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植物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进行了植物乳酸菌、乳酸、醋酸及MR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植物的乳酸菌培养物上清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987P、F41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明显;并且证明了结果与植物乳酸菌产酸无关,可能与其产生抑菌素相关,这为研究与开发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体外条件下肉鸡源乳酸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健康肉鸡肠道分离得到乳酸菌,将其菌悬液以不同体积比加入大肠杆菌培养液中,发现大肠杆菌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对于乳酸菌抑菌机理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乳酸菌菌悬液离心后所得菌体沉淀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而上清液中的胞外代谢产物有明显抑菌作用。上清液中抑菌作用约一半以上是由乳酸产生的,其余的抑菌效果则来源于乳酸菌产生的其它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植物精油类产品动力源和RO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以及与饲用微胶囊乳酸菌同时使用时对微胶囊乳酸菌的影响。在相应的培养条件下对微胶囊乳酸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培养,测定添加植物精油组和对照组菌量的差异,得出植物精油产品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和对微胶囊乳酸菌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添加浓度范围内,植物精油产品可以与微胶囊乳酸菌产品同时使用,而此时植物精油产品具有良好的抑制致病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具有药物较低、无耐药性、毒副作用较小等多种优点,复方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防治中.实验通过复方中草药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进行了外抑菌效果检测,自拟了5种复方中草药制剂,水煮法提取复方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 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复方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复方2、复方4和复方5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鸡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调查分析,从山东省部分地区的60个鸡场采集了116份鸡内脏病料,结合培养特性对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9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76株.对这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2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分离的菌株对12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青霉素对其完全没有抑制作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抑制作用最强,64.5%为高度敏感(49/76),34.2%中度敏感(26/76),表明该药对鸡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丁胺卡那霉素(63.2%)、氟哌酸(55.3%)也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L5和嗜热链球菌G7共培养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和大肠杆菌对乳酸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弱受其活力和大肠杆菌浓度的影响.乳酸菌活力高抑制作用强,大肠杆菌浓度低抑制作用强.同样,大肠杆菌可以影响乳酸菌的产酸、产香、生长、产粘、水解蛋白等能力.  相似文献   

7.
2株乳酸菌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株乳酸菌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但以先接种乳酸菌后接种大肠杆菌的效果较好。该结果为分离的2株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60株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致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鸡肠道常在菌,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病就是由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鸡感染性疾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携带毒力岛基因ChuA。为鉴定分离自临床病例的鸡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PCR法检测ChuA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60株大肠杆菌中有31株属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总阳性率为51.67%。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从呼市赛罕区某综合养场的死亡鸡胚,育雏鸡、产蛋难、肉鸡、乌骨鸡分离到的疑似大肠杆杆菌的菌株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致病力实验,经如上实验,将此次分离到的菌株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调查分析,从山东省部分地区的60个鸡场采集了116份鸡内脏病料,结合培养特性对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9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76株。对这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2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发现分离的菌株对12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青霉素对其完全没有抑制作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抑制作用最强,64.5%为高度敏感(49/76),34.2%中度敏感(26/76),表明该药对鸡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丁胺卡那霉素(63.2%)、氟哌酸(55.3%)也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疫病〔1〕。该病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的鸡场,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鸡业最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2〕。目前我国已分离到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有48个,各地分离到的菌株的血清型不尽相同,鸡源大肠杆菌(E.coli)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是O1、O2、O35和O78〔3〕,国内外亦有一些血清型的报道〔4〕,但在不同发病地区或鸡场也有其它血清型为优势致病性血清型。为摸清鸡大肠杆菌病在山东、河北等主要养鸡地区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血清型,我们通过对山东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进行了猪源乳杆菌对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K88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自健康仔猪肠道的6株乳杆菌培养物上清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证明6株乳杆菌能产生抑菌素,为研究与开发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在广东省信宜市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多方面原因,特别是临床上随意及超量使用抗菌药物,致使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呈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临床剖检、生化试验和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鉴定共分离到14株大肠杆菌,以每分离菌株10^8菌落形成单位(CFU)气管接种1日龄雏鸡5羽,根据接种后7d内死亡和病变状况,确定高致病性菌株为10株、中度致病性菌株为3株、低致病性菌株为1株,分别占71.43%、21.44%、7.13%。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清我市禽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其致病性,对我市不同区域的23个规模化养鸡场及60个养鸡户的412份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进行了细菌分离,并对其进行了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血清学鉴定。结果:(1)412份病料中分离出了36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87.9%;⑵不同区域的鸡场流行的血清型有较大差异,在362个分离株中,除了27株未能定型、12株自凝外,共鉴定出323个分离株的O型血清型,占分离株的89.2%,这些定型菌株覆盖了36个血清型;(3)优势血清型为O1、O78、O18、O11、O88、O24,这6种血清型共占定型菌株的56.3%;⑷6种优势血清型均具有致病性,其中O1、O78、O18、O11、O24为高致病性菌株,O88为中致病性菌株。  相似文献   

16.
对胶州某种鸡场孵化19d出现的死亡鸡胚无菌采取尿囊液和肝脏,集中进行了常规菌的分离与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溶血试验和药敏试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批鸡胚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产生溶血现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美福仙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先锋V中度敏感,而对其他几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为该种鸡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河南省32个县市的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死鸡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93株,分别对各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本省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为O78、O1、O2,分别占定型菌株的35.14%、18.92%、13.51%,菌株生化鉴定的结果与其致病力强弱和血清型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病原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是畜禽肠道的正常栖居菌,大部分菌株无致病性,对机体有利,如在大肠中的大肠杆菌能消化纤维等物质,还能合成维生素B、K供寄主利用,并对一些有害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中只有一少部分有致病性,还有部分  相似文献   

19.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所致的一种鸡的传染病,有原发性的,也有并发或继发性的.该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迄今为止,国外已发现的E.coli血清型有160多种,对禽有致病性的约占15%左右。国内目前已报道的鸡致病性E.coli血清型多达50余种。不同地区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是鸡大肠杆菌病的重要致病因子.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在感染中的作用、分子生物学等8个不同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