白原料为添加剂,以1种蛋白型商业添加剂MCSubstradd?(MCS)作为阳性对照、无添加剂为空白对照(CTL),添加剂的使用量根据其蛋白含量决定,蛋白添加量占发酵料的0.5%。覆土前,添加剂与新鲜3次发酵料混合,栽培菌株为W192,按照工厂化栽培工艺进行菇房管理,采收三潮蘑菇。参照UPOV测定子实体产量、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单菇重量、硬度等农艺性状;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结果】SM、ES、CP均能有效提高蘑菇产量。4个试验组中,CP组总产量最高,达到35.24 kg·m-2,较CTL组增产24.26%,生物学效率达到105.98%,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和CTL组,略高于MCS组。每t培养料中添加剂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显示,CP组增收最高,为785.23元。SM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三潮菇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48.72%、35.09%和16.19%,接近MCS组缓释效果。ES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第一、二潮蘑菇的硬度品质。5种蛋白添加剂均显著提高3个潮次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含量最高的3种氨基酸均分别为葡萄糖(Glu)、缬氨酸(Val)和天冬氨酸(Asp)。添加FM和CP能显著提高蘑菇子实体的呈味氨基酸含量,提升蘑菇的风味和口感。【结论】蛋白添加剂均可以有效提高蘑菇产量,对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影响存在特异性。综合多种添加剂原料的特异性优势,开发复合、缓释型添加剂,实现双孢蘑菇优质高产,是今后双孢蘑菇添加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草炭覆土与砻糠河泥覆土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双孢蘑菇草炭覆土与砻糠河泥覆土进行蘑菇菌丝生长、产量、外观形态及效益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草炭覆土蘑菇出菇早,菌丝徒长少,菇形好,效益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2号菌株(杏韩)和24号菌株(广杏)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试材,对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子实体数及单菇重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F1代性状广泛分离,大部分性状平均值低于亲中值,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但后代性状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均盖径的变异系数(38.86%)和均单菇重的变异系数(30.31%)较大,说明其遗传潜能较大.(2)杂交后代菌丝生长速度与单产无显著相关性,现原基时间与产量成正相关性,菇峰期与生物学效率极显著负相关.(3)F82菌株子实体单产最高(186.0 g)显著高于双亲,其生物转化率达到66.4%.  相似文献   

15.
棉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棉秆能否用于栽培双孢蘑菇,不同类型菇房(砖砌房和简易草棚房)栽培双孢蘑菇对其产量影响为目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棉秆做原料,麦秸为对照,设计了8个原料配方试验,在砖砌和简易草棚两种菇房中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用棉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率快,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提前,出菇期集中,且当棉秆用量一定时,牛粪和鸡粪同时施用对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比单纯施用牛粪效果更好。棉秆和粪肥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棉秆是双孢蘑菇的优质栽培料且在砖砌房比简易草棚房中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冷凉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原材料的选择、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隧道发酵工艺、菇房和机械设备消毒、上料和播种、菌丝培养、拌土与覆土、降温催蕾、出菇管理及采收、撤料等方面总结了高海拔冷凉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薄皮菇的形成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喷水次数多,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  相似文献   

18.
香菇9608与一株野生香菇单双杂交及优良杂交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杂交选育出菇早、产量高、菇形好、硬度大的香菇优良菌株。[方法]以香菇9608和野生香菇菌株FP作为杂交亲本,经单孢分离获取9608不同核相的单核菌株,与野生香菇菌株进行单双杂交,获得杂交菌株,对其进行常规栽培,测定农艺性状,筛选优良菌株。[结果](1)27株杂交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长势及生长指数差异显著(P0.05),仅1株生长指数大于2个亲本,有10株生长指数处于2个亲本之间;(2)有24株杂交菌株正常出菇,其子实体形成时间及温度差异较大,19株杂交菌株的子实体形成时间比双亲短,其子实体形成温度均高于2个亲本,其中8株于60 d内形成子实体;(3)不同菌株的产量差异显著,有16株子实体产量超过双亲;(4)成菇数量、单菇质量及菇形差异较大,其中D97FP的成菇数量最多,D106FP和D81FP单菇质量优于亲本,D111FP的菌盖厚度最大,D170FP菌盖直径最大,D21FP的菌柄最短,D178FP菌柄直径最小;(5)不同菌株的菌盖硬度差异显著,18株杂交菌株中,有17株菌盖硬度大于亲本;(6)D100FP和D97FP的选择指数较大,并且与亲本均有拮抗现象。[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育种方法有效,筛选优良菌株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筛选出的优良菌株(D100FP和D97FP)具备出菇早、产量高、硬度大等诸多优点,可为香菇生产及菌种选育提供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1.薄皮菇的成因厦对策 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跟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由于喷水轻、喷水次数多、调水快,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菇房内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子实体结在细土表层.根基浅.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香菇(L.giganteus Berk.)、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r.)Sing.]、蘑菇[A.bisporus(Large)Sing.]、平菇[P.ostreatus(Jacq.:Fr.)Kummer]4种子实体水煮液对香菇、金针菇、蘑菇、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子实体含量为166.7 g/L的平菇子实体水煮液对蘑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子实体含量为33.3 g/L的香菇子实体水煮液对香菇、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结果还表明,除香菇菌丝外,金针菇子实体水煮液对其它3个菌种丝的生长速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菌丝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