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3个时间节点桉杂种亲本特点和评价子代生长及形质指标的变化,选择不同时间节点的优良家系/单株。【方法】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家系/单株坐标综合法,分析连山林场测定林112杂种家系和2个对照无性系在3个时间节点的性状变化,评价树种、家系及单株的性状变化及差异。【结果】各个节点不同性状在杂种家系、家系与区组交互效应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11年生平均单株蓄积加1或2倍标准差为选择指标筛选生长优良家系,分别20个和3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与5年生时不同;不同林龄生长性状存在相关关系,干形与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早期耐寒性与3年生生长存在极显著相关;以11年生生长和形质指标进行坐标综合法家系分类,优、中和差各有22、68和22个家系入选,其中22个优良家系中以尾叶桉、邓恩桉和巨桉为母本分别有14、5和3个家系,优良家系以巨桉和赤桉为父本分别8和4个;杂种家系单株选择中小于DH3229最优单株得分值(0.203 2)的共有46株,其中54号尾巨桉家系有3株入选,另有9个家系各有2株入选,入选46株优树分属10个家系,其中7个家系属于巨桉子代。【结论】通过性状选择可以获得不同时间节点下...  相似文献   

2.
运用BLUP模型对不同林龄尾叶桉家系进行家系和个体遗传值评估,同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林龄家系遗传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随着林龄的增大,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上均呈现先缓慢增大、后逐步变小的趋势。早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尾叶桉家系选择可从第3年开始。根据主成分分析获得综合性状权重,利用秩次排名得分,选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对 13个尾叶桉×细叶桉杂种、10个尾叶桉×赤桉杂种、1个尾叶桉× (尾叶桉×细叶桉 )杂种、1个尾叶桉种内控制授粉子代、5个尾叶桉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和 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自由授粉子代的比较研究表明 ,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均达 0 0 1显著水平。选择出优良杂种和子代 14个以及优良单株 12株。优良单株可以作为无性系比较试验的材料 ,优良杂种的优良单株可以用于建立下一世代的育种群体。这为优良杂种单株的无性系化和进一步的桉树杂交育种提供了有效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4.
桉树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简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桉树杂交育种工作的情况及成果。在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的指导下,选择31株尾叶桉优树作母本,选择细叶桉、赤桉和刚果12号桉等13个树种72株优树以及3个杂种的5株优树和尾叶桉6株树作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已获得种间杂种405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20个。建立杂种比较试验林23片计12.53hm^2,参试杂种186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4个。已选育出优良杂种组合51个、优良尾叶桉全同胞家系3个,优良杂种单株141株、优良尾叶桉单株7株,部分优良单株已作为无性系进行鉴定,初步选育出优良杂种无性系21个。同时,还选育出3株尾叶桉雄性不育株。试验为桉树生产用种的良种化和更高世代的育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尾叶桉与巨桉杂种F 1多年度的生长性状,估算其遗传参数,开展优良杂交组合及杂种优良单株选择,为桉树亲本选配和杂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与巨桉6×6析因交配F 1代杂种为材料,应用ASReml-R软件估算1、2、4.5、8.3和10.3年生时生长性状的遗传力、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亲本效应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计算每个杂交组合单株材积的平均值,以所有组合的平均值+标准差为标准进行优良杂交组合选择;基于所有单株的材积,采用平均值+2倍标准差(标准Ⅰ)和平均值+3倍标准差(标准Ⅱ)2个标准进行杂种优良单株选择。【结果】尾巨桉F 1代杂种在各年龄时的生长表现均优于对照尾叶桉亲本自由授粉子代。每个年份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 P <0.01)或显著( P <0.05)差异,在区组间差异不显著。1年生和2年生时杂种各生长性状的母本加性方差分量低于父本加性方差分量, 4.5年生时父、母本加性方差分量较为接近,8.3和10.3年生时母本加性方差分量则高于父本加性方差分量。随年龄的增长,杂种的树高和胸径单株遗传力呈现由中度至低度遗传控制的变化趋势,杂种家系遗传力呈现高—中—低度遗传控制的趋势,且杂种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显性方差与加性方差的比值则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年-年和性状-性状双变量遗传、表型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5年生时,母本U21及父本G8的一般杂交力(GHA)最高,U21×G5组合的特殊杂交力(SHA)最高;8.3年生时,母本U21及父本G19的GHA最高,U2×G19的SHA最高。【结论】尾巨桉F 1杂种1~2年生时父本效应大于母本效应,且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4.5年生时父、母本效应对杂种生长的贡献率相当,8.3~10.3年生时杂种的母本效应大于父本效应,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同时评选出7个优良杂种,筛选出1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并依据标准Ⅰ、Ⅱ分别选出40株和16株优树,为今后大规模人工制种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亲本材料和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7.
尾叶桉、杂交桉无性系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三门江林场参试的6个无性系分别来自巨尾桉(E.grandis)、尾赤桉(E.urophylla×E.camaldulensis)、柳窿桉(E.saligna×E.exserta)等3个杂交种和1个尾叶桉(E.urophylla)纯种,均有较高的生长水平,林龄44个月时它们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到31.34 m3/hm2,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从林龄8个月到44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但以造林编号为3(巨尾桉)、5(巨尾桉)、4(尾叶桉)的无性系生长较好;另外,无性系生长稳定性高,早期选择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BLUP模型对一年生赤桉家系进行家系和个体抗风遗传值评估和筛选。结果表明:一年生赤桉自由授粉家系在树高、地径、冠幅、风害指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家系的家系遗传力之间差异不明显。单株遗传力差异不明显。根据BLUP分析获得赤桉家系评估,利用排名得分,选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9.
对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等5个树种为父本的79个桉树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和木材密度的选择研究,性状包括9月生树高和80月生木材密度以及68、80、91和103月生树高、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在各性状上均达0.001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重复力介于0.21~0.48之间,受低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0.001显著水平.本研究选出生长和木材密度均高于对照DH32-29的尾叶桉 ? 细叶桉杂种优良无性系8个,103月生平均单株材积为对照的101.5%~126.1%、80月生平均木材密度为对照的121.1%~147.4%,这为下一步的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巨桉实生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在本区生长均表现良好,不同桉树无性系之间、各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性显著,只是2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更大,6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变小;适宜本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巨尾桉GU9,其次为尾巨桉DH32-29、尾巨桉DH33-27,在6年生时这3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量分别达到0.249875 m3、0.189 312 m3、0.188 103 m3,其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其它无性系和对照实生苗。  相似文献   

11.
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叶桉、巨桉是华南地区引种成功及重点改良的2种桉树,以往选优基本上是围绕短周期纸浆纤维材改良目标而进行,选优林分的林龄小于15 a,多为6 a以下。本文以林龄16 a以上的尾叶桉、巨桉林分进行选优,以期为中大径材桉树培育提供改良用的优树材料。采用三株优势木对比法和配对T检验法确定优树生长量临界值,并兼顾干形质量指标进行选优。通过对25株候选优树和75株优势木生长量、分枝与干形分值的分析,建立了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的单株材积≥3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5倍,胸径≥3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倍或树高≥3株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3倍,分枝+干形得分≥7。在候选的25株优树中有17株符合标准被评为优树,入选率为68%。  相似文献   

12.
DH32-43是广西国有东门林场选育的尾叶桉×巨桉杂交桉无性系,于2012年12月通过广西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桉树良种(良种编号:桂S-SC-EE-024-2012).为了规范DH32-43扦插育苗技术,促进桉树产业化发展,对DH32-43实施扦插育苗的相关技术流程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从采穗圃的建立、优质母苗的培育、扦插及插后管理等进行了分述,以期为DH32-43扦插育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两种1年生桉树无性系(巨细桉DH201-2与尾巨桉DH32-29)6种林分密度(1250株.hm-2、1667株.hm-2、2500株.hm-2、5000株.hm-2、6667株.hm-2、10000株.hm-2)进行生长量、根系和风害的调查,并分析林分密度、生长量和根系与抗风性相关性,结果表明:DH201-2以林分密度1667株.hm-2的生长量最大,而DH32-29胸径和冠幅以1667株.hm-2最大、树高以5000株.hm-2的最高;两个无性系间各个密度生长量差异显著;DH201-2以密度2500株.hm-2的抗风性最好,DH32-296个密度的抗风性均较差;相同林分密度下DH201-2根总数与根直径在0~2cm的根数显著比DH32-29多,DH32-29冠幅显著比DH201-2大,因此DH201-2易断干,而DH32-29易倒伏;相同林分密度下DH201-2比DH32-29抗风性强。  相似文献   

14.
西江林业局尾巨桉人工林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西江林业局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中选择并设置70个标准地,分别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同时选择163株样木以2.0 m或2.6 m段材长分径阶进行样木伐倒造材,以实际经济材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单株木一元材积比方程,然后根据材积比方程进行理论造材并编制尾巨桉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接着利用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对所调查的标准地进行理论造材,以林分理论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林分一元材积比方程,最后根据材积比方程研制尾巨桉林分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所编制的数表均符合国家精度检验标准,可为本地区桉树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Bacterial wilt caused by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is a very serious disease of Eucalyptus in southern China, mainly in Guangdong, Hainan and Guangxi provinces. It causes the death of seedlings and young trees and the mortality may exceed 90 percent in some sites. Susceptible species include E. grandis, E. urophylla, hybrids between the two and E. citriodora. In nursery and field trials with E. urophylla and field trial with E. grandis x E. urophylla inocula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was fou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Some fungal isolat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量化认识旱季尾巨桉的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桉树林的木材产量及其科学经营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指导。【方法】应用DC3型径向变化记录仪对5.5年生尾巨桉旱季径向生长进行连续监测,同步观测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分析旱季径向变化与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受树干水分平衡因素的影响,旱季晴天尾巨桉的树干径向日变化呈现出规律的周期性波动,其日最大值出现在9:00—10:00,而最小值出现在16:00—18:00;雨天树干呈持续膨胀后保持不变,最大值较晴天晚约2h。旱季尾巨桉树干径向累积增长为波动性上升过程,可分为相对稳定期、快速增长期及失水收缩期3个阶段。在整个旱季内,各个时期径向生长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其中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是影响尾巨桉旱季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结论】土壤水分和温度是影响尾巨桉旱季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若旱季能够通过采取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灌溉等)等有效的经营措施,将对尾巨桉树干的径向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湛江地区引入的13个桉树无性系的2年生幼苗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及风折率等性状在不同桉树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为广林9、DH184-1,其次是WC3,再次是DH201-2、D3、DH32—29、灵山优选27无性系;初选出的7个优良无性系2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生长量、保存率、风折率分别为11.46m、8.20cm、0.033861m^3、80.46m^3/hm^3、96.1%、12.1%,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2年生U6无性系的组培苗无论生长量还是抗风能力均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18.
桉树无性系在桂南地区生长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广西钦州地区5年生的5个桉树无性系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广林韦赤桉(Eucalyptus wetarensis×E.camaldulensis)3号和广林柳窿桉(E saligna×E.exserta)9号蓄积量占有较大的优势;无性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